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驱油用聚合物现状及发展趋势论文_翟微微

国内外驱油用聚合物现状及发展趋势论文_翟微微

大庆油田第三采油厂试验大队中心化验室

摘要: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聚合物驱油技术发展状况,对聚合物驱油剂的开 发、应用作了较详细的介绍。阐述了提高聚合物驱油剂的耐温抗盐性能的主要 思路,以及目前的产品开发情况。

关键词:驱油剂;聚合物;耐温抗盐;三次采

石油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和化工基础原料,在国民经济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油田化学 品作为石油工业的重要支撑产业,贯穿石油生产的全过程。除了用于原油和污水处理等维持 正常生产外,油田化学品广泛应用于二次采油和三次采油等提高采收率技术中。当前,国际原油价格持续走高,刺激了各国原油的措施性开采。以目前的技术水平看,以聚合物驱油 为核心的三次采油将成为普遍工业应用的油田主导开发方式,并步入快速发展的新时期。由于低品味储量的动用,使驱油用聚合物的发展出现了新情况、新问题,同时也对其研 发应用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主要是面对占资源总量过半的 II、III 类油藏的开采问题。目 前 II、III 类油藏资源地层温度在 70~95℃,地层矿化度在 10000~30000mg/L,二价离子800mg/L,常用的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在该条件下会出现严重的热降解、水解度增加、遇高价离子结合析出等问题,增粘效果变差。

1 国外驱油用聚合物的发展

由于经济政策和自然资源的原因,国外对聚合物驱油做了细致的理论及实验研究,但未 作为三次采油的主要作业手段。驱油用聚合物的理论自 80 年代成熟以来,并未有较大突破,而其发展主要受限于成本因素。理论上,在油气开采用聚合物中,可以选用的聚合物有部分 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丙烯酰胺与丙烯酸的共聚物、生物聚合物(黄胞胶)、纤维素醚化合 物、聚乙烯毗咯烷酮等。[1]但己经大规模用于油田三次采油的聚合物驱油剂仅有 HPAM 和黄 胞胶两类。人工合成的驱油用聚合物仍主要以水解聚丙烯酰胺为主。已产业化的 HPAM 产品 包括日本三菱公司的 MO 系列,第一制药的 ORP 系列,三井氰胺的 Accotrol 系列;美国 Pfizer Flopaam 系列,DOW 的 Pusher 系列;英国联合胶体的 Alcoflood 系列;法国 SNF 的 AN 系列 HPAM 聚合物。其中,Accotrol、Alcoflood 较早在我国进行了油田实验,而大庆的最初5 万吨/年聚驱用 HPAM 装置是引进 SNF 的技术[2]。驱油用聚合物目前在国外的消耗量不多,这主要是由于不同地区对三次采油的作业手段 选择造成的。根据斯坦佛研究院统计 2006 年西欧用于聚合物驱油的 HPAM 消费量为 2000 吨,除中、美、日及西欧意外的其他地区消费量合计 1000 吨。[3]对于提高聚合物的耐温抗盐性能,国外目前主要集中在聚合物的分子设计方面,主要思 路如下:(1)通过选用碳链高分子和分子主链中加入可增加分子链刚性的环状结构来提高 聚合物主链的热稳定性;(2)引入大侧基或刚性基团,引入大侧基或刚性基团可使聚合物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3)引入抗盐的结构单元,如 AMPS;可抑制酰胺基团水解的亲水结 构单元,如 NVP;耐水解的结构单元,如 N-烷基丙烯酰胺;(4)两性离子聚合物,通过在 单体中同时引入阴阳离子,造成分子内及分子间静电作用而提高粘性,并实现单体对矿化度 的缓冲性。[4]较新的文献也出现了聚合粘弹性表面活性剂的结构。对于制备手段,通常是以不同方式的自由基聚合实现。值得一提的是雪佛龙菲利普公司 为了降低成本,很早就开始研究采用海水(33000mg/L)——高矿化度环境——作为溶剂的 制备手段。DSC 的 HE-Polymer 系列(雪佛龙菲利普公司)、BASF 的 Houstmar 系列、Degussa 的 Polydrill 系列(已并入 BASF)都是已经工业化的耐温、抗盐产品。

