美国零售商业的网点、业态和价格,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美国论文,网点论文,业态论文,商业论文,价格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99年8月~2000年1月,我在美国生活了将近半年。到过的城市有东部沿海的波士顿、纽约、华盛顿、亚特兰大,中西部的芝加哥、得梅因,生活时间较长的是俄亥俄州第三大城市托莱多。这使我有机会以消费者的身份就近观察美国东部、中西部城市的零售商业,接受它的服务,对其网点、业态和价格的特点有不少切身感受。
网点
美国大中城市的零售商业网点布局并无固定模式,完全服从于城市自身的发展。
老城市市区有商业中心。其商业街道是一家商店连着一家商店那种格局,保留着较多历史旧迹。在首都华盛顿的乔治区旧城区,我在观看万圣节的化妆游行时,看到时近子夜主要街道的人行道上游人如潮,两旁的饮食店、游乐中心人头攒动,各种零售店则玻璃大门紧锁,营业厅灯火通明,各种商品陈列得一目了然,等于在做广告。在卡温顿市保留着一批建于1985年带有德国风格的宅第,沿街出售各种商品的平房店铺连标识都带有19世纪的特点。在芝加哥著名的密歇根大街上,不论银行、公司、商店、旅馆或是公共机构,三、四层楼的建筑物都设计建造得十分典雅精致,沿街面的墙上都有各种浮雕,人行道上建有造型漂亮的园形花坛,在这种地方逛街购物,确实能同时感受到历史名城的文化氛围。
大城市的黄金地段,由于地价和房价昂贵,一般零售店无法存身。纽约曼哈顿区,可以粗略地分为上、中、下三部分,岛的上部即北部,居住的穷人多,治安差,上档次的商店少。岛的下部是华尔街、时代广场所在地,那里是银行的天下,有不少餐饮店解决白领们就餐问题,一般百货零售店很少。岛的中部,中央公园附近是豪富们居住之处,适应需要各种专卖商店很多。
随着人口从中心城市向郊外迁移,新建的购物中心地点都选在城区外围交通方便之处。如密歇根大学规模很大,有学生5万多人,所在地安娜堡(AnnArbor)商业网点不多,倒是走出这座大学城到高速公路立交桥附近,有一大批餐馆、商店、购物中心、超市,俨然一个小集市。这样布点,就是为了方便四面八方的顾客来购物、就餐。
历史不长的城市仍在发展城市新建区,并无集中的商业区。其原因是美国人出门上班、购物、访友、就餐都驾乘小汽车,多跑一、二条马路无关紧要,只要商场出售的商品适合顾客需要,商场门前有足够大的停车场,顾客自会源源而来,托莱多市人口不到30万,很少高层建筑,购物中心和超市都是一层楼平房,因此城区很大。我们住在城区的西南部,驾车出门购物,若分别向南、向西、向北,一个方向的路程约10英里,跑10分钟,在这个范围内有四、五十家超市、购物中心、专卖连锁店、华人韩国人老挝人开的蔬菜店,什么都能买到。这些商店都在马路旁,都辟有很大的停车场,可同时停几十辆、上百辆汽车。这种商业网点的布局是美国国情决定的,我们不能照搬;但是,大商场门口应该有免费的停车场,对我们来讲也应提上议事日程了。
此外,美国的许多大城市有唐人街。我在纽约、华盛顿、波士顿、亚特兰大、芝加哥都逛过唐人街。在华盛顿的“中国城”有不少礼品店,进出的都是国内赴美访问的人,门口竖着做广告的“出国人员用品”中文牌子,有点滑稽。无论那个城市的唐人街,共同点是店面窄小,货物杂乱,道路拥挤,街面肮脏。但是大陆和台湾的食品,品种多,能买到活鱼、手工水饺,价格不贵,各种工艺品、中文书籍、日用品十分丰富。
业态
全国连锁的“超市”,居零售业的主流。许多著名零售商店如沃尔玛、席尔思、卡玛脱,都拥有几千家连锁店,遍布全国,统一进货,统一核算,统一价格,统一标识,甚至在这个城市买的商品可以在另一城市退货。沃尔玛赫赫有名,商品多,价格低,它是上市股份公司,是道·琼斯30家指数的成份股之一。“超市”分三个档次,沃尔玛以规模大、商品多、价格便宜取胜。在中西部几州分布较多的"Meijer"超市,也是中档超市,食品、服装、鞋帽、化妆品、日用品、厨房用具、甚至手枪步枪(需持证件购买),各种商品齐全,价格适合中等收入家庭。另一类是高档超市,如"Kroger",24小时营业,出售的食品、文化用品、礼品、书籍的品位较高,价格也贵,顾客社会地位也较高。还有一类如"Aldi"(奥迪)超市,专门面向穷人,全国连锁,有自己的生产基地和包装,以出售食品为主,价格只及"Kroger"的一半。如面包前者每磅1.20美元,后者0.49美元。没有货架,商品在纸箱里堆放成垛,由顾客自取,储存牛奶罐和鸡蛋盒的冰库兼作货柜,以节省成本。但奥迪的商品品种少,且只收现金及食品券,不接受信用卡,光顾的客人都是低收入者。
