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林业政策协调与合作研究论文

基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林业政策协调与合作研究论文

基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林业政策协调与合作研究

罗进仪

广西灵山县檀圩镇林业站 广西灵山 535400

[摘 要] 习近平主席经常提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此我国一直努力践行可持续发展观,而对于可持续发展林业建设是不可忽略的一部分。近几年来国家推行了许多发展林业的政策,效果显著。本文将重点介绍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主要关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林业政策协调与合作,让读者对集体林权制度有一个全方位的了解。

[关键词] 集体林权制;改革;政策协调

集体林权制是我国林业改革的主要措施,是生态环境建设的必要措施,对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有不可忽略的作用。任何改革都需要上下齐心,政府与百姓协调合作共同努力,这样才能更好更快的改革成功。集体林权制度也不例外,下面就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林业政策协调与合作展开研究。

1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概述

1.1 什么是集体林权制

即法律规定集体所有制的经济团体或集体对森林·林地和林木所拥有的使用,占有,收益,处理的权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指保证集体林地所有权不变的原则下,将林地使用权及林木所有权依法落实到各家各户。具体改革做法为明晰林木产权归属,放宽经营权,确定处置权,保证收益权[1]

1.2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林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林业发展的问题也日趋白热化。各种问题相继出现,林木产权归属不清楚,经营方没有确定,利益分配不合理等等,严重的阻碍了林业的发展和农民的收入。为此,集体林权制度的改革将这些问题统统解决,激发了广大农林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和社会各界人士投资林业的兴趣。大大地解放了林业的生产力和生态效益,极大地推动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建设,稳定和完善林农对林木的使用和经营权,大大提高了林农的就业率和增收率,加速了生态文明建设,以及促进了林业现代化的发展。

1.3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现状

我们国家地大物博,有丰富的资源,但没有发挥出它最大的效益。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过程中因为不同地区的经济条件,天气气候,人力技术的不同,改革的结果也不尽相同。大部分地区法制建设比较缓慢,对所有制的了解比较片面,因此阻碍了集体林权制改革的进程。

其次就是基础的配套设施比较落后,生产力不足;投资方面不能及时到位,林业的发展离不开资金和技术的支持,恰恰现状缺乏这两项。在集体林权改革中必然要面对这两样巨大的挑战,因此要想改革顺利必须想方设法解决这两个问题。

顾名思义,政策合作就是政策所涉及到的所有相关者互帮互助,互相努力齐头并进,共同实施政策内容。政策合作与协调一样,也需要把政府的各级相关部门及同级间不同部门不同领域联系到一起,相互合作取长补短,互相弥补,政府与农民,社会企业等也要达成合作,相互努力互利共赢。

所以说集体林权制度的改革任重而道远,政府和百姓要相互信任共同努力,发挥出我们最大的优越性,用实际行动去践行改革发展林业。有问题想方法,制度的改革离不开政府与农民的相互协调与合作,只有这样互利共赢改革成功。

最后每个地区根据不同情况出台的法律也不尽相同,改革前期对林木管理的缺乏是一些资源荒废,木材不足及质量不达标。还有就是销售渠道的单一,使农民获得的利益减少,中间商层层获利,这些都是在改革中所面对的问题。

2 林业政策的协调与合作

2.1 林业政策的协调

接着要加强法制体系的建设,让基层林农了解明白集体林权制度,清楚知道改革内容。还要对林农进行技术推广,加强学习使其掌握最新的林业知识,如何更好的栽种,如何迅速的生长,要有可持续发展观念,对林木资源有一个科学的认知。

当然,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由于管理人员层次水平参差不齐,施工人员素质高低不均,施工现场的各种突发情况时有发生,使得流水施工组织有时也不够尽如人意。这就需要我们在组织施工时,要对各生产要素科学、合理地精心进行组织,方能集中体现出流水施工作业的优越性。

2.2 林业政策的合作

如图5所示,随着混凝土导热系数的增大,A点监测处顶部与中部温度均呈线性下降,温度差值逐渐减小,当导热系数超过6.3(W/(m.k))后,A处中部与顶部监测点之间温差满足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要求,小于25℃。这是因为导热系数与混凝土导热性能呈正相关,导热系数越大,混凝土向外界传导热量速度越快,混凝土温峰值随着导热系数的逐渐的减小。因此,提高混凝土导热系数,可有效降低混凝土的最大温度,在施工时使用导热系数大的砂石等原材料配置混凝土,减小混凝土最大温度及测点之间的温度差。

政策协调好了,那就需要我们撸起袖子加油干,将它付诸于行动。既然为了共同整体的利益,那我们就要万众一心共同努力,不同部门各司其职主动配合,群众集体积极参与发挥出最大生产力。众人拾柴火焰高,只有团结起来共同努力我们的事业才会更好更快的成功。

