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产业投资基金运作与发展战略

中国产业投资基金运作与发展战略

路祖强[1]2016年在《我国产业投资基金投资绩效及对被投企业公司治理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我国高投资、高消耗、低效率的传统发展方式正在耗尽经济增长动力,迫使我国必须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以有效促进我国产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但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各个层面和领域,金融体制改革和创新是其中的关键所在。国内外经验表明,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融合是调整产业结构、加快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作为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融合的产物,产业投资基金的产生和发展是我国投融资制度和金融工具创新的重要成果,是连接产业市场和金融市场的纽带。由于产业投资基金在促进产融结合、提高资本运营绩效等方面所起的作用日益显现,引起各界广泛关注,也得到了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虽然当前我国产业投资基金发展迅速,但作为新生事物,有关产业投资基金运行机理及相关理论研究的许多方面仍有待进一步厘清和解决。其中,宏观层面的问题表现为:(1)我国产业投资基金整体发展水平较低,资金来源有限;(2)产业投资基金未形成完善的市场体系,运作较不规范,缺乏有效的风险防控机制;(3)产业投资基金促进产业发展的效力较低,尤其对于创新型产业与基础战略性产业的促进作用还需进一步提升。微观层面的问题表现为:(1)产业投资基金自身的运营机制与体系存在较多缺陷,基金建立、运作、退出等环节相关制度设计与评价不完善;(2)相关研究更多集中于有关产业投资基金的宏观发展政策层面,而对产业投资基金需求端——微观层面的企业相关研究较少,即产业投资基金对企业治理水平、运营绩效等方面的影响仍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同时,对影响产业投资基金从企业退出的因素,仍缺乏相关研究。本文分7章对上述问题进行解答,结构安排和主要内容如下:本文首先对本文的研究问题、背景、意义、内容、文章框架以及创新点进行简要的说明。然后介绍了有关产业投资基金的基本内涵、特点、组织形态及模式;在此基础上,整理与归纳了产业投资基金对公司治理、公司绩效以及基金退出等影响的相关研究文献,并进行相应述评。本文进一步分析了产业投资基金现状及运营机制,通过分析产业投资基金的代表性案例,系统总结了产业投资基金的发展现状,详细阐述了产业投资基金的运作机制、运作流程、风险控制措施及绩效评价方法等。在此基础上,本文进行了两部分实证分析。实证第一部分为产业投资基金投资绩效因素的实证分析。通过对产业投资基金退出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产业投资基金投资绩效的相关问题及假设,选取相关变量并进行说明,建立实证模型并进行回归分析。研究结论表明:产业投资基金的行业经验(从业时间)对其投资绩效水平的影响并不显着;而产业投资基金的资本规模对其投资绩效水平存在一定的积极作用;产业投资基金的投资周期、投资规模对其投资绩效水平呈显着负相关关系;行业对产业投资基金的投资绩效水平有着重要影响,相比传统产业,对高新技术产业进行投资能获得较高资本收益;而产业投资基金的注册地点与其绩效水平并不相关。实证第二部分为产业投资基金、公司治理与公司绩效。该章为本研究重点章节,系统探讨了产业投资基金对公司治理及公司绩效的影响,并进行实证检验。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选取公司治理综合指标,量化公司治理水平,得出公司治理指数;通过盈利能力、发展能力、经营能力等指标综合评估产业投资基金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构建中介效应模型并实证检验了产业投资基金、公司治理与公司绩效叁者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结论表明:产业投资基金的介入能够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对公司绩效有着正向影响;产业投资基金持股比例越高,公司治理水平越高,公司绩效越好;相比其他类投资基金,产业投资基金对公司治理水平的影响更大;产业投资基金、公司治理与公司绩效叁者之间的存在传导效应,公司治理起着中介作用。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产业投资基金的发展对策及战略选择。结合前文研究,本章据此提出了产业投资基金的发展对策、方向定位及模式选择;确立了产业投资基金发展战略原则及措施,并为企业如何运用产业投资基金的资本支持和增值服务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最后,对本文的研究结论进行归纳和总结,在此基础上,对本文的研究局限做出说明,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提供了相应建议。整体而言,本文通过系统梳理产业投资基金相关研究文献,借鉴前人研究,深入探讨了产业投资基金、公司治理、公司绩效之间内在作用机理,以及产业投资基金投资绩效的影响因素。本文可能有以下几个创新点:(1)对产业投资基金的基本内涵进行较为清晰的界定。查阅相关研究,当前国内关于产业投资基金的研究较少,认识尚停留在较为狭窄的层面上,存在以下几个认识误区:第一,简单、粗略地将产业投资基金限定为一种金融直接融资工具或投资金融产品,忽略了产业投资基金的其他特性内容(投资范围、对所投企业经营管理的介入等);第二,一些研究将产业投资基金与普遍的私募投资基金或一般的风险投资基金等内容简单等同,忽略了产业投资基金的政府背景特征,以及政府在其中所起的引导、支持作用。本文试图通过界定产业投资基金的基本范畴与内涵,明确产业投资基金在当前我国经济结构转型与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中的重要作用。本文认为产业投资基金集中表现为政府单位针对某一特定行业进行导向性的一种集合投融资的管理型资本;是为了促进产业成长、解决产业普通渠道融资困难而进行的金融创新实践;是以实现产业政策为投资原则,以产业引导为主要目标,促进经济结构转型与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而设立的投融资机制。(2)构建了公司治理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产业投资基金、公司治理及公司绩效叁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其中,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选取董事会特征、股权结构特征、管理层特征叁大方面共9个指标对公司治理水平进行量化分析,得到公司治理指数;并从盈利能力、发展能力、经营能力叁方面综合评价公司绩效。研究发现产业投资基金通过优化被投企业公司治理水平进而促进公司绩效的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在产业投资基金与公司绩效之间起着中介效应作用。(3)考虑到产业投资基金与其他类投资基金之间存在差异,本文探讨了产业投资基金与其他类投资基金对公司治理影响效力。研究发现产业投资基金相比其他类投资基金对公司治理水平的影响更大;通过分析产业投资基金投资绩效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产业投资基金的投资绩效低于其他类投资基金,这间接地说明了产业投资基金对投资项目的筛选并不完全以投资收益作为主要考量,还要帮助政府实现其制定的产业发展战略,以推动地方经济社会统筹发展。

