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人教版)第一册彩图说明(续),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彩图论文,人教版论文,第一册论文,地理论文,初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人口众多
据报道,1995年世界人口总数达到了57.5亿,预计到本世纪末将突破62亿。在本世纪中,世界的人口总数翻了二番多。现在世界每分钟要出生近200个婴儿。如任其发展,到下一世纪中叶,世界人口将增至125亿。空气、水、森林、耕地、矿藏……几乎所有生存资源的平均数都因分母的不断扩大而日益缩小。联合国为此特制了一种“世界人口钟”。钟上的晶液数次每闪动一次,就显示出全世界新增加的人口,也就意味着世界各国在粮食、住房、交通、卫生保健和就业等方面又增加一份困难。每年的7月11日已被联合国定为“世界人口日”,以引起全球各国对人口问题的危机感。
饥饿的儿童
从全球范围看,发展中国家人口在世界总人口中的比例50年代为69%,90年代已达79%。1995年度,全球新增加的人口90%出生在发展中国家。在南亚、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中东、北非、拉美及亚太地区,人口增长来势凶猛。非洲大部分地区人口增长迅猛,增长率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多,而经济的增长率、粮食的增长率却低于人口的增长率,再加上连年的内战和自然灾害,饥饿已成为许多国家的普遍现象,每年都有大量的人口或因饥荒而死,或逃离家园。图为一群饥饿的儿童,手托碗盆,乞盼着救济的食物。
一个多子女的家庭
人口过度膨胀的恶果使控制人口增长成为必要,而科学技术的进步,又使这种必要成为可能。目前在全世界,计划生育、优生优育已成为人们的共识。美国的一个人口研究所最近发表的《世界人口1995年总览》的报告中认为,中国是世界人口增长速度下降幅度最大的国家,妇女的平均生育率从1965年的6.5胎下降到了目前的1.4胎。但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尤其是贫穷的发展中国家,仍存在着多生多育的现象,一个家庭拥有七、八个甚至十个以上的孩子。据统计,全世界大约30亿人将进入生育年龄,如果这一代人不能承担起控制人口的艰巨使命,下一世纪必将出现人类生存环境的危机。
中国的长城
长城东起中国河北省山海关(一说为辽宁丹东虎山),西至甘肃嘉峪关,似一条气势磅礴的巨龙,腾跃在崇山峻岭之巅,纵横在千峦万壑之间,绵延6700多千米。如果把它们筑成1米厚、5米高的大墙,可以绕地球赤道一周还要多。早在春秋战国时,各国为了相互防御,相继在地势险要处修筑长城。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将它加以补固和延伸,始称“万里长城”,以后历代王朝又对它不断加固和修葺,现在我们所见的长城多为明代时所筑。长城的建筑体系由城墙、敌台、关隘和烽燧4部分组成。城墙上能五马并骑、十人同行,每隔三里就筑有一个烽燧(烽火台)。如遇敌情,白天焚烟,晚上举火,台台相传,直达指挥部。在长城沿线地势险峻的隘口和制高点,设置许多关口,著名的有山海关、居庸关、嘉峪关等。长城被看成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蒙古乌兰巴托街景
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位于蒙古高原中部。始建于1639年。1778年取名“库伦”,意即大喇嘛庙集中的地方。1924年独立后改名为乌兰巴托,意为“红色英雄城”。市内街道宽阔,清新整洁,昔日的蒙古包已为风格典雅的现代化楼群所替代。市中心有一个可容纳6万多人的苏赫巴托广场,广场中央高高矗立着策马跃进、手指东方的苏赫巴托塑像,他是共和国的缔造者。广场的四周分别为庄严的政府大厦、典雅的歌剧院、乌兰巴托饭店、儿童剧院等建筑。乌兰巴托集中了全国1/4的人口和一半的工业产值。