2 国内驱油用聚合物的发展

我国油田大多属于陆相沉积,具有非均质性严重、油稠等特点,水驱平均采收率 32%,并已进入注水后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受到我国自然资源的影响,我国三次采油以化学驱(聚合物驱)为主要 手段。科研人员围绕聚合物驱做了大量的工作,96 年以来,聚合物驱配套技术日趋完善;97 年我国聚驱增油量居世界首位;98 年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聚驱采油国;02 年大庆油区聚驱 产量超过 1000 万吨;03 年,聚合物驱采油 1234 万吨。截止到 2006 年末,我国有 18 个聚 合物及二元、三元复合驱油项目,分别分布于大庆、胜利、新疆、吉林、辽河、河南、江汉、大港等油田。在我国,聚合物驱油广泛使用 HPAM,效果良好,其年产量在 15x104 吨/年以上。2006 年我国聚驱 HPAM 使用量为 14.66 万吨,占全国 PAM 总需求量的 71%。因此,国内目前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开发耐温抗盐驱油剂,包括天 然聚合物改性、合成聚合物和高分子表面活性剂三个领域,其中合成聚合物仍然是近期水溶 性耐温抗盐聚合物开发的主要发展方向。我国目前的耐温抗盐驱油用聚合物开发有如下几个 发展方向:

2.1 HPAM 超高分子量化:可以降低粘度下降的幅度,使最终保留粘度增大,但同时会 导致溶解困难、易机械降解、易吸附、在低渗地层易截留等问题,其适用油藏范围十分有限。96 年底,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油田化学所生产出了分子量 25.0x106 的 HPAM,并朝着生产更 高分子量 HPAM 的目标努力。

2.2 耐温抗盐单体共聚物:其主导思想是研制高浊点、在高温下水解缓慢或不发生水解 的单体,如 AMPS、NVP、AMB、VAM 等。将一种或多种耐温抗盐单体与 AM 共聚,得到的聚合 物在高温高盐条件下的水解将受到限制,不会出现与钙、镁离子反应发生沉淀的现象,从而 达到耐温抗盐的目的。这类聚合物能够长期抗温抗盐,但是耐温抗盐单体成本高,共聚物分 子量低,只能少量用于特定场合,大规模用于油田三采在经济上难以承受,还必须进行大量 的攻关。国内开发较成功的该类聚合物有罗健辉等人开发的梳形聚丙烯酰胺 RSP 系列(产 品代号 KYPAM),它是具有梳型分子结构的超高分子量的 AM /AHPE 共聚物,其中共聚单体 AHPE 结构未知。

2.3 疏水缔合水溶性聚合物:目前以基础理论研究为主,主要涉及聚合物的制备手段、结构表征、溶液行为。尽管许多研究人员都曾指出疏水缔合水溶性聚合物是一种最佳的油气 开采用新材料,但是有关这类聚合物在油气开采中成功应用的相关报道较少。中石油勘探 开发总院采收率所 2004 年对疏水缔合水溶性聚合物进行的性能评价结果表明:只在低温低 盐环境下,效果优于 HPAM,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①疏水基团造成的溶解性问题;②因分子 内缔合造成耐温抗盐性能下降的问题;③溶液注入性问题;④污水溶液稳定性问题。

3 结语

随着三次采油技术的发展进入对II、III类油藏的开发工艺阶段,现有水溶性聚合物驱 油剂的性能已经无法满足要求。虽然国内的研发水平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但是研制出适 合各种油藏聚合物驱需要的驱油材料还是一项复杂工作,迫切需要聚合物研究者从高分子溶 液流变物理的高度出发,对水溶性聚合物从分子设计与合成应用方面进行更深入研究。从而 研制开发出性价比高、耐温、耐盐、抗剪切等综合性能良好的聚合物驱油剂,以满足现代石 油工业日益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刘玉章,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技术,石油工业出版社,北京,2006,1~71

[2]严瑞瑄,水溶性高分子,化学工业出版社,北京,1998,84~171

[3]Ray K. Will,Water-Soluble Polymers,Specialty Chemicals 2007,SRI Consulting,85~86

[4]张玉平,耐温抗盐型丙烯酰胺共聚物的研究进展,应用化工,2005,34(10),598~560

论文作者:翟微微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3

标签:;  ;  ;  ;  ;  ;  ;  ;  

国内外驱油用聚合物现状及发展趋势论文_翟微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