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传统情报学的误区_情报学论文

走出传统情报学的误区_情报学论文

走出传统情报学的误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情报学论文,误区论文,传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摘 要 从传统情报学的外部、内部环境变化,讨论了传统情报学在研究对象、信息交流渠道、信息服务形式、用户与需求研究方面急需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更新的观念、调整指导思想、修正和完善情报学理论;建立非知识型信息的交流利用理论;用新的思维方式使用新的技术手段;研究信息产业,发展信息市场等对策。

关键词 情报学 信息环境 信息服务业/非知识型信息

1 学科环境的变化与学科的发展

从社会发展史和科学史中,我们可以发现,某一社会行业及其相应学科的产业是与社会的科技与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的,是与特定的社会需要紧密相联的,社会需要制约着学科的产生和发展。从管理和利用知识、交流信息的行业和相应学科来看,人类就经历了图书馆事业、文献情报管理行业、信息服务业3个阶段,相应地也有图书馆学、文献学和传统情报学3门学科。这不仅仅是名称上的变化,更主要的是学科功能、内涵和外延的变化,不仅仅是形式上的变化,更主要的是本质上的变化。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使学科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变化,科技文献数量的积累、科学研究规模的扩大、科研经费的增长、用户要求情报服务的改善和增长、新技术的不断出现这些因素,使我们不仅要重视“藏”文献,还要重视利用知识;不仅提供死的文献,还要提供活的情报;不仅描述揭示图书文献的外表特征,还要挖掘文献、资料的内部特征;不仅提供文献整体,还注重提供文献内含的信息单元。学科环境的变化,导致社会需求的变化;同时社会需求的变化,又刺激了学科的发展。

如今,人类已从工业化社会,进入或正在进入信息化社会,传统情报学的生存环境又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可以从学科的外部和内部两方面来看待这种变化。

1.1 外部环境

1.1.1 “社会的信息化”和“信息社会化、产业化”的今天,全球信息急剧增长,据统计每年大约产生100万份发明专利,450万篇科技文献,1亿2千万册各类出版物,数以亿万计的公私机构数据和资料,并且信息每10年大约要翻一番,其中,处于热点的高技术领域大约每2~3年就会翻一番。电台广播、电视节目还在每时每刻发布各类消息。面对如此大量的信息,人们已充分地认识到信息资源对国家、地区、集团甚至个人发展的作用,90年代以后的人们需要的是在这个充满着大量繁杂、污染严重的信息社会上寻求良好的信息环境。因而,信息化社会要求对信息良好的管理,要求以多种形式、从多个侧面、提供多方面的信息,以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

1.1.2 经济环境的变化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社会信息需求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不仅在以前我们重视的科研工作、工农业生产工作中仍需要信息,在社会的各行各业对信息的需求量大增。有证据表明,当前以情报供求矛盾尖锐化的程度看,我国信息需求的重点,已由侧重科研领域转向于侧重于商业界、经济界、企业界。那儿的信息需求最为迫切,信息的供应最为贫乏;我国信息需求的内容和形式,也由侧重于知识型的文献,转向于同时关注资料型、消息型的信息包括数据、事实、各种行情、动向等。

1.1.3 技术环境的变化 本世纪以来,人类在信息、材料、能源、生物、空间、海洋等6大高技术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信息技术在这些高技术领域中率先发展。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改善了信息行业,导致信息行业产业化的趋势,目前西方各国都非常重视信息技术的开发利用。我国在“九五”期间也将加强对信息产业的投资。

1.2 内部环境

1.2.1 信息本身发生了变化 信息的内容不再是以文字为主,数据和图象也成为了主要的内容;信息的来源不再以文献情报源占绝对统治地位,非文献情报源所占的比例逐渐增大;信息的载体从以文本为主向多媒体发展。

1.2.2 情报工作实践面临危机 情报机构目前所提供的传统情报服务已不能满足市场经济的需要,一方面是巨大的情报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开发利用,另一方面是巨大的情报需求得不到满足。传统的情报机构的用户逐渐减少,而新型的各色各样信息服务机构在社会上纷纷兴起。这说明我们的情报工作实践以及指导这种实践的理论都面临着危机。

1.2.3 国家科委决定改“科技情报”为“科技信息”国家科委的改名决定不仅对科技情报界,对整个情报界都产生了较大的反响,国家的一些有关的机构纷纷地改名,大专院校有关的院、系、专业方向纷纷改名。

