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世界经济区域集团的发展前景_世界经济论文

21世纪:世界经济区域集团的发展前景_世界经济论文

21世纪:世界经济区域集团的发展前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世界经济论文,发展前景论文,区域论文,世纪论文,集团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现在离21世纪只剩下几年时间了,世界经济面临巨大的、前所未有的变化,其中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日益加强,已成为当代重要潮流。本文就21世纪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三大经济区的发展趋势作初步的探讨。

一、欧盟朝经济货币联盟和政治联盟方向发展

欧洲联盟简称欧盟,前身是欧洲共同体。该联盟到1993年初已经具备一个真正的“单一”市场,或者说共同市场的基本组成部分:人员、商品、劳务和资本可以自由流动,尽管有些部分仍有待于全部实施。欧盟成员国1991年12月在荷兰的马斯特里赫特一致同意使这个联盟成为更大的经济货币和政治联盟,包括更加统一地对外和安全政策的欧盟条约的修正条款。《马斯特里赫特条约》1993年11月1日正式生效。这一天,欧洲共同体正式成为欧洲联盟。

经济货币联盟是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核心和实质性部分。从1994年1月1日开始进入第二阶段。马约规定,1994年欧洲货币机构已正式建立,并成立了由各国中央银行总裁组成的理事会,总部设在德国的法兰克福。目前,该机构正在为将来欧洲中央银行的建立和统一货币的实现作充分的技术筹备工作,并担负协调各国货币政策的任务。此外,根据货币联盟进程的要求,法国、西班牙和意大利的中央银行已完成其独立于政府的程序,尚未完成此程序的国家正在筹划过程中。英国虽被允许放弃选择参加货币联盟,但仍应保持充分协调和合作的义务,因此,也在采取措施加快其英格兰银行独立于政府的进程。

政治联盟虽未取得实质性进展,但欧洲议会的权力已有所扩大。按马约规定,1994年6 月经欧盟各国选民普选产生的新一届欧洲议会已开始改造其部分扩大立法权力的职责,主要表现在:欧洲议会过去只拥有对欧共体财政预算的审批权和否决权,现在扩大到对欧洲统一大市场立法的审批与抵制权。

欧盟在扩大方面也取得了明显的进展。它向欧洲自由贸易联盟国家扩大的目标已部分实现。1995年1月1日,除挪威因遭公民投票否决外,奥地利、芬兰、瑞典已正式成为欧盟成员国。目前,欧盟已拥有15个成员国。

然而,欧盟要实现经济货币联盟和政治联盟的目标,仍将遇到下列困难和障碍:(1)随着东扩战略的逐步推行, 欧盟对农业补贴和对贫穷地区的援助开支将大幅增加,欧盟内部就会因共同农业政策不堪重负而激化矛盾。(2)表决机制将变得更复杂。按原先规定, 在部长理事会上否决一项决定所需法定少数票为23票,即包括2个各拥有10 票的大国和1个拥有3—5票的小国。欧盟成员国增加到15国以后, 表决机制作了调整,否决部长理事会的一项决定需2个大国加2个小国的票数才能有效。对此,英国和西班牙始终表示反对,坚持原来法定的少数表决制。(3)欧盟几个主要国家政局动荡,政府领导人地位不稳, 使一体化进程受到很大牵制。1994年10月德国大选后,科尔虽续任总理,但在议会所获票数仅比半数多一票。这对科尔试图顺利推行其欧盟政策不无障碍。 1995年5月希拉克在法国大选中获胜,以微弱多数当选为法国总统,这是否有利于欧洲一体化进程,人们将试目以待。英国首相梅杰在国内威信每况愈下,只要保守党继续执政,难望其政府对欧盟一体化有所作为。(4)各国朝经济货币联盟“趋同”方向发展仍需作出不懈的努力。德国一向积极推动经济货币联盟,但又坚持欧洲货币必须稳定,向德国马克靠拢,直至最后固定汇率,并按马约确定的标准作为加入货币联盟的条件。德对货币联盟问题的考虑和举措无疑会引起其他成员国的疑虑,担心将来为德所控制。