大型百货公司的“购物中心”,分布很广。这类规模很大的购物中心均为室内商场,有宽阔的通道连接各个区。分设时装、服装、首饰、鞋帽、工艺品、钟表、眼镜、书籍、玩具、厨房用具、家用电器、床上用品、钢琴乐器等许多店面,专辟有饮食区,各店或铺面独立经营,购物中心统一进行物业管理。在托莱多市的西部一带这种购物中心有3家,北边有费兰克林购物中心(Franklin Park),出售的商品质地很好,各种名牌都有,价格较贵,但经营得法,人气很旺。正西方向有科尔购物中心(Kohl's),属中档偏高,出售的商品经常降价,所以生意很好。南边是南维克购物中心(South Wyck Mall),也是一家大型购物中心,较少特色,顾客不多。
分工很细的“专卖店”,多数全国连锁。例如,在办公用品商店可买到各种规格的档案柜、档案夹,各种颜色尺寸的纸张,大小不一的信封,各式本子帐册,各种颜料,儿童识字卡,规格品种之多令人吃惊。在电脑商店,各种电脑、打印机、复印机型号很多;各种台式的、无绳的、母子式的、可录音的电话,价格不贵;在音响柜,可以试听各种音响效果;在碟片柜可以当场试听各种原牌CD片。运动用品商店里从运动衫裤、球鞋、袜子到各种球类和室内室外运动器械一应俱全。在全国连锁的CVS药品店,出售各种非处方药和处方药,化妆品,家用的医疗仪器如血压计、血糖仪等。在礼品商店有家用摆设品、艺术品、节日用品、植物花卉、供成人和孩子动手制作的工艺半成品。甚至有专门的电池商店,大到汽车用蓄电池,录像机用电池,小到手表里的纽扣电池,什么型号、品牌都有。专卖店的长处是同一类商品十分齐全,便于选购。
“仓储式”会员俱乐部,价格低廉。各种业态现在国内已推开,不再详细介绍,这里仅举一例。沃尔玛开设的仓储会员俱乐部会员一年交费32美元,持卡入内购物,可以多带1-2人,出门时有人检验帐单和货物(因货物上无磁条)。商品以食品、服装、家用电脑传真机、书籍、家俱、照相器材为主,按批发价出售,所以很便宜。如代客冲洗照片,每卷24张洗二套3.69美元,其他店需5.99美元。在俱乐部门口的停车场上,相当数量的汽车是面包车、吉普车和轻卡,因顾客买的东西较多。
“电子商务”,方兴未艾。这是最时髦的一种业态。美国目前主要以企业之间的交易为主,企业一消费者(B to C)之间只占零售总额的1-2%,但它发展很快。消费者在网上可浏览全部商品目录,不是“货比三家”,而是“货比全世界”,而且购物时不必交税,在线付款用信用卡划帐十分方便,商品一直送到家门。各方都看好电子商务,不仅专门的网络公司在搞电子商务,许多全国著名的连锁“超市”、“购物中心都在投入人力、财力赶着搞电子商务。
厂家、农场“直销店”,很受欢迎。在密歇根州的Monroe郡(梦露郡)开设有10多家厂家直销门市部。两长排平房,几十间店面,有耐克专卖店(出售鞋、衣、运动用品)、厨房用具店、服装店、皮件商店、磁器店、纸类用品店等等。特别是品种型号齐全,刀子的型号有一、二百种,牛仔裤的尺寸应有尽有,价格也便宜得多,所以顾客都远道而来,满载而归。在托莱多市区向北1英哩处,有一家农场办的“红苹果蔬菜店”,在当地很有名气,那里的蔬菜便宜得令人难以置信,洋葱头1美分一只,土豆和笋瓜都是1美分1磅,蘑菇50美分1磅,还有农场自产的各种酒、油、加工食品。由于蔬菜便宜又新鲜,各阶层的顾客很多。
手工加工作坊,现场出售。在现代化的美国,各种用品、食品、物件都由机器大规模自动化生产出来,一切都是标准化的。惟其如此,当某地有师傅在现做现卖时,立即会围上一批顾客,边看边买。亚特兰大向东北200多英里的海伦镇,是一个山青水秀的旅游胜地。一座古老的水力磨坊里,在出售用很小的布袋包装的面粉和麦片;路边的摊位上,在出售各种加工好的可供摆设用的晶莹宝石;在镇上一家巧克力店堂里,有师傅在用长柄铁铲翻动着放在大块平板石上的一大堆半凝固状巧克力,室内香气四溢,制成的巧克力就摆在附近柜台上,现场选购的顾客不少。这种现做现卖的古老业态,因别有情趣而颇受欢迎。
