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腹腔镜下全子宫及双附件切除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论文_李芳

岳阳市妇幼保健院手术室 湖南岳阳 414000

【摘 要】目的:分析腹腔镜下全子宫及双附件切除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对60例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及双附件切除术的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围手术期护理,加强护理干预,并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及满意度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下全子宫及双附件切除术围手术期护理加强干预措施,有助于患者健康的顺利恢复,应值得推广和运用。

【关键词】全子宫及附件切除术;腹腔镜;护理

腹腔镜用于全子宫及双附件切除术治疗妇科疾病获得一定成效,其具有出血少、创伤小、恢复快等特点,因而受到广大患者及医师的青睐[1]。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我院对腹腔镜下行全子宫及双附件切除术的患者进行护理,通过加强护理干预措施实施围手术期护理,并取得良好的护理效果。现就有关情况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我院腹腔镜下行全子宫及双附件切除术患者共60例。全部患者均意识清楚,语言表达能力正常,无下腹部及盆腔手术史,术前行宫颈细胞学检查,无子宫颈恶性病变。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每组患者各30例。对照组年龄34-65岁,平均年龄(46.8±5.7)岁;其中子宫脱垂3例,子宫内膜病变5例,子宫腺肌症8例,子宫肌瘤13例;合并贫血8例,糖尿病5例,高血压4例。观察组年龄34-66岁,平均年龄(46.5±5.9)岁;其中子宫脱垂5例,子宫内膜病变7例,子宫腺肌症7例,子宫肌瘤11例;合并贫血7例,糖尿病6例,高血压3例。两组一般资料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进行比较。

1.2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常规检查,术前3d对阴道进行消毒。患者采取气管插管麻醉,取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巾,下腹正中位置作10cm纵切口,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剪开筋膜,腹直肌钝性分离,使腹腔充分暴露;中弯钳夹圆韧带,中弯钳夹输卵管峡部及卵巢韧带,钳尖至阔韧带无血管区,两侧附件作切断处理;膀胱下推至宫颈外口下,钳夹切断子宫旁疏松组织,处理宫骶韧带及主韧带;环形剪开阴道穹窿,钳夹阴道残端,使用0.5%活力碘对残端进行消毒;使用1#线对阴道残端进行缝合,4#丝线间断缝合筋膜和腹膜,于后腹膜外包埋残端。

1.3护理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心理护理、病情观察、饮食指导等;观察组实施围手术期护理,加强护理干预, 具体措施如下。

1.3.1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

巡回护士术前加强访视,积极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并根据不同情况进行个体化的心理疏导;主动向患者讲解腹腔镜下全子宫及双附件切除术的相关知识及注意事项,消除手术患者的疑虑、紧张等不良情绪,帮助患者做好手术治疗的心理准备,使其能够以最佳的心态配合手术的顺利实施。

(2)术前准备

常规进行辅助检查,如心电图、血尿便常规、乙肝五项等,并了解患者的肝肾功能、凝血机制及有无贫血等情况;清洁脐孔皮肤,使用肥皂水清洁脐窝,碘伏进行消毒处理,备皮范围为上至剑突,下至大腿上半部,两侧至腋中线;使用3%聚维酮碘棉球对阴道进行擦洗,3次/d;术前1d给予流质饮食,磷酸氢钠盐口服液75ml+饮用水750ml冲服,促进粪便排出。

1.3.2术后访视及护理

(1)一般护理

体征监测:患者术后吸氧6-8h,氧流量2-4L/min,排出CO2,提高氧分压;实施心电监护,患者麻醉苏醒后,每30min观察一次生命体征,如患者出现呼吸浅快,PaCO2升高现象时,应及时告知医师进行相关处理,防止高碳酸血症的发生。肺部感染:指导患者术后6h下床进行活动,协助患者拍打胸背部,清除支气管分泌物,指导患者采取正确的咳嗽方法,咳嗽时手部按压切口,咳痰困难者遵医嘱行雾化吸入,促进痰液咳出。伤口护理:使用透气创口贴粘贴手术切口,切口无渗血、渗液则无需特殊处理,每隔1d更换1次敷料,如切口出现渗血渗液、疼痛、肿胀等情况,应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对症处理。