日本妇女的和服
和服是日本民族的传统服装,它是在依照中国唐代服装的基础上,经过1000多年的演变而成的别具特色的民族服饰。和服种类繁多,男女有别。男式色彩比较单调,偏重黑色、蓝色,款式较少,装饰品简单;女式色彩缤纷,以红色、白色居多,腰带很宽,有许多装饰品。穿和服时讲究穿木屐、布袜,还要根据和服的种类,梳理不同的发型。日本现代流行的和服,大都是宽袖、开衿、宽带、束腰。据说采取这种式样同日本是个岛国,气候潮湿有关。衣服必须做得宽大,才能使人感到舒适和随意。本世纪50年代后,西服在日本普及。但每逢节庆日,人们仍爱穿和服,以示庆祝。
日本富士山和新干线
富士山位于日本本州岛东海岸静冈县境内,高3776米,是日本的最高峰。峰巅白雪皑皑,是一座几乎完美无缺的圆锥形巨峰,十分雄伟壮观。自古以来,日本人就把富士山看作“灵峰”,认为它是镇守日本的“圣岳”,对它无限崇敬。富士山还是一座活火山,每年发生10次左右的“火山性地震”,只是因为震源较深,没有导致火山喷发。每年的7月1日到8月底,富士山开放为登山季节,各进山道口都要举行隆重的进山仪式。来自日本各地及国外的登山和旅游观光者,纷纷前来攀登。
日本是一个交通十分发达的国家,从60年代始,为适应经济的高速发展,兴建了时速高达210~260千米的电动高速铁路,称“新干线”。先后建有纵贯本州南北的东南、山阳、东北等线路。近年来又兴建了沟通南北的新干线,而且时速也不断提高。
朝鲜妇女腌制辣白菜
长期以来,朝鲜人民在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本民族的风俗。在饮食方面,朝鲜人民向以大米为主食,辅以腌制的辣味菜肴,从小餐馆一直到五星级宾馆,菜谱中必有朝鲜人喜爱吃的泡菜“金奇”。这是一种经过发酵腌制的冷盘,味道鲜辣可口,十分下饭。朝鲜大多家庭都自己动手腌制辣白菜。腌制辣白菜需好几道工序,先挑选上好的白菜,洗净凉干后切成小块,放上盐、辣味等佐料,再装入坛子密封,想吃时随时取之,既爽口又开胃,是一道具有浓重的朝鲜民族风味的家常菜。有的还拌有芝麻,吃起来既辣又香。高档宾馆的辣白菜,用料、制作就更为讲究。图为几位朝鲜妇女正在腌制辣白菜。
日本东京银座
银座是日本东京最繁华的商业大街,既有日本旧时代的风韵,又是日本20世纪现代化的象征,素有“东京心脏”之称。银座大道,全长约1.5千米,两侧商店鳞次栉比,街头的广告令人目不暇接,现代化的百货公司和老字号的传统店铺构成了一条衣食住行皆有、吃喝玩乐俱全的商业街。这条400年前因铸造银币而得名的“银座”现寸土如金,由于地价昂贵,所以商店出售的都是高档精品,收入不丰者一般不敢问津。自1970年8月起,每逢星期日和节假日,从中午12时到下午6时,银座路口就挂上“步行者天国”的牌子,任何车辆都严禁通行,人们可随心漫步街心购物游逛,各类商贩、艺人也纷纷来此设摊献技,使人感觉仿佛回到了旧日江户时代。
印度尼西亚妇女晒稻谷
世界最大的群岛国家印度尼西亚位于东南亚的南端,赤道的阳光与大海的协调,造就了它终年高温多雨的气候,充足的劳动力和肥沃的土壤,为水稻的栽培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这里常年均可播种水稻,水稻复种指数,和稻谷单位面积产量在东南亚国家中居前列。近年来因高产良种的推广和生产条件的改善,稻米产量有较大的提高,已初步实现自给。在最发达的爪哇岛上,层层梯田已开辟到活火山口的附近,构成了“有地皆有稻”的特有风情。
割胶