从表面上看,这种改变只是一个相近义的名词的一种更换或确定,但我们不能简单地以为将“情报”改为“信息”,是由于“情报”一词所含的神秘色彩妨碍了正常的交流传播,或简单地以为是翻译上的误解造成了今天的改动。实际上,“信息”一词一直是一个比“情报”内涵更丰富、外延更广泛的词汇,机构和院系的改名可以看作是我们需要扩大和丰富我们研究对象的内涵和外延,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因此“改名”一举动是有深刻的社会原因,是许多变化量的积累后,产生的一次质的飞跃,是社会环境发展变化造成的必然结果。

从以上讨论我们看到,传统情报学的内部、外部环境已经和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说明我们正在向一些旧的东西告别,我们需要用新的观念、新的视角来重新审视我们传统的情报学。

2 传统情报学的误区

2.1 只研究知识信息是不够的

人类的情报活动是生产、传递和利用信息的过程,由于在信息传递和利用的这些信息中以知识型的信息需求量最大、最为迫切、传递最广泛,所以我国情报界,多数认为情报“是传递中的具有一定利用价值的知识”。然而我们分析一下知识的科学概念,分析一下信息实践活动,便不难看到,知识的概念并不能容纳所有信息活动的传递对象,不少有识之士已经发现,信息活动传递的对象除了有人类在社会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经验——知识以外,还有关于各种活动记录传报的消息和关于各种事件、事实、社会现象的原始记录积累的资料。在社会科学情报界把这部分信息称为社会动态信息。

对于消息和资料或称社会动态信息,情报界一直不予重视,这与情报学科生存的特定环境是有关的。在情报学的生存环境发生变化的今天,世界各国已经把经济信息的开发和利用提到了第一位,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使社会各行业逐渐利用市场经济机制来求生存求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信息已成为国家、集团、个人每日活动之必需,因而整个社会的信息需求方向发生了变化。面向科研部门的以知识型信息为主的信息需求不再是绝对的重心,社会信息需求向全方位、多层次、多元化方向发展,传统情报学的内涵外延也应相应地发生改变,只研究知识型信息是不够的了,应在理论上增添对另一部分非知识型信息的产生、传递、利用规律的研究。

2.2 信息交流的渠道要拓宽

长期以来,人们在理论和实践上总结了不同类型信息的传递模式和渠道,其中以文献为载体的正式交流渠道为最主要的形式,此外还有科研人员直接交流的非正式交流渠道。随着信息概念的扩展,我们的交流渠道也要相应拓宽。对非正式交流渠道,除了保留它原有的功能优势之外,要注意:①利用新型的信息传递手段和媒介,使非正式交流更加方便进行。②注意搜集和利用非正式信息源,有利于其传递,并有利于其转化为正式信息源。③注意介于非正式交流与正式交流之间的一些“综合交流模式”,如信息交流会、信息发布会、信息沙龙等。对正式交流渠道,关键是要改变约定俗成的看法、不能以为只有图书馆、信息中心目前所进行的信息交流才是正式的交流渠道,应该跳出传统情报工作的圈子,在文献载体形式、加工和传递手段、功能大大改变了的今天,我们要以已有的信息资源为依托,广开信息来源,建立丰富、多样的信息系统,以多种方式提供文献、数据、事实以及知识、消息、资料,满足社会丰富多样的需求。

2.3 以科研部门为主等待提问式的服务形式不灵

我们的情报机构和图书馆多年来采用的以科研部门为服务方向、以等待提问为主的服务形式,受到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考验。摆脱危机的唯一办法似乎就是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要求,去面向市场、面向广大需要信息的用户,除了继续给科研部门提供他们需要的高质量的知识信息,我们还可以对信息资源进行多层面的加工,将市场、金融、贸易、广告、法律等信息提供给迫切需要在竞争中生存的企业,将交通信息、商品信息,甚至生活娱乐信息提供给生活在信息社会中忙碌的个人。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信息需求的大市场,只要信息服务业在供与求之间,起到良好的媒介作用,只要我们抓住重点、兼顾其它,提供灵活多样、供需对路的信息,就可以“定位”找到自己在社会中的合适的位置。

