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护理工作中肢体语言沟通的临床应用研究论文_谭芳丽

湖南省衡东县人民医院 湖南衡阳 421400

【摘 要】目的:探究在小儿护理工作时,应用肢体语言沟通的效果,评价其对小儿护理依从性以及满意度造成的影响。方法:在我院儿科收入患儿数据库中选择时间段2017年6月至2018年5月间患儿数据,抽取出其中100例儿童纳入研究开展实验。通过两组均分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50)和实验组(n=50)。对照组患儿在护理工作时应用常规护理方案,实验组患儿在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应用肢体语言沟通方案,对比两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并评价患儿的护理依从性。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数据为88.00%,其数据较对照组患儿64.00%来说明显更高(P<0.05)。同时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组患儿的护理质量评分以及护理依从性评分较对照组患儿来说明显更高,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进行儿科护理时,应用肢体语言与患儿进行沟通,有助于提高患儿的护理依从性和护理质量,同时也有助于改善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儿童护理;肢体语言沟通;护理管理;儿科

儿科护理工作对于现代医疗来说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对于大多数儿科护理工作人员来说,护理工作的质量随近年来医疗条件的提高而需要不断改进。[1]。而因为儿童群体的特殊性,为护理工作带来难度,还需承担相应的风险,工作项目和内容也相对较为繁琐,同时护理会直接对儿童的生命安全造成影响,所以其中的护理质量和护理方式不容忽视[2]。在对儿童进行沟通时,如果单纯运用语言进行沟通,大多数儿童由于年龄较小,其认知能力还将在稚嫩阶段,无法与成人进行正常交流,所以选择一种合适的交流手段,是改善护理质量的重要方式。本次研究中,探究将置管护理应用于重症监护深静脉穿刺置管患儿护理中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我院儿科收入患儿数据库中选择时间段2017年6月至2018年5月间患儿数据,抽取出其中100例儿童纳入研究开展实验。通过两组均分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50)和实验组(n=50)。实验组中患儿性别为(男:26例,女:24例),年龄信息为1-12岁,平均年龄(7.3±1.5)岁。对照组中患儿性别为(男:23例,女:27例),年龄信息为2-13岁,平均年龄(7.1±1.0)岁。本次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将所有患儿的基本资料对比后未发现明显差异,具有良好的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管理模式,在此不做具体说明,实验组患儿实施强化细节管理,具体内容包含:

1.首先,需护士长和拥有丰富经验的护理人员,根据相关科室的具体情况以及儿童的特殊性,拟定相应的护理内容和护理中需注意的事宜,以及护理方案,拟定完成后分发给护理人员,再根据各类人员提出的建议进行修改,最后修订成册,开始实施后所有人员严格遵守规章制度,根据制度进行操作。

2.护理人员在与患儿进行交流时应当衣着得体,切勿浓妆艳抹,在护理时应当保持微笑,并与患儿交流时和蔼可亲,在与患儿家属进行交流时应当聆听患儿家属的诉求,判断患儿对疾病的真实感受,在与患儿进行交流时应当应用肢体语言鼓励患儿与自身沟通交流。肢体语言主要包括在与患儿交流时轻抚患儿或轻拍患儿,背部握住患儿的双手等方式,这样有助于获取患儿信任,并提高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支持度,消除患儿及其家属的不良情绪。

1.3 评价标准

记录所有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并评价所有患儿的护理亦从评分以及护理质量评分满分均为百分制,得分与护理质量和依从性成正比关系。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对本次研究的数据加以分析,采用X2与T值进行计量数据(护理满意度)与计数数据(护理依从评分、护理质量评分)检验,如果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反之则无意义。

2结果

2.1 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对比

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数据为88.00%,其数据较对照组患儿64.00%来说明显更高(P<0.05)。具体见表1。

表1 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对比

 

3讨论

儿科是目前医疗环境中十分重要的科室,由于大多数儿童在生活过程中都存在免疫低下的状况,所以儿科在目前临床上接治患儿较多,并且大多数患儿病症发展较快,很容易导致儿童出现其他严重疾病,进一步对护理工作的难度造成了影响[3]。而在对患儿进行护理时,由于患儿缺乏良好的认知功能,所以在与患儿进行交流时,护理人员往往需要面对不同的状况,所以很容易导致医患纠纷事件的发生[4]。

肢体语言沟通方案是现代护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护理人员在与患儿进行交流时,通过眼神以及身体姿态作为自身的切入点与患儿进行交流,获得了患儿及其家属的信任的同时有助于提高患儿的治疗依从性,这样能够保证医疗工作顺利开展。除此之外,这种护理操作有助于改善护患关系,降低医患纠纷的发生率,具有高度的应用价值[5]。

综上所述,在进行儿科护理时,应用肢体语言与患儿进行沟通,有助于提高患儿的护理依从性和护理质量,同时也有助于改善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王静.肢体语言沟通在小儿护理中的临床意义[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8,25(21):136.

[2]韩萍莉.肢体语言沟通应用于小儿护理工作的临床分析[J].心理月刊,2018(10):39.

[3]刘敏.肢体语言沟通在气管插管患儿中的应用效果[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7(05):133-134.

[4]蔡茵茵.肢体语言沟通在小儿肺炎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J].名医,2018(10):170.

[5]宋燕.肢体语言沟通配合阶梯式护理在哮喘患儿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8,15(17):65-67.

论文作者:谭芳丽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9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4

标签:;  ;  ;  ;  ;  ;  ;  ;  

小儿护理工作中肢体语言沟通的临床应用研究论文_谭芳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