杨红艳[2]2008年在《重庆市产业投资基金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产业投资基金是一种新的投资工具,是投资基金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一种促进产业发展,进而支持区域经济发展的一种金融制度创新,是一国和一地区支持和发展特定产业的一种重要方式和有效途径。在国外,学者们对产业投资基金这一课题有很多精辟的论述,已经形成了一套系统的、完整的理论体系;在国内,产业投资基金是改革开放的产物,发展产业投资基金是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国内的一些学者对产业投资基金这个课题做出了独到的见解,但是还没有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本文围绕产业投资基金这一主题,以理论研究为基点,运用实证分析工具,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系统论与协同论相结合的方法、专家访谈法、比较研究法、文献资料分析法展开了研究。本文明确了产业投资基金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考察了国内外产业投资基金发展的现状,总结了国内外产业投资基金发展的成功经验,并对重庆市发展产业投资基金的存在的问题、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最后,在借鉴国内外产业投资基金发展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认真分析研究重庆市的实际情况,提出了重庆市产业投资基金发展的战略思想、战略目标、战略原则,提出了重庆市发展产业投资基金的战略措施,对重庆市发展产业投资基金作了比较深入的探讨。目前,在实践中,我国还没有上规模、运作规范的产业投资基金,也没有可以参考的比较成熟的实践经验以及相应的法律法规或管理办法;在学术界,学者们更多地是在研究探讨创业投资基金,而对产业投资基金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的研究还较少,对重庆市的产业投资基金的研究也是基于创业投资基金,对重庆市产业投资基金进行系统的研究是个空白。本文是对重庆市产业投资基金发展战略的初步探索,本文不仅能为重庆市产业投资基金的发展提供一个基本的理论上的框架,还能为重庆市产业投资基金的发展提供一个实践上的框架。另外,本文有利于丰富产业投资基金的研究理论和内容,为以后进一步研究投资基金理论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启示。作为一个崭新的课题对重庆市产业投资基金进行系统的研究,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是很有必要,也很有意义。但是本文的研究仅限于重庆市产业投资基金发展战略研究,关于产业投资基金的研究领域还包括产业投资基金的风险控制等问题,由于篇幅有限,本文不能逐一进行研究。

