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美术教材中融合茶文化的策略研究论文_张关平

农村小学美术教材中融合茶文化的策略研究论文_张关平

博罗县柏塘中心小学

1.茶文化的内涵与价值特点

1.1茶文化的内涵

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文明进程中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茶文化。毫不夸张地说,茶文化是中华几千年文明中最完善的文化体系。茶文化,它不仅仅只是与茶相关的内容体系,更是将茶与文化内涵相结合,是茶在时代文明中的必然产物。在茶文化发展的过程中,其融入了各种观点、社会理解、处事方法、行为约束等等,这使得茶文化发展成为独一无二的文化体系。发展至今,茶文化已成为一种精神、一种信仰,当今的人们不仅要学习传承这种文化精神,更要结合时代特点对其加以创新发扬,使其能够与时俱进,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就茶文化与美术的关系而言,茶文化中的采茶、制茶甚至是与茶道有关的礼仪文化等都可以成为美术作品中的重要内容,另外,茶文化中包含了丰富优美的自然环境,将茶文化融进美术创作中,一方面可以为美术作品增加新的内涵,另一方面则可以对茶文化进行传承发扬。

1.2茶文化的价值特点

茶文化最大的价值特点就是传承性。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从未间断,传承性是中华文化的共性特点,因此,茶文化可以作为中国文化体系的重要代表。文化只有得以传承才能被壮大发扬,茶文化可以传承到今天,是因为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融入时代的特点和元素,从而不断赋予茶文化新的时代内涵。这样的文化支撑是一种强大的力量,若将其应用融合到美术创作当中,则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茶文化与美术创作的融合是文化与艺术的结合,文化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能够给予艺术创作的灵感和方向,反过来,艺术的创作和发展必将反作用于文化,增加文化的内涵与内容,这样的结合与融合所产生的效果必将是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其次,茶文化的融入可以丰富美术作品的内容素材。美术作品不仅可以描绘茶叶的生长环境,同时也能展现与茶道、茶礼相关的活动。最后,茶文化可以实现美术创作的升华,茶文化与美术作品相融合,能够帮助创作者有效地对创造素材进行把握,让作品可以具备更深刻的文化气息。

2.农村小学美术教材中融合茶文化的重要意义

2.1有效地开展教学

美术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尽可能运用自然环境资源(如自然景观、自然材料等)以及校园和社会生活中的资源(如活动、事件和环境等)进行美术教学。"对于农村小学的学生而言,他们生活在乡村,接触到的自然素材比较多,利用自然素材教学更易使学生接受。以广东省博罗县为例,博罗县属于历史文化古县,地方资源丰富,境内有著名景点罗浮山、象头山和平安山等,这些自然景观都是适合美术课堂教学的重要素材资源。博罗县的茶文化更是家喻户晓,过半人种山茶,人人品山茶,山茶特产可谓远近闻名。因此,在农村小学美术教材中,教师若充分利用起博罗县的茶文化乡土资源,对农村小学美术教材进行重组和融合,凸显出乡土特色,则可以真正用活、上活教材。一方面可以让教学活动有效开展,使得学生更易接受,另一方面则可以弘扬博罗县的茶文化,培养起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2.2在教学中传承弘扬茶文化

受地域、风俗等众多因素的影响,我国的茶文化不尽相同,种类非常丰富。不同地区的茶风和茶俗有着显著的差异,这导致我国的茶文化资源极其丰富。无论哪种茶文化,无论哪个地区的茶文化,这些都是我国茶文化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茶文化会带给人们不一样的体验和感受,每一种优秀的茶文化都应该获得传承和发扬。对于农村小学美术的教学而言,这个时期的美术教学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基础时期,很多的人文思想情怀以及文化素养会潜移默化影响学生的一生。将优秀的茶文化融入到美术教学中区,学生可以通过了解更多的茶文化故事以及制茶工艺等而获得独特的审美享受。当学生长大,走向更广阔的人生舞台时,便可以将幼时所耳濡目染的茶文化发扬出去。我国多地茶文化具有一定的民族特色,不同地区的茶文化可以在更远的地方开展交流,从而从整体上发扬茶文化。

