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伤口湿性化管理的效果观察论文_王小平,藤瑜,郑燕芬

(南充市中心医院 四川南充 637000)

【摘要】目的:评价伤口湿性化在慢性伤口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2016年12月—2018年6月期间于我院治疗的慢性伤口换药患者130例,对照组常规碘伏纱条换药,观察组湿性敷料处理。结果:观察组伤口愈合总有效率96.92%高于对照组伤口愈合总有效率78.46%,换药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伤口湿性化处理慢性伤口换药,选用湿性敷料,效果显著。

【关键词】伤口湿性化;慢性伤口;愈合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6-0321-02

慢性伤口是医院外科常见病症类型,多是因多种因素影响伤口正常修复,进而会延长伤口愈合时间。对慢性伤口患儿,伤口愈合速度慢,治疗时间长,患者需长期反复到院接受复诊,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湿性敷料是指通过封闭敷料与伤口间环境,使伤口环境持续湿润,维持一个低氧、微酸的环境当中,利于新组织细胞修复,促使伤口修复,可缩短伤口愈合时间[1]。笔者根据多年经验,总结慢性伤口患者情况,根据湿性敷料机制,通过此次研究,以慢性伤口患者为例,采取湿性敷料治疗,分析其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在2016年12月—2018年6月期间于我院治疗的慢性伤口患者130例,患者精神正常,认知清晰,能顺利完成治疗;患者心、肝、肾等脏器功能正常;患者对研究知情,自愿签署了研究同意书;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有65例患者,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各有41、24例;年龄在30~72岁,平均年龄(51.85±5.72)岁;病程35~58d,平均(44.46±2.72)d;压力性溃疡患者26例,创伤性溃疡患者18例,糖尿病足患者13例,静脉性溃疡患者8例;观察组有65例患者,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各有40、25例;年龄在30~73岁,平均年龄(52.18±5.89)岁;病程35~60d,平均(45.01±2.65)d;压力性溃疡患者25例,创伤性溃疡患者20例,糖尿病足患者13例,静脉性溃疡患者7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及病情等资料差异并不明显(P>0.05),可进行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换药时,选用常规碘伏纱条换药。

观察组患者换药以湿性敷料方法。患者创面先以0.25%碘伏、0.9%氯化钠棉球清洁创面,对较深的小切口,以注射器冲洗;用无菌纱布吸干伤口,根据创口类型,选择水胶体类、薄膜类、水凝胶类、泡沫类、藻酸钙、银离子类敷料,放置创口并紧贴,以干纱布或绷带固定,根据肉芽组织生长情况,对创口缝合及植皮。两组患者治疗期间,需做好患者护理干预。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行跟踪调查,(1)记录两组患者换药时间;(2)评价患者创口愈合程度:临床愈合:上皮完全覆盖创面,7d内无溃烂或复发;显效:创面愈合75%~99%,长出新鲜肉芽;有效:创面愈合25%~74%,新鲜肉芽生成;无效:创面愈合不足25%,无新鲜肉芽组织[2]。

1.4 统计学分析

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数据检验用t,计数数据用χ2,当P<0.05时,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伤口愈合效果对比

观察组伤口愈合总有效率96.92%,对照组伤口愈合总有效率78.46%,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2 两组患者换药时间对比

观察组换药时间(20.56±2.86)d,对照组换药时间(32.82±3.47)d,有统计学意义(t=20.188,P=0.000)。

3.讨论

慢性伤口患者伤口愈合速度慢,需接受长时间的换药时间,则会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及工作。自湿性敷料的应用,在慢性伤口治疗中取得显著效果。

湿性敷料可溶解创口坏死组织并能彻底清除,利于新生肉芽组织及血管生长,加快细胞生长速度,促使患者伤口较快愈合[3]。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换药时间(14.56±2.86)d,较对照组相比(P<0.05)。结果显示,对慢性伤口患者行湿性敷料覆盖创面,促进内源性胶原酶活性成分,并不断释放生长因子,使慢性伤口维持在低氧、微酸及较湿的环境中,以此促进肉芽组织及细胞生长,加快患者伤口愈合速度。

在湿性敷料覆盖创口时,根据创口类型选择合适类型湿性敷料,其中水胶体类敷料适用于慢性创口;薄膜类适用于相对清洁的创口,由聚氨酯类与脱敏医用粘胶组成;水凝胶类安全性高,适用于Ⅱ期、Ⅲ期压疮;泡沫类敷料对中度渗液或大量渗液伤口有显著效果;藻酸钙敷料对高渗出慢性伤口效果显著;银离子类敷料应用于各种慢性溃疡、污染伤口、糖尿病足等伤口。本次研究中,观察组伤口愈合总有效率96.92%高于对照组78.46%,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显示,对慢性创口患者行湿性敷料处理,可促进肉芽组织生长,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鉴于此笔者认为,通过湿性敷料治疗慢性伤口,可为创面维持一个较为封闭的湿性环境,避免细菌侵入,利于伤口更好愈合,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梁冬梅,黄珊,张建儿,等.负压技术结合湿性敷料换药对慢性伤口患者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9):122-124.

[2]王彤华,周雄丽,谢利勤,等.湿性敷料在慢性伤口临床护理中的应用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22(15):2210-2212.

[3]杨慧,王浩,丁立荣,等.慢性伤口应用湿性愈合理论治疗的效果分析[J].世界临床医学,2016,10(7):42-43.

论文作者:王小平,藤瑜,郑燕芬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9月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0

标签:;  ;  ;  ;  ;  ;  ;  ;  

慢性伤口湿性化管理的效果观察论文_王小平,藤瑜,郑燕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