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抑郁发生情况及护理干预对其影响论文_1巴提马汗·苏来曼 2马兰

[摘 要]目的:描述住院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抑郁状况,以及护理干预对其的影响。方法:采用描述性相关性研究设计。采用心身症状自评量表(SCL-90)、Znug抑郁自评量表(SDS)对2011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住院并已确诊的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60例进行问卷调查。应用统计软件进行全部数据的统计学分析。结果:住院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抑郁发生率为46.7%,主要为轻度和中度抑郁。发病率明显高于国内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优质的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地改善抑郁情绪。在经过了4周的心理护理干预之后,干预组的SCL-90心理因子得分和SDS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

结论:住院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抑郁水平高于国内常模。优质的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地改善抑郁情绪,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关键词]病毒性肝炎 肝硬化 抑郁 护理干预

乙型肝炎肝硬化是由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慢性弥漫性肝脏疾病,其病理特点为广泛的肝细胞变性和坏死、再生结节形成、结缔组织增生,导致正常肝小叶结构破坏和假小叶形成,临床多系统参与,主要为肝功能障碍和门静脉高压[1]。肝硬化患者由于病程迁延不愈、症状很难改善、预后不良、治疗成本上升、个人和家庭的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大等因素,导致抑郁的发生率较高。

研究发现,抑郁会降低人体的抗病能力,会影响患者的免疫功能、营养状况、临床疗效、预后以及生活质量。国外的研究结果显示,55%的肝硬化患者发生抑郁症,发病率高于高血压患者(15%)和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30%) [2]。另外有研究结果提示,抑郁症影响机体的免疫力,从而影响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对于没有进行肝移植的肝硬化患者,未合并抑郁症的患者的6个月生存率为100%,而合并抑郁症的患者仅为46%[3]。另外,研究发现,抑郁症也是一种重要的预测肝硬化患者的生活质量的独立预测因子。 我国也报道了大量的肝硬化患者的抑郁状态,与国外报道的发病率基本一致[4]。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心理护理干预不仅可以缓解压力性生活事件引起的负面情绪(如抑郁、焦虑等),也间接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提高个体的自我效能感,通过思考、选择、动机等中介过程对个人的健康产生直接的影响[5]。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研究的方式,对于住院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抑郁状况,以及护理干预对其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现报道如下。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1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住院并已确诊的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60例。其中, 男性39例,女性21例; 年龄45 ~ 87岁, 平均(71. 55 ± 7. 75)岁。纳入标准:①根据2000年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的《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的诊断标准》确诊为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的患者;② 住院时间在2周以上;③年龄>18岁;④小学以上教育程度;⑤意识清楚,能够用文字或语言进行交流;⑥自愿接受问卷调查。排除标准:①有严重心、肺、脑、肾脏功能障碍;②有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原发性肝癌、等并发症;③ 过去三个月内服用三环类抗抑郁药或其他抗抑郁药物超过一周。

1.2 测量工具

1.2.1 心身症状自评量表(SCL-90)

SCL-90量表共有90条项目,测评时间为30分钟。

1.2.2 Znug抑郁自评量表(SDS)

Znug抑郁自评量表(SDS)共有20个题目,用于衡量抑郁状态的程度。测评时间为10分钟。

1.3 干预措施

所有患者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对照组接受常规保肝和对症治疗,干预组在接受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心理护理干预的的主要措施包括支持性心理治疗与认知疗法。 支持性心理治疗的前提是与病人建立良好的治疗关系,获得病人的信任,评估病人的一般情况,收集病人的信息,分析病人的心理问题,从而制定适当的心理支持措施,如使用倾听技术、关心和同情、鼓励和安慰、解释和启发、引导和说服、恰当地运用宣泄等。认知疗法是基于预先设计的认知表,了解病人对于慢性肝病的认识,从而发现病人对于自身疾病的错误认知,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修正,病人提出的问题要给予详细的回答,病人意识到自己的错误的认知,而逐渐放弃。另外,护理人员和病人积极交流,从而了解病人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干预。以尽量通俗易懂的语言向病人及其家属介绍乙型肝炎肝硬化的发病机制、病理特点、治疗以及预后等,消除病人对于疾病的恐惧感;耐心地回答病人及其家属的问题,对其进行同情、鼓励和支持,帮助病人建立战胜疾病回归社会的勇气和信心。