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欧盟各国仍将致力于推动一体化向前发展。德国总理科尔最近警告说,如果欧盟失败,将会发生战争。他用一种旨在向欧盟怀疑论提出挑战的语言称:“欧洲一体化政策实际上是21世纪是战争还是和平的一个问题。”欧洲一体化潮流不可逆转。

统一货币是经济货币联盟的最重要的问题。1995年6 月欧盟嘎纳首脑会议决定把实施统一货币的日期从1997年推迟到1999年,同时表示马约规定的标准不变。1995年12月15—16日,欧盟领导人在马德里会议上又就实施单一货币的具体步骤和统一货币的名称达成一致意见,使欧盟在经济一体化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决定从1999年开始,到2002年完成各国货币向单一货币的过渡。具体步骤如下:在1998年初检查各国达标情况,确定首批参加货币联盟的国家名单;1999年1月1日,锁定各参加国之间的汇率,货币联盟正式启动;2002年1月1日,欧洲中央银行开始发行有形货币,并开始与各国原有货币进行兑换;从2002年7月1日起,各国货币停止流通,统一货币将成为欧盟唯一法定的货币。新货币正式定名为“欧元”,从而结束了德、法在这一问题上的长期争吵。

为了使更多成员国能同时加入货币联盟,欧盟将会根据“趋同标准”,判断未能全部达标的国家是否真正按规定朝各项“趋同”目标靠拢,以决定其是否可以按时加入货币联盟的行列。如距离标准相差太远则延长其加入期限。货币联盟首批加入国很可能由德、法、比、荷、卢及奥地利组成。由于丹麦和英国对于欧盟更紧密的一体化缺乏热情,不太可能很早加入。爱尔兰本身希望加入,但由于它与英国贸易关系密切,爱尔兰货币脱开英镑的情况,将可能产生汇率问题。西班牙和葡萄牙两国负债相对低下,它们将可能是1999年之后首批加入货币联盟的国家。芬兰、意大利和瑞典应对其预算政策进行大量的重新调整,这些国家将推迟加入。至于希腊,尽管在反通货膨胀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但它不可能列入首批者之列。

欧盟在实现“北扩”计划之后,大力推行“南下”和“东扩”战略。目前欧盟正加紧同地中海地区其它国家就“关系国”协议进行谈判,力争在2010年前建成欧洲——地中海自由贸易区。同时,为了缩短东欧国家与欧盟的经济差距,欧盟嘎纳首脑会议决定,在1995—1999年内向东欧提供近80亿美元的援助。预计波兰、捷克、匈牙利将在下世纪初首批成为欧盟正式成员国。

二、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形成及发展趋势

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是美国意志的产物。 面对欧洲和日本的挑战,实力地位相对下降的美国千方百计寻找对策,排挤和压倒对手。它的战略目标是建立美洲经济圈。实现其战略目标的第一步是建立美加自由贸易区,第二步就是把墨西哥拉进去签订“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第三步是把范围扩大到整个美洲。

1988年1月2日,美国总统里根和加拿大总理马尔罗尼分别代表两国政府签署了“美加自由贸易协定”,1989年1月1日正式开始生效执行。根据协定,两国将于1998年最终建成美加自由贸易区,实现双边免税自由贸易。同时,该协定还对双边劳务贸易自由化、双边投资以及贸易争端的解决作了许多具体规定。

“美加自由贸易协定”的签订和实施,无疑是80年代后半期世界经济领域的一个重大事件,也是美加两国经济关系史上一座新的里程碑。但美国并未就此止步,里根总统签署“美加自由贸易协定”后不久就指出:“我们的目标应该是,有一天从(阿根廷)火地岛南端北极圈,自由贸易的潮流将以互利交流的纽带把西半球的人民联合起来”。这就清楚地道出了美国要组建“美洲经济圈”的战略意图。

