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下工程审计模式的创新探讨论文_王辉

大数据时代下工程审计模式的创新探讨论文_王辉

安徽振兴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安徽省宣城市 242500

摘要:工程审计作为工程项目当中一项重要的内容,不仅对工程的竞标、施工图、施工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保证了工程在各个环节顺利的进行,还对整个工程的实施造成了重要的影响,能够对施工过程中的不适当环节进行及时的纠正,保证工程的质量和完工进程。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审计模式越来越不能满足工程审计的需要,在大数据的背景下,工程审计也有了新的内涵,如何在新时代对既有的审计模式进行创新,找出一种符合当前发展环境的新的审计模式,成为了很多人员关注的重点。

关键词:大数据;工程审计;创新

引言: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领域使用了互联网技术,极大的促进了各领域的技术革新和发展进步。工程审计是工程建设当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可以对工程的完成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合理有效的监督,以期发现错误、纠正弊端、防止舞弊、完善管理等,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大数据时代下,工程审计的模式比起传统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于工程的建设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此,在接下来的文章中,将围绕大数据时代下工程审计模式的创新方面展开详细探讨。希望能够给相关人士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一、传统工程审计模式局限性

(一)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主要运用于报表审计领域,不能完全适应工程审计的需要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主要是注册会计师在进行报表审计时,考虑到发表积极式审计意见,可能面临的诉讼风险时,采取的审计应对措施,因而风险评估程序以及控制测试、细节测试的时候,都是以会计报告内容为基础实施的,保证财务报告按照会计准则编制,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了被审计单位的经营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在风险评估的时候,主要是考虑可能存在重大错报的六个方面。但是在工程审计中,其审计对象不再仅仅是基于责任方认定的报告,而是对工程活动发生的管理事项、工程财务报告以及工程效益所进行的审计,其审计对象更加多元化和复杂化,而且工程管理活动并不像财务报告有统一的会计准则作为审计标准,工程审计涉及多项法律法规的要求,也没有完整的责任方认定的报告,只能是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根据法律法规以及相应的授权委托进行工程审计活动,因而风险导向审计模式无法完全适应工程审计的需要。

(二)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主要是事后审计,不能完全适应工程审计全周期的特性

在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注册会计师主要是在被审计财务报告出具后,才对财务报告整体及各个组成部分进行审计,是一种典型的事后审计。尽管注册会计师也会在中期进行控制测试,但其主要工作是在报告出具后才进行,最终出具审计报告。但是在工程审计过程中,从工程最初的立项、招投标、施工图,到工程的实施、工程竣工决算到工程的后评价等等,经历了一个完完整整的事前、事中和事后审计,如果仅仅只是采用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只是在事后进行工程决算审计,那么将无法控制由于立项设计不合理带来的工程失败的风险,也无法回避由于招投标中存在的不规范带来的审计风险高企。因而,在全周期的工程审计中,不能仅仅简单套用风险导向审计模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关注合法性和公允性,难以覆盖工程审计效益性的特点

风险导向审计模式脱胎于报表审计,其主要关注点在于财务报告在所有重大方面符合合法性和公允性的要求,因而要求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考虑法律法规的需要以及重要性水平,而对效益性的关注并不多。但是工程审计并非如此,工程效益是工程审计的一个重点,要考虑工程项目投入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即便是工程决算所有业务都是按照会计准则的要求进行,但如果工程本身存在严重浪费或者工程并不能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抑或是工程上马将会对环境造成极大的污染,那么这样的工程在审计中也是存在问题的[1]。

二、大数据时代下工程审计模式创新发展

(一)大数据给工程审计指明重点领域

大数据背景下,各种数据错综复杂,要从当中找到重点信息或者找出各自之间的关联,不仅耗费大量的时间,还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大数据可以帮助审计人员在众多的数据当中找出重点的内容,给工程审计的制定明确方向,这样可以通过大数据的分析找出其主要因素,在审计目标的确定上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促进了审计工作的进行。

(二)大数据给工程审计带来价值证据

企业的成功或破产在大数据时代,都会留下大量的数据记录,工程活动也不例外。在我国,每年有大量的工程活动在进行当中,但是并不是每一项都是成功的,工程亏损、工程延期等情况的存在,造成了工程方的损失。在大数据时代下,能够将各种各样的工程活动进行记录,在对一项工程活动进行审计的时候,可以利用其庞大的数据资源,找寻出各种不利于工程活动的价值证据,给即将进行的工程活动提供经验的借鉴和参考,避免工程活动的失败[2]。

(三)大数据的丰富数据源为工程审计提供分析基础

首先,政府机关的权威数据为工程审计直接提供证据。一个法人机构或者组织,从成立、运营到最后的破产倒闭或者单位被撤销,都会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税务机关、统计机构或者组织的主管部门留下大量的有效数据,工程审计人员可以利用这些分析数据直接作为审计证据,进而形成审计结论。例如,税务机关有发票的领用、开具以及回收的信息,在工程审计时,需要审计工程物资的真实性,那么通过税务机关获取工程物资供应单位的销售情况,并把这些销售记录与采购记录进行核对,进而审验工程物资的真实性;其次,公共服务机构的丰富数据为工程审计提供有价值的证据。工程项目消耗的水电气等是由供电机构、自来水公司以及燃气公司提供的,这些都是公共服务机构。工程项目管理人员与这些公共服务机构合谋的可能性比较低,因而这些公共服务机构的数据也可以直接用来作为审计证据的一部分。例如项目发生的燃气费用,通过燃气公司的表行数和单价可以计算出工程项目消耗的燃气费用,并与实际发生的燃气费用进行核对,如果相符,则直接作为审计证据予以采用;再次,丰富的法律法规数据为工程审计提供依据。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会涉及到大量的法律法规。例如,在工程招投标中,会涉及到招投标相关的法律法规,通过各类的法律法规的数据,能够为审计人员开展具体的工程审计工作提供审计依据的支持;最后,盈利性机构的数据为工程审计提供分析性证据。工程项目在建设运营中,不可避免地与各种盈利性机构进行业务往来,这些盈利性机构也保存着业务往来的大量数据。工程审计人员可以利用这些盈利性机构的数据来判断被审计项目的真实性与效益性。

结论:

简而言之,工程审计是工程项目当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对于各项活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保证工程活动的顺利进行,保障工程的完成进度和完工质量。大数据的出现,赋予了工程审计新的内涵,在大数据的相结合下,不仅促进了工程审计的发展和革新,也为工程项目的各项活动提供了数据的参考和指导,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我国工程审计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3]。

参考文献:

[1]赵樱.大数据驱动的工程审计模式创新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19(15):40-43.

[2]王章礼,余鲁.大数据时代我国社会审计模式创新研究[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6(11):79-83.

[3]刘禹辛.基于大数据时代的信息化审计研究———以电网企业为例[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7(12):155.

论文作者:王辉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0

标签:;  ;  ;  ;  ;  ;  ;  ;  

大数据时代下工程审计模式的创新探讨论文_王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