1.4 评价方法

建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心理问题干预团队,成员包括我院消化内科医生、护士以及一名心理医生。心理医师在调查前对调查人员进行培训,使其掌握询问技能和填写调查问卷的方法,统一调查方法。调查病人的时候,调查人员向病人解释清楚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消除病人的担忧。调查人员指导病人填写调查问卷,一次性独立完成。当场收卷并检查调查问卷的完整性,手动输入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 为了减少由于调查人员产生的信息偏倚,每个病人的干预前后的2次评定均由同一位调查人员完成。患者入组后3天内就加入心理调查测试,完成心理护理干预后进行第2次心理调查测试,以评定心理护理干预对于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抑郁状态的影响。

1.5统计学处理

采用IBM SPSS 17. 0 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均采用x±s 的形式来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结果

2.1 住院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抑郁发生情况

研究结果显示,在住院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人群中有46.7%的患者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抑郁,主要为轻度和中度抑郁,分别占21.7%,重度抑郁有2例,占3.3%。

3 讨论

乙型肝炎肝硬化是指由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导致乙型肝炎,迁延不愈,反复发作而引起的慢性弥漫性肝脏疾病,造成广泛的肝细胞变性坏死、再生结节形成、结缔组织增生,导致正常肝小叶结构被破坏和假小叶形成,主要临床表现为肝功能障碍和门静脉高压症。肝硬化患者病程长、症状持续、预后不良、治疗费用较高、严重影响了病人个人的生活质量,也加大了病人个人和家庭的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因此,在乙型肝炎肝硬化的患者人群中,抑郁症的发生率较高[6-10]。

国外的研究结果显示,55%的肝硬化患者发生抑郁症。本研究的结果显示, 在住院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人群中有46.7%的患者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抑郁。考虑到国外的研究是包括了住院和非住院的肝硬化患者人群,因此这两项研究结果是基本一致的。另外,在干预前,住院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人群的抑郁总分为39.45±7.67,明显高于国内常模的抑郁总分(33.46±8.55),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研究结果提示,住院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人群的抑郁水平明显高于国内的一般健康人群。

此外,本研究结果显示,在进行了心理护理干预后,患者的心理症状明显改善, 这表明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改善住院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人群的心理症状。在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前,住院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对照组和干预组的SCL-90心理因子得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经过了4周的干预之后, SCL-90心理因子得分中每一个心理因素的分数都有显著性差异。其中,其中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精神症状的得分P<0.01,人际关系,敌对,恐怖,偏执的得分P<0.05,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另外,本研究采用了Znug自我评估抑郁量表(SDS)对抑郁症状进行了评估。研究结果表明, 在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的SDS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在经过了4周的干预之后, 与对照组相比, 干预组的SDS得分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这项研究的结果表明, 住院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抑郁水平高于国内的一般健康人群,说明乙型肝炎肝硬化对病人造成的心理健康方面的危害非常严重。提示护理人员应该积极地对于其心理健康问题进行干预,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另外,本研究结果显示,合理的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地改善住院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心理问题。所以,临床上应该根据乙型

肝炎肝硬化患者的具体心理情况,合理地使用心理干预的方法进行干预,为病人提供情感支持、信息支持、以及行为支持。通过情感支持,消除病人的担忧恐惧心理。通过信息支持,使病人充分了解疾病和治疗的相关知识,从而正确对待疾病,积极配合治疗[11,12]。通过行为支持,对于患者表现出来的焦虑、抑郁、悲观、恐惧等负面心理,积极地进行护理服务。同时,护理人员也应该鼓励病人积极寻求社会支持,这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长期预后是至关重要的。 美国的研究发现, 心理干预可以提高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的心身症状和生活质量[13,14]。 Deng 等[15]的研究结果显示,中国的肝硬化患者在常规对症的治疗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心理干预。结果表明,与对照组和干预前相比较,干预组的生活质量明显地得到了改善和提高。

综上所述,住院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抑郁水平明显高于国内常模。优质的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地改善抑郁情绪,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Yilmaz A, Ucmak F, D?nmezdil S, Kaya MC, Tekin R, Günes M, Arslan N, Bulut M. Somatosensory Amplification, Anxiety, and Depression in Patients With Hepatitis B: Impact on Functionality. Medicine (Baltimore). 2016;95(21):e3779.

