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老年教育走进农村的必要、可能与路径论文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老年教育走进农村的必要、可能与路径

张晓报,王怡然

(湖南科技大学 教育学院,湖南 湘潭 411201)

【摘 要】 老年教育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一环,因此,推进老年教育走进农村十分必要。国家战略与政策的支持、农村潜在的老年教育资源以及实践上的先行经验,使农村老年教育的开展成为可能。把握乡村振兴战略机遇,推进老年教育走进农村可尝试以下路径:农村自办实施老年教育的专门机构;农村其他教育资源提供老年教育支持;城市老年大学走进农村开展教育扶贫;城市其他教育资源服务农村老年教育。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老年教育;农村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立足于“三农”这一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所提出的重大战略,是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农村老年教育作为面向农村老年人口的教育活动,在素质提升、技能训练、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方面与乡村振兴战略相契合,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功能的发挥,与推动乡村振兴相互动,[1]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一环。从现实来看,目前农村地区有大批老年人口和“空巢”老人,但老年教育发展滞后,无法满足农村老龄人口求知、求康、求乐和求友等多种需求。因此,农村地区应利用乡村振兴战略尤其是其中提出的“健全农村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这一机遇,发展老年教育事业。

一、老年教育走进农村的必要

老年教育是成人教育的组成部分,是终生教育的后期阶段,同时也是构建学习型社会、提高全民族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从当前看,老年教育超越城市、走向农村的必要性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村地区有大批老龄人口和“空巢”老人

人口老龄化是指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一般认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比例达到10%,即意味着进入老龄化社会。而据新华社报道,截至2017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有2.41亿人,已占总人口的17.3%。预计到2050年前后,我国老年人口数将达到峰值4.87亿,占总人口的34.9%。[2]也就是说,未来我国10个人当中将近3个半是老年人。与此同时,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的《中国家庭发展报告2015》统计,“空巢”老人(即子女离家后的老年人)占到老年人总数的一半。[3]正因如此,我国的人口老龄化表现出更为复杂的特质和更为繁重的应对任务。

相比之下,农村地区的人口老龄化程度更高。全国老龄办《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研究总报告》揭示,发展不均衡是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一个重要特征,突出表现为人口老龄化水平城乡倒置。21世纪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将始终高于城镇,差值最高的2033年将达到13.4个百分点。[4]由于农村青壮年人口外出务工、迁往城市等原因,农村“空巢”老人不仅更为集中,而且由于农村物质基础比较薄弱,社会福利和保障待遇制度不健全等原因,老龄化面临的问题也更为严峻,如老无所养、老无所医、老无所伴、老无所乐等。正因如此,农村地区成为我国老龄问题的重心和难点。

(二)农村老年人口有求知、求康、求乐等需求

与城市老年人一样,农村老年人口也有经济供养、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等方面完整的养老需求,而且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精神上的需求越来越高。这些需求具体表现为求知、求康、求乐、求友、求为等内容。如求知方面,农村地区老年人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甚至相当一部分老年人根本没有上过学,这成了很多老年人心中最大的遗憾。此外,他们还想学习如何教育下一代的知识,因为目前农村地区的留守儿童多由祖辈在抚养,而由于隔代抚养、自身文化素质较低等原因,这些祖辈往往在家庭教育上很吃力,也因此出现了对孩子或流于放任和溺爱、或管制过于严苛等教育方式不合理的问题。然而,目前在农村地区,尤其是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广大老年人往往只是得到了物质上的满足,而作为主体参与的精神文化活动则非常少,老年人完整的养老需求往往得不到满足。在农村精神文化活动贫瘠的情况下,一些封建迷信甚至不法宗教活动乘虚而入,这对和谐社会和乡村振兴非常不利。

通过后现代艺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尝试一种脱离现实的“素材”,而这种素材更加的类似于观念摄影中的照片以及构成摄影,因此极大的促进了人们对观念摄影的重视。例如,美国的著名摄影艺术家桑迪· 斯各格兰德的摄影作品则是通过超现实的空间来给观众造成一种奇妙的心理感受。所以说观念摄影的后现代艺术特征,促使人们可以尽情的对摄影技术玩赏,极大的满足了人们的观看需求。因此,越来越多的观念摄影家通过摄影来与传统观念发出挑战,甚至有的会形成热议话题,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

(三)农村的老年教育发展滞后且面临诸多困境

面对农村地区广泛的老年人(包括“空巢”老人)群体,我国农村老年教育不仅发展滞后,城乡老年教育发展严重不均衡,而且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诸多困境。

