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社会教育职能探究论文_于艳芳

博物馆社会教育职能探究论文_于艳芳

河南省林州市博物馆

博物馆是社会文化精品的总汇,是展示国家、民族文化的窗口。文化遗产在博物馆里得到专业的保护、保存,为国内外广大观众享用。传统博物馆的价值和作用,在当代不是弱化而是不断强化之中。同时,由于文化遗产概念的扩大和保护范围的扩大,存在于广大的民间领域的文化遗产的保护日益受到关注。2015年国务院颁布《博物馆条例》,首次把博物馆的"教育"职能放在了博物馆功能的首位,可见当今社会对博物馆的教育职能的重视已远远超过了博物馆的其他职能。华侨博物院作为跨过半个世纪的老博物馆,努力适应时代需求,转变职能,在举办各类社会教育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1946年国际博物馆协会建立,拟定第一个博物馆定义"博物馆不仅仅是保管一个国家文化和自然遗产的宝库或代理人,而是最广泛意义的强有力的教育手段"。从此,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博物馆不把自己看成是同外界没有联系的专业单位,并且都开始重视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

博物馆是国人收藏历史记忆的重要凭证,更是国民熔铸新文化的殿堂,担负着展示国人文化思想成果的重要作用,推动着我国社会文明的发展。博物馆为我国社会提供了一个教育和文化艺术欣赏的场所,是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公开的一个永久性服务机构。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政府部门对于博物馆的定义和教育功能已经进行了多次的修改,通过将博物馆建设成为社会发展服务的非营利性的常设单位[2]。我国政府部门对于博物馆的定义较为广泛,通过不断的修改与完善,博物馆逐渐成为为我国社会发展而服务的重要单位机构,在为国民提供一个研究、教育和文化艺术欣赏场所的同时,还能有效地对我国重要物质及非物质证据进行收藏、研究、传播和保护,使我国重要的文化信息与历史文物得以延续和保留。

我国博物馆教育行业发展较晚,在教育功能上存在一定的缺漏,但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政府部门的积极带动与引导,国内博物馆在公共服务工作上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帮助与支持。随着我国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完善与创新,博物馆在开展教育活动的过程中也相应具备了更多的功能特性,促使博物馆教育活动能够更加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实现了整体社会环境下博物馆教育工作的优化与创新[3]。为更好地促进我国社会的经济发展,博物馆在开展社会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实现了信息化与网络化的发展,在与西方国家的博物馆进行比较的同时,实现了建筑结构、设备设施以及陈列设计展示的优化与完善,在教育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充分带动了我国国民的整体素质水平。

博物馆青少年教育活动"勇者的征途――穿越滇缅运输线"

教育活动以参观一个展览+听一场讲座+体验一项互动游戏的形式展开。讲座截取基本陈列《华侨华人》展中的一段重要历史――南侨机工为主题,讲述抗日战争爆发后,3200多名南侨机工响应陈嘉庚的号召,回国投身抗日战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南侨机工――救国"生命线"上的急先锋》把这群"粉碎敌人封锁战略的急先锋"的故事娓娓道来,共同缅怀为抗战胜利献身的南洋华侨勇士。"勇者的征途――穿越滇缅运输线"真人棋盘扮演游戏也是根据南侨机工在滇缅公路奋勇抗战的历史开发设计而成,棋盘模拟"二十四拐",棋盘中的关卡由机工在运输途中遇到的各种危险演变而来。游戏中,青少年运用自己在参观展览、聆听讲座的过程学到的知识,回答游戏中的问题,发挥团队合作精神,突破重重关卡,重拾关于抗战往事的记忆,感悟南侨机工舍生忘死的爱国情怀。

"勇者的征途――穿越滇缅运输线"博物馆青少年教育活动是基于本院的基本陈列《华侨华人展》中南侨机工的历史背景而研发出来的教育项目,真人棋盘扮演游戏也是根据南侨机工奋斗的战场――滇缅公路开发设计而成。这样以参观一个展览+听一场讲座+体验一项互动游戏的一套完整的教育项目就孕育而生了,真正做到了集益智、趣味为一体,开展多期以来吸引了广泛的青少年参与。

博物馆自身的优势就是具有丰富的文化价值,但在其他硬件设施、教育手段方面还比较缺乏,所以跨出博物馆的大门,与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学校、科研机构、社区、基金会、公益团体、新闻媒体等开展合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无疑是扩大博物馆教育的受众面和影响力的有效手段。例如,华侨博物院联合兄弟单位陈嘉庚纪念馆,与多个部门单位共同举办的嘉庚建筑纸模型比赛活动,博物馆负责挖掘文化,由政府部门牵头,厦门市社会体育指导中心、厦门市航模运动协会提供技术指导,厦门市青少年宫提供场地,举多方之力,整合资源,共同打造教育品牌,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

今天,如何以国际视野、世纪目标、科学理念和实践精神,在对自身文化资源与整体优势实现优化的基础上,不失时机地寻求与国际先进理念和时代潮流对接,正在成为我国博物馆界有识之士的共识与实践。如今,人们十分欣喜地注意到,正是这种充满思想与智慧的共识与实践,正在不断推动着我国博物馆的现代化进程,使我国的博物馆活跃于国际博物馆界。今天,我国博物馆群体在国家文化领域的作用引人瞩目,在国际博物馆界的影响与日俱增。2010年11月,令人瞩目的国际博物馆协会第22届全体会议在上海隆重举行。每隔三年举行一次的国际博物馆协会全体会议,无疑是国际博物馆界最重要的盛事,同时也是世界各国博物馆界相互交流、学习,推进博物馆事业持续发展的重要会议。"博物馆致力于社会和谐"的会议主题,充分表达了国际博物馆界追寻自身精神轨迹的清醒意识。以"和谐"为主题词,更使人们期待能够包容各种分歧,使各类博物馆和谐存在、共同发展。通过和谐发展实现多元文化的展示和传播,使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传统文化与现实文化、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在交流比较中互助融合,相互促进,创造文明向上、协调发展的和谐文化,并通过和谐文化的熏陶和哺育,提高人们的境界、情趣、品味,促进人类的素质提高和全面发展。

论文作者:于艳芳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西部科技》2019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2

标签:;  ;  ;  ;  ;  ;  ;  ;  

博物馆社会教育职能探究论文_于艳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