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视野下的城乡规划转型发展论文_厉益文

生态文明视野下的城乡规划转型发展论文_厉益文

厉益文

永嘉县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

【摘 要】本文主要探讨了在生态文明视野下,如何做好城乡规划工作,结合目前城乡规划转型的发展要求,提出了城乡规划转型的方法和措施,希望可以为今后的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态文明视野;城乡规划;转型发展

一、前言

在生态文明理念和要求之下,城乡规划转型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话题,如何提升城乡规划转型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是当前研究和探讨的重点,也是我国城乡发展的重点课题之一。

二、目前城乡建设中的生态问题

1、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过程中,单独片面地追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破坏植被、绿地,一味地加大工业投入,这就会对生态环境产生巨大的破坏。近年来,太湖蓝藻、东部地区的雾霾等环境问题已近越来越突出,成为困扰国民生活的一桩心病。由于城市的规划不合理,道路越来越拥堵;大量地抽取地下水,导致城市地基逐渐下沉;又如工业化的推进,加大了废气、废料、废水的排放,但相应的防护绿地植被却越来越少,填平塘湖、湿地,破坏山地等现象越来越多,这势必导致我们的生存环境变得越来越差,人与生态自然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

2、资源紧张问题

我国是一个人多地少、人均资源量较低的国家。随着当代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我国工业生产规模越来越大,但是可用农田却越来越少,城市里的可用土地也日益紧张,依照目前的这种发展态势,土地资源将会在不久的将来制约我们的继续发展。而在东部地区,水资源也逐渐被消耗至警戒状态,这或是因为工业污染使水质变差,无法循环使用,或是因为建设过程中的浪费。又比如随着城乡建设的加速,我国私家车的保有量已越来越多,这就必然导致石油资源的吃紧。这些,都是城乡发展对资源保护提出的问题。

3、盲目撤并村庄,片面理解城镇化

在某些地方,大面积的撤并村庄。美其名曰是“一石三鸟”:一来推进城镇化,二来可以节约耕地,三则可以将居住地集中起来以此节约基础建设的投入。当前用地指标都压的很紧,所以,各级政府都强调要占补平衡。但是,这项措施往往执行到后来,在乡镇一级就变为了只有占,没有补。为了蒙混过关,“补”上该补的,就只能造假或反复。所谓的“反复”,其实就是把以前退耕还林的地重新再开垦一遍,然后虚假地上报说是新开垦地,等到过几年又把它退耕还林,就算是补上了。还有就是不合理的村庄撤并,以为这样既推进了“城镇化”,又“创造”了耕地。但其实这样做,不仅会破坏众多文化遗产,消耗大量建筑材料,更重要的是必然会破坏农村的生态环境。

三、如何站在生态文明的角度发展城乡规划

1、注重生态保护

在进行城乡规划发展的过程中,不可以盲目的用城市建设的办法去发展城镇,要根据具体的问题,有目的的实施,例如村镇周围的绿地等生态环境必须加以保护。村镇的建设相对于城市建设要更加注重生态保护。保护生物多样性以及资源的重复利用,促进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相处,不再是之前的互相征服关系,而是人与自然共同发展。对于村庄的原有优势要加以保护,以前存在的问题要提高重视,重点发展绿化植被的恢复工作等。

2、选择合适的技术适当应用

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带给了生态环境的严重问题,但是我们的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同样不能少了科学技术的应用。我们可以因地制宜的对先进的科学技术充分利用使的即保护了生态环境又使我们的需求得到很好地保障。例如:对于阳光充足地区,我们要加强太阳能的利用,减少煤炭等资源的使用。可再生能源是我们进行生态保护的有效措施。总之,先进技术的应用要因地制宜,不可盲目跟风。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合理考察当地的条件,选择合适的小规模先进技术加以利用,让科技进步同样带动生态文明建设。

四、新的规划实践

1、低碳生态城市实践的概况

在“2009年国际城市规划与发展论坛”上原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博士首次提出了“低碳生态城市”的概念,低碳生态城市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标志的节能、环保型城市,是一种强调生态环境综合平衡的全新城市发展模式,是建立在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更深刻认识基础上,以降低温室气体排放为主要目的而建立起的高效、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人类聚居环境。低碳生态城市作为目前最为契合中国国情的城市转型发展模式,在规划建设的实践探索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自2010年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会同财政部等部门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激励政策和奖励措施鼓励低碳生态城市的发展。在上述国家各部委有关政策的激励下,全国低碳生态城市的发展正逐渐由“零星探索”转向“区域试验”,并呈现出蓬勃发展、全面开花之势,相关规划建设工作也在同步推进和积极探索当中。截至2012年7月,全国97.6%地级(含)以上城市和80%的县级城市已经提出以“生态城市”或“低碳城市”等生态型的发展模式为目标。另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正在积极开展建设实践的低碳生态城也已超过百个。

随着低碳生态城市规划建设探索的深入,政府的鼓励激励政策措施也逐渐从区域城市的宏观尺度过渡到小城镇和城区的中观尺度,从而更加深入地促进和引导城市的健康发展。2011年起,财政部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开始推进绿色重点小城镇的试点示范工作,对新建绿色建筑达到30%以上的绿色重点小城镇将一次性给予1000万至2000万元的补助;2012年11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确定了首批8个绿色生态城区,给予每个绿色生态城区5000万的资金补助,用于补贴绿色建筑建设增量成本以及城区绿色生态规划、指标体系制定、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及能效测评等相关工作;2013年3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十二五”绿色建筑和绿色生态城区发展规划》,用以促进和指导“十二五”期间绿色建筑和绿色生态城区的发展。可以说,低碳生态城市正以“绿色重点小城镇”和“绿色生态城区”的新形式继续引领城市的转型发展。

2、绿色生态城区的发展

图1反映了绿色生态城区项目在全国的分布情况。2012年首批获得示范称号和5000万资金补助的8个绿色生态城区正成为全国各地实践探索的典范。总结各个绿色生态城区的基本概况可以看出,早期开展建设的中新天津生态城、唐山湾生态城、深圳光明新区和无锡太湖新区等规划用地规模普遍偏大;而近期发展的重庆悦来生态城、长沙梅溪湖新城、贵阳中天未来方舟生态城等均将规划用地规模控制在3~10km2,建设周期为5~10年左右,人口密度大于1万人/km2,相对于早期的建设实践更易满足用地规模合理、土地利用集约、建设周期适宜和建设成效显著的基本要求,这些也成为绿色生态城区实践探索的现状特点。

图1绿色生态城区项目全国分布示意

在规划建设方面,这8个绿色生态城区均在总规、控规、专项规划、专题研究、实施方案以及指标体系和实施导则方面进行了不同深度的探索,初步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绿色生态城区规划建设模式。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在申报绿色生态城区时需要满足4个基本条件:(1)纳入所在城市总体规划;(2)达到关于低碳生态的6个门槛指标②;(3)实施建设符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4)实施方案突出近期,兼顾长远发展。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城乡规划转型发展的过程中,一定要考虑到生态文明城市的建设是当前的规划要求,只有实现了可持续发展,才能够保持生态文明城市的发展方向,树立绿色建设的观念,把我们共同的家园打造的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1]覃玲玲.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与指标体系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2015,(7):110-113.

[2]林琳.包容性增长与生态文明城市建设[J].开放导报,2015,(2):65-67.

[3李迅,刘琰.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城市规划学刊,2015,(4):23-29.

论文作者:厉益文

论文发表刊物:《低碳地产》2016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1

标签:;  ;  ;  ;  ;  ;  ;  ;  

生态文明视野下的城乡规划转型发展论文_厉益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