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脉夹层介入治疗术后应用血管闭合器的护理分析论文_李莉

湖南省湘潭市中心医院介入科 411100

【摘 要】目的:探讨血管闭合器于主动脉夹层介入治疗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以手术治疗的80例患者,按照术后采取的不同止血方法进行分组:将传统外科方法缝合血管的40例患者归入对照组,将血管闭合器止血的40例患者归入研究组。组间对比止血效果及其他护理相关指标。结果:研究组的止血时间、肢体制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止血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统计学有差异(P<0.05)。结论:血管闭合器在患者术后的,可以提在止血效果,减少并发症等方面能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并可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关键词】止血;主动脉夹层;护理效果;血管闭合器;介入手术

是一种心血管急症,在临床中比较常见,具有表现繁多、起病突然、发展迅速等特征,由于主动脉夹层可导致冠状动脉出现急性闭塞,使患者心肌功能出现异常,故在临床诊断时易与心肌梗死相混淆,使患者因误诊而出现严重后果[1]。临床主要以介入手术加以治疗,且治疗效果颇佳,但患者可能在术后发生出血问题,这便需要在术后加以护理,如常规缝合血管或使用血管闭合器,以此来提高止血效果。本文试为2013年6月到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患者分别给予不同的止血和护理措施,并对其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取2013年6月到2016年6月期间于笔者所在医院以手术治疗的80例患者,按照术后采取的不同止血方法进行分组:以传统外科方法缝合血管的40例患者归入对照组,以血管闭合器止血的40例患者归入研究组。对比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①研究组: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最小者48岁,最大者78岁,平均(63.48±10.76)岁。②对照组: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最小者49岁,最大者79岁,平均(63.67±10.88)岁。为两组患者就年龄分布、性别构成进行统计学分析,计算结果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1.2.1 出血护理措施

两组患者均在入院后接受手术进行的治疗,取股动脉为入路,穿刺后将22号动脉鞘管置入,再严格按照手术规范为患者置入支架。

术后对照组使用传统外科方法为血管进行缝合操作,再以弹力绷带为患者穿刺处进行加压包扎,待患者回到病房后使用沙袋进行压迫止血,压迫时间为6小时左右。为防止患者出血,另对其双下肢给予12小时的肢体制动,制动期间观察患者是否存在出血征象,若无则可允许患者进行床上活动;再给予24小时的观察,若患者无并发症发生,则可允许其下床活动。

术后研究组使用血管闭合器进行止血操作,闭合器为。此闭合器应在患者采取手术的导管室便予以安装,安装后推送患者回到病房,令患者取平卧体位,对其双下肢给予4小时的制动,制动期间观察是否存在出血症状,若无则患者可以进行床上活动,若有则为患者采取针对性措施予以处理[2]。随后为患者进行并发症和出血现象的12小时观察,若均无,则可令患者进行床下活动;若有,则给予针对性护理。

1.2.2 其他护理措施

为患者保持静脉输液通道的通畅,给予心电图监护,严密监测患者的心率、心率及血压等临床指标。若患者感到憋闷,则以低流量氧气给予吸入治疗。对于穿刺部位,应加强对血肿状况的关注,另需观察患者足部的温度、肤色、脉搏,预防因下肢末端缺血而发生坏死。此外,应为患者给予排便指导,以免患者因用力过度而导致穿刺点出血。

为患者维持液体平衡,术后可安排1.0~1.5L的日饮水量,并为患者静脉补充1.5L的液体,另安排患者尽早、尽多排尿。若患者术后6小时内难以自主排尿,则可以给予排尿引导或置入导尿管进行排尿处理,既能加快造影剂的排出,也能预防尿潴留[3]。

