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礼仪教育,提升文明素养论文_潘伟红

依托礼仪教育,提升文明素养论文_潘伟红

浙江省青田县腊口铁资中学教育集团石帆校区 323913 

摘 要:在新时期下,提升小学生的文明素养是小学德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国是“礼仪之邦”,在实践的过程中依托礼仪教育提升文明素养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基于此背景,探究了开设礼仪课程,搭建文明教育平台;打造优雅文化,创设文明教育氛围;开设礼仪活动,提升文明教育效度;基于家校共育,拓展文明教育空间的策略与方法,希望能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小学生 文明素养 礼仪教育

对于一个个体来说,文明素养是一种良好的品德修养,是源自于内心的,更是对真善美的探索与追寻,其外在表现为礼貌的言谈仪态、优雅的行为举止以及谦虚卑恭的人生态度。我们的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以“礼仪之邦”而闻名世界,因此讲文明和懂礼貌都是国人对优秀传统的传承。由此可见,面向小学生全面开展“文明素养的培养”具有极为深远的影响。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文明则国文明,小学生的言行都源自于其内心,那么究竟应当怎样才能够培养学生和善的言谈以及优雅的举止文明呢?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主要依托礼仪教育这一载体来提升小学生的文明素养。

一、开设礼仪课程,搭建文明教育平台

现在,各大学校都十分注重拓展性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在此大背景下,我们为小学生开设了礼仪课程,搭建了文明教育的平台。

1.编写礼仪拓展教材。礼仪拓展教材是在校园内开展文明礼仪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载体之一。优质的拓展教材能够为文明礼仪的培养指明方向,为教师的指导提供丰富的内容,使学生的品行有了参照,使家长的监督更具有针对性。

我校结合中国传统礼仪文化及小学生的特点,编写了《文明礼仪常识》这一门拓展课程,分章节对小学生展开有步骤的文明礼仪教育。针对一年级新生,特别突出礼仪第一课,同时还在新生的家长会中特别强调,要求家长督促学生礼仪的学习以及践行。

2.创编文明礼仪童谣。童谣具有琅琅上口的特点,备受孩子喜爱,又比较容易熟记,以童谣的形式将文明礼仪常识编写于其中,既有助于学生理解,同时也能够深化记忆。学生们在欢快的童谣中既能够感受到文明礼仪的独特魅力,也能够让自身行为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学实效自然显著。

3.设计文明礼仪操。基于金字塔学习原理,基于实践操作的学习其效能更为显著。因此,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设计了文明礼仪操。礼仪操的设计与创编,成功地将语言的礼仪延伸至肢体,通过肢体活动展现礼仪素养,保持良好的体态以及仪态,使学生们在举手投足之间都能够充分凸显优雅的气质、礼貌的举止。

二、打造优雅文化,创设文明教育氛围

对于德育教育而言,其教育氛围以及文化环境会对其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孟母三迁”就是这样一个最典型的实例。实际上在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相关研究中,也充分验证了这一论点。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突出强调优雅的教学氛围和文化环境对学生所产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以此创设文明教育的良好氛围。

1.打造优雅的校园环境。优质的校园环境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形成良好的熏陶。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注重优雅校园环境的打造,校园内所布置的温馨画面以及文明提示语,时时处处启迪学生心智。

在进行校园硬件环境建设的同时,我们还不断提升师德以实现言传身教。从整体上看,我校教师既能够做到关爱学生,也好学爱钻研,学校已将师德的培养以及教师礼仪的培训纳入校本训练,要求每一位教师都能够做到态度友善、和蔼可亲、兴趣广泛、仪表良好、以身立教,希望能够借此创建一个拥有儒雅师德的教师团队,这也能够为学生文明礼仪的培养起到良好的示范带头作用。

2.打造优雅的学习环境。首先必须要尊重每一个学生个体并重视其功能,为他们营造和谐宽容的成长和学习氛围,尽一切可能充分发掘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优势以及发展潜能,对于每一个学生个体而言都是重要的,让每个人都能够充分发挥其功能,都能够有所改变。我们所倡导的教育并不是能够教会孩子什么,而是充分发掘其自身优势,使他们能够在被充分接纳以及被欣赏和关怀的环境中自由成长、树立自信。除此之外,还应当使孩子拥有提升自我、发展自我的内在动力并伴随其终生,助其树立快乐、健康以及积极的人生态度,在这个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文明礼仪学习环境的创设,这样,才能够培养出“品学兼优”的学生。

三、开设礼仪活动,提升文明教育效度

小学生文明素养的形成光靠“说教”是不行的。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结合文明教育内容为学生开设了丰富多彩的礼仪活动,这样,就有效地提升了文明教育的效度。

1.在融行导练中“知礼仪”。品德形成的基础是知识,然而关键却在于践行。要帮助学生更深入的理解文明礼仪的相关常识,就必须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以及典型性格特点,引领他们了解礼仪,通过理解使他们尊重并使用礼仪。

例如,对于“为人着想”这一主题,我们结合具体案例创设了教学情境,案例的选择既具有真实性,又具有典型性,更具有感染力,易于低学龄的儿童理解,这样才能够成功地渲染情感教育。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比如:

(1)当长辈到家之后,我们应该做什么?

(2)如果长辈生病了,做什么?如何做?

(3)在公共场合中,怎样的行为才不会影响到其他人?