在发展滞后方面,根据中国老年大学协会统计,2016年我国老年大学(学校)已经发展到约6万所,[6]但从分布区域看,发达城市居多,主要集中于市、县,而乡镇尤其是村一级的老年教育机构则非常少,很多县、市乃至省份直到近几年才创办了本地第一所农村老年教育机构(见下文表1)。这也导致很多村镇的老年大学等同于城市老年大学,只有生活在县城、市区才有条件去上老年大学,接受老年教育。另一方面,由于条件所限,一些地区只在乡镇一级创办了老年大学,但农村地区居住分散、交通不畅以及老年人行动不便等因素导致老年人到乡镇上学依然很困难。一个乡镇只有一所老年大学显然无法满足整个乡镇老年人的需要,“一座难求”现象随处可见。所以,国家和社会亟待扩大农村老年教育供给,尤其是提升老年教育在村一级的普及程度,以便于老年人就近入学。

在发展困境方面,老年教育的实施要满足一些必须条件,例如生源、师资、经费、教学场地、教学设备等。农村地区老年人口数量庞大,老年教育的生源基数大,不存在“招生难”的问题。然而,农村老年教育机构在其他方面却面临诸多问题,导致很多学校运转困难,处于勉强维持的境地。如在教学场地方面,不少村级老年教育机构借助于祠堂甚至村民家的厅堂上课,教学和活动场所更换频率高,不固定。在办学经费方面,办好农村老年教育,保证老年教育机构的运转,活动经费必不可少。然而,目前农村老年教育机构的经费主要还依靠自筹,尤其是靠一些热心人士在支撑,场地费、水电费、设施设备费、教师工资等多种开支令有限的经费捉襟见肘。

二、老年教育走进农村的可能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经济持续增长,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乡村公共配套设施也在逐步完善,为老年教育走进农村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一)国家战略与政策提供了支持

辣椒为了后代种子能够继续繁衍,身体里多余的水分优先供给果实的生长,在极度干旱的情况下,宁愿牺牲自己(叶与茎)也要保全果实。多么神奇的生命之力。

作为我国教育事业和老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年教育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举措,是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学习需求、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因此,发展老年教育自然而然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在此之前,国务院办公厅也于2016年印发了国家《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明确提出了“在办好现有老年教育的基础上,将老年教育的增量重点放在基层和农村”的基本原则和“发展农村社区老年教育”的任务以及“建设一批在本区域发挥示范作用的乡镇(街道)社区老年人学习场所,建设好村(居委会)老年社区学习点”的重点推进计划。[9]这无疑为农村地区发展老年教育提供了清晰的操作思路,也必将产生有力的推动作用。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作为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其中提出“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在乡村最为突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的必然要求。[7]在乡村振兴中,老年人是需要格外关注的群体,“满足数量庞大的老年群众多方面需求、妥善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事关百姓福祉”。[8]但目前老年人的多方面需求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满足,为此,《意见》提出了“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以及困境儿童关爱服务体系”的重要任务。

(二)农村有潜在的老年教育资源

根据《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到2020年,全国县级以上城市原则上至少应有一所老年大学,50%的乡镇(街道)建有老年学校,30%的行政村(居委会)建有老年学习点。[14]农村地区要达到这个目标,除了依靠自身力量办专门的老年教育机构之外,还应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积极争取多方资源的支持,开展多种形式的老年教育活动。

在场地方面,目前总体来看可有三大来源:第一,利用我国撤点并校后产生的一大批中小学闲置校舍。这不仅能解决闲置所产生的资源浪费问题,而且可以为农村老年教育机构提供稳定的办学场所;第二,随着乡镇区划调整、行政村合并改革,许多乡镇、村被撤销合并后,产生了一批闲置的办公场所,[11]甚至一些没有撤销的村镇会议室很多也处于闲置状态,这些资源可以运用于老年教育机构的教学。第三,我国农村地区的养老机构如能将养老与老年教育相结合,不仅能丰富养老机构的内涵,而且将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本地老年教育机构的办学场地问题。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版)标准制定方法评定。利用法制检验合格的计量器具检测,同一批次乌天麻清洗,晒干后包装好为一批。从样品中随机抽取2盒(1盒留样,1盒作出库检验用)。检查感观要求及含量、质量、指标。检验合格后方可出库销售。