在东南亚的热带经济作物中,橡胶占据着压到一切的优势地位。像胶的老家在南美洲,但自1876年移植到东南亚后,便在这里成林成海,蔚为壮观。马来西亚、印尼、泰国、菲律宾等国都是世界橡胶的主要产地。目前,全区共有胶园500多万公顷,年产胶400多万吨,均占世界80%以上。过去马来西亚一直是东南亚橡胶的生产中心,现已让位给泰国和印尼,退居第三。橡胶树种后5~6年就可以割胶。割胶时只需在树干上割出一个V字型的裂缝,然后挂上碗,从树干上分泌出的胶汁就会像乳液般慢慢流入碗内。一个熟练的割胶工人每天可以割胶300~500株。胶树一经开割,每天都有胶汁可以收取。
马来西亚吉隆坡华人聚居区
东南亚是海外华人最集中的地区。在马来西亚近2000万人口中,华人占30%多。其首都吉隆坡就是华人开创的城市。1857年,80多位华侨为寻找锡矿从西海岸来到吉隆坡,当时这一带还是森林密布、野兽出没的荒芜之地。他们在此搭起棕叶茅屋,勘探开采,城市日益发展,1963年成为该国首都。因而,吉隆坡的华人很多,形成了有名的“唐人街”。唐人街十分热闹繁华,两旁全是中国商店,大多是中国式的餐馆、传统的店铺,还有寺庙、戏院等。在这里,你可以尝到各种风味小吃,耳闻家乡方言,店铺、住家的建筑和布置也保持着祖先的传统风格,使人恍若置身于国内。
新加坡的集装箱码头
位于马来半岛最南面的岛国新加坡,扼守太平洋通往印度洋的咽喉部分,素称“东方十字路口”。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亚洲第一个自由港。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新加坡就是世界著名的商港,东南亚最大的转口贸易中心。独立后,新加坡仍致力于港口海运业的发展,已成为国际航运的中心。新加坡港共有6大港区,150多个泊位,大多为深水泊位,万吨轮可随时停靠作业。世界各国共有500家轮船公司在此开设航班,辟有700多条国际航线,直达世界各国主要海港,平均每10分钟进出一条轮船,成为世界最繁忙的港口之一。为了适应世界海运业的集装箱化趋势,新加坡港着力改建和新建集装箱码头。1992年新加坡港的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处理量分别为2.38亿吨和756万标箱,均居世界第二位。图为新加坡的一个集装箱码头鸟瞰。
泰国曼谷的水上市场
曼谷享有“东方威尼斯”的美称,湄南河缓缓流过市区的西部,众多的支流使曼谷成为一座河渠纵横的水城。勤劳的曼谷人民用自己的双手挖掘了环城河及其他运河,架起了一座座彩带式的桥梁。全市人口的1/5沿河而居,居民们临河架起木屋。河水碧波荡漾,两岸的高脚屋倒影随水浮动,如诗如画。曲折迂回的河道和运河构成了街道小巷,汽艇、木船代替车辆。每日清晨,晨雾尚未散尽,河面上就传来了喧闹声,许多形如柳叶的独木小舟满载瓜果蔬菜、日用物品,沿河叫卖,招揽顾客,买主亦架起小舟,前往选购所需之物。河两岸伸向水面的商店也不失时机地开张营业。大江小河舟楫如梭,浆声、水声、叫卖声,形成了一条连绵不断的流动街市。
缅甸仰光的大金塔
中南半岛的国家多信奉佛教,象征着佛教文化的寺塔比比皆是。缅甸素有“万塔之国”的美称,若将其国内所有的佛塔排列成队,可从首都仰光直达北部的密支那,全长1500多千米。这些造型各异的千寺万塔中,以仰光的大金塔最负盛名。仰光大金塔座落在市北茵雅湖畔的圣山上,居全城最高点,缅甸人称之为“瑞大光塔”,“瑞”意为“金”,“大光”是仰光的古称。大金塔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公元前585年,缅王为珍藏佛祖释迦牟尼的8根佛发,修建了这座佛塔。初建时只有8米高,后经历代统治者不断进行修建加高,现已超过100米。塔形呈下方上圆,像一口扣在地面的巨钟。塔身外表全部敷满金箔,计有1000多张,7吨多重。塔顶由宝伞和用钻石、宝石镶嵌的钻球组成,宝伞上挂有1065个金铃和420个银铃。塔的四周环绕着形状各异的小塔和中塔。游客可乘坐电梯,登塔俯瞰仰光全城。大金塔是缅甸的象征。
标签:地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