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设计中的人性化设计分析论文_王全

湖北省咸宁市城市规划设计院 湖北省咸宁市 437100

摘要:人性化设计顾名思义就是要以人的需求为依托开展设计工作,确保人们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都能得到充分的满足,这样才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和青睐。将人性化设计理念应用到城市道路设计之中,促进了道路设计工作的改革和创新,大幅度提高了道路的安全性和美观性,让人们在出行之余能够欣赏到多样化的生态景观,不但人们的生活质量随之上升,而且更容易增强人们对城市的归属感,在此情况下城市经济的发展将保持较高的速率,也将吸引到更多的人口前来城市定居,之于城市的发展建设起到了十分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城市道路;设计;人性化设计

1城市道路人性化设计概述

1.1人性化设计的内涵

所谓人性化设计,就是在设计过程中,根据不同人群的需求、心理行为特点等进行合理的设计,最终达到满足人们活动需求的目的。在道路设计过程中,引入以人为本的设计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实用性和安全性:首先在进行道路设计过程中,应确保道路的实用性,对人没有用处的东西都是毫无意义的。其次还需要确保人在使用过程中,避免给人们带来伤害,确保人们的人身安全。例如:如果城市道路的交叉口设计不合理,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那么人们都会避开这个交叉口,久而久之,这个交叉口也就失去了其应具备的功能。(2)突显地域风情:在进行城市道路设计过程中,还应当根据使用者的生活习惯、地域文化以及宗教信仰等情况,构建出符合当地地域景观的道路设计,使得使用者不由自主的产生一种亲切感和归属感。(3)关注弱势群体:包括儿童、老人、孕妇以及残疾人群在内的弱势群体,也是城市居民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心理或者生理方面的影响,弱势群体在出行过程中存在诸多不便,因此,在进行城市道路设计过程中,应给予弱势群体特别的关注,通过科学合理的人性化设计,满足他们的特殊需求。(4)满足可持续发展:所谓可持续发展,就是在城市道路设计过程中,应基于城市长远发展的角度,不仅满足城市的未来发展要求,而且还要大力提倡环保节能的设计,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1.2城市道路使用者的需求

在城市道路设计过程中,应根据道路使用者不同的需求,进行相对应的设计。下面针对代表性的道路使用者需求展开分析。(1)驾驶员人群:一般特指城市的机动车驾驶者,相对出行成本较高,对城市道路要求安全和快速,也是对城市道路资源要求较高的群体。因此,在满足驾驶员人群通行需求过程中,应通过科学合理的道路线性设计时,减少车流之间的相互干扰,提高道路交通的安全性和流畅性。(2)骑行者人群:主要是城市的自行车骑行者,具有灵活、启动快等特点,是我国重要的居民出行方式之一。应通过科学的隔离措施,减少机动车对骑行者人群的干扰,同时还应当尽量减少道路的纵坡坡度。(3)行人人群:作为城市道路人性化设计的主体对象,行人人群本身的出行距离较短,行进速度也较低,对城市道路的舒适度和安全性要求较高。例如在道路设计过程中,可以通过长椅或者休息场所,供给行人走路疲劳时休息使用。或通过行人过街天桥、安全岛等防护措施设计,确保行人过街的安全性。(4)特殊人群:特殊人群本身因生理或心理上的缺陷,在出行过程中会遇到诸多困难,对城市道路的要求也比较特殊。例如盲道设计、无障碍设施的设计等,都是满足特殊人群需求的人性化道路设计。

2城市道路人性化设计原则

道路人性化设计是城市道路建设中最重要的环节。只有使城市道路设计人性化、科学化,才能提高社会效率。在城市道路人性化设计中,须遵守规范及相关原则。人性化城市道路的整体合理性、协调性是进行城市道路建设时需优先考虑的原则之一,对城市道路人性化设计及道路整体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城市道路设计主要包括城市干道设计、居住区道路设计。城市道路人性化设计需将城市干道设计和居住区道路设计根据人们的需求结合,且将人行道路和车行道路之间的关系与比例科学合理配置于城市道路人性化设计中,以保证二者之间的协调性。道路因人的需求而产生,以人为本是城市道路人性化设计中最基本的原则,在城市道路设计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城市道路设计应以人为本,创造性地设计城市道路可确保提供轻松舒适的居住区和便捷快速的交通运输条件。可持续发展,既是城市道路人性化设计的重要原则,又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原则。城市道路人性化设计采用灵活、可持续性的建设模式,将会有良好的作用和效果。

