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站工作人员职业暴露的防护措施论文_肖乐宇

血站工作人员职业暴露的防护措施论文_肖乐宇

肖乐宇

新乡市中心血站 河南新乡 453000

摘要:目的 探讨血站工作人员职业暴露因素及相应的防护措施。方法 通过对血站工作流程特点的观察和日常质量管理和监督情况,探讨血站工作人员职业暴露因素及相应的防护措施。结果 发生职业暴露的原因有:针刺暴露、接触血液、血液检测、间接接触。结论 血站应加强职业安全教育,增强工作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并遵守普遍性防护原则,是减少或避免血站工作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血站;工作人员;职业暴露;防护措施

血站工作人员的职业暴露是指血站采血、化验、成分制备、供血科等人员在从事采供血工作中意外被未检测血液污染了破损的皮肤或粘膜,或者被含有阳性(含有乙肝、丙肝、艾滋病等病毒)血液的针头及其它锐器刺破皮肤,而具有被感染的可能〔1〕。目前,大约有20多种病原体可以经血源性传播,导致职业感染的发生,其中最常见的是乙肝病毒、丙肝病毒等,而艾滋病病毒也有增长趋势。为增强血站工作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减少或避免职业暴露的发生,我们对发生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相应的防护措施。

1.血站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

1.1 针刺暴露 这是采血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最主要因素。据文献报道,护士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发生率为52.0%-89.4%,针刺暴露是引起护士皮肤损伤从而发生意外感染最主要的职业危险因素。发生针刺暴露的原因有多种:因操作不当工作人员刺伤自己、废弃的针头放置不当致针刺伤、将污染的针头回套针帽等〔2〕。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 接触血液 护士采血时因操作不当导致血液从针眼处渗出、血液采集结束拔针后针眼处按压不当导致血液外渗、成分制备时发生离心破损引起血液污染、使用热合机热合导管时因操作不当导致血液的渗漏、处理被血液污染的台面及物品等情况时,如果工作人员皮肤有破损就会有发生感染的风险。

1.3 血液检测 血液检测时使用的阳性对照、质量控制品具有潜在的危险;血液标本的离心、血液标本检测过程中血型、转氨酶、RH阴性微板离心、震荡以及微量加样器加样、开启安瓿、液体倾倒和泼洒等,形成液体薄膜和引起明显压力差的操作均可形成气溶胶或飞沫〔3〕;血液标本放置不当发生倾斜或破裂导致血液的污染;初筛HBsAg和血型、血红蛋白鉴定时,需针刺献血者手指,血液容易沾染工作人员双手等,以上情况均是导致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

1.4 间接接触 目前无偿献血多在采血车上进行,由于车上条件有限,当发生血液污染时,只能用水和消毒剂做简单的清洗和消毒,不能彻底杀灭细菌和病毒,当工作人员再次接触被污染的台面或物品时就有被感染的风险;处理医疗废品或污染性废品时也有间接被感染的风险。

2 职业暴露的防护措施

2.1 增强自我防护意识 增强工作人员自我防护意识是避免发生职业暴露的关键,血站应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职业暴露及生物安全方面的相关培训,强化员工的自我防护意识和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意识。对新上岗的工作人员要进行业务和自我防护知识的培训,将普遍性防护原则贯穿到日常工作中。工作人员要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口罩和一次性手套,工作时如发生血液污染要及时更换。夏季不穿露脚趾的凉鞋,尽量减少皮肤的暴露。工作时要避免用戴手套的手揉眼睛和鼻子等。

2.2 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工作人员在采集血液时要严格执行操作规程,静脉穿刺时要使针头斜面完全进入皮肤后再刺入血管;血液采集后拔针要迅速,避免血液流出,正确按压针眼部位;禁止将污染的针头回套针帽内,废弃的针头应放入针器收集盒中,这是避免发生污染的针头刺伤的重要环节;留取标本时应将针头斜面贴于管壁上将血液慢慢注入试管中,并将试管放于试管架上;热合机应调试于正常工作状态、时限调至最佳状态要求后使用;离心机在使用前应设置好各种参数,转速不能太快,按要求正确放入血袋,避免出现空腔导致离心破损。

2.3 严格执行消毒制度 严格执行消毒制度对预防工作人员发生职业暴露起到重要的作用。工作场所应每日都要进行严格的消毒,根据不同的场所可采用紫外线或臭氧等进行消毒,工作台面、地面、水池、门窗、墙壁、座椅等采用0.2%过氧乙酸或含氯消毒剂进行擦拭,每日工作结束后都要仔细的清洗双手。

2.4 建立职工健康档案 血站职工每年都要做一次体检及抗-HIV、HBsAg、抗-HCV、TP的检测,检测的血浆或血清样本应冰冻保存一年。对HBsAg阴性的工作人员要及时注射乙肝疫苗,产生抗体后要定期检测抗体的效价,如有下降要及时加强乙肝疫苗。

2.5 职业暴露后的处理 当发生针刺暴露时,首先要保持冷静,用健侧手立即从近心端向远心端反复挤压刺伤部位,尽可能挤出损伤处血液,用肥皂水和流动清水冲洗伤口或沾污的皮肤,冲洗后用75%酒精或0.5%碘伏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干净。如果血液溅入眼睛,不要揉擦眼睛,应该迅速使用冲眼器冲洗,冲洗时间不少于10min。怀疑有病毒感染的还要进行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检查和随访,应在24h以内检测抗-HIV、HBsAg、抗-HCV,必要时可抽取献血者血液进行对比,同时注射乙肝免疫高价球蛋白,按1个月、3个月、6个月程序接种乙肝疫苗,如是艾滋病感染者血液,在被刺伤后的6周、12周、6个月、12个月分别检测抗-HIV,并口服拉米夫定1片/日,并登记、随访。

2.6 建立事故登记制度 建立意外事故记录;事故的处理经过和方法;采用何种药物预防治疗;定期检测的日期、项目、结果等。

3 小结

因为在工作中发生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的风险不能完全避免,因此血站工作人员必须对职业中存在的危险或潜在的危险因素有充分的认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重视暴露后的处理,将发生职业暴露的风险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陈书芳,田志彬,张美萍,等. 采血人员的职业危害及防护. 职业与健康,2008,24(8):732-733.

[2]于俐丽,季美琴. 血站工作人员针刺伤情况的调查. 临床输血与检验,2004,6(3):214-215.

[3]孟毓. 血站实验室工作人员的职业危害与防护. 职业与健康,2008,24(15):1508-1509.

论文作者:肖乐宇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23

标签:;  ;  ;  ;  ;  ;  ;  ;  

血站工作人员职业暴露的防护措施论文_肖乐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