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一体化急救护理管理在严重创伤患者救治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论文_邹含晶

邹含晶 湖州市中医院急诊科 护士站 邮编313000

摘要:目的 探讨探讨一体化急救护理管理在严重创伤患者救治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98例严重创伤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49例采取常规急救方案,观察组49例进行探讨一体化急救护理,并对护理后患者预后等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预后有效率91.84%,对照组预后有效率73.47%(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平均所用时间、住院平均所需费用,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适宜的一体化急救护理管理对于提高急诊护理质量是有帮助的,具有临床意义。

关键词:一体化;严重创伤;急救护理

一体化急救护理管理已经受到了各国医疗机构的重视,并积极推广应用。为了进一步提高严重创伤患者急救护理的质量,我院对一体化急救护理管理在临床上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并总结了初级创伤救治措施的效果及不足,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和?±????多年临床经验,完善了急救急诊体系和救治流程,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0月1日~2015年10月1日期间,98例严严重创伤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9例中30例男,19例女;年龄范围6~68岁,均龄为(46.2±10.3)岁;观察组49例中35例男,14例女;年龄范围6~67岁,均龄为(45.8±11.2)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 (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于现场、转运途中给予了吸氧和监护护理,还采取了心肺复苏护理、包扎外伤并做止血处理、固定骨折和建立静脉通道,以及气管插管和液态复苏急救措施。观察组护理在此基础上行辅助护理措施。应在4min左右对伤者进行初步评估,检查气道是否通畅,排除呼吸道中的异物并将气道开放。观察患者呼吸运动及频率,监测患者血压和心率,四肢温度和毛细血管充盈时间等;并对指端末梢颜色和尿量加强观测,快速建立静脉通道和补液。密切观察患者瞳孔的变化,给予从头到脚快速检查伤者。对于有呼吸道梗阻倾向患者,护理人员排除其呼吸道异物,若颈椎未受伤可将患者头侧向一边,以避免出现误吸现象。应尽量避免患者活动性出血,及时给予包扎和止血处理。密切观察血压和脉搏,以及毛细血管充盈时间、肤色和尿量等,以评估其是否休克。当初步判断患者伤情严重,应密切观察其神志和瞳孔变化,以评估其颅内损伤的情况。若患者伴有脑脊液漏,应尽量不实施鼻腔和外耳道填塞与冲洗,避免出现颅内被感染;若患者脑水肿、颅内压增高可采取脱水治疗。护理人员还检查了患者全身,找出其他受伤部位,并做好颈椎保护。

1.3护理效果评价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痊愈出院后功能恢复状况,显效=患者痊愈、肢体和器官功能恢复正常;有效=患者痊愈、肢体和器官功能基本恢复;无效=患者出院时还存在肢体和器官障碍。预后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对比两组患者初入院至出院平均所需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平均所需费用。

1.4数据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处理实验数据,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预后情况对比

两组数据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详情见表1。

 

3 讨论

在临床救治过程中,护理人员在两组患者现场、转运途中均给予吸氧,和密切监护护理,对需要采取心肺复苏护理、以及包扎外伤者,均给予了相关护理,同时还对部分患者实施了固定骨折部位,为患者均建立静脉通道,以缩短手术治疗所需时间。观察组在急救护理之前,通过一体化急救护理管理措施实训,让医护人员熟练掌握了急救管理措施,以便于现场对严重多发伤患者进行救治。通过护理人员的有效护理,观察组患者减少了现场救治时间、转入急诊科所需时间,这样也使得患者痊愈后预后情况颇佳,而且患者住院平均所用时间也减少了,也就相应的减少了患者治疗成本。观察组患者住院平均所用时间(12.3±10.3)d、住院平均所需费用(1.7±7.2)万元,均低于对照组平均所用时间(25.5±10.9)d、住院平均所需费用(2.2±8.1)万元;观察组住院所需时间和费用均优于对照组。

观察组在护理过程中,观察组护理时遵循一体化急救护理管理,医护人员初步评估患者伤情并采取相应措施,首先检查患者颈椎是否被损伤,对颈椎实施了保护措施,以保证气道通畅排除呼吸道异物;密切观察患者呼吸运动及频率,监测其生命体征变化,采用呼吸器或气管插管等管理气道。对患者血压和心率,体温和指端末梢色泽及尿量加强观测,快速建立静脉通道和补液,密切关注患者瞳孔变化,从头到脚快速检查伤者。护理人员为了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进行了气道和呼吸道管理,以患者意识清晰程度判断其呼吸道受阻程度,并对无颈椎损伤患者,将其患者头侧向一边,以避免出现误吸现象。而对于气道梗阻患者则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保持其呼吸通畅,对于患者呼吸、心跳骤停及时采取了心肺复苏措施;观察组患者痊愈后4例存在肢体或器官障碍,预后有效率91.84%,对照组患者出院后,有13例存在肢体或器官障碍,对照组预后有效率73.47%。

本研究中的一体化急救护理管理,强调以患者为中心,及时有效,避免了院前急救中的漏诊现象,为患者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同时也降低了病死和致残几率,改善了预后,具临床应用优势。

参考文献:

[1] 蔡爱敏 朱燕.一体化急救护理新模式在严重创伤患者救治中的应用[J].中国全科医学,2009,12(20):1885-1886.

[2] 侯连英,侯连玉,龙辉.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在严重创伤病人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10,17 (18):21-22.

[3] 唐传中.医院急诊外科急救严重创伤病人探讨[J].医学信息,2009,1(10):90.

论文作者:邹含晶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4月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8

标签:;  ;  ;  ;  ;  ;  ;  ;  

探讨一体化急救护理管理在严重创伤患者救治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论文_邹含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