2.3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茶文化带有丰富的内涵,风格独特,不同的地区的茶文化能够体现出不同地区的民族文化特点。以博罗县为例,博罗县属于历史文化古县,历史长河中的众多有关茶文化的故事都值得学生去了解学习。对于农村小学的学生而言,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可能经常接触到采茶、制茶等生产活动,这种经常的接触对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既有好处也有坏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经常的接触可能会导致学生产生习以为常的观念,茶文化背后的风土人情以及民族文化可能引不起学生的兴趣,这是其坏处。好处则是教师可以加以启迪引导,耳濡目染的茶文化熏陶可以使学生更容易理解茶文化中蕴藏的美。所以将多元的茶文化融入到美术教学中是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手段。不仅如此,茶文化还可以开阔学生的事业,使学生了解到更多的文化内容,拥有更为深厚的人文素养和美术素养,从而内在地激发起学生对于茶文化的热爱,使其在美术创作中传承弘扬茶文化。

3.农村小学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3.1对于美术教学缺乏重视

对于绝大多数的小学美术教学而言,教学的内容往往只存在于简单的画画层面,教学流于表面,美术教学中审美能力培养的目标根本达不到。而且大多数的农村小学,受制于应试教育以及传统思想的限制,很多的农村小学并不重视美术教学,教师也将更多的精力聚集在语文数学英语等文化课上,缺乏对于美术教学应有的重视。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对于审美还有所欠缺,但是五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审美能力,因此,美术教学不能仅仅只停留在学习画画的层面,还要对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行培养训练。中国的很多的青年都缺乏审美能力,这与小学教学中缺乏审美能力的培养有着巨大的关系。审美能力的培养仅靠学习画画是很难培养起来的,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习美术作品背后所体现出的人文情怀。例如很多的茶画中就具有独特的茶文化气息,这样的美术作品所展现的美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都去学习和关注的。

3.2教学方法单一

小学美术教学方法单一是影响美术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原因。上文讲,目前的大多数农村小学对于美术教学只是以教画画为主,没有涉及审美能力的培养。单一的教学方式使得教学活动变得枯燥,很难培养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然不高。美术教育的根本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们往往都忽略了这一点。因此,针对教学方法单一的问题,教师必须有所创新,使得教学活动更具趣味性。一方面,教师应该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要不断提升教师自身的审美能力与教学能力。另一方面,要对教学方式进行大胆创新实践,如利用本地的茶文化特色开展教学,或者将美术课堂搬到大自然实际中,这些都是农村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大胆实践。

4.农村小学美术教材中融合茶文化的重要策略

4.1深入了解茶文化

茶文化是由茶的特点生发出来的,是古代文人墨客饮茶的生活习惯、性格品质所造就的。以博罗县为例,虽然很多的学生和教师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茶,但这并不代表教师就对茶文化有了全部的了解,而且不同地区的茶文化各具特色,教师应该搜集更多的资料,深入了解本地茶文化特色,同时对其他地区的茶文化加以研究对比,分析不同茶文化的差异以及共性。这种茶文化研究可以极大地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拓宽教师的知识面,有了这样的研究基础,教师便可以将茶文化轻松地融入到日常教学中去。

4.2引导学生感受茶文化

茶文化内涵博大精深,小学生没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对于茶文化中所体现的人文情怀可能难以理解。教师应该创新教学方式,例如,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比较强,可以通过有关茶文化的美术作品来展开教学,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本地的茶文化特色开展教学,农村小学美术教学可以利用起本地自然风光,将美术课堂搬到茶园等。

4.3带领学生体验茶文化

实践教学是提升教学质量的最好的方法。教师在美术教学中也可以展开实践教学,如开展品茶礼仪的实践,引导学生亲身体验茶文化,还可以展开绘画活动,古代的茶画非常繁杂,引导学生模仿简单的茶画,活在山水画中增添品茶的人物等,这些方式都是在实践中体验茶文化的重要方式。

5.结束语

茶文化博大精深,将茶文化融入到美术教学中,既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又可以将茶文化传承发扬,实乃一举两得之功。但农村小学美术教学存在诸多问题,这需要学校给予关注、教师给予创新。

参考文献

[1]周莹.茶文化背景下高校美术教育人才培养研究[J].福建茶叶,2018.

[2]魏坤.茶文化对美术学当代艺术的融合发展[J].福建茶叶,2018.

[3]陈瑜.茶文化融入小学美术教学的探究[J].长春教学学院学报,2017.

[4]钱坤.美术作品中茶文化的应用及美学意义[J].福建茶叶,2016.

论文作者:张关平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工》2019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4

标签:;  ;  ;  ;  ;  ;  ;  ;  

农村小学美术教材中融合茶文化的策略研究论文_张关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