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党建理论体系及其形成与发展的历史特征_理论体系论文

毛泽东党建理论体系及其形成与发展的历史特征_理论体系论文

论毛泽东建党学说的理论体系及其形成发展的历史特点,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学说论文,理论体系论文,历史论文,毛泽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内容提要 毛泽东建党学说,渊源于马列主义党的学说,是马列主义党的学说在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中的运用和发展。毛泽东建党学说是一个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主要由三个大部分组成:关于为什么要建党和建立一个什么样的政党的理论;关于如何建党的理论;关于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的理论。毛泽东建党学说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大体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萌芽产生阶段(1920—1927年);初步形成阶段(1927—1935年);成熟和完备阶段(1935—1945年);继续发展阶段(1945—1949年);执政党建设理论的形成和发展阶段(1949—1976年)。毛泽东建党学说具有五个方面历史特点:来源于我党领导人民进行三大革命的伟大实践;随着党领导的武装斗争的胜利和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许多基本原理来源于农村根据地的建党实践经验;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具有中国革命和建设特色;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反腐防变”,提高党员干部素质。

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列主义党的学说和毛泽东建党学说为指导进行自身建设的。70多年来,我们党经历了极其复杂曲折的斗争,从刚成立时的几十个党员发展到今天成为拥有5000多万党员的执政党,她领导中国人民经过长期艰苦奋斗,使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成为世界上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现在,我们党正以豪迈气概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满怀信心地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而奋斗。为了把中国共产党建设成为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坚强核心,我们必须认真学习和研究毛泽东建党学说。

一、毛泽东建党学说的科学含义及其理论渊源

毛泽东建党学说这个概念,是刘少奇同志在党的“七大”会议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提出来的。他说:我们修改党章,就是“根据毛泽东同志在三大革命时期中所更加丰富起来的建党学说,进一步地发展与加强我们党的这种性质和这些原则”(《刘少奇选集》上卷,第316 页)。从此以后,我们党就经常使用毛泽东建党学说这个概念。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同志继续使用这个概念。他认为,毛泽东“完整的建党学说,是经过实践在延安整风时期建立起来的。毛泽东同志对于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党,党的指导思想是什么,党的作风是什么,都有完整的一套。正是因为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整风中建立了完整的建党学说,并且用这个学说来教育我们全党、全军和人民,使我们建立了这么一个好的党,所以才取得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彻底胜利”(《邓小平文选》(1975—1982年)第41页)。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也坚持使用这个概念,认为在中国建设一个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政党是极其艰巨的任务,“毛泽东同志的建党学说成功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三中全会以来》下,第831页)。 由此可见,毛泽东建党学说是我们党几十年来一直坚持使用的科学概念。

毛泽东建党学说,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党的学说同中国共产党的建党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关于中国共产党产生、发展和自身建设规律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建设事业中的领导地位、作用和如何实现正确领导的科学理论体系。毛泽东建党学说是毛泽东思想科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党的学说在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中的运用和发展。这就是毛泽东建党学说的基本含义。

毛泽东建党学说同毛泽东思想一样,都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我们党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李大钊、蔡和森、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陈云等同志,都对毛泽东建党学说的产生、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然而,从建党70多年的历史看,毛泽东在推动马克思列宁主义党的学说与中国共产党建设实践相结合以及对为什么要建党、建立什么样的党和如何建设党、如何实现正确领导等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理论概括方面,贡献最突出、最卓越,功绩最大,并且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所以,我们党用毛泽东建党学说来命名,既反映了毛泽东同志的建党思想,也代表了中国共产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集体智慧。