2.3 政策的负向和正向协调

正如上段所述,一项政策的施行在给某一方带来利益的同时另一方的利益又可能受损,而利益受损的一方自然会拒绝这一政策的施行。那我们如何顺利施行林业政策,协调好不同利益方的需求呢?相关专家就提出了负向协调和正向协调的做法。关于负向协调,当存在不同集体的利益分歧时要首先保证各方集体利益不受损,然后再制定政策。但这样一味的保障各方利益,极易蒙蔽我们的双眼一叶障目,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而忽略更多更长远的收益。而正向协调恰恰解决了这一问题,正向协调的首要前提不是保障各方的利益,而是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着眼于整体局面和长久的发展和利益来考虑,以国家发展这一大整体为前提。因此在林业政策协调中我们要选择正向协调,同时这也是一项很大的挑战。首先要有一个拥有最终话语权的决策者,政策的制定以整体利益出发,忽视损害的个体利益。对于那些因损害自身利益而拒绝政策的团体或个体进行制裁,我们考虑每个人的利益但我们更要保障整体的利益。只有这样才能高效的做好协调工作,制定出更好的林业政策,体现出政策的最大优越性,获得更多的利益[3]

林业政策的协调与合作看似简单,但真正实现起来却困难重重。因为涉及众多领域,关乎不同的利益集体,要想制定出大家都满意的政策需要很长时间去磨合协调,而合作起来也是各有所思,力气不往一处用。举例来说,林木经营方因为长期经营对于林木有更好管理和利用经验,而又缺乏对市场的评估和制度的空白;对于参与林业的社会团体站在生态环境保护的出发点去思考林业政策;对于水利,交通的利用不同部门又有不同的想法;不同人群有不同的目的和利益,短时间内很难将这些团体利益统一。因此如何做好林业政策的协调与合作就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功的关键。

林业政策的协调具体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上下协调,就是上级和下级互相了解沟通,上下一心互相协调。这样解决了政府与林农间互相抵触的情况,提高了政策落实的速度和办事效率,加快发展的进程和林业改革的进展。另一方面是部门间的相互协调,主要有对林业管理领域的部门间协调和其他领域管理部门的协调。对于在林业部门间针对林业方面,商量出如何合理利用资源,资金技术,管理保护,林木开采,销售获利等的方法。因为林业政策还要涉及到交通·贸易·水利·环保·土地等其他非林业部门,所以对于其他领域管理部门也要相互协调。这其中可以成立一个超部门管理组,将最终协调政策整理出来,最终合力执行[2]

3.3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措施

林业政策协调与合作的问题解决了,那就要切实到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事业中了。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我们首先要对各地区的情况做好详细的考察,了解各地林业发展的情况和遇到的问题,因地制宜再通过协调与合作提出解决方案,制定出更好的改革措施。

社会是大家的,只有相互协调才能更好的发展。政策的协调就是指不同部门不同级别的相关方相互交流沟通,相互理解协作,最后整理出合理的·共同满意的政策。意见统一了做起事情来才会称心如意,顺顺利利。

其次要落实责任化到每一户每一人,这样才能调动林农的积极性。利用合作手段,引进社会力量的投资和相关媒体的宣传,健全多样化的销售渠道;在林木生长区引进生产商,建立工厂实现就地开发利用,减少运输过程,降低成本让利益更大化。

最后加强监管力度,监督各部门的工作加强管理,杜绝偷税漏税不做实事。避免浪费资源,盲目开采而破坏生态平衡。在销售过程中做好账目明细,合理利用资金做好林木建设。还有就是要有安全意识,一定要做好防火防涝措施,防患于未然。设置最大砍伐量避免过度消耗资源而影响可持续发展,种植基本的防护林,守住核心的绿色储备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这样我们的改革才有意义,我国的发展才能更好更快。

Xizhen,G.Z.(1991:26-45)lists eight functions of context,namely absolute function;restrictive function;interpretive function;design function;filtering function;generative function;transformative function;acquisitive function.

财税激励政策的落实需要财政部门、税务部门、国资部门等联动,可针对当前影响面广的几大财税激励政策,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政策、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等建立相应的协调沟通机制。对这些财税激励政策在落实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梳理、沟通和解决。同时,中央部门和地方应上下联动,加强对地方的指导,形成齐抓共管、层层落实的新局面。此外,还要加大对财税激励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建立科学的监督评估机制,以评估推动加快财税激励政策的落实。

很难将特定VOCs或直接排放的产品与特定的健康投诉联系起来。然而,证据越来越多,对于某些化学物质——甲醛就是一个例子,这种效应在一定程度上是已知的。

3 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集体林权的改革迫在眉睫。这需要中央到地方,政府不同部门,上下级之间共同努力协调发展。林业政策的协调与合作需要群体间相互适应,以长久利益为发展目标,这样才能的完善制度,才能更全面地完成集体林权制度的改革。

参考文献:

[1]乔柯,宋春敏,刘熠斌,等.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优化化工热力学教学效果[J].化工高等教育,2014,31(1):50-53.

[2]张晓燕,王耀炯,张明达,等.喷洒乙烯利对香料烟品质的影响 [J].浙江农业科学 ,2011,1(6):1301-1303.

[3]王亚楠,马秀利,丁军海,等.中外合作办学高校的课程设置与教学改革探讨[J].考试周刊,2012(35):17-18.

[中图分类号] D648.2

[文献标识码] A

作者简介: 罗进仪(1969-),大专,工程师,主要从事林业、沼气池建设等工作。

标签:;  ;  ;  ;  

基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林业政策协调与合作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