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文康医院 150000
摘要:目的 分析颈椎病的病理、临床表现及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9月~2019年3月收治的50例颈椎病手术患者资料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0例患者中,显效27例(占54%),有效20例(占40%),无效3例(占6%),手术治疗总有效率为94%(47/50),均未出现术后并发症。结论 对颈椎病进行临床分析,实施具有针对性的手术治疗措施,能够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颈椎病;临床分析;手术治疗
颈椎病是指颈部骨骼、软骨、韧带、椎间盘退行性变及其继发性椎部关节退行性变而累及邻近组织(脊髓、神经根、椎动脉、交感神经及软组织),所引起的一组症候群[1]。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颈椎病手术患者资料作为研究对象,以探讨分析颈椎病的病理、临床表现及手术治疗方法。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9月~2019年3月收治的50例颈椎病手术患者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26例(占52%),女性患者24例(占48%),年龄36~64岁,平均年龄(52.5±2.3)岁。
2病理
2.1颈椎间盘退行性变
是颈椎病的发生和发展中最基本的原因。颈椎为脊柱中活动度最大且活动量最频繁的节段,尤其C4~C6。椎间活动较大。由于长期承受负荷、劳损而容易出现退行性变。因椎间盘退行性变而使椎间隙变窄,关节囊、韧带松弛,脊柱活动时稳定性下降,进而引起椎体、关节突关节、钩椎关节、前后纵韧带、黄韧带及项韧带等变性、增生、钙化,形成颈椎不稳定的恶性循环,最后发生脊髓、神经、血管受到刺激或压迫而表现相应的症状和体症[2]。
2.2颈椎椎体的退行性变
椎间盘变性及韧带退变引起椎体异常活动,刺激骨膜下新骨生成,椎体前后纵韧带松弛,增加了上、下椎体和钩椎关节创伤及磨损的机会,引起韧带下方,椎体上、下缘骨质增生和骨赘形成。同时关节突关节和钩椎关节发生骨质硬化,黄韧带肥厚钙化,最终导致椎管狭窄和椎间孔狭小,引起神经、血管压迫症状。
2.3损伤
急性损伤可致原已退变的颈椎和椎间盘损伤加重,而诱发颈椎病。反复劳损和慢性轻度损伤对已经退变的颈椎,可以加剧其退变进程而出现症状。
2.4颈椎发育性椎管狭窄
指在胚胎或发育过程中,椎弓根过短,使椎管矢状径变小,正常椎管矢状径约为14~16mm,如<12 mm表示相对狭窄。由此可出现压迫症状。
3临床表现
3.1症状
患者年龄多为40~60岁,有颈肩痛并向上肢放射,伴有麻木感,活动受限,乏力。有的患者出现下肢沉重感,双脚踏棉花感,躯干束带感;有的患者表现头晕、心慌、恶心等不同的症状。
3.2体征
可发现颈部僵硬,刺激椎间孔试验(如压头试验Jackson sign,Spufling sign)臂丛牵拉试验阳性。有的患者有肌张力高,BaNns- b sign阳性、Hoffmann或Rossollmo sJgn阳性,这是颈脊髓受压的重要体征[3]。
4手术治疗
4.1手术适应证
经确诊后,非手术治疗3个月无效或反复发作,脊髓压迫症状加重,影响工作和生活者,脊髓型颈椎病进行性加重者,适合手术治疗。
4.2手术原则
4.2.1减压:包括对脊髓、神经根和椎动脉的减压。
4.2.2稳定:在减压的同时应固定、植骨稳固出现不稳的节段。
4.3手术方法
4.3.1颈椎后路手术:通过椎板切除,扩大椎管矢状径,解除对脊髓的压迫,改善血液循环或扩大椎间孔后壁,解除神经根所受的压迫。颈后方入路安全、并发症少及疗效确切。对颈椎间盘多节段突出,椎管先天性狭窄和后天继发性、退变性狭窄均可采用。方法有:经颈后入路椎间孔切开减压术;经颈后路、后外侧颈椎间盘摘除术;颈椎板成形椎管扩大术(单开门式、双开门式及“Z”字成形术)[4]。
4.3.2前路及前外侧进路手术:切除突出的椎间盘,椎体后方骨赘及钩椎关节骨赘,以解除脊髓、神经根和椎动脉的压迫,同时须行椎体间植骨融合术及内固定,以稳定脊柱[5]。前路手术的适应证:节段性椎间不稳者;椎体后缘骨赘及突出椎间盘压迫脊髓者;椎体前骨赘压迫食道有严重症状者;孤立型后纵韧带骨化者;椎板切除术后脊柱不稳定者;钩椎关节骨赘压迫椎动脉或神经根者。
5结果
50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后,治疗显效率为54%,治疗总有效率为94%。详见表1。
6讨论
颈椎病是颈椎骨关节炎、增生性颈椎炎、颈神经根综合征、颈椎间盘脱出症的总称,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6]。主要由于颈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或椎间盘脱出、韧带增厚,致使颈椎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出现一系列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表现为椎节失稳、松动;髓核突出或脱出;骨刺形成;韧带肥厚和继发的椎管狭窄等,刺激或压迫了邻近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及颈部交感神经等组织,引起一系列症状和体征。颈椎病可分为:颈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交感神经型颈椎病、食管压迫型颈椎病。对于严重有神经根或脊髓压迫者,要适时予以手术治疗。本研究中50例颈椎病患者经手术治疗后,显效27例(占54%),有效20例(占40%),无效3例(占6%),手术治疗总有效率为94%(47/50),均未出现术后并发症。
综上所述,对颈椎病进行临床分析,实施具有针对性的手术治疗措施,能够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荣臻.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原因分析和手术方式分析[J].东方食疗与保健,2015,(9):120.
[2]张恒,周新社.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方式[J].中华全科医学,2014,(4):622-624.
[3]田效铭,王辉,赵红伟,丁文元.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治疗的研究进展[J].脊柱外科杂志,2018,(2):125-128.
[4]梁里昂,李力仙,郭天林,刘龙,贾玉龙,赵锴.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治疗新进展[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5,(29).5758-5761.
[5]张伟锋,王文己.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治疗进展[J].医学综述,2014,(13).
[6]韦乃信,朱建河,王鹏飞.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比较[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1):105-106.
论文作者:王传琨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9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30
标签:颈椎病论文; 脊髓论文; 颈椎论文; 韧带论文; 椎管论文; 手术治疗论文; 手术论文; 《健康世界》2019年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