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科技兴农思想研究

中国近代科技兴农思想研究

张泽洪[1]2002年在《中国近代科技兴农思想研究》文中指出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由传统向近代转型,这种转型是全方位的,经济是其中的重头戏,而农业又是经济中的一个重要支部,自在转型之列,近代国人敏锐觉察到了这样一种需要,开始力倡农业近代化,而运用科技,在他们看来,是实现农业近代化最有效的一个法宝。他们敦请政府顺天而行,在中国这块他们认为是世界上最肥美的土地上把那农业科技讲究起来。本文力图通过对近代科技兴农思想进行一些考察,以期丰富人们对近代农业思想的认识。 全文共分叁部分进行论述。 第一部分论述近代科技兴农思想的产生及其原因。近代科技兴农思想萌动于经世派,形成于早期维新派,集大成于孙中山。中国近代科技兴农思想的产生有来源于外部现实的需要,也有源于近代思想家自身因素的影响,是现实需要与思想催动的交织品。 第二部分论述近代科技兴农思想的主要内容。近代科技兴农思想贯穿劳动对象、劳动主体、劳动工具、劳动引导这四大方面。关于劳动对象,包括生产前的劳动对象水利,生产中的劳动对象品种改良,地力的利用和提高,生产后的劳动对象农产品的深加工;关于劳动工具,中国近代有识之士大篇幅地论述了机器这种先进的工具在农业中的魔术般作用;关于劳动主体,近代国人论述了农业教育对于劳动主体在农业中作用的发挥有着不可忽略的价值;关于劳动引导,他们认为农业科技的推广,政府责无旁贷,并且为了使政府的引导作用更切实有效,他们要求成立一个引导农业科技推广的专门机构,这个机构就是农会。 第叁部分论述了近代科技兴农思想的特色与价值。近代科技兴农思想体现了更多的中西结合的特点,他们的科技兴农思想并非是中国古代农业思想的简单传承,而是有所创新,也不是外国农业思想的纯粹照搬,而是有所改造。近代科技兴农思想既超越现实,但又不脱离现实,在理论上,对中国农业具有前瞻性的引导价值,但令人遗憾的是,中国近代农业并未因近代有识之士的宣传而走向科技化,中国农业科技水平的低下状态并没有多少改变,科技兴农思想的作用有限。

卢婵江, 钟步伟[2]2009年在《张之洞科技兴农思想探析》文中研究指明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因而,认真探索农业现代化问题,研究我国目前农业现代化道路选择,是中国当代经济的一个重大课题。但与外国相比,中国农业科技有着发达的过去,落后的近代。晚清末年是中国传统农业向近代农业转变的重要阶段,在中国农业由封建传统型向近代型转变过程中,西方农业科技的引进起了很大的催化剂作用,对此有必要进行深入的考察研究。而其中张之洞在中国传统农业向近代农业转变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他的农业科技思想实践对中国农村近代化起到开辟新的发展方向的作用。

刘阳[3]2009年在《戊戌时期科技兴农思想论要》文中提出戊戌时期,为挽救中国农业和扭转外贸逆差,有识之士提出了科技兴农思想。其主要观点有:创设农业机构,兴办农会,以主持农业改良;办农业教育、出版农学书刊,以传播农学知识;应用科学技术和新式农具、从事农业生产,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采用新式机器、加工农产品,以改进土货质量;引进、推广良种,以提高农产品的数量和质量。上述主张推动了清廷农业上的革新,从而对近代中国农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推动了中国农业教育的勃兴和农学知识的传播;使一批外来物种得以在中国引进;促使中国农具开始向机械化、半机械化方向发展;推动了中国农业由经验农学向实验农学的转型。

陈淑娟[4]2011年在《邓小平科技兴农思想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邓小平十分重视我国农业的发展,提出了着名的“科技兴农”战略思想,对于当今的新农村建设、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价值。本文在内容上主要分为四个部分:论文首先论述了邓小平科技兴农思想形成的条件,包括中国传统农耕文化的深远影响,邓小平科技兴农思想的理论渊源,邓小平科技兴农思想的现实依据等内容。分析邓小平科技兴农思想形成的条件,有助于我们全面深入的理解邓小平科技兴农思想。论文随后分析了邓小平科技兴农思想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科学技术是农业发展的必要条件,重视人才和农村教育的作用,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力度,改革科技兴农体制等内容。最后,本文论述了邓小平科技兴农思想的当代价值,包括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两部分。理论价值主要有: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奠定了我国第叁、四代领导人科技兴农思想的基础;实践价值主要体现在:引导我国农业发展取得了显着成绩,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增强我国农业科技发展能力,促进现代农民成长,积极吸收国外先进农业技术和经验。在快速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今天,我国的农业发展仍然面临一些困境,农业科技水平还有待提高,所以我们仍然应该把邓小平科技兴农思想运用到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践当中,使我国农村得到快速发展。

