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农田水利设施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前提条件,他们对提高农业的综合水平,保证国家粮食的正常使用具有重要的基础铺垫作用。农田水利建设是农田水利基础建设的主要部分,显示它与农民的关系十分紧密,供水的好坏可能会影响到整个农田水利系统。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由于政府整体治理不能够符合国家的标准,跟不上当前农田水利设施发展的要求,导致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出现问题。但是,随着农村家庭生产承包责任制的使用,由于水资源缺少、资金投入力量不足、供给水平低,使得农村灌溉效率低下,导致农田水利灌溉能力不充分,这就需要农田水利设施进行自我创新与提高,完善自我制度,全民促进农田水利供给方式的改变,这样做对农业发展起到很大的作用。本文向我们探讨关于农田水利设施供给需求与创新研究,详细状况如下所述。
关键词:农田水利设施;供给需求;制度创新
引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其中一个重要制约因素是我国农村供水不足,不能满足农村生产和农民生活的需要。本文综合论述了农田水利设施的供给需求和制度创新。
1.中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存在问题
1.1管理责任不明确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在农业抵御自然灾害、农田改良灌溉条件、农作物稳产高产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因此,世界各地普遍存在只重视农田水利的基础建设,而不注重自己的责权分明以及机制的有效建立,导致体制机制运转不健全,资金投入、渠道结构等不能够按照合理的标准进行下去,进一步阻碍了中国农田水利基础工程正常发展。
1.2地方政府重视程度不足,投资力度不大
我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普遍不足。即使政府对水利的投资逐年增加,仍然存在投资不足和投资不平衡的问题。其中,工业用水、城市水或河道管理的集中度较大,对农田水利设施的重视程度明显不足。片面考虑经济效益,忽视生态效益,导致工业用水、大型水利设施建设和城市用水成为重点,农业用水投资不足。同时,也存在农民自身不投入资金和劳动力的现象,特别是国家取消了原有的“两工”(农村劳动积累和志愿者工作)后,导致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无人管理。更严重的是,许多原有的农田水利系统已经被废弃。
1.3农村水利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有差距。
已成水利工程总体上标准低,布局不尽合理;灌区配套不足,已成水利工程的供水能力尚不能满足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及其增长的需求;山丘区水利设施严重不足,抗旱能力低;农业灌溉技术落后,全省灌溉水利用率仅40%左右。
1.4农村水利投入与建设需求有差距。
一些地方对农村水利的投入有限。一些前期工作经费和项目管理经费不足,影响了前期工作的进度、深度和质量。一些地方组织发动农民兴修水利的机制不活、办法不多,农村水利建设规模和声势不大。
1.5农村水利改革与科学发展要求有差距。
体制改革和农村小型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有待深化,部分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主体不明确,管理责任不落实,管理经费无保障,尚未形成良性运行机制。农村水利基层设施服务体系仍不健全。
1.6设施产权不明,工程管理体制薄弱,安全管理措施不完善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目的是为农民提供方便的灌溉水资源,干旱控制和防洪,主要目标是农民。但是,在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过程中,由于特定部门管理责任不明确,乡镇水利尚未完全整合。在具体条件下,农民尚未充分动员参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许多小规模的农田水利工程是不合理的,许多人长期以来都没有修理,失去了功能。特定部门缺乏必要的维护和管理,给农民带来了困难,导致了小规模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失败。例如,如果有关部门没有进行当地用水评估,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可能会导致供水不平衡;或者如果不考虑农民的用水条件,农场将被无理定位。缺乏管理和分工不明确,严重影响了我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发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7专业技术人员缺乏,灌溉节水技术存在差异
为了进一步减少地下水资源的污染、浪费,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强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其建设标准达到国家标准的要求。我国各地方的大力开展节能环保,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在进行时可能会出现一定的问题。因此,专业的农田水利工程施工人员应该对问相应的问题及时提出解决方案。我国农田水利基础建设设施主要施工人员是农民,他们的技术专业能力比较缺失,缺少对灌溉和节水改造的投入。这样做肯定会影响到建筑工程的质量,灌溉节水技术不达标,会阻碍农田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转。
2.农田水利设施供给制度创新
2.1 强化政府投资主导地位,加大补贴力度
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倾斜政策为农业快速稳定发展提供了财政保障,促进了农业优先发展。但是,我国对一些大型灌区的配套升级投资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求。为此,应采取以下措施:一是积极加大政府投入,有效调动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调动农民的投资积极性,积极吸收社会资本进行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第二,政府要在制定和实施与节水相适应的优惠政策、给予农民必要的补贴等方面发挥引导作用。第三,国家可以实施专项优惠贷款,降低贷款担保权限,延长还款期限,加强金融机构的财政补贴和信贷额度,支持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田水利优先良性发展。
2.2 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吸收农民参与管理
2.2.1专业农田水利人员应该制定相关的法律,比如说农田水利法的修订以及改善。
2.2.2专业农田水利建设人员应该将基础建设进行合理的规划,对水利工程的产权进行合理的安排,还要确定施工人员的布局。
2.2.3专业的农田水利施工人员应该对基础建设城镇化以及乡村建设共同安排,协调农田水利基础建设,为今后农田水利工程作业正常运行做铺垫。
2.2.4正确的将农田水利、国土等部门的参与率提升,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管控,促进农田水利工程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2.2.5积极引入市场机制等。
2.3农田水利工程部门人员应该加强对农田水利基础建设人员的培训及培养,促进其能够培养成专业的技术人才。
专业的水利施工人员应该建设专业的培训机制,这样做可以全面提高施工人员的建设水准,不仅可以提将培训的专业性进行提高,也可以进一步加强农田水利人员的综合素质。因此,专业农田水利施工人员应该加大节水技术的研究以及项目地控制,推进水利农田工程基础建设。根据当前的资料显示,由于我国多数部分地区农业规模较低,农村家庭分散,我们应该借鉴农田水利组织,分散小户型的经验,建立起水户协会,这样做可以进一步监测农田水利资源,进一步将其进行合理的配置。
总结:
综上所述,为了提高农田水利设施的运行水平,促进农业的发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进一步推进农田水利建设,必须加强水利设施的供给,提高水利设施的综合效益。农业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完善制度创新。
参考文献:
[1]张黄金;黄楠;找珊珊;浅谈如何加强对农田水利施工供给需求与创新技术提升[J].河南农业,2019,(9).
[2]张韶涵;王伟杰;张娜拉;浅谈水利工程管理措施[J].吉林农业,2019,(9).
[3]汪龙腾.水利工程施工管理[M].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2018年2月(22-90)
[4]钱姗;黄薇琪;近年来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问题的研究—以河南农田设施研究对象[J]大连外国语大学,2018.6(45-46)
[5]钱绮珊;黄征;浅谈农田水利外资源性体系建设[J]北京外国语学院,2018.6(45-46)
[6]钱站衫;航伟杰;浅谈农田水利设计供给实际状况[J];经济问题探索;2019年1月
论文作者:牟明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9
标签:农田水利论文; 农田论文; 水利论文; 设施论文; 水利工程论文; 农村论文; 农民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