[2]Kim M, Kim SY, Rou WS, Hwang SW, Lee BS. Erectile dys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liver disease related to chronic hepatitis B. Clin Mol Hepatol. 2015; 21(4):352-7.

[3]Hou LJ, Wang HW, Wei XX, Duan SP, Zhuo Y, Song XW, Shen BS. Urinary metabonomics for diagnosis of depression in hepatitis B virus-infected patients. Iran Red Crescent Med J. 2015;17(4):e27359.

[4]Miranda-Pettersen K, Morais-de-Jesus M, Daltro-Oliveira R, Dantas Duarte Dias A, Teles C, Schinoni MI, Miranda-Scippa ?, Paraná R, Quarantini LC. The fatigue impact scale for daily use in patients with hepatitis B virus and hepatitis C virus chronic infections. Ann Hepatol. 2015;14(3):310-6.

[5]张洁,海洁. 实施整体护理开展优质服务. 中国医学创新. 2011, 8(3): 108-109.

[6]Tanaka A, Kikuchi K, Miura R, Miura K, Mikami M, Aiso M, Takamori Y, Takikawa H. Validation of the Japanese version of the Chronic Liver Disease Questionnaire for the assessment of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viral hepatitis. Hepatol Res. 2016;46(3):E45-50.

[7]Enescu A, Mitrut P, Balasoiu M, Turculeanu A, Enescu AS. Psychosocial issues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and C. Curr Health Sci J. 2014;40(2):93-6.

[8]Mirabdolhagh Hazaveh M, Dormohammadi Toosi T, Nasiri Toosi M, Tavakoli A, Shahbazi F. Prevalence and severity of depression in chronic viral hepatitis in Iran. Gastroenterol Rep (Oxf). 2015;3(3):234-7.

[9]Alian S, Masoudzadeh A, Khoddad T, Dadashian A, Ali Mohammadpour R. Depression in hepatitis B and C, and its correlation with hepatitis drugs consumption (interfron/lamivodin/ribaverin). Iran J Psychiatry Behav Sci. 2013 Spring;7(1):24-9.

[10]Keskin G, Gümüs AB, Orgun F. Quality of life, depression, and anxiety among hepatitis B patients. Gastroenterol Nurs. 2013;36(5):346-56.

[11]Zhao X, Zhao L, Lai Y, Jiang S, Shen X, Liu S. Physiological and subjective responses after psychosocial stress in Chinese hepatitis B patients. Stress Health. 2015;31(1):44-51.

[12]王素枝,谢玉兰,田春梅. 情绪ABC理论对意外伤害患者焦虑和抑郁不良情绪的意义探析[J]. 中国社区医生. 2014, 30(2): 137-138.

[13]Slade EP, Rosenberg S, Dixon LB, Goldberg RW, Wolford GL, Himelhoch S, Tapscott S. Costs of a public health model to increase receipt of hepatitis-related services for persons with mental illness. Psychiatr Serv. 2013;64(2):127-33.

[14]Zhao L, Xu L, Lai Y, Che C, Zhou Y. Temporal changes of smoking status and motivation in Chinese patients with hepatitis B: relationship with anxiety and depression. J Clin Nurs. 2012;21(15-16):2193-201.

[15]Deng X, Liang J, Wu FS, Li YB, Zhang YP, Tang YF. Influence of Fuzheng Huayu Tablet on mental state and social function of patients with post-hepatitis B liver cirrhosis. Chin J Integr Med;18(6):466-72.

论文作者:1巴提马汗·苏来曼 2马兰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6年11月第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8

标签:;  ;  ;  ;  ;  ;  ;  ;  

住院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抑郁发生情况及护理干预对其影响论文_1巴提马汗·苏来曼 2马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