教师可以用组织角色扮演的方式,使学生充分表达个人见解以及情感,基于情感体验引发学生的自主反思,这样学生必然能够更充分更透彻的理解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是不恰当的。

2.在实践训练中“学礼仪”。小学生不管是自我感知、自我控制,还是耐受能力都相对薄弱,因此针对别人的要求或者自身行为,都难以实现严格准确的把控。针对这部分学生的引导,必须结合一些需要努力才能够实现的任务,这同时也能够有效地培养他们行为的自觉性。

例如,可以结合以探望慰问敬老院老人为代表的社会实践活动等等。只有让学生明白事理,才能够激活其行为动机,才能够帮助他们在关爱他人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或者仍然可以选择角色扮演的方式,长辈和教师都由学生自己扮演。只有学生充分理解道德、能够自主辨析自身言行之后,才能够准确判断其是否恰当,才能够为自己明确设定下一个发展目标。

3.在活动践行中“行礼仪”。

(1)微笑篇。教师应充分彰显榜样的力量。每天在入校时,教师应面带微笑、以洪亮的声音和学生打招呼,或者在学生行为准确时给予充分的赞扬和鼓励,既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情感,也能够促进师生之间的有效交流,或者还可以组织“礼仪小天使”的评比活动,最关键的衡量标准就是能够微笑待人。学生们通过仔细观察和对比,择优推荐。活动的开展得到了孩子的拥护和响应,在校园每个角落都能够感受到孩子微笑的面庞,听到清脆的招呼声,校园氛围充满了轻松和愉悦。

(2)肃穆篇。升旗手在操场上开展升旗训练的过程中,一时间吸引了众多学生的围观,并展开纷纷讨论。很显然,这是一个展开教育的最佳时机。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来到操场,一方面能够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理,同时我们也为学生提出了如下要求:①保持安静,如果有任何疑问,可以等到回到教室之后再开展讨论。②仔细观察整个升旗过程,回答教师之后的提问,看谁观察得仔细,回答得准确。③保持队形和良好的纪律。这种形式很显然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理,与此同时,又具有非常明确的目标,而且还维持了良好的纪律,使学生感受到肃穆的氛围。

四、基于家校共育,拓展文明教育空间

家长如果对文明礼仪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就难以实现对孩子的教育。只有那些拥有良好家风的家庭,才能在潜移默化中强化对孩子的文明规范的要求,因此对于孩子的文明礼仪教育而言,需要家长积极正确的引导,对孩子不但要养,关键还在于教和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之间是相辅相成的亲密关系,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各自的功能都无可替代。只有家校携手才能够形成合力,才能够促进文明礼仪教育的根深叶茂,生机勃勃。

1.学校搭台,家长唱戏。在培养良好习惯的过程中,训练是最直接且最具成效的方法。学校的任务就是制定相应的活动措施,并细化分类,逐条逐项、分门别类的归类于各项教育内容中,而家长的主要任务就是配合检查、严格落实。以每天一句文明礼貌语或者力所能及的好事为例,学校可以将周期划分为21天,而家长则需要在这段周期内完成跟踪以及有效督促。

2.加强沟通,融入生活。通过家校联手将文明礼仪的教学融入于生活日常,学校应采用多元的方法和家长之间形成有效沟通。比如借助互联网等方式向家长推送文明礼仪的相关信息以及活动情况,通过家长关注和点评实现有效反馈。不管是家庭还是学校,对孩子的学习以及践行情况都需要及时关注和反馈,这样才能够全面提升教育实效。

3.言传身教,无形渗透。家长的言传身教是最具有情感的渲染和教育,其示范功能不可替代,对孩子的品行的形成以及日后发展都具有极为深远的影响。学校可以设立家庭接待日,组织家长和学生之间的亲子活动,孩子以接待者的身份为客人服务,由此必然能够更真切的感受到作为主人应当具备的文明礼仪。和他人之间的交往,家长要给予充分的鼓励,既要及时表扬,也要帮助学生纠正不良习惯,久而久之也就能够形成了良好的习惯。或者还可以组织家长经常参与社区活动、学校组织的公益活动,家长以身作则,让学生可以感受到家长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以及乐善好施的良好品德。作为学校一方,对于家长的义举也要给予大力的表彰和宣传,这样就能够在学生心中撒下文明礼仪之种子。

4.共同评价,形成习惯。首先,只有将规范要求真正内化成为良好的行为习惯,才更具持久力。开展家校共同评价,能够将文明礼仪常识的学习和践行与生活日常相链接,从而确保行为文明的高效内化。可以在1-6年级以分阶段的方式展开,并确立每日的主题分别为“说好三句话”、“做好三件事”,主要包含两方面表现:在校和在家。除此之外还要设计相应的跟踪记录表格,由此真正实现家校合力共育,这样才有助于良好习惯的自然养成。

其次,评价应注重发展性以及多元性,应更多地聚焦于学生的个性发展。除了沿袭传统的“三好学生”,我们同时还设立了“文明之星”、“文明达人”等项目,在主题实践活动结束之后还会评选“最优异表现奖”。这也为每一个学生提供了充分展现自我的机会和平台。除此之外,还要注重过程评价。每个月或者每季度都会组织学生开展自评、师长评价,甚至是同学评价,期末结束之后再进行总评,以此总结出学生的闪光点,使他们能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由此强化文明礼仪。

总之,提升小学生的文明素养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是只要播种“根正苗红”的礼仪文化种子,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必然能够用常识规范为学生的自觉行为,最终呈现出人人关心文明礼仪,自觉践行文明礼仪的良好局面。

参考文献

[1]朱海燕 徐蔚 论中小学生文明礼仪素养现状及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7,(10)。

[2]李悦芬 文明礼仪之花遍菁园——以“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实践与研究”为例[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7,(02)。

[3]马晓燕 文明礼仪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J].学周刊,2017,(10)。

[4]白云轶 农村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浅谈[J].科学咨询,2017,(02)。

论文作者:潘伟红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8年4月总第26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18

标签:;  ;  ;  ;  ;  ;  ;  ;  

依托礼仪教育,提升文明素养论文_潘伟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