“美加自由贸易协定”生效一年后,即1990年,美国和墨西哥之间的自由贸易谈判在搁置10年后,随着两国总统互访又重新提到议事日程。加拿大政府原先对美加自由贸易协定扩大到墨西哥持保留态度,但当看到美墨准备甩开加拿大直接进行双边贸易谈判时,担心自己的利益受损,才变得积极起来。事实上,新协定是美加自由贸易协定的继续。经过三国领导人签署和各自议会的批准,终于在1992年8月12 日达成了《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从1994年1月1日开始正式生效执行。该协定涉及三国之间的商品、劳务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知识产权保护、贸易争端及其解决等,后来应美方的要求又加上了有关环境保护和劳工“平行协议”。协定生效后,三国间约65%的制成品关税立即取消,另有15%的制成品在5年内取消,其余的大部分在10年内取消,少数产品关税将在15 年内取消,也就是说经过15年的过渡期将最终建成三国的“北美自由贸易区”。由于这是一个由典型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典型的发展中国家组成的区域性经济集团,因而具有开创意义,特别是墨西哥这样一个在拉丁美洲具有重要影响而又一向对美国存有戒心的国家,开始走上了与美国组成一体化集团的道路,这对推动南北美洲的经济一体化将起重要促进作用。

克林顿上台后,认识到美国要想应付统一的欧洲以及亚太的强大挑战,不仅需要北美自由贸易协定,还必须加强与西半球国家的联系与合作,建立以美国为主导的美洲自由贸易区,才能“在美洲保持有力的领导地位”。

1994年12月,34个美洲国家首脑会议在美国迈阿密举行,与会者一致同意建立美洲自由贸易区并确定2005年为谈判达成建立美洲自由贸易区协定的最后期限。克林顿提出,美国届时在西半球进行的贸易额将超过同欧洲和日本进行的贸易额的总和,因为西半球那时将有8.5亿人口,13万亿美元的国民生产总值。

美洲国家首脑会议签署了“原则宣言”和“行动计划”两个文件。“原则宣言”共有四个方面的内容:(1)维持和加强美洲国家的民主制度,促进和捍卫民主法规;(2)通过经济一体化和自由贸易来促进繁荣;(3)铲除西半球的贫困和不平等待遇;(4)保证经济可持续发展和自然环境。行动计划就执行“原则宣言”提出了23条行动方案和100多项行动步骤。

在美洲国家首脑会议结束后10天,墨西哥发生了一场震撼世界的金融危机。这场危机使墨西哥经济形势至今仍动荡不安。据统计,墨每年偿还债务的支出从1982年的111亿美元和危机前的328亿美元增加到了现在的578亿美元。为了吸引国外的资金、减少资本外逃, 政府被迫把利率保持在很高的水平,从而使墨经济停滞不前。

美洲经济一体化并没有因墨西哥金融危机而停顿下来。1995年6 月30日,美洲34国部长在美国丹佛举行会议,决定立即着手进行建立美洲自由贸易区的工作。会议还决定34国贸易部长将于1996年3 月在哥伦比亚举行会议,确定一体化的基础和谈判的时间表。

丹佛会议认为,由于各国贫富悬殊,谈判进程应考虑各国之间不同的发展水平和经济差异。为此,将制定一些办法,为小国经济一体化和提高其发展水平提供便利。

拉美各国正在争取与美国达成自由贸易的框架协议, 为日后加入NAFTA作准备。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作为向中南美扩展的第一步, 加紧了为智利加盟而进行准备工作。但是,在美国,由于共和党主导下的议会对克林顿总统发难,因而智利加入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的实质性谈判将推迟到美国总统选举结束之后的1997年以后。NAFTA 扩展的第二步是吸收阿根廷、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和哥斯达黎加等;第三步是其余拉美国家和地区一体化组织。

三、亚太经济合作的发展前景

在亚太地区,原来只有一个由商、学、政界人士组成的民间区域合作组织——“太平洋经济合作会议”(PECC)。1989年,在澳大利亚前总理霍克的倡议下,组建起一个由12个国家和地区参加的“亚太地区经济合作组织”(APEC)部长会议。1991年11月,我国大陆和台湾、香港同时参加了在汉城召开的第三届会议。1992年APEC第四届部长会议决定成立秘书处,标志它开始进入实际运作阶段。截止1995年11月,APEC成员共有18个。

