筏板基础厚度及工程成本探讨论文_张帆

筏板基础厚度及工程成本探讨论文_张帆

摘要:工程当中满足安全性并提高经济效益始终存在矛盾,如何合理均衡的平衡二者的关系显得尤其重要。本文试图从确定基础筏板厚度开端,旨在讨论节省该结构部位成本的方法。

关键词:筏板基础;经济比较;受力控制状态

一、现状分析

实际项目当中,结构设计作为辅助性专业,主要需要解决开发者面临的难题,在诸多难题之中,如何节省成本、控制前期投入在综合成本高企的今天越来越被重视,而基础是前期工作,直接影响基础开挖和主体建筑。而设计人天然希望用更多的材料保证更安全的结果,使得对底板厚度毫无控制,许多项目达到3米以上,这不仅增加了开挖难度、成本,还使得抗浮水位更高,增加本体工作量并产生更多水化热影响结构安全度。所以控制好板厚其实可以达到多重目的。

二、确定底板厚度

从结构安全的角度,底板主要抗剪、抗弯、抗冲切,但以往工程经验多采用按上部塔楼结构楼层数确定,这当然有其直接的道理,但也并非是正比关系,那么究竟什么状态可以达到平衡状态呢?

1.底板抗冲切强度

底板抗冲切分为板上墙柱对筏板的冲切和板下桩对筏板的冲切,而前者的解决相对容易且利用桩布置的优化降低冲切破坏风险,所以更重要的是后者是否满足冲切要求。

设边长为b的桩,混凝土抗冲切强度为ft,板厚hs,有效高度hs0,板的抗冲切能力为0.6*ft*Um* hs0,Um为冲切作用范围中轴线,则Um=4(b+ hs0)。另外单桩平均冲切力为`p*n/m,其中`p为单层楼面静活荷载折算重量,n为总层数,m为墙柱下桩的总数量。根据实际工程实测的综合研究总结,为使底板不冲切破坏,采用1.5倍桩的平均荷载作为桩的冲切荷载确定板厚比较合理,则必须满足条件式2.4*ft* hs0*(b+ hs0)≥1.5*`p*n/m。

简化公式令hs0≈hs,则最终公式为

hs2+b*hs≥0.625*`p*n/(ft*m) (1)

2.底板抗弯强度

底板抗弯强度必须满足各工况荷载作用下内部产生的弯矩M≤fs*As* hs0,该公式中M=1/10*q*L2,L为筏板受弯方向的净跨,`q为底板上受到折算总平均反力。`q=`p*n/(mc2),c为桩中心距。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则底板的抗弯强度为:

fs*As*hs≥1/10*`p*n*L2/(m*c2)

hs≥`p*n*L2/(10* fs*As*m*c2) (2)

3.底板抗剪强度

基础底板跟楼板相同,通常不需要验算抗剪强度,必要时再做特殊处理。

综合(1)、(2)可以看出,hs与n(层数)、m(桩数)、b(桩边长)、ft(混凝土强度等级)及跨度L等参数均有关系,因此也可以看出厚度与层数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

三、厚度控制指标

对于一般的底板厚度及配筋设计,冲切和弯矩最终是由哪个因素起控制作用?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从hs -`p*n/m关系来做更深入的计算研究(以下分析以平板式筏基为考虑对象)。

1.抗冲切

由公式(1)变形得到

(3)

2.抗弯

对公式(2)按规范规定,桩距c与桩径b之比为3.5;且筏板按经济配筋率0.8%考虑,得到As=8hs。

代入公式(2),并简化结果得到

得到结果 (4)

由上述推导公式计算确定实际板厚。

四、经济性分析

1.增加土方开挖量

从上表实际工程比较结果看来,实际的板厚大部分超过所需的一倍,平均向下开挖多1米左右,而当今项目发展趋势占地面积越来越大,动辄几万甚至十几万平米,土方开挖、运输都是不能忽视的成本。

2.增加混凝土的浇筑工作量

挖走的土方必须由筏板的混凝土来填充,也就增加了几万立方的混凝土浇筑量,而板厚的增加也导致施工难度增加以及水化热的增加,按一车混凝土10立方米计算,需要增加接近一万车次,直接成本接近千万,这种成本规模在项目前期确实不可小觑。

参考文献:

[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1-2010。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论文作者:张帆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25

标签:;  ;  ;  ;  ;  ;  ;  ;  

筏板基础厚度及工程成本探讨论文_张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