在师资、设施与设备方面,许多农村地区拥有幼儿园、小学、初中乃至高中等各级各类教育机构,这些机构都配有较为齐全的教育设施,如教室、图书室(馆)、体育场、会议室,等等。学校都有长达三个多月的假期,农村地区这些学校的教育资源在此期间被完全闲置,这样的空闲对供不应求的农村老年教育资源而言无疑是一种浪费。如果利用寒暑假这个空闲时期,将当地中小学校和幼儿园等教育资源充分利用,为老年教育提供场地、图书、设备等条件,不仅能提高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而且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农村地区老年教育资源匮乏的尴尬局面。

(三)实践上有先行经验可供参考

20世纪80年代,我国创办了第一所老年大学,迄今为止已有三十多年的老年教育机构办学历史。近些年,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也在尝试创办老年大学或老年学校(见下表),这为农村创建老年教育机构提供了招生、师资招聘、专业与课程设置、教学方式与方法等多方面的先行经验。如安徽省凤阳县大庙镇东陵村老年大学在办学资金上除了创办人捐助外,还积极争取村镇的专项支持和热心人士的资助。为了减少开支,该校自己动手,修缮房屋、粉刷教室、编写教材、制作道具;在招生上,针对一开始村民积极性不高的问题挨家挨户动员;在教学内容上,反映身边人、歌唱身边事;在教学方法上,注意到老年人基础差、有畏难情绪等问题,引导学员们边学边练,学演结合,培养兴趣,循序渐进。[12]

与此同时,一些地区在发展农村老年教育方面也积累了丰富、有效的实践经验。如广西平南县不仅拥有县级的“全国示范老年大学”,而且提出了“把老年大学办到农村去”的目标,发挥县老年大学的典型引领、示范带动作用,通过召集乡镇分管领导开展业务培训、印发建校流程方案、召开现场会和调度会、送教上门等形式,在2016年实现了乡镇老年大学全覆盖。不仅如此,该县在此之后还通过致力于村级老年学校的创建,到2017年9月已有17个村校点开始招生。[13]因为这两方面的经验是真正通过实践摸索出来的,而农村面临的问题又非常相似,所以可为农村地区发展老年教育提供参考和借鉴。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两个样本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多于两组样本均数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ANOVA);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 1农村地区部分老年教育机构

三、老年教育走进农村的路径

虽然目前农村地区发展老年教育面临着多种难题,这些难题的解决一方面需要政府、社会的外在支持,另一方面也需要农村地区自身挖掘可以利用的资源。农村地区的潜在办学资源如能得到很好的利用,将会成为老年教育顺利开展的一大助力。例如,近些年云南省晋宁县就利用农村古寺庙和古祠堂多、凝聚力强的特点,加大政府的政策保障和资金帮扶力度,对寺庙、祠堂进行修缮、改造,聘请退休教师和有专业知识的老农艺师等当教员,把老年大学办到农村,让农村老人学习有教室、休闲有去处、娱乐有内容。古寺庙和古祠堂在晋宁逐渐成了农村老人学习文化知识的大课堂。[10]

(一)农村自办实施老年教育的专门机构

1.在办学主体上,应重视政府的主导作用和“银发学生”的主体作用

一方面,乡镇党委和政府以及村两委应发挥主导作用,努力为老年大学的开办创立条件。为此,村镇两级机构不仅要认识到老年教育对老年人、乡村振兴和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价值和意义,切实将老年教育列入党政工作的议事日程,切实抓紧抓好,明确分管领导,具体负责抓好老年教育工作,帮助解决人力、财力、物力等问题,而且要协调各方面关系,让社会各界都来关心、帮助和支持村镇老年教育的发展。[15]另一方面,要依靠学员的力量来办学,发挥“银发学生”的主体作用。如在组织管理人员方面,农村地区的退休教师、干部等就是很重要的来源。在教师方面,广大村民中不乏热心老年教育活动且有书法、舞蹈、音乐等一技之长的老年人,应积极吸收他们参与老年教育机构的办学,开展互助式学习。同时,课程设置也可以根据现有师资的特长进行开设。

2.在办学条件上,应积极筹措办学经费,建立稳定而持续的经费保障机制

为了对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在进行招标评标时出现的各种问题加以解决,可以采取两段式评标方法来对工程项目进行招标评标工作。实际操作时,在第一阶段主要评审资质标和技术标,并以第一阶段的评审结果为基础确定具备进入商务标的第二阶段评审的资格。同时可以根据招标方的实际需要,对两个阶段的评标得分权重进行适当的调整,并计算出最终的评标结果,确定中标单位。

