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采用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治疗的临床分析论文_张华

(贺州广济医院眼科 广西贺州 542899)

摘要:目的 分析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采用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将我院近来几年收治的100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两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抗青光眼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治疗,对比两组的视力恢复情况及眼压、前房深度。结果 组间治疗后的眼压、前房深度对比,p<0.05;组间治疗后的视力恢复情况对比,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低于对照组的28%,组间对比,p<0.05。结论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采用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视力、眼压以及前房深度,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临床效果

眼科常见病中,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为发病率较高的一种,该病发病后的临床表现通常以眼部疼痛为主,并且患者视力大幅度下降、呕吐、恶心等。当前临床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时,通常先给予患者药物控制眼内压,等到眼内压平稳后再开展常规小梁切除术或者常规小梁切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虽然这种疗法能够取得一定的临床效果,但是术后有部分患者会出现并发症,对患者的疾病预后产生不良影响,为此,临床给予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有效的治疗方法,是目前眼科临床工作人员重点关注的内容[1]。本文对采用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治疗的50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作出研究,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部分参考资料,现对其进行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4月至2017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两组。其中对照组50例,男30例,女20例;年龄54-78岁,平均年龄(62.34±4.08)岁;按核硬度分:Ⅱ级35例,Ⅲ级15例。观察组50例,男31例,女19例;年龄55-79岁,平均年龄(62.38±4.13)岁;按核硬度分:Ⅱ级34例,Ⅲ级16例。组间一般资料对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抗青光眼手术治疗:也就是小梁切除术,详细操作可见唐春舟[2]等人的文献报道。

观察组采用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治疗:术前给予患者利多卡因实行眼球表面麻醉,选择鼻上方以穹窿为基底设置球结膜瓣,同时选择鼻上方设置直线型或者反眉型且大小为4.5-5.5mm的自闭式巩膜隧道小切口,接着在前房处注入透明质酸钠,实施环形或者连续开罐式截囊,分离水分层与水,再把晶状体核旋转进入前房,将黏弹剂注入,使晶状体核娩出,再通过注吸式针头清除残留的皮质。再把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囊袋内从而将前房内透明质酸钠置换,并对切口的密闭情况进行详细观察,若出现渗漏现象则行间断缝合,术后给予患者结膜下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

1.3观察指标

详细观察及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眼压、前房深度,并统计两组患者的视力恢复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本文研究所得出的临床数据均使用SPSS14.0软件统计处理,以数(n)或率(%)表示计数资料,以 检验;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组以t检验;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视力恢复情况对比

据表1所示,观察组患者视力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眼压、前房深度对比

据表2所示,两组患者治疗前的眼压、前房深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眼压、前房深度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的眼压、前房深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据表3所示,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8%,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闭角型青光眼因为晶状体与虹膜紧密相接,房角闭合时眼内压会骤然升高,临床治疗时主要采取手术方式[3]。单纯抗青光眼手术仅能够将患者眼内高压降低,并不能够从本质上改善患者的视力。小切口白内障切除术应用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临床治疗中,手术操作难度并不大,能够在术前给予患者药物对眼压进行控制再将白内障摘除,并且将人工晶状体植入,伤口并不需要缝合,并发症发生率并不高[4]。此外,手术过程中,医护人员也给患者使用了地塞米松磷酸钠,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眼压,白内障摘除后,患者眼内显著下降。虽然小切口白内障切除术临床效果可观,但是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医护需要高度重视患者的角膜水肿以及瞳孔散大等现象,及时采取有关措施预防,预防产生并发症,从而保证临床疗效。同时手术开展前,医护人员需要对患者的眼压进行控制、并且完善有关检查以,方便手术操作及术后恢复[5]。本研究结果中,治疗后组间的眼压、前房深度以及视力恢复情况对比,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低于对照组的28%,组间对比,p<0.05。

由上可知,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对患者的视力、眼压以及前房深度均能起到改善作用,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各级医院的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唐春舟,洪卫.白内障小切口囊外摘除联合小梁切除治疗PACG合并白内障[J].国际眼科杂志,2014,14(1):51.

[2]HusainR,Gazzard G,Aung T,et al.Initial management of acute pri-mary angle closure:a randomized trial comparing phacoemulsificationwith laser peripheral iridotomy[J].Ophthalmology,2014,119(11):2274-2281.

[3]夏晓波,杨婕,宋伟涛等.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J].国际眼科杂志,2015,13(7):1469-1473.

[4]季河清,杜伟,马晓蓉.两种联合手术方法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比较[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7(23):182-183.

[5]张亦田,郭灿新,张远超等.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J].国际眼科杂志,2014,14(4):736-737.

论文作者:张华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20

标签:;  ;  ;  ;  ;  ;  ;  ;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采用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治疗的临床分析论文_张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