曹志艳[3]2014年在《农业产业投资基金运作与管理研究》文中提出资金短缺是制约我国“叁农”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如何破解农业投融资困境已成为经济学家和金融学家研究的焦点问题。目前,社会资本其实很充裕并不缺钱,关键问题是资本以利润最大化为目的,农业产业领域若缺乏为他们的资金带来升值的投资目标和投融资机制,资金就会流向其他能生利的产业。当前的状况就是:一端是社会资本在寻找投资机会,另一端是农业企业或项目因缺少资金陷入困顿得不到发展。分析其原因,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农业基础薄弱,缺少资本积累,不具备对社会资本的吸引力;另一方面是传统的投融资手段无法适应农业产业化发展。问题的症结是农业投融资的渠道不畅通,农业处于间接融资渠道有限,直接融资渠道受阻的两难境地。需要有一个新的投融资机制,疏通农业投融资渠道,将社会资本引入农业产业领域。农业产业投资基金是针对农业领域的一种创新型的金融制度安排。它将社会闲散资金汇集起来投资于农业,促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在推动涉农企业做大做强和促进农业发展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在政策利好的环境下,农业产业投资基金正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局面。从地方政府到中央企业,从银行到基金公司,从产业界大企业集团到金融机构,对农业投资开始了实质性布局。论文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经济学理论为基础,利用理论研究、实证分析、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从农业产业投资基金的内涵入手,基于对农业产业投资基金运作与管理现状的分析,从发起模式、组织形式、项目投资决策、风险防范与控制、激励约束机制等方面深入研究了农业产业投资基金发展问题,以提高我国农业产业投资基金的运行效率。最后提出了我国发展农业产业投资基金的扶持政策和保障机制。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结论如下:第一,论文界定了农业产业投资基金的特质内涵,阐述了农业产业化理论、金融功能理论、金融深化理论、产权理论和交易费用等理论。在分析我国农业产业投资基金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认为设立农业产业投资基金有利于培育农业产业集群,助推农业龙头企业改制,不断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加速农业资本积累。是破解农业投融资困境的一种有效的金融创新制度。第二,本论文以产融结合为主线提出了中国农业产业投资基金产融结合发起模式,也是论文的主要创新点之一。产融结合的发起模式要求农业产业集团为基金的主要发起人,在基金运作中起主导作用,通过农业产业资本的主观需求引导社会金融资本,实现产业投资基金在发起模式、项目投资管理环节的产融结合,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在运用制度经济学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有限合伙型、公司型和信托(契约)型叁种组织形式优劣势的对比,认为公司型组织形式具有规模性、稳定性,治理结构也相对完善和严格,能有效保护基金投资人的权益。在税负没有差别的情况下,公司型农业产业投资基金更适合农业产业化与组织化发展的需要。第叁,农业产业投资基金特定的投资领域,决定了其投资决策需要考虑的因素更复杂,不仅仅要注重财务指标,还要结合中国特殊情况,从产业与政策维度、投资项目品质维度、社会责任维度对农业产业投资基金的投资项目进行综合考量。投资项目价值评估是农业产业投资基金投资的重要环节,本文借鉴传统估值方法和期权估值方法,构建了农业产业投资基金投资项目价值估价的理论模型。第四,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运用层次分析法(AHP)构建了农业产业投资基金项目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该评价体系包括市场风险、技术风险、财务风险和管理风险4个准则层指标,16项指标层指标。通过构造判断矩阵,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分析判断投资项目的风险点。第五,农业产业投资基金存在着双层委托代理关系,由于双方之间信息不对称以及目标的不一致,会产生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的可能性。科学设计农业产业投资基金的治理与激励约束机制是一个关键环节,也是本文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通过对企业经理管理报酬激励的叁种理论模式的分析,认为采取利润回报分享制确定产业投资基金经理的报酬,将会起到较好的激励效果。本文基于经理股权参与激励的理论解释,认为基金经理的股权设计与安排,是减轻或解决代理问题的最重要途径。对于农业产业投资基金来说,产业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应是重要的投资者之一,对基金经理的最有效的管理激励安排还是需要从产权制度出发,让基金经理拿出现金投资入股,实现激励优化。第六,农业产业投资基金本质是通过专业的管理技能与特殊的契约安排,把社会资金与农业产业领域的价值化资本粘合起来,变成农业发展资本的一部分,来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农业产业投资基金虽然是市场化运作,但是政府的政策扶持依然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一方面是政府要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农业科技以及农民教育等方面的投入,改善政府投资结构,创新金融扶持政策,促进农业内生资本积累,使农业具备吸引社会资本的基础,另一方面政府要通过顶层制度与政策设计,探索农民资源权利价值化的渠道,通过区域经济规划政策、财政引导政策、税收扶持激励政策、金融支持政策和基金立法,完善农业产业投资基金的政策支撑体系。