为患者科学选择食物种类,豆奶制品易产生气体、引发腹胀,术后应避免患者进食此类食物,多安排软质无渣的流食或半流食,患者可以轻松消化[4]。

按照医嘱为患者给予血压控制,使其血液维持在比较稳定的状态,为患者给予抗凝处理,以免患者因血压波动或凝血功能异常而发生出血。

为患者给予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患者在术后可能因担忧病情恢复状况而产生焦虑情绪,而肢体的制动则会增加患者的烦躁情绪,使患者对护理工作不予配合,这时应加强与患者的交流,提供良好的护理服务态度,运用适宜的语言技巧,使患者得到足够的精神支持,从而产生自信,积极面对术后现状,主动配合术后护理工作[5]。此外,为了提高患者依从性,护理人员应为患者给予健康宣教,或为患者朗读健康教育内容,或在病房内放置电视机,使患者卧床期间可以观看健康教育影片,提高患者对肢体制动的认识,积极配合,自觉进行止血预防处理。

1.3 观察指标

本研究观察指标如下:①止血时间;②止血成功率;③下肢制动时间;④住院时间;⑤并发症发生率,包括渗血、血肿、排尿困难、下肢静脉血栓、皮下淤血、腰酸背痛,等等。

1.4 统计学方法

所得资料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录入,整理和分析。用例数(百分比)对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的统计描述;计数资料采用卡检验;计量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均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计数资料采取(n,%)表示,并行卡方值加以检验。计量资料行(±s)表示,并进行t值检验。两组实验所得数据,经统计计算为P<0.05,则表明分组效果具有明显差异。

2 结果

2.1 护理效果

见表1,研究组在止血成功率上高于对照组,在止血时间、肢体制动时间、住院时间上短于对照组,统计学有差异(P<0.05)。

3 讨论

是指患者的主动脉内膜因各种可能性因素发生了损伤,所形成的破口在变化的血压和血流速度影响下沿着血管内膜与中外层发生纵向的剥离,从而使主动脉形成双腔或呈瘤样扩张[6]。对于的治疗,临床目前以为主要疗法,术中操作毫无疑问,但在术后止血上却存在两种方法,其一是传统的外科血管缝合,其二是使用血管闭合器。前者术后需要进行繁琐的护理,如沙袋与弹力绷带的双重加压,患者在止血时间、肢体制动时间乃至住院时间上均比较漫长;而后者只需要在拔出鞘管后进行普通包扎即可,不仅止血时间明显缩短,在肢体制动时间乃至住院时间上也要比前者更短,此情况在表1可以得到证实[7]。其优点郭雅莲在其研究报告中也有指出,即:节省护理资源、减少护理工作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舒适度[8]。再参见表2,研究组并发症率仅15%,远远低于对照组的60%,这些数据无疑证实了血管闭合器的临床应用价值与相关护理的显著护理效果。

4.研究局限及展望:

患者在术后可能发生出血问题或各种相关并发症,临床应为ADD患者在PCI术后中应用血管闭合器进行止血,并给予全面护理,以此来促进患者的术后恢复。

参考文献:

[1]刘燕飞.主动脉夹层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例的临床特点与护理措施[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3(16):195-196.

[2]郭明,冯核萍.PCI术后应用血管闭合器的护理观察[J].中国伤残医学,2012,20(12):153-154.

[3]亓红伟.PTCA及支架术后应用Angio-seal血管闭合器60例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3):360-361.

[4]伍优梅.急诊冠脉介入术后血管闭合器的护理体会[J].求医问药:学术版,2011,9(11):700-701.

[5]袁静,詹惠敏,谢缤纷,等.心理护理干预在主动脉夹层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体会[J].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14,20(06):795-796.

[6]周云英,李云,李林峰,等.血管闭合器在主动脉夹层介入治疗中的应用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5,21(22):7-9.

[7]李玲,何虹遐,罗晓辉.主动脉夹层介入治疗术后应用血管闭合器的护理观察[J].西南军医,2015,17(05):573-575.

[8]郭雅莲,周建军,李卓,等.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后应用血管闭合器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2010,5(09):862-863.

论文作者:李莉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11

标签:;  ;  ;  ;  ;  ;  ;  ;  

主动脉夹层介入治疗术后应用血管闭合器的护理分析论文_李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