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后适应在急性肠系膜动脉栓塞疾病中应用论文_石吉华,杨牟,宋富波,李鲁滨

烟台毓璜顶医院血管外科 264000

【摘 要】目的:探讨缺血后适应在急性肠系膜动脉栓塞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7年8月就诊于本院的急性肠系膜动脉栓塞疾病患者共3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18例)和对照组(18例),所有患者均行开腹手术治疗,对照组术后行常规关腹、引流处理,实验组在恢复血流前行缺血后适应,肠系膜上动脉再通后取各组患者外周静脉血,检测血清降钙素原(PCT)、髓过氧化物酶(MPO)和脂质过氧化物(MDA)水平。结果:肠系膜上动脉再通后2h,4h,12h,血清PCT、MPO、MDA与再通前差值水平检测结果比较,对照组均明显高于实验组(P<0.05)。结论:急性肠系膜动脉栓塞患者手术治疗后行缺血后适应能明显减少缺血再灌注损伤,提升患者预后,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缺血后适应;肠系膜动脉栓塞;开腹手术

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是指其他部位脱落的各种栓子经血液循环至肠系膜上动脉并滞留其末端,导致该动脉供血障碍,供血肠管发生急性缺血性坏死[1]。由于肠系膜上动脉所处位置较为特殊,故该疾病在临床中较为多见,尤其是伴有风心病、冠心病、感染性西内膜炎等基础疾病以及近期发生心梗者。手术取栓是目前临床治疗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最主要的方法,但术后缺血再灌注损伤引发骨筋膜室综合征的风险较高,对患者预后影响较大[2]。基于此,本次研究实验组在恢复血流前行缺血适应,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15年7月~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肠系膜动脉栓塞疾病患者共36例,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18例)和对照组(18例)。36例患者中,男22例,年龄50~83岁,平均(69.66±4.75)岁;女14例,年龄51~84岁,平均(70.46±4.81)岁。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符合急性上动脉栓塞诊断标准;②手术耐受性良好;③自愿参与研究并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排除标准:①不符合急性上动脉栓塞诊断标准者;②术中探查取栓失败或者由于缺血时间长、发生全小肠坏死的患者。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就诊后行常规影像学探查,确诊后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诊疗方案。此次研究选取患者均行开腹手术取栓治疗,具体操作:腹部开口后检查供血肠管坏死及栓塞状况,小肠广泛坏死者可行肠管切除;无肠管坏死者行SMA切开取栓。对照组患者进行操作后关闭腹腔,常规放置引流管缝合切口后完成手术。实验组患者则在恢复血流前行缺血后适应,肠系膜上动脉3min开放/3min关闭×3次循环;术后常规引流、抗感染等对症处理。

1.3 观察指标

各组患者均在肠系膜上动脉再通后2h,4h,12h各抽取外周静脉血5ml。进行PCT、MPO和MDA测定并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PCT、MPO、MDA数值用均数士标准差(`x±s)表示,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肠系膜上动脉再通后2h,4h,12h,血清PCT、MPO、MDA水平检测结果比较,对照组均明显高于实验组(P<0.05),见表1。

表1 肠系膜上动脉再通后两组血清PCT、MPO、IL-1、MDA水平检测结果比较(`x±s)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3.讨论

急性肠系膜动脉栓塞后大面积组织受累,行开腹取栓治疗后虽然能快速恢复血流灌注,但坏死组织的大量代谢产物也会随着再通的血管进入全身循坏,患者机体会在短时间出现明显 代谢改变,且血管恢复再通后,肌肉的急性炎症还有几率引发局部肿胀及骨筋膜室综合症,影响治疗效果及术后恢复。近年来,众多临床学者针对此问题开展相关研究,提出了多种预防血管再灌注损伤的方案,如持续血液滤过技术,即围术期给予患者持续静脉血液透析过滤,清除各种坏死组织代谢产物和毒物的同时维持机体电解质平衡,大大减轻了肾脏压力,但这种治疗方法费用昂贵,并不适用于所有患者。缺血后适应是近年来临床学者提出的一种新型预防血管再灌注损伤方案,该方案提出,当器官出现缺血后,在手术解除血管栓塞并准备重新进行血流灌注前,对缺血器官进行短暂、非致死性的缺血和再灌注,此举的目的是减轻缺血组织再灌注损伤风险,同时保护心脏、脑、肺等脏器组织功能,降低骨筋膜室综合征发生概率[3]。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均行开腹手术取栓,对照组操作结束后给予常规对症处理,实验组则在恢复血流前行缺血后适应,结果显示,术后对照组患者血清PCT、MPO、IL-1、MDA等指标明显高于实验组,证明缺血后适应确有降低缺血组织再灌注损伤的作用。黄超,任向阳等[4]同样进行相关实验,提出上肢远程缺血后适应治疗能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改善脑部血流,保护脑组织,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概率,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性高等特点,与本次研究结论基本相同。

综上所述,急性肠系膜动脉栓塞患者手术治疗后行缺血后适应能明显减少缺血再灌注损伤,提升患者预后,具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郭丽丽.急诊腹部CT诊断结合中西医治疗应用于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128例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7,8(35):98-100.

[2]王印华,王宝华,庞楠,等.缺血后适应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对急性心肌梗死的保护作用[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6,19(11):1553-1557.

[3]唐方明,李鸿杰,敖伟,等.缺血后适应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心功能及预后的影响[J].广东医科大学学报,2016,34(1):37-41.

[4]黄超,任向阳,周海涛,等.上肢远程缺血后适应治疗对急性脑梗死神经功能及预后的影响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6,19(23):2767-2770.

通讯作者:杨牟,主任医师,烟台毓璜顶医院血管外科,邮编:264000

论文作者:石吉华,杨牟,宋富波,李鲁滨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8年7月上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1

标签:;  ;  ;  ;  ;  ;  ;  ;  

缺血后适应在急性肠系膜动脉栓塞疾病中应用论文_石吉华,杨牟,宋富波,李鲁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