毛泽东建党学说的理论渊源是马列主义党的学说。这个学说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中期以后创立的,其基本原理主要有以下七个方面:(1)无产阶级要获得彻底解放,必须建立自己独立的革命政党;(2)共产党是无产阶级最先进的部分, 她以科学的世界观作为理论基础;(3)共产党必须坚持无产阶级革命纲领, 实行正确的政治路线和策略;(4)共产党必须依据民主和集中相结合的思想组织起来, 实行严格的纪律和制度;(5)共产党是在斗争中发展起来的, 在斗争中必须保持党的团结统一;(6)共产党必须具有自我批评精神, 注意防止党蜕化变质;(7)共产党必须坚持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原则, 这是各国无产阶级获得彻底解放的国际条件。20世纪初,世界进入了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列宁在创建布尔什维克党和共产国际的过程中,在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和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形成了一套新型无产阶级政党学说。其基本原理主要有以下十个方面:(1)新型党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南的党, 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2 )新型党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建立起来的党,是一个有严密组织的部队;(3 )新型党是无产者阶级联合的最高形式,她必须领导无产阶级的其他一切组织;(4 )新型党必须制定正确的战略和策略,而制定正确的战略和策略必须科学地估计主客观因素的变化;(5)新型党是由最有威信、最有影响、 最有经验的领袖集团来主持的党,而党必须正确处理领袖与群众的关系;(6 )新型党是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力量,党的任务是对所有国家机关的工作实行总的领导而不是对细节的干涉;(7 )新型党是同广大群众密切联系的党,执政党的最大、最严重的危险是脱离群众;(8 )新型党是具有无产阶级优良作风的党,她必须在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把革命胆略与求实精神结合起来;(9)新型党是在思想上、 政治上和组织上统一的党,她必须坚决反对任何派别组织和派别分裂活动;(10)新型党是在两条战线斗争中成长、壮大和得到锻炼的,她必须团结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共同奋斗。以上十个部分,是列宁新型无产阶级政党学说的基本原理。如果说马克思、恩格斯奠定了无产阶级政党学说的理论基础,那么,列宁则创立了新型无产阶级政党学说的理论体系。毛泽东建党学说的理论体系,就是在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特别是列宁新型无产阶级政党学说理论体系的基础上产生、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马列主义党的学说是毛泽东建党学说的理论渊源。只有了解这个理论渊源,才能完整准确地了解毛泽东等同志对马列主义党的学说的继承、丰富和发展,才能更好地理解毛泽东建党学说的科学理论体系及其在无产阶级政党建设史上的历史地位。

二、毛泽东建党学说科学理论体系的构成及其基本原理

毛泽东建党学说是毛泽东等同志对中国共产党建设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和理论概括,经过毛泽东及其战友们长期共同的努力,已经形成了一个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科学理论体系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关于为什么要建党和建立一个什么样的政党的理论;第二部分是关于如何建党即如何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理论;第三部分是关于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的理论,这是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关于为什么要建党和建立一个什么样的政党的理论,毛泽东等同志阐述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基本原理:一是提出了既要革命就要建立一个革命政党的原理,强调若没有一个革命的政党就不可能取得革命的胜利,为此就要为在中国建立一个革命政党而奋斗;二是提出了在中国必须建立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原理,强调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组织,在夺取政权以前和执政以后的整个历史时代都要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三是提出了坚持党的指导思想的原理,强调中国共产党始终要把马列主义作为自己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四是提出了坚持党的根本宗旨的原理,强调中国共产党永远把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以上四个方面的原理,科学地回答了在20世纪的中国为什么要建党和建立一个什么样政党的问题,并在这个范围形成了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理论体系。