张然[4]2016年在《四川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运行机制研究》文中提出在国内经济新常态化、四川传统产业竞争力不强的情况下,加大基础设施等固定资产投资是维持经济增速的有效手段。近年来,随着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监管审慎度的不断提升,依靠信贷、BT等手段开展的传统基础设施投融资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而目前监管层大力呼吁的直接融资、PPP等模式又难以在短期时间内填补资金缺口,直接通过政府举债来解决基础设施投融资问题的难度较大。基于这种现状,设立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既能够在不增加政府显性债务负担的情况下充分吸收社会资本,又能够通过结构化设计让政府享受杠杆收益,还能够提升基础设施投融资管理效率,使得上述困局迎刃而解。可以预计,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这一新兴投融资模式将会在四川省内得到长足的发展和广泛地运用,其发展潜力非常巨大。由于处于发展萌芽期,各界尚未对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这一概念进行系统的界定,与创业投资、风险投资基金、私募股权基金、甚至和证券投资基金等金融产品混淆的情形时有出现,由此引发监管缺位等一系列问题。此外,国内外直接关于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的研究成果较少,现存的文献也主要以描述性分析为主,系统性的理论体系和完整的研究框架尚未形成。在这种情形下,选择研究四川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运行机制不仅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还具有丰富相关领域研究成果的理论意义。在研究框架上,本文首先厘清了基础设施的内涵与外延,在此基础上对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进行了界定:即以基础设施领域项目运营(包括基础设施项目设计、建设、管理等)和项目资本(基础设施项目的直接关联企业股权、债权、资产支持证券等)为特定投资标的物,采用非公开募集的方式向符合条件的特定机构投资者或自然人投资者募集资金的私募基金,是广义产业投资基金的一种。随后,通过理论与投资实务相结合、经济学与金融学相结合的方式,分析了基金的运行机制,发现四川的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同时存在市场化、行政化和结构化叁大特点,这些特点是由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的内部架构、市场竞争策略以及基础设施定价叁个主要因素决定的。在此基础上,本文以产业组织的视角作为切入点,依托产业经济学、规制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框架,引入博弈论、委托代理、机制设计等研究方法,分别建立数理模型,对决定四川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特点的叁个主要因素进行了系统性的分析,并得出以下结论:(1)在基金的组建过程中,地方政府作为劣后级合伙人履行对应的出资义务对提升基金的运作效率大有裨益,但同时会导致政府对基金运作事务进行过度干涉。当这种干涉越多,影响越大时,管理人的积极性越低,致使基金运行效率下降。因此地方政府应该明确自身的角色定位,严格按照合伙协议履行自身的义务,少插手甚至不插手基金的投资运作,不能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2)在内部架构搭建中,提升内部信息传递效率,加大基金人员下沉力度、实现项目分类隔离、提升业绩提成率都是提升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运行效率的有效手段。因此四川的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应当尽量采用扁平化的管理模式,建立高效的内部管理制度,加大信息披露力度,同时分别建立投资团队和投后管理团队,尽可能的让投后管理人员在项目公司任职,参与基础设施项目的运行;建立高效的项目隔离机制,避免不同类型项目的交叉影响,同时按照市场行情根据业绩给予管理人额外的业绩提成。(3)在市场竞争策略选择中,基础设施市场会随着进入基金数量的增加和基金管理人能力的增强逐步由垄断向竞争方向发展。在这个过程中,管理人的素质越强、市场容量越大、行政干预越少、基金存续期越长、募资成本越低,市场竞争度则越高,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的运行也越高效。因此政府应当减少行政干预、维护市场的竞争秩序、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基金管理人应当加强自身的团队建设,选择基础设施水平相对落后的地区进行投资,尽量延长基金存续期和降低募资成本。(4)在产品定价中,其影响因素主要有内部管理因素和外部客观因素两种。当管理费率越高、公共资金的影子成本越高、业绩报酬率越低、劣后级出资比越低、优先级的固定回报率越高时,基础设施定价也会越高。而当地基础设施禀赋、定价权的主导等因素会由于地方政府和基金管理人的种类不同对基础设施定价带来不同的影响,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区别对待,不能一概而论。因此在基础设施定价中,首先应当界定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的投资人和管理人的类别,评估及投资区域的经济水平和基础设施现状,适当的提高管理费提成和业绩报酬,增加当地政府的出资比例,通过有效的增信措施降低优先级的回报率,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本文的创新主要体现如下:(1)构建了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运行机制的分析框架(第四章)。基于市场结构理论和新产业组织理论的视角,对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的运行特点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建立了以“内部架构—市场竞争策略—价格形成机制”为主体的分析框架;依托该框架分析了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的内部组织架构(第五章),系统地研究了基金内部组织存在的双重委托代理问题,进一步丰富了基础设施领域企业治理、产业投资、产业结构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也为后续分析建立了理论基础。(2)研究了市场细分情况下,产品属性对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运行的作用机制(第六章)。采用博弈论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类别的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在叁个细分市场的竞争对策,分析了行政影响存在时,叁类产品(经营性基础设施、准经营性基础设施和纯公益性基础设施)对基金收益和运作模式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市场可能的演进路径。(3)对政府双重定位和“明股实债”投资模式同时存在时的基础设施定价机制进行了剖析(第七章)。分析了地方政府在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中同时扮演投资人和规制人的双重角色;基于优先级资金以“假股真债”的形式出资的现实情况,利用线性规划的分析方法,对规制人是否完美和是否给予管理人业绩提成时的基础设施价格的形成机制进行了分类研究。本文进一步研究方向:(1)完善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运行机制的分析框架。在本文的分析架构基础上,进一步引入监管机制、税收处理、基金管理人内部治理、资金管理、投资决策、风险管理等因素,结合公司金融、企业治理、投资组合等金融学和管理学理论基础对现行的分析框架进行扩展,同时根据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的发展、基础设施投融资政策及资本市场的变化对分析框架进行调整,使后续研究更具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2)通过实证分析对本文主要结论进行验证。由于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在四川投资运作的时间较短,样本量和数据量难以支撑实证分析,而且普遍采取了封闭运行的模式,相关数据的采集难度较大。在上述客观条件的限制下,本文主要建立数理模型对相关结论进行了推导,其对应的实证分析可在数据和案例足够丰富时再行展开,进一步提高本文的研究深度。