要想在农村地区办好老年教育,拥有充足的办学经费是大前提。为此,应多渠道筹集老年教育经费:一方面,乡镇、村应当根据本行政区老龄人口的数量及对老年教育发展的需求,划拨一定的老年教育经费;另一方面,鼓励各企业、事业团体等非政府组织和个人积极为老年教育服务献计献策、出钱出力。[16]通过这两种途径,建立稳定的农村老年教育事业的经费保障机制。

(二)农村其他教育资源提供老年教育支持

老年教育除了由专门机构实施以外,还可以充分发挥农村地区的整体教育潜力,由其他教育机构来开展老年教育。

(1)螺旋间隔.该维度可以从整体上刻画教材内容螺旋式编写的状况.具体包括含“平行四边形”内容的册数(螺旋数量)、间隔时间、平均间隔时间3个二级维度.每版教材18册,每册教材可为学生提供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线索.整个义务教育阶段共有18个学期.为叙述方便,在学习时间上,约定一册教材代表一个学期.以人教版为例,从一下到九上(采用“闭区间”,下同)共有16个学期,有5个学期出现平行四边形内容,4个间隔时间分别为4个学期、1个学期、6个学期、0个学期,则人教版平行四边形内容螺旋的平均间隔时间为(11÷4)=2.75个学期.

1.农村学前和基础教育资源提供老年教育服务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前教育取得长足发展,普及程度稳步提高。而相比之下,九年义务教育已实现全面普及,目前正处于巩固和深化阶段。为普及义务教育,国家在广大农村地区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基础设施等,基础教育资源较为完备。如果将学前教育、基础教育与老年教育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农村幼儿园和中小学的师资力量、基础设施、教学场地等资源,那么必然卓有成效。如农村一些老年人识字不多,可鼓励幼儿园和小学利用寒暑假或者周末开设基础的拼音识字课程,进行扫盲活动。

2.农村养老服务机构发挥老年教育潜力

在应对以上需求方面,老年教育机构可以扮演积极的角色,成为农村老年人尤其是“空巢”老人的温馨家园。一方面,老年教育将老年人组织起来进行群体活动,有助于他们广交朋友,从而缓解孤独、空虚和寂寞;另一方面,各式各样异彩纷呈的文化活动不仅可以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让他们的日常不再局限于家务、农活和家长里短,而且能够发展兴趣,掌握一定的知识与技能,收获基于自身的成就感,而不是仅仅为后代的成就而快乐。因此,正如全国老龄化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吴玉韶所说:“繁荣老年文化,加强老年精神关爱,很重要的内容就是发展老年教育。”[5]从国家和社会角度来看,开展农村老年教育,让老年人在这个过程中接受各种新知识、新观念、新技能,对提高老年人的整体素质、提升其生活和生命的质量、改进其对下一代的教育、促进乡村风貌的改善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从现实情况来看,凡是开设了老年大学、老年学校、老年教学点(以下统称“老年教育机构”)的地区,几乎都呈现出供不应求的状态,这也充分地说明了发展农村老年教育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养老院、托老所等养老服务机构基本上只是以照顾好老年人的生活起居为目标,但实际上这些养老服务机构是最具有潜力的老年教育基地。老年养护院、农村敬老院等地的老年群体相对集中,这些养老服务机构的老年人不仅没有其他的工作生活压力,反而有大把的空闲时间,在这类养老服务机构中开办老年教育不仅是老年教育的新途径,也是养老机构服务水平的大进步。具体来说,就是积极探索在农村敬老院等养老服务机构中设立固定的学习场所,配备教学设施设备,通过开设课程、举办讲座、展示学习成果等形式,推进养教一体化。[17]而在面向的群体方面,不应只局限于“住养老人”,而应在教育教学资源所能容纳的范围内对当地的其他老年人开放,扩大这些养老服务机构的老年教育面向。

(三)城市老年大学走进农村开展教育扶贫

3.面板Granger因果检验。面板Granger因果检验用来检验土地综合承载力、人均GDP、地均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变量是否受到京津冀城市群土地综合承载力与区域经济发展系统其他内生变量的滞后影响。[17]结果见表4。