关于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基本理论,毛泽东等同志提出和阐述了七个方面的原理:一是提出了着重从思想上建党的原理,指出党的思想建设的基本内容就是用马列主义教育党员,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树立共产主义的世界观和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成功地解决了在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居多数的国家里怎样建设一个具有广大群众性的无产阶级政党的任务;二是提出了党的建设必须密切联系党的政治路线来进行的原理,其基本精神就是党首先必须制定一条正确的政治路线,并且在贯彻这条政治路线的过程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三是提出了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与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原理,提出实行民主集中制的过程就是贯彻群众路线的过程;四是提出了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和领导班子建设的原理,指出在干部队伍建设中必须坚持“德才兼备”的标准和“任人唯贤”的路线,在领导班子建设中要坚持老中青三结合的原则,努力培养千百万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五是提出了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的原理,强调要坚持党员条件,严格入党手续,重视党员教育,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六是提出了加强党风建设和廉政建设的原理,指出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和自我批评的三大作风,是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强调在执政条件下要继续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艰苦奋斗的作风,要警惕糖衣炮弹的袭击,反对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命令主义和腐败作风,要定期开展整党整风,注重把党风问题提到世界观和党性的高度加以解决;七是提出了增强党的团结和正确进行党内斗争的原理,指出党的团结是党的生命,每个党员都要自觉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强调在进行党内斗争时必须严格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针对不同性质的问题采取区别对待的方针,既要弄清是非,又要团结同志。以上七个方面的原理,是毛泽东建党学说中关于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基本原理。这七条基本原理,人们通常简称为“四大建设”(思想建设、政治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加“团结斗争”。这就是毛泽东关于党的自身建设的理论体系。只有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才能保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才能保证党对革命和建设实行坚强有力的领导。所以,这七条原理是毛泽东建党学说理论体系中的核心内容。

关于实现党的领导的基本理论,毛泽东等同志提出和阐述了以下六个方面的原理:一是论述了党在革命和建设中的领导地位和作用,强调中国共产党是全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党的政治领导核心作用,是通过中央、地方和基层三级党委共同体现出来的。二是论述了党的领导的科学含义和基本内容,认为党的领导是指引、保证、服务三种职能的统一,是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三位一体的统一,忽视和取消任何一个方面的职能和内容,都不能有效地实现党的领导,必然在实现党的领导问题上陷入误区。三是论述了实现正确领导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其一是要在正确路线指引下率领人民群众进行伟大的政治斗争并取得胜利;其二是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的宗旨,给被领导者带来物质福利。四是论述了实现党的政治领导的基本条件:其一是要根据历史发展行程提出基本的政治口号和每一发展阶段的动员口号;其二是要充分发挥共产党员在实现这个奋斗目标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其三是要在共同政治目标之下建立与同盟者的正确关系;其四是要发展壮大党的队伍,严明党的纪律,保持党的思想统一和行动一致。五是论述了实现党的正确领导的重要制度和方法,指出党的领导必须坚持集体领导与个人负责相结合的制度,必须坚持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领导与群众相结合、深入调查与认真研究相结合、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发扬民主与正确指导相结合、批评与表扬相结合、言传与身教相结合、物质鼓励与精神鼓励相结合等一套行之有效的领导工作方法。六是论述了领导者的素质和作风问题,认为这是实现党的正确领导的关键。毛泽东关于党的领导地位和作用的原理,关于党的领导含义和内容的原理,关于党的领导原则和条件的原理,关于党的领导制度和方法的原理,关于党的领导者素质和作风的原理,构成了党的领导的理论体系,从而奠定了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科学的理论基础。

从以上三大部分理论所包含的基本原理可以看出,毛泽东建党学说全面地回答了在中国为什么要建立政党、建设一个什么样的政党、如何建设这个政党、建设好这个政党干什么——领导革命和建设等一系列无产阶级政党建设中的重大问题,从而构成了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党的学说的基本原理,这就是毛泽东等同志在党的建设方面所作的重大理论贡献。他提出和阐述的这些基本原理,对于我们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强党的建设和改善党的领导,仍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毛泽东建党学说形成发展的历史概况和历史特点

毛泽东建党学说的理论体系有一个很长的产生、形成和发展过程。了解这个历史过程,有助于我们学习和掌握毛泽东建党学说的基本原理。概括来讲,毛泽东建党学说理论体系的形成发展大体经历了以下五个阶段:

(一)萌芽产生阶段(1920—1927年)。这一时期党还处在幼年时期,这就决定了毛泽东建党学说不可能形成。但是,毛泽东建党学说的确已经萌芽产生,主要表现在:第一,认识到了在中国建立共产党的重要性,确信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第二,认识到了党的性质,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组织;第三,认识到了革命理论对建党的指导作用,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是吾党的哲学基础;第四,认识到了政治纲领在建党中的地位,明确提出了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第五,认识到了组织原则在建党中的意义,明确提出民主集中制是党的组织原则。这些都是马列主义党的学说在中国共产党建设中的运用,表明马列主义党的学说开始同中国共产党建设实践相结合,这是毛泽东建党学说萌芽产生的主要标志。