王慧敏[5]2004年在《中国产业投资基金发展研究》文中提出产业投资基金是一种新的投资工具,是一种促进产业发展并支持经济发展的一种金融创新。中国的产业投资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总体上还处在初级阶段。我国政府已意识到产业投资基金的重要作用,并采用积极的措施促进产业投资基金在中国的发展。目前,发展产业投资基金并进行相关研究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首先基于经济发达国家创业投资基金的分析,对中国的产业投资基金进行了定位。进而对中国产业投资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现阶段发展产业投资基金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意义。 然后,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分析了中国产业投资基金应采取的组织形式、资金来源与退出机制。目前中国的产业投资基金的组织形式应该采取契约型,原因在于契约型基金的设立、运作和解散等过程比较方便;契约型基金能更好地保护投资者利益;中国目前缺乏有实力的机构投资者和普通合伙人,公司型基金难以找到必需的发起人;有利于中方对基金的控制等。基于对民间私人持有资本、保险基金和养老基金、企业资金、商业银行与证券公司资金、政府资金和外国投资资金的比较和分析,目前居民应该是中国产业投资基金最大的投资主体,它与保险资金、企业、政府、外国投资者等共同构成产业投资基金的资金供应方。中国产业投资基金在发展初期可采取公开上市、公司或创业家本人购买、大企业兼并收购、买壳上市或借壳上市、较长时期内持有创业企业的股份等多种退出机制。 最后,通过对中国产业投资基金发展环境的分析,提出了中国产业投资基金的发展模式和战略措施。中国产业投资基金的发展模式:①采取由经验丰富的金融企业和产业公司发起并吸收国家的贷款或基金,或由中外双方有实力的投资公司共同组成境外中国产业投资基金,或直接向社会发行可上市流通的产业投资基金等叁种设立方式;②提高单个产业投资基金的规模,并充分发挥产业投资基金的专业优势;③建立和完善中国产业投资基金的管理体制;④为产业投资基金单独立法。 发展中国产业投资基金的战略措施:①建立健全有效的创业投资机制;②建立有效的科技创新机制;③扩大产业投资基金的资金来源;④开发创业投资保险业务;⑤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⑥建立和完善退出机制;⑦转变政府职能,引导社会资金的流向;⑧完善有关法律法规,为创业投资提供完备的法律保护体系。