2.4 用户和需求研究要上一个新台阶

信息用户是任何信息服务的出发点,同时也是其终结点。任何信息服务都是为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而设计,以让用户得到他所需的信息为目的。几十年来我们在信息用户与信息需求理论研究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然而今天用这些理论来指导信息实践却仍显得苍白无力,原因之一在于,信息用户和需求是随社会科技和经济发展而变化的,我们的信息用户与需求理论没有针对这些变化进行及时的调整和修正,视角仍停留在科研人员和到信息机构要求提供服务的有限人员身上,认为他们是主要的信息用户,以他们提出的文献型、知识型的信息需求为主要的需求。不要忘记,用户及其需求评价的基本原则是从整个信息服务系统的高度出发确定用户及其需求的特点和规律。在我们的图书馆和信息机构悲叹到馆人数日渐减少,生存发生危机的同时,社会上正有各种新型的信息服务公司不断涌现,这本身说明用户的信息需求是旺盛的。在这样的情况下,信息用户和需求理论应把视角放到广大的社会,以社会信息人的整体作为信息用户,以他们的占统治地位的需求作为社会情报需求的重点。信息用户和需求理论不能只满足于局部成就,应研究把握社会信息意识的发展,如何满足社会整体的情报需求,以此建立的理论来指导我们的实践。信息用户与需求理论的发展将导致传统情报学理论的新发展。

3 对策

具体说来,我们现在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我们的工作:

3.1 更新观念、调整指导思想,修正和完善现有的学科理论

学科的内、外环境的变化,导致学科的内涵和外延的变化,针对这样的变化,我们应该更新观念,相应地调整指导思想,对传统情报学的研究对象、研究范围、研究方法、学科性质、框架结构等进行重新思考和深入研究,特别注意研究信息技术、信息资源管理、信息市场和信息服务、信息人才培养以及信息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关系等问题,以拓宽传统情报学的内涵和外延,修正和完善情报信息学理论,使其更具科学性和时代性。

3.2 建立非知识型的情报信息的产生、交流、利用的理论

80年代以来,知识型信息占传递交流的信息绝对统治地位的情况已经有所改观,信息的载体形式多样化,非文献情报源所占的比例加大,信息中数据、图象所占的比例加大等等这些变化都可以说明这一点,非知识型信息不能再为我们忽视了。实际上,目前电视台、广播电台、报纸等通过大众媒介时常提供有这类信息服务,然而研究这类信息的需求,建立这类信息系统和信息网络,仍然是我们情报学所应研究的对象。这并不等于说情报学是一个无所不包、没有边界的学科,因为我们的目的非常明确,情报学的实践就是提供社会需要的信息,为用户找信息,以满足用户的信息需要为最终目的。情报学这样的目的和任务使得它与大众传播学、通信科学、计算机科学等其它学科区别开来。

非知识型信息理论的加入会使传统情报学的整体结构发生很大的改变,会使一些基本理论和基本规律发生改变,但这或许是传统情报学向更科学、更成熟的学科转变所必须的。

3.3 用新的思维方式使用新的技术手段

在我国信息技术应用还很落后,我们仍然需要更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更畅通的通信网络,这是不容置疑的。然而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还有另一些未引起重视的问题。我们这些年来在计算机的生产和推广应用方面已有了较好的发展。据统计,科技信息系统建库的占45%,各部委信息中心建库占21%,已经和正在建立的各种信息系统和数据库,花费了大量人力、财力,然而与国外的一个库十几万、甚至几十万或更多用户的情况比较起来,我们的系统和数据库的用户人数少得可怜。问题出在哪里?除了我们整体的信息意识落后和建立的系统技术指标落后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们所建立的系统或数据库所提供的服务多数只是传统图书馆、文献服务的翻版,而忽视数据型、事实型信息服务。不去认真针对社会需要收集处理信息,想仅仅依仗于自动化手段来吸引用户,已经证明是行不通的。我们需要用新的思维方式,采用新的技术手段,认真研究借鉴国外五花八门的信息服务企业的经验,调动社会各部门的力量,统一、协调、分工合作地搞好信息服务。

3.4 研究信息产业,发展信息市场

在未来的信息社会里,信息产业将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命脉。据中国信息协会考察团关于美国信息产业考察报告说,预计2000年全球电子和信息行业硬件产值将达到25650亿美元,软件市场规模将近1万亿美元,信息服务业的规模将达到1500亿美元。因此,我们必须密切关注信息产业的发展,研究我们学科在快速发展变化的世界上的地位和作用,增强信息意识,改善信息环境,发展信息市场。这样情报学才能有出路。

标签:;  ;  ;  ;  

走出传统情报学的误区_情报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