3人性化设计在城市道路设计中的应用策略

3.1无障碍设计

城市人口基数庞大,构成成分比较复杂,其中残障人士占据了一定的比例,他们出行相对困难,安全感不足,为了让残障人士更好的融入社会,必须要加强城市道路的无障碍设计,引进人性化设计理念,给残障人士的出行提供便利服务,帮助他们消除自卑感,有助于残障人士对自己进行准确定位,在城市中更好的生存和活动。无障碍设计涵盖的内容比较宽泛,譬如说盲道、缘石坡道等就是专门为残障人士服务的,在盲道上铺设了特殊砖体,盲人凭借砖体花纹就可以正确判别方向,寻找最佳的出行路线,他们在出行时也无需依靠其他人的帮助,进而重拾自信,收获笑颜。对于乘坐轮椅的残疾人则特别设计了缘石坡道,以便于他们更为顺利的进出人行横道,跨越不同的街区,其出行效率和出行安全必将会大幅度的提高。虽然不少城市在进行道路设计时都实施了无障碍设计,但是从具体设计现状来看不是十分理想,有的无障碍设施因维修和养护不当出现了老化和破损现象,使用功能无法发挥出来,还有的无障碍设施在建设施工阶段没有按照相应的技术标准,质量十分低下,既浪费了大量的资金和资源,又导致无障碍设计形同虚设,不能够满足残障人士的出行需求。对此,在无障碍设计工作中设计人员应保证设计方案的质量,不断完善和优化设计方案,并在施工中积极与施工人员进行沟通,将设计理念传达给他们,监督施工人员的行为,避免施工人员的违规操作,在城市道路运行期间养护也是必不可少的,唯有如此才能保证无障碍设计的实效性,展现城市对于残障人士的人文关怀。

图1

3.2道路景观设计

城市居民生活在钢筋混凝土砌筑的建筑物中往往会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他们的精神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在出行时极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城市中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非常之高,人们的生命安全正处于岌岌可危之势。通过种植绿化植物,打造生态景观,不但满足了人们亲近自然的愿望,而且还能提高空气质量,对污染问题进行有效治理,是城市道路设计中人性化设计理念的绝佳体现。绿化植物的种植位置需要加以科学的规划设计,立交桥、道路交叉口都是不错的选择,这些区域容易发生交通拥堵,人们的情绪比较暴躁,利用植物来调节人们的情绪,转移人们的注意力,那么车辆行驶将会更加的安全。值得注意的是,在进行道路景观设计时植物的种植密度不能过大,这会影响到驾驶人员的视野,而是要给植物留下足够的生长空间,挑选那些能够抗污染的绿化树种,并对植物种植间距进行确定。同时,应充分结合周边自然环境和交通环境以及水、电、管、网环境,合理规划、严格控制景观设计质量。

3.3慢行交通系统设计

慢行交通系统能够提高人们的出行质量和生活质量,受到人们的青睐。在慢行交通系统的设计中,应遵循以人为本、空间和谐、人性化为尺度的理念,以整个道路交通空间为设计对象,提倡人力和步行来改善机动车。非机动车交通环境,减少私家车出行,使公共交通出行成为城市出行的主流方式,放慢生活节奏,人们的压力也会得到缓解。因此,在城市道路设计中应着重加强慢行交通系统的规划设计,逐步完善慢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颁布相应的法律法规和管理政策,引导和支持有序发展。为城市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有利于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我国慢行交通系统的设计仍有很大的改进空间。要加大研究力度,力争研究成果尽快应用到城市道路设计中。

4结论

综上所述,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各类城市问题日渐突出,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尤其是在城市道路建设过程中,应当从道路的使用者需求出发,通过人性化的设计,提高道路的安全性、便捷性和舒适性。相关工作者应积极研究人性化设计要求,推广和应用人性化设计,推动我国市政道路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浩,刘毅.人性化设计理念在城市道路设计中的应用[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8,14(11):320-321.

[2]鲁森.人性化背景下的城市道路交通设计[J].建筑技术开发,2018,45(20):3-4.

[3]李云峰.浅析城市道路设计中的人性化设计[J].建材与装饰,2018(42):124-125.

[4]刘威.城市道路设计中的人性化设计理念的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8(14):115-116.

论文作者:王全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29

标签:;  ;  ;  ;  ;  ;  ;  ;  

城市道路设计中的人性化设计分析论文_王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