(2)并发症护理

出血:术后注意观察穿刺孔敷料有无渗血情况,皮下有无血肿情况,如患者主诉切口疼痛或出现异常,应及时告知医师进行对症处理。皮下气肿:皮下气肿无需特殊处理,24h后可自行吸收;症状较严重者采取半坐卧位,给予低流量吸氧,促进病情缓解。腹胀及肩背酸痛:护理人员及时向患者讲解腹胀及肩背酸痛的发生原因,鼓励并协助患者在床上进行翻身活动,必要的情况下吸入氧气,腹壁给予加压,促进气体逐渐排出;患者取臀高卧位,促进气体向盆腔聚集,以此缓解肩背疼痛。高碳酸血症:患者术后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可预防高碳酸血症的发生。阴道出血:常规擦洗外阴2次/d,确保外阴清洁;阴道出血伴有凝血时,及时告知医生,寻找出血原因,并作对症处理。咽喉痛:术后叮嘱患者多喝开水,48h后可自行消失。

1.3.3出院指导

出院前指导患者注意日常休息与活动的调节,加强个人卫生,及时清洁会阴部;饮食以低热量、高纤维素、高蛋白的清淡食物为主,多食水果和蔬菜,确保大便通畅;术后3个月内禁止性生活和盆浴,经医生复查无异常后可恢复正常生活;术后一月内注意观察阴道情况,出现粉红色分泌物或逐渐增多时,应立即入院就诊;术后一月内加强门诊随访,常规行腹部B超、阴道检查及阴超检查等,全面了解患者的机体状况,促进术后健康恢复。

1.4指标观察

观察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满意度进行比较。

1.5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数(%)表示,x2检验,采用统计软件SPSS16.0进行数据处理,P<0.05说明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及满意度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如表1所示。其中对照组高碳酸血症3例,肺部并发症4例,出血2例,皮下气肿1例;观察组高碳酸血症2例,肺部并发症1例。

3讨论

腹腔镜下全子宫及双附件切除术治疗妇科疾病得到广泛应用,但疾病治疗期间护理不当,可出现出血、疼痛等并发症状,严重影响手术的顺利实施及患者健康的恢复[2]。因此必须实施围手术期护理,加强干预措施,才能促使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腹腔镜手术是微创技术,但多数患者并不了解,容易在术前产生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在围手术期加强健康宣教和心理疏导,对患者讲解腹腔镜下全子宫及双附件切除术的有关知识和注意事项,可稳定手术患者的心理状态,并提高配合程度[3];术前做好准备工作,有助于手术操作的顺利实施;术后加强患者生命体征的监测,实施一般护理预防肺部感染,做好伤口护理工作,并对相关并发症进行观察和处理,可促使患者并发症的预防和控制;出院前做好指导工作,指导患者注意日常休息和健康饮食,并加强门诊检查,积极处理异常情况,可促进患者健康的有效恢复[4]。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实施围手术期护理,加强干预措施,并发症发生率降低,满意度提高,与实施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进一步说明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措施的加强有助于腹腔镜下全子宫及双附件切除术患者健康的恢复及生活质量的提升,因此护理效果显著可靠。

综上所述,腹腔镜下全子宫及双附件切除术围手术期加强护理干预,提高患者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利于患者健康的恢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因此,值得推广和运用。

参考文献:

[1]张旱愉,刘艳嫦,王宝君等.腹腔镜子宫全切除术患者的围术期护理[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5):1015-1016.

[2]党国伟.全子宫切术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社会支持与护理对策[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7):77-79.

[3]刘萍.社会支持护理对子宫全切除术患者自尊水平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4):59-61,67.

[4]宋丽娟.1例子宫切除术后反复腹盆腔脓肿及皮肤破溃患者的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12):1468-1470.

论文作者:李芳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1

标签:;  ;  ;  ;  ;  ;  ;  ;  

探讨腹腔镜下全子宫及双附件切除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论文_李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