刘阳[5]2010年在《晚期维新派科技兴农思想论要》文中研究指明晚期维新派的科技兴农思想主要有:创设农业机构,兴办农会,以主持农业改良;办农业教育、出版农学书刊,以传播农学知识;应用科学技术和新式农具、从事农业生产,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采用新式机器、加工农产品,以改进土货质量;引进、推广良种,以提高农产品的数量和质量。上述思想对近代中国农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催生了上海农学会的诞生和《农学报》的刊行;推动了中国农业教育的勃兴和农学知识的传播;使一批外来物种得以在中国引进;促使中国农具开始向机械化、半机械化方向发展;推动了中国农业由经验农学向实验农学的转型。

王嘉, 李广艳[6]2015年在《谈邓小平科技兴农思想的内涵及现代意义》文中研究说明从古至今,中国经历了时代的变迁,但农业依然是建立国家的根本,农民自始至终都会是农业发展的主要生产力。农民、农业、农村的"叁农"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党和国家非常重视的核心内容。邓小平同志在对"叁农"问题倍加关心与重视的同时,还将科技兴农的思想渗透到农村、农业发展中,为其日后发展的方向指明了道路。下面本文就邓小平科技兴农思想的内涵与其对"叁农"现实的指导意义进行探析。

徐兰[7]2013年在《张之洞近代农业思想浅析》文中认为张之洞认为,农业是国家发展的根本,要实现农、工、商一体化经营,要不断通过兴办农务和发展先进的科学技术来改良农业。张之洞的近代农业思想为当时农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对于今天来说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沈妉[8]2004年在《浅析孙中山科技兴农思想》文中指出孙中山毕生都重视农业发展,他认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民生切实之图",将农业兴盛与国家的命运前途紧紧相连。他把中国农业落后的根本原因归结为科学不发达,认为只要将我国的优良传统和西方科学技术相结合,精益求精,充分发挥自己优势,我国的农业发展有广阔的前景。他主张科技兴农:一、建立科学的农业管理体制;二、推广农业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叁、引导农民科学种田;四、发展农业机械化,提高劳动生产率。孙中山的科技兴农思想在当时的年代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得以彻底的贯彻实施,但对今天的农村改革和农业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和深刻的启示。

张守权[9]2014年在《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农业新政思想述论》文中指出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觉醒的中国有识之士开始用世界的眼光反思中国的一切,包括传统的农业。为此早期维新派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向西方学习的科技兴农思想。主要内容有:设立专门的农业行政管理机构,用国家政权力量推动农业发展;引入机器,推行机械,用科技力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讲求农学",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用科学种田的方法帮助农业发展;广植树木,保护生态平衡,兴修水利,保证农业的稳步发展。这些农业新政思想对近代中国农业的发展具有前瞻性的指导意义。

张霞[10]2008年在《清末农业思想的近代转型:以农业发展为中心》文中研究表明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农业被纳入全球经济体系之中,农业经济不仅面临增长问题,而且存在发展问题。清末思想家在探索农业的近代转型中形成了系列农业发展思想,包括农业经营论、农业管理体制论、农业劳动力转移论、科技兴农论等等,不仅丰富了中国的农业经济思想,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近代中国农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国近代科技兴农思想研究[D]. 张泽洪. 湖南师范大学. 2002

[2]. 张之洞科技兴农思想探析[J]. 卢婵江, 钟步伟. 法制与经济(中旬刊). 2009

[3]. 戊戌时期科技兴农思想论要[J]. 刘阳. 理论界. 2009

[4]. 邓小平科技兴农思想研究[D]. 陈淑娟. 湖南农业大学. 2011

[5]. 晚期维新派科技兴农思想论要[J]. 刘阳. 兰州学刊. 2010

[6]. 谈邓小平科技兴农思想的内涵及现代意义[J]. 王嘉, 李广艳. 才智. 2015

[7]. 张之洞近代农业思想浅析[J]. 徐兰. 兰台世界. 2013

[8]. 浅析孙中山科技兴农思想[J]. 沈妉. 安康师专学报. 2004

[9]. 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农业新政思想述论[J]. 张守权. 黑河学刊. 2014

[10]. 清末农业思想的近代转型:以农业发展为中心[J]. 张霞. 江汉论坛. 2008

标签:;  ;  ;  ;  ;  ;  ;  ;  ;  

中国近代科技兴农思想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