(二)初步形成阶段(1927—1935年)。这是党在创建红军和农村根据地过程中进行党的建设的时期。毛泽东在建党过程中提出了许多独创性的理论,初步形成了毛泽东建党学说,其主要表现是:第一,指出了着重从思想上建党的原理,旨在把广大农民出身的党员培育成真正的无产阶级先锋战士;第二,提出了组织路线的科学概念,强调要按照党员标准大胆而慎重地从农民出身的先进分子中发展党员;第三,提出了开展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生活问题,强调要把民主生活与严格的组织纪律结合起来;第四,提出了党的政治工作的原则,强调要把党的支部建在连上,要建立前敌委员会,以加强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第五,提出了党的建设同红色政权建设相结合的思想,强调要加强对军队和政权机关党员的正确路线教育;第六,提出了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强调必须反对本本主义和主观主义,以端正思想路线;第七,提出了群众路线和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思想,强调要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很显然,党的思想建设、政治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党的领导的基本思想都提出来了,这是毛泽东建党学说初步形成的主要标志。

(三)成熟和完备阶段(1935—1945年)。这一时期是毛泽东思想成熟和完备的时期,也是毛泽东建党学说成熟和完备的时期。毛泽东建党学说成熟和完备的基本标志,主要表现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能够创造性地把马列主义党的学说同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实践相结合,不仅提出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建党学说、毛泽东建党路线等科学概念,而且提出了许多独创性的建党原则,充实和丰富了前两次革命战争时期提出的许多重要建党原理,从而形成了一套完备的建党理论体系。这个建党理论体系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在党的性质、党的指导思想和党的宗旨等方面,都有许多精辟的论述和深刻的分析。比如在党的性质问题上,不仅从时代特点、阶级基础等方面阐述了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而且从理论上划清了她同形形色色非无产阶级政党的界限。又比如,在党的指导思想问题上,明确把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并从理论上对毛泽东思想作了科学的阐述。再比如,在党的政治纲领问题上,对新民主主义政治纲领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政治纲领的关系作了深刻的论述,使政治纲领真正成为党的一面鲜艳的旗帜。特别值得提出的是,在党的根本宗旨问题上,明确提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口号,强调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这些都说明,毛泽东等同志对建立一个什么样政党的问题,已经作了比较完整的论述。第二,在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方面,更有许多新的科学的论述。其一,在思想建设上,从哲学高度深刻阐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强调要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为指导来改造思想和加强党性修养;其二,在政治建设上,明确提出了党的建设必须同党的政治路线相结合的论断,强调要结合党的政治路线和政治任务来加强党的建设;其三,在组织建设上,全面地阐述了党的组织路线,强调要按照“德才兼备”的标准、“任人唯贤”的路线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其四,在作风建设上,明确提出了三大优良作风,创造了延安整风的好形式;其五,在团结斗争上,提出要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经过批评和斗争,在新的基础上达到新的团结,强调对犯错误干部必须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这些论述说明,毛泽东等同志对如何加强党的自身建设问题,已经形成一套较系统的理论。第三,在实现党的领导方面,也有许多新的论述。比如,提出了实现党的政治领导的四项基本条件,提出了在抗日根据地实行党的一元化领导的基本原则,等等。从以上三个方面的论述可以看出,毛泽东建党学说在延安时期已经形成了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这是毛泽东建党学说成熟和完备的主要标志。

(四)继续发展阶段(1945—1949年)。这里主要是指在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建党学说的继续发展问题。应该说,这一时期毛泽东建党学说在各方面都有丰富和发展,其中最突出的发展,是如何实现党的领导问题。比如,提出了实现党的领导的两大基本原则,提出了建立党委会的制度和请示报告制度,提出了党委会的十二条工作方法,提出了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的论断,提出了健全党内民主生活的问题,等等。这一切都表明,毛泽东建党学说随着实践的发展在不断发展。