“手推车”式摊贩,到处都有。在波士顿的昆士广场和亚特兰大的地下商场,有那种国内常见的装有两个胶皮轮子可以推着走动的小百货出售车,一字摆开10多辆,出售的商品从化妆用品、工艺品到首饰,什么都有。使人感到意外的是,在首都华盛顿的主要马路旁,也有黑人妇女在用售货车出售T恤衫、帽子、纱巾、各种旅游纪念品,她们花10美元就可以领到一张执照从事营业。这告诉我们,在经济发达的美国“个体户”照样有生存的需要与可能。
此外,汽车的销售、修理、服务已形成一个专门行业,还有旧衣物店Good Will(祝你好运)、拍卖行等。
价格
美国这几年物价比较稳定,年通胀率不到2%。1998年美国家庭年收入中位数为38885美元,较上年上升3.5%。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人口有3450万人,占总人口的13.1%。贫困线的定义为4口之家年收入少于16400美元。零售物价水平相对于中等收入家庭来讲是比较低的。
食品:在中西部城市,1999年9月份零售价(以下均为美元):光鸡1只2.08元,鸡蛋12只0.59元,瘦猪肉1磅0.97~1.89元,牛肉1磅1~2.29元,牛奶1加仑(10磅)1.67元。粮油很便宜,面粉1磅0.14元,面包1磅0.69元,大米1磅0.42元,菜油1桶35磅11.64元。蔬菜较贵,以每磅计价,空心菜1.99元,青菜1.80元,韭菜2.50元,白菜0.69元,绿色花菜0.99元。
衣服鞋帽:全棉T恤衫20元1件,牛仔裤13~25元1条,旅游鞋45元1双,短棉纱袜1元1双,男皮鞋55~100元1双,男衬衫20~25元1件,普通男西装135~200元1套,领带13~20元1条,女套装40~80元1套,旅游帽8~12元一顶。
家俱:1桌4椅160元,3人沙发248元,5斗立柜90元,计算机桌连橱200~300元,席梦思床垫(两层)500元。
钟表首饰:每只TIMEX手表20~30元,电子手表8元,钻石戒200~330元,14K金项链130~264元。
家用电器:每台电视机25寸270元,摄像机400~550元,移动电话60~90元,柯达照相机60元,洗衣机200~350元,电冰箱400~1000元。
以上价格除食品免税外,其他都需另加消费税,各州税率不同,一般约5~6%。由商店出售时代收,计入收款单之内。
美国商业的作价办法比较灵活。一物多价,同一品牌的服装,在高档商店的售价是低档商店的一倍甚至几倍。价格打折扣优惠的办法很多。一方面美国零售业的毛利一般在50%左右,有让利的空间;另一方面,出于竞争的需要,商家确实在价格优惠上想了许多办法,主要的有以下方式:
剪票式降价。超市、购物中心在报上登广告或自己印发导购广告,上面印有某几种商品的优惠票,剪下来购买时可打10~25%的折扣。我曾在收款处附近观察过,不少家庭主妇在交钱时会拿出一叠优惠票,她们即使收入不低,对节省每1分钱还是在乎的。
分批轮流式降价。为了吸收顾客,商场会将不同商品分批轮流降价,顾客在购买降价商品时,往往会同时买走许多别的商品。
季节性降价。特别是在圣诞节之后的一周,大批商品大幅度降价,一些有经验的家庭主妇能一次性买进全年大部分需要的衣物。
返还式降价。如135胶卷1组6只(36张2卷,24张4卷),定价21.97美元,购回后剥下商标,附上收款凭证,寄到指定地点,60天后能返回一张15元的支票,即以6.97元买6个胶卷,非常便宜。柯达电池、磁带都有类似的返还现金的降价办法。厂家用这种办法推销易耗品,不过得到15元现金的60天利息,顾客则很实惠。
会员卡优惠降价。前述沃尔玛仓储式会员制商店能以批发价选购许多种商品。我的儿子以240美元购4只新的汽车轮胎,每只单价合60元,而零售每只70元。后来使用时一只轮胎自动爆破,又到那里免费换了1只新胎,实际上是购到5只,每只单价只合48元。
现在国内对于商业零售中的价格竞争,一概斥之为低水平竞争,这很不全面。当然竞争首要的是商品质量要好,售后服务要到位,如果再加上适度的多种方式的价格竞争作补充,有何不可?看看美国零售商业多种业态并存,价格灵活多样,值得我们借鉴之处还真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