组织教师下乡进行支教不仅会壮大农村老年教育机构的师资队伍,同时,在农村的支教过程中,城市老年大学教师们因为面临的是不同的教学对象、教学环境与教学条件,所以对自身而言也是一次教学相长的机会。由于农村学员知识基础不一,水平参差不齐,加之农活、家务以及对学习的畏难情绪等原因,学员的稳定性也较差,所以对农村老年教育机构的教师要求更高。支教的城市老年大学教师可吸收本地的潜在师资作为助教,进行课程教学的业务指导,无疑对农村地区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有所帮助。当然,农村老年教育机构不能只等待外来的帮助与支持,其自身也可以积极学习城市老年大学的办学经验,如派教师去城市老年大学进行培训和交流,再将外出学习获得的经验运用于本校的教学当中。

受经济水平、师资条件、办学设施等因素的影响,农村独立创办老年教育机构实属不易。在这种情况下,有条件的城市老年大学可以对口在本地的农村地区援建一所分校或办学点。如表中的滨州市老年大学王道仁村教学点,就是由滨州市老年大学在惠民县孙武街道王道仁村成立的第一所村级教学点,有效解决了该村及周边老年人就近接受老年教育的需求。此外,农村自办老年教育机构的经验不足,前期办学也有一个较长的适应期和过渡期。为了缩短这个周期,城市老年大学在农村建分校或办学点的过程中,应有意识地为农村培养老年教育机构的后备师资与管理人员,让他们参与到学校的办学中,并逐渐以他们为主导,最终由农村自身力量来管理和教学。

2.组织教师定期下乡进行支教,同时进行课程教学的业务指导

城市老年大学相对起步较早,办学经验积累较多,办学条件更加优越,课程设置更为齐全,办学形式也更为灵活。因此,让城市老年大学下乡进行“教育扶贫”是促进农村老年教育发展行之有效的手段。除了进行物质援助,支援一定的教学设施与设备等资源,城市老年大学可重点围绕以下两点进行老年教育扶贫。

1.在农村建立分校或办学点,直接以成建制的教育机构形式提供老年教育服务

表3显示,在5%的显著水平下,广西当年累计出口额ln(ex)滞后2期是广西跨境人民币结算ln(crmb)滞后2期的格兰杰原因,同时广西跨境人民币结算ln(crmb)滞后2期也是当年累计出口额ln(ex)滞后2期的格兰杰原因。说明变量ln(ex)与ln(crmb)是双向因果关系。而ln(ix)与ln(crmb)不互为对方的格兰杰原因。

以团队为基础的学习(team-based learning,TBL)的教学模式是由美国Oklahoma大学Michaelsen教授于70年代创立[5],与传统以授课为基础的学习有着明显的不同,TBL不再以教学为主体,而是以学生为中心,是一种以团队为基础,提倡学生自主学习,着重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将学生培养成终身学习者为目标的新型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尤其适合进行分组的病理实习课。

(四)城市其他教育资源服务农村老年教育

城市教育资源丰富多样,教育体系也较为完善,除了老年大学之外,还有各级各类学校、图书馆、文化中心、科普教育基地等资源可以利用,其服务于农村老年教育的潜力有待发挥。

1.各级各类学校(尤其是大中专院校)面向农村提供老年教育服务

城市里设有中小学、大学、职业学校等完备的教育系统,学科、专业、课程更为多样化,而且学习配套设施齐全,学习氛围也更为浓厚。一般来说,学校占地面积较广,为小部分老年学员提供服务是完全可以接受的。在这种情况下,城市学校一方面可以就近向附近的农村地区老年人提供服务,如提供课程资源和场地、图书馆、设施设备等资源。目前,很多大中专院校迁往办学面积更为充裕的郊区恰好为此提供了契机,而《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也明确提出“普通高校和职业院校面向老年人提供课程资源”。[18]另一方面,可以定期开展服务农村老年教育的社会实践活动。每年暑假,大中专院校都要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面对农村地区对老年教育的迫切需求,大中专院校可将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与农村老年教育相结合,让大中专学生走进农村,走近老年人,利用自身的特长为丰富老年人的生活服务。

