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纤维蛋白原、CRP和WBC联合检测诊断细菌性肺炎的价值论文_周 波

湖南省 常德市汉寿县人民医院 415900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纤维蛋白原、CRP和WBC联合检测诊断细菌性肺炎的价值。方法:选定2017年9月到2019年3月本院收诊的45例细菌性肺炎患者及45例非细菌性肺炎患者,同期再择取45例正常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疾病类型不同分为观察组45例(细菌性肺炎)、对照组45例(非细菌性肺炎)、正常体检组45例(健康人群),均接受WBC、CRP、血清纤维蛋白原联合检测,比较三组研究对象的WBC、CRP、血清纤维蛋白原水平,并观察细菌性肺炎重、轻度的WBC、CRP、血清纤维蛋白原水平。结果:检测结束,观察组WBC、CRP、血清纤维蛋白原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别有显著意义(P<0.05);细菌性肺炎重度症状患者的CRP、血清纤维蛋白原水平均高于细菌性肺炎轻度症状患者且差别有显著意义(P<0.05);细菌性肺炎重度症状患者的WBC与细菌性肺炎轻度症状患者比较差别不明显(P>0.05)。结论:WBC、CRP、血清纤维蛋白原联合检测可有效提高细菌性肺炎患者的检出率,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细菌性肺炎;联合检测;血清纤维蛋白原

前言:细菌性肺炎是一种症状变化取决于宿主、病原体状态的临床常见肺炎类型,临床表现多包括原有呼吸道症状加重、血痰、脓性痰、咳痰、咳嗽等[1],病情严重时易影响患者心理健康、生命安全。为尽早改善细菌性肺炎患者的疾病症状,现阶段常采用WBC、CRP、血清纤维蛋白原联合检测作相应诊断。本文为系统研究、分析该联合检测方式在细菌性肺炎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作如下报告。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定2017.09.20-2019.03.09期间本院收诊的细菌性肺炎患者、非细菌性肺炎患者及正常体检者,总计135例,按照疾病类型不同分为观察组(45例)、对照组(45例)、正常体检组(45例)。观察组中,女19例,男26例;年龄26-70岁,平均为(48.09±4.58)岁。对照组中,女18例,男27例;年龄26-72岁,平均为(48.51±4.46)岁。正常体检组中,女18例,男27例;年龄28-69岁,平均为(48.37±4.49)岁。比较上述一般资料,P>0.05:差异不明显。【纳入标准】⑴精神正常、神智清楚。⑵135例研究对象均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患者已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⑴行为障碍、视听障碍或言语障碍者。⑵严重支气管哮喘或免疫缺陷疾病者。

1.2方法

135例入组对象在清晨空腹状态下接受静脉血(5ml)采集,完成后进行离心操作,每分钟3200r,共实施8分钟。离心完毕需制作血液标本并将其送入检验科,检测其WBC、CRP、血清纤维蛋白原水平。在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辅助下对WBC作相应分类、计数;在全自动血凝凝固分析仪与配套试剂辅助下对血清纤维蛋白原进行检测;在全自动生化仪(日立7600)辅助下对CRP进行检测,期间需应用免疫透射比浊法[2]。

1.3 观察指标

观察评测入组研究对象的WBC、CRP、血清纤维蛋白原水平指标数据。

1.4统计学处理

SPSS 21.0软件统计数据,计量资料上,三组研究对象的WBC、CRP、血清纤维蛋白原水平用“”的方式表示(t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三组研究对象的WBC、CRP、血清纤维蛋白原水平

观察组、对照组WBC、CRP、血清纤维蛋白原水平均高于正常体检组且差别有显著意义(P<0.05);观察组WBC、CRP、血清纤维蛋白原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别有显著意义(P<0.05)。如表1。

2.2比较细菌性肺炎重度、轻度症状患者的WBC、CRP、血清纤维蛋白原水平

细菌性肺炎重度症状患者的CRP、血清纤维蛋白原水平均高于细菌性肺炎轻度症状患者且差别有显著意义(P<0.05);细菌性肺炎重度症状患者的WBC与细菌性肺炎轻度症状患者比较差别不明显(P>0.05)。如表2。

3.讨论

肺实质炎症即为肺炎,其致病因素主要包括细菌与微生物两类,鉴别难度较高。为减低患者抗生素滥用情况,确诊患者肺炎病情,以往常采用影像学方法进行检测,但效果不甚理想。随着医疗技术改进与医疗理念更新,现阶段应用实验室检查方法作相应早期诊断更为广泛,本次研究采用WBC、CRP、血清纤维蛋白原联合检测方法对细菌性肺炎疾病进行检测,与以往单一血常规检测相比,该联合检测方法可准确对非细菌性肺炎、细菌性肺炎进行鉴别,究其原因,主要与WBC、CRP、血清纤维蛋白原三种指标有关,当患者急性炎症反应上升时,患者WBC指标会相应升高;CRP是一种可反应患者感染、疾病发展、疾病发生的炎症反应标志性指标,患者出现组织损伤或细菌感染时会显著升高[3];而血清纤维蛋白原是一种在炎症发展、发生期间均有一定作用的人体重要凝血因子,参与患者炎症反应与止血,多分布于巨核细胞、血小板与血浆,一旦患者发生疾病,该指标亦会相应升高。但以上三种指标均难以实施单一检测,如上文表2所示,细菌性肺炎重度症状患者的WBC与细菌性肺炎轻度症状患者比较差别不明显(P>0.05),可说明其单一检测检出效果不佳。但WBC、CRP、血清纤维蛋白原三种指标联合检测下可有效提升细菌性肺炎患者的检出率,同时还可对细菌性肺炎重、轻度症状进行区分,如上文表1、表2所示,观察组WBC、CRP、血清纤维蛋白原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别有显著意义(P<0.05);细菌性肺炎重度症状患者的CRP、血清纤维蛋白原水平均高于细菌性肺炎轻度症状患者且差别有显著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细菌性肺炎患者临床诊断期间应用WBC、CRP、血清纤维蛋白原联合检测方法,可有效提升其诊断效果,为后续治疗提供准确依据,应用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王娜,刘宇,田晓波.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检测在儿童细菌性肺炎和支原体肺炎早期鉴别诊断中的价值[J].现代仪器与医疗,2018,24(04):96-98.

[2]白雅红,李月阳,王华,吕文艳.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联合检测对医院获得性细菌性肺炎的诊断价值[J].陕西医学杂志,2017,46(06):807-809.

[3]朱锦凤,丁素芳,郭翼红.几种炎性标记物在小儿支原体与细菌性肺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J].山西医药杂志,2016,45(22):2686-2688.

论文作者:周 波

论文发表刊物:《总装备部医学学报》2019年第0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0

标签:;  ;  ;  ;  ;  ;  ;  ;  

血清纤维蛋白原、CRP和WBC联合检测诊断细菌性肺炎的价值论文_周 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