张晋莲[6]2013年在《财政在产业投资基金发展中的作用研究及政策建议》文中研究说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以产业结构优化带动经济快速、健康发展是我国当前面临的最主要的宏观经济问题。这个过程中,财政和金融体制创新和改革对产业结构调整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金融制度创新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建立与我国当前经济发展方式相适应的投融资方式和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资金保障的机制。产业投资基金的产生和发展正是顺应了这种趋势,是金融制度创新的重要表现。产业投资基金在国外已经经历了长时间的发展,对促进经济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提供了重要的帮助和支持。我国产业投资基金发展较晚,但是与传统投融资方式相比,其独特的特点已经引起理论界和实业界的广泛关注。产业投资基金不仅仅是投资方式的革新,在很大程度上是经济制度进步的必然表现,是适宜我国当前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变革。产业投资基金对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叁个方面:首先,这是立足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投融资方式变革,直接影响基础产业、战略性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对战略性新产业而言,投融资制度的发展和进步程度直接影响其兴起和发展的规模与速度,是决定其成败的关键。其次,产业投资基金发展为我国资本运营效率和回报的提升提供了重要的平台。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市场制度的完善,我国出现大量的资金运营主体,如私人储蓄资本、养老金、社保基金、商业银行与金融企业资本等等,大量资本需要以健康、安全的方式运作,以实现保值增值的目的。产业投资基金的产生为我国大量资本的运营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是维护金融秩序和金融安全的重要依托。最后,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一方面处于国内经济结构调整、社会制度完善等改革的攻坚阶段,宏观经济运行环境日益复杂;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全球化,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如何进一步融入全球市场运行的体系中,进一步发挥应有的大国作用是现阶段我国面临的重大外部问题。这两方面问题是长期的、系统的,难以在短时间内解决,而且,必须依靠市场和政府两方面共同协调。单纯依靠政府行政手段或者市场的力量都难以有效解决。产业投资基金是将政府的战略指导思想和市场运行相结合的有效手段。正是由于产业投资基金对我国宏观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我国必须大力推进。在产业投资基金发展的初期阶段,政府政策、特别是财政政策和财政资金是决定产业投资基金发展方向和良好运行的关键。在产业投资基金资金来源、风险规避、投向选择、退出机制等各个方面都离不开财政的扶持。本文在论述产业投资基金的内涵、本质和特点等基本概念的基础上,立足产业投资基金研究的前沿理论,探讨财政在我国产业投资基金发展和运作中的作用,以期为我国产业投资基金的顺利发展提供有益的政策建议。