亚太经合组织原先是一个专为促进区域内各国经济合作的论坛,自从1993年西雅图非正式首脑会议以来,政治性愈来愈浓了。

1993年11月17—19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五届部长会议在美国西雅图举行。这次会议的主要议题是地区性贸易与投资的自由化问题,会议提出了一个有关APEC贸易与投资框架的宣言,促使成员国推进地区内的贸易自由化,为投资创造一个更加开放的环境,以促进商品、服务、资金与技术在该地区的流动。这次会议最引人注目的是由会议主席国美国倡议于11月20日举行的非正式首脑会议,这是亚太地区的第一次首脑会议,也是美国历史上美国总统第一次与如此众多的亚太国家领导人举行非正式的会晤。

更令举世瞩目的是领导人的“经济前景声明”实际包含了建立“亚太经济共同体”的构想,要求逐步实现亚太自由市场贸易,推进全球贸易自由化,并为此制订具体方案。当然,谁都看得出来,这是作为西雅图会议东道主的美国克林顿总统着手推行其“新太平洋共同体”战略意图的一个具体步骤。因此领导人“经济前景声明”的发表,并没有解决亚太经合组织成员在这一问题上的分歧。而且,由于克林顿政府对中国、日本和东亚其他国家搞单方面的贸易压制,分歧在会后反而更加尖锐了。

亚太经合组织知名人士小组根据亚太经合组织第一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的授权,起草第二个报告,供1994年11月在雅加达召开的亚太经合组织第六次部长级会议和在茂物召开的第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讨论,就比该小组交西雅图会议讨论的第一个报告较为实事求是。这份报告题为《实现APEC的前景目标:亚太地区的自由开放贸易》。第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据此报告通过的《APEC经济领导人共同决心宣言》(简称《茂物宣言》)为亚太区域经济合作指出了一个较为切实可行的方向,具体来说就是要在2020年实现亚太地区的自由贸易和投资。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提出实现亚太地区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确实是一个创举。但实现这一目标并非要在亚太建立自由贸易区,而是要实施开放的地区主义。鉴于亚太多样性的特点,实现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的目标既不能操之过急或强行推进,也不能照搬欧共体的一套。亚太经济合作的主要特点是:渐进性、互补性、开放性。

1995年11月,亚太经合组织第三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大阪举行并发表“大阪宣言”,基本上落实了“茂物宣言”关于先进国在2010年、发展中国家在2020年达成贸易自由化的共识。“大阪宣言”指出:“大阪《行动议程》是指导亚太经合组织未来工作、实现我们共同目标的行动指南。它包括了贸易与投资自由化、贸易和投资简便化以及经济技术合作三个支柱。只有在上述领域积极采取行动,亚太经合组织所处地区才能实现全面、持续的经济增长。”

亚太国家是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经济增长速度是工业国的三倍。过去30年来,亚洲在全世界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份额从8 %增至25%以上。到2000年,东亚国家将形成世界上最大的市场,超过西欧和北美。组成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18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产值占世界经济产值的一半以上,其贸易额接近全世界的一半。

综上所述,欧盟、北美、亚太三大经济区正在深化和扩大。21世纪世界经济区域化、集团化将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西方大国日益把经济区域化作为竞争和重新划分势力范围的手段,以求在新的国际政治和经济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对于经济较落后的参加国,主要是试图通过经济一体化,获得经济发展较好的国际环境,提高自身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

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实行自我封闭、与世隔绝的政策肯定是行不通的。对于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这一国际现象,我国政府一直是非常关注的。这种趋势的日益加强,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对外经济发展战略,既是严峻的挑战,也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中国于1991年成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正式成员国以后,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三次出席APEC首脑非正式会议。江泽民主席在大阪会议上提出了中国关于亚太经济合作的五点主张,并宣布中国将从1996年起,大幅度降低进口关税率,体现了中国对于和平、友好、合作、发展的诚意和建设性态度,受到了与会者的赞许。

标签:;  ;  ;  ;  ;  ;  

21世纪:世界经济区域集团的发展前景_世界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