SEM拍照后,用X射线能谱仪(区域扫描)分别测量各组样本釉质表面的钙、磷含量,以获得能量分散谱图像,根据钙磷摩尔百分比计算钙磷比值。

2.整合城市文化、体育、科技等公共资源服务农村老年教育

图书馆、文化馆、体育活动中心等作为一座城市的文化基础设施为市民们寻求精神食粮和丰富日常生活创造了条件,这些资源同样也可以为老年教育提供支持。一方面,可以推动美术馆、图书馆、文化馆(站、中心)、科技馆、博物馆、纪念馆、公共体育设施、爱国主义示范基地、科普教育基地等向附近的农村地区老年人免费开放。另一方面,也可以鼓励这些场馆进行“文化、体育、科技送下乡”,组织开展贴近老年人生活的系列活动,将丰富多样的文化资源直接送到村民的家门口。

3.开发和利用网络教育资源为农村老年教育服务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互联网深入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教育教学的方式也随之而发生了深刻的变革,远程教学、网络课程等已经成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老年教育也可以利用网络推进自身发展:一方面,可对优质的老年教育课程进行数字化改造,通过互联网、数字电视等渠道向农村地区辐射,弥补基层老年教育机构课程数量不足、内容不够丰富的问题;另一方面,可推动开放大学和广播电视大学举办“老年开放大学”或“网上老年大学”,并延伸至乡镇(街道)、城乡社区,建立老年学习网点,[19]使老年人在当地没有老年教育机构的情况下依然能够学习。当然,这两方面都需要农村地区对老年人进行网络学习的培训,使得他们能够利用网络自主学习。

所有患者术前拍摄标准站立位脊柱全长正侧位X线片,测量侧凸Cobb角并记录顶椎位置。使用电子病历收集患者临床信息,包括手术年龄、月经初潮时间、是否进行过支具或牵引等治疗。

总之,作为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应有之义和《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重要内容,老年教育走进农村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为此,应采取农村自办老年教育机构或城市老年大学走进乡村进行教育扶贫及发动农村和城市其他教育资源提供老年教育服务等多种形式,发挥各方力量的合力,推动农村老年教育的普及,从而让更多的农村老年人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参考文献】

[1]董勇.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农村老年教育发展动因及趋势[J].中国成人教育,2018(11):152—154.

[2]韩秉志.我国60岁及以上老人占比逾16%[N].经济日报,2016-07-12(005).

[3]王亦君.我国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占老年人口近两成[N].中国青年报,2016-10-10(004).

[4]总报告起草组.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研究总报告[J].老龄科学研究,2015(3):4—38.

[5][6]曹曦.老年教育惠及千万银发[N].中国教育报,2015-09-23(003).

[7]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8-02-05(001).

[8]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行动推动老龄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N].人民日报,2016-05-29(001).

[9][14][17][18][19]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EB/OL].(2016-10-05)[2018-08-10].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6-10/19/content_5121344.htm.

[10]李桂华.晋宁老年大学办到农村[N].昆明日报,2008-10-13(004).

[11]欧金玉,史学慧,杨芳.让乡镇村闲置办公场所“活”起来[N].湖南日报,2017-05-23(008).

[12]罗宝,马顺龙.村里办起“老年大学”[N].安徽日报,2012-04-30(A3).

[13]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平南县大力发展老年教育事业纪实[N].广西日报,2017-12-25(002).

[15][16]安顺市西秀区老年大学.巩固和发展农村老年学校教育浅析[A].贵州省老年大学协会.2009年贵州省乡镇老年学校示范校建设工作座谈会论文集[C].六盘水:贵州省老年大学协会,2009:3.

The Necessity ,Possibility and Path of Elderly Education Entering the Countrysid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

ZHANG Xiao-bao, WANG Yi-ran

(School of education,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Xiangtan 411201, China)

Abstract 】Education for the aged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promote elderly education into rural areas. The support of national strategy and policy, the potential resources of rural elderly education and the practical experience make it possible to carry out rural elderly education. It is able to try the following paths such as rural self-run special institution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elderly education, rural educational resources to provide support for elderly education; urban elderly universities into rural areas to carry out education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urban educational resources to serve rural elderly education in order to grasp the opportunities of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and advance the elderly education into the countryside.

Key words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elderly education; countryside

【中图分类号】 G77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8794(2019)05-0049-06

doi: 10.3969/j.issn.1001-8794.2019.05.010

【收稿日期】 2019- 02- 20

【基金项目】 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教育部青年课题“跨学科专业的发展机制研究”,项目编号为EIA150408

【作者简介】 张晓报(1987—),男,安徽霍邱人,博士,讲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基本理论、高等教育管理;王怡然(1998—),女,四川达州人,本科生,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

(编辑/乔瑞雪)

标签:;  ;  ;  ;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老年教育走进农村的必要、可能与路径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