(五)执政党建设理论的形成和发展阶段(1949—1976年)。这里主要是指毛泽东建党学说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时期,也是毛泽东关于执政党建设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时期。它的基本原理主要有以下八个方面:第一,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中国各族人民谋利益,是执政党建设的根本问题;第二,制定和贯彻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中心的政治路线,是执政党政治建设的主要任务;第三,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教育,是执政党思想建设的中心环节;第四,培养和造就千百万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是执政党干部队伍建设的战略任务;第五,提高党员队伍素质和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是搞好执政党建设的坚实基础;第六,健全党内民主集中制和实现党内生活的民主化、科学化,是搞好执政党建设的组织保证;第七,坚持党风建设与廉政建设相结合,密切党同群众的关系,是搞好执政党建设的关键环节;第八,坚持和正确发挥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领导作用,不断提高执政本领和巩固执政地位,是执政党建设的核心问题。以上八个方面,是毛泽东关于执政党建设的基本理论。这些理论在“文化大革命”中曾经受到歪曲和破坏。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中央在拨乱反正的过程中,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践中,恢复和发展了这些正确理论,把毛泽东建党学说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个阶段因为已有许多同志专门论述,这里从略。

从以上几个阶段的历史概况可以看出,毛泽东建党学说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在马列主义党的学说在与中国共产党建设实践相结合过程中逐步产生、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毛泽东建党学说既来源于马列主义党的学说,又来源于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实践,毛泽东同志则是将两者结合的光辉典范。毛泽东建党学说一旦在实践中产生和形成,并反过来指导党的建设实践,就在党的建设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这就是毛泽东建党学说产生、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规律。为了更深刻地认识这一基本规律以及毛泽东建党学说在无产阶级建党史上的重要地位,还必须进一步研究毛泽东建党学说形成和发展的历史特点。这个历史特点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第一,毛泽东建党学说是我党在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里实现反帝反封建政治纲领的过程中产生、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这一学说的理论体系必然来源于我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的伟大实践。正是在这一斗争实践中形成了党的新民主主义政治路线,党的建设也正是在围绕贯彻这个政治路线的过程中进行的,从而形成了党的政治建设的基本原理。第二,毛泽东建党学说是我党在创建中国工农红军和进行武装斗争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党的学说的许多理论原理必然是对红军中建党经验的科学总结,并且随着党领导的武装斗争的胜利和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第三,毛泽东建党学说是我党在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党的学说的许多基本原理必然来源于农村根据地的建党实践经验,必然要回答如何把农民先进分子变为无产阶级先锋战士的问题。毛泽东关于着重从思想上建党的原理,就是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形成的。第四,毛泽东建党学说是我党在反对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教条化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坚持正确路线的同志,能够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提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建党基本原理。否则,就不会有创新,就不会形成具有独创性的毛泽东建党学说的科学理论体系。第五,毛泽东建党学说是我党领导全国人民在经济落后的大国建设社会主义和加强执政党建设的过程中丰富和发展起来的。因此,毛泽东建党学说中强调执政党必须把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把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必须把“反腐防变”和防止脱离群众、必须把提高党员干部的素质等问题作为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从而形成了毛泽东关于执政党建设的基本原理,使毛泽东建党学说在执政条件下有了新的丰富和发展。

毛泽东建党学说是毛泽东思想科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过去、现在和将来,它都是中国共产党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和实现党的领导的强大思想武器。正因为这样,所以我们必须认真研究毛泽东建党学说的科学理论体系,必须认真研究毛泽东等同志对无产阶级政党学说的重大贡献,必须认真研究邓小平等同志在坚持和发展毛泽东建党学说方面的重大贡献,以便在新的历史时期更好地运用和发展毛泽东建党学说,从而把我们党建设成为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坚强核心。

标签:;  ;  ;  ;  ;  ;  ;  ;  ;  ;  

毛泽东党建理论体系及其形成与发展的历史特征_理论体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