王庆华[7]2001年在《中国产业投资基金运作与发展战略》文中提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论文题目:中国产业投资基金运作与发展战略 主题词:产业投资基金、环境分析、发展战略 专 业:

郭广良[8]2010年在《中国产业投资基金运营体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摘要:本文提出了产业投资基金募集资金难题是当前严重阻碍中国产业投资基金发展的首要问题,研究这一问题并探索具体的解决办法将有利于中国产业投资基金实现对募集资金难题的最终突破,进而促进中国产业投资基金的发展与我国产业投资基金市场的繁荣。本文利用委托代理理论及微观信息经济学的信号传递理论分析了我国产业投资基金发展中普遍存在的募集资金难题,指出中国产业投资基金第一重委托代理关系中存在的逆向选择问题是导致我国产业投资基金募资难题产生的根源,只有解决逆向选择问题才能解决募资难题,而建立中国产业投资基金信号传递模型可以有效地解决逆向选择问题。通过构建中国产业投资基金信号传递模型并分析最优信号值的确定方法,推导并论证了中国产业投资基金的代理人通过构建完善的产业投资基金运营体系,不仅可以向基金委托人提供完备的基金信息,而且可以确保信号传递模型有效性的观点,从而为有效地解决双方委托代理关系中存在的逆向选择问题并最终解决产业投资基金的募资难题提供了充分的理论依据与具体的方法支持。本文利用规范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提出了如何构建中国产业投资基金运营体系的具体思路,设计了详细的建设方案,论证了中国产业投资基金的代理人通过构建由产业投资基金投资决策体系、产业投资基金风险管理体系、产业投资基金绩效评价体系以及产业投资基金退出体系四个子系统组成的产业投资基金运营体系,并主动向基金委托人传递完备的基金运营信息,完全可以实现提高中国产业投资基金信号传递模型的有效性并达到规避逆向选择问题的目的。在中国产业投资基金运营体系建设的基础上,本文还提出了几项具体的建议,即产业投资基金代理人应构建高效的信号传递平台,形成有成本的信号传递,使基金委托人可以通过甄选代理人的信息做出有利于代理人的投资决策。这样,可最大限度地减少双方信息的不对称,提高信号传递模型的有效性,从而消除双方在委托代理关系中存在的逆向选择问题,使委托人最终认定该代理人就是自己最合适的投资对象,使产业投资基金的代理人顺利卖现募资的目的。全文共分为八个部分,其主要结论是:中国产业投资基金的募资难题是由中国产业投资基金第一重委托代理关系中存在的逆向选择问题而引发的,通过构建产业投资基金信号传递模型是可以有效地解决逆向选择问题的,而完善的产业投资基金运营体系建设是形成产业投资基金运营信息的重要途径,是确保信号传递模型有效性的基础与前提,通过构建完善的产业投资基金运营体系可向基金委托人传递完备的基金运营信息,克服信息的不对称性,从而可以确保信号传递模型的有效性,有效地规避逆向选择问题的发生,最终促使产业投资基金面临的募资难题得到有效解决。

周晓峰[9]2017年在《浙江省松阳县茶产业投资基金运作研究》文中认为过去的十几年,松阳县茶产业发展迅速,已经成为地方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但是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企业融资困难、产业结构不合理、区域竞争力下降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松阳县茶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急需寻求破解之路,实现产业升级。要实现产业升级,当务之急是解决茶产业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作为现代经济的血液,金融为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动力。当产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产业和金融的有效结合尤为重要,不但有助于拓宽企业投融资渠道,还有助于企业多元化发展,创造产融协同价值。产业投资基金作为产融结合的有效路径之一,逐渐成为连接金融和产业的重要工具,在缓解产业融资困难、提高创业创新能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本文研究松阳县茶产业投资基金的运作也是希望发挥产业投资基金的作用,破解松阳县茶产业发展困境,实现茶产业升级。本文基于我国产业投资基金和松阳县茶产业的分析,提出松阳县茶产业投资基金的运作分为募资、投资管理、退出叁个阶段,募资阶段由松阳县政府、基金管理公司、商业银行、大型企业共同发起封闭式运作的有限合伙制私募基金;投资管理阶段由基金管理人按照稳健型基金的投资理念主要投资于松阳县当地茶产业项目,并通过积极参与企业重大经营决策、对企业进行风险监控、提供增值服务等方式开展投后管理,有效降低投资风险,确保资本保值增值;退出阶段优先考虑IPO退出,其次选择新叁板或股权转让退出,最后通过设置回购条款,由发起方回购。最后,本文从募资、投资管理、退出叁个阶段分析了松阳县茶产业投资基金存在的风险,并提出对策。在经济下行压力巨大、产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的今天,研究松阳县茶产业投资基金的具体运作不仅是希望找到松阳县茶产业升级的破解之路,也为其他地区特别是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的转型升级提供借鉴,同时也对县级产业投资基金做了有益探索,丰富了产业投资基金运作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

郑扬志[10]2013年在《海南省新能源产业投资基金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海南省凭借其地理优势,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资源丰富,随着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上升为国家战略后,海南省积极发展太阳能、风能以及生物质能等新能源产业。另外,随着海南省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海南省的能源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因此,发展太阳能、风能以及生物质能等新能源产业,不仅可以增加海南省的能源供应,而且还可以调整海南省的能源消费结构,实现社会经济的绿色增长。但是,由于当前海南省新能源产业投资主体单一、融资渠道狭隘,这些严重制约了海南省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设立海南省新能源产业投资基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资金问题的同时,给予海南省新能源产业管理和技术方面的支持,促进海南省新能源产业进一步发展。本文主要采用规范分析的方法,在国内外对新能源产业以及产业投资基金研究的基础上对海南省新能源产业投资基金进行研究。首先介绍海南省新能源产业发展及投融资的现状,指出建立新能源产业投资基金不仅可以增加新能源产业的资金供给,打破新能源产业发展的瓶颈;而且还可以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紧接着对设立新能源产业投资基金的可行性进行分析,确定该项举措是可行的。其次、通过比较分析产业投资基金不同的组织形式、运作方式、资金募集方式,结合海南省实际情况,认为海南省新能源产业投资基金采用信托型的组织形式、封闭式的运作方式以及私募的资金募集方式比较适宜。最后,在新能源产业投资基金建立的基础上,设计海南省新能源产业投资基金的投资运作机制,主要从基金资产如何进入和退出受资企业两方面着手,按照严格的投资决策流程,选择合适的时机恰当的方式退出企业以实现基金资产的保值增值。

参考文献:

[1]. 我国产业投资基金投资绩效及对被投企业公司治理的影响研究[D]. 路祖强. 西南财经大学. 2016

[2]. 重庆市产业投资基金发展战略研究[D]. 杨红艳. 重庆大学. 2008

[3]. 农业产业投资基金运作与管理研究[D]. 曹志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4

[4]. 四川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运行机制研究[D]. 张然. 西南财经大学. 2016

[5]. 中国产业投资基金发展研究[D]. 王慧敏. 东北林业大学. 2004

[6]. 财政在产业投资基金发展中的作用研究及政策建议[D]. 张晋莲.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 2013

[7]. 中国产业投资基金运作与发展战略[D]. 王庆华.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01

[8]. 中国产业投资基金运营体系研究[D]. 郭广良. 北京交通大学. 2010

[9]. 浙江省松阳县茶产业投资基金运作研究[D]. 周晓峰. 云南师范大学. 2017

[10]. 海南省新能源产业投资基金发展研究[D]. 郑扬志. 海南大学. 2013

标签:;  ;  ;  ;  ;  ;  ;  ;  ;  ;  ;  

中国产业投资基金运作与发展战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