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对“中国模式”的重要思考_中国模式论文

邓小平对“中国模式”的重要思考_中国模式论文

邓小平关于“中国模式”的重要思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思路论文,模式论文,邓小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当前,学术理论界关于“中国模式”问题的讨论非常热烈。大部分学者对“中国模式”的提法持肯定态度,并对其内涵和意义作了系统论述。也有部分学者对“中国模式”的提法持否定态度,认为根本就不存在什么“中国模式”,或起码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形成什么“中国模式”。

那么,究竟有没有“中国模式”?能不能使用“中国模式”这个概念?什么是“中国模式”?如何看待“中国模式”对其他国家的影响和借鉴作用?这些问题需要学术理论界进行认真探讨并作出科学回答。

其实,关于“中国模式”这个概念并不是学术理论界现在才概括出来并使用的。20世纪50年代后期,我国就曾对如何看待和借鉴“苏联模式”问题进行过讨论,当时毛泽东就曾明确提出对苏联经验要“引以为戒”的著名论断。20世纪80年代前后,作为我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邓小平,先后对“中国模式”问题发表过一系列重要论述。在深化改革开放的今天,重温邓小平当年对“中国模式”的论述,总结概括邓小平关于“中国模式”问题的几个重要思路,对我们今天正确理解“中国模式”、科学对待“中国模式”问题有着重要的启迪意义。

一、“世界上的问题不可能都用一个模式解决”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但每个国家发展的具体道路却是多种多样的,建设社会主义同样不可能有一个固定的模式。马克思、恩格斯当年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论证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这是建立在社会发展客观规律之上的科学真理。社会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经阶段,一切民族、一切国家都将走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但是,一切民族走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具体道路却不可能完全一样,每个民族都会有自己的特点。俄国十月革命道路和中国革命道路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马克思恩格斯历来反对把他们的理论当作固定的模式或教条来机械照搬,他们一再强调:“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作为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缔造者的列宁也同样认为,社会主义建设不可能存在一个统一的模式,也没有一个先验的公式,而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各个国家的具体情况相结合。他指出:“需要独立地探讨马克思的理论,因为它所提供的只是总的指导原理,而这些原理的应用,具体地说,在英国不同于法国,在法国不同于德国,在德国又不同于俄国。”由此可见,无论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始人,还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他们都强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各个国家具体情况的有机结合,强调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指导来具体地探索自己国家的发展道路。

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也开始探索中国自己建设社会主义的方法。后来,由于“左”的思想的干扰等多种原因,致使这种探索出现了严重偏差与失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在全面总结中国和国际共运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模式”问题进行了重新反思与深刻剖析。1983年4月,邓小平在会见印共(马克思主义)中央代表团时说:“一个国家的革命要取得胜利,最根本的一条经验就是,各国共产党应该根据自己国家的情况,找出自己的革命道路。”1986年11月,邓小平又进一步强调指出:“我国历来主张世界各国共产党根据自己的特点去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离开自己国家的实际谈马克思主义,没有意义。……独立自主才真正体现了马克思主义。”1988年5月在会见莫桑比克总统希萨诺时,邓小平再次指出:“世界上的问题不可能都用一个模式解决。”邓小平的这些重要论述告诉我们,解决世界上的问题不可能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各国应当根据本国的国情特点来选择自己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

二、“照抄照搬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无论是革命、建设还是改革,都离不开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借鉴和学习并不等于机械照搬。实践证明,任何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和别国模式的做法,从来都是不能成功的。当年,面对“苏联模式”的弊端,毛泽东曾明确提出要对苏联经验教训“引以为戒”、“努力找出在中国这块大地上建设社会主义的具体道路”的重要论断。改革开放之后,邓小平沿着毛泽东的这一重要思想继续探索,终于为我们找到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既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发展“模式”也不同于前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富有中国特色的创新型“模式”。正如邓小平所说:“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1988年10月,邓小平在会见东欧领导人时又指出:“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经验相互可以参考、借鉴,但绝不能照搬。……都是一个模式不行。我们都吃了这个亏。”邓小平强调: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我们都根据自己的特点、自己国家的情况,走自己的路。我们既不能照搬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做法,也不能照搬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做法,更不能丢掉我们制度的优越性”。“各国的事情,一定要尊重各国的党、各国的人民,由他们自己去寻找道路,去探索,去解决问题。”1988年邓小平再次指出:“我们过去照搬苏联搞社会主义的模式,带来很多问题。我们很早就发现了,但没有解决好。”后来,他再次指出“在革命成功后,各国必须根据自己的条件建设社会主义。固定的模式是没有的,也不可能有。”由此看来,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问题上,并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以照搬,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走有本国特色的发展道路,才能最终取得成功。

三、“中国有中国自己的模式”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继承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成果,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建设和改革实践相结合,集中全党的智慧,初步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我们找到了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1983年4月,邓小平在会见印共(马克思主义)中央代表团时就说过:“中国革命为什么能取得胜利,就是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独立思考,把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情况相结合,找到了适合中国情况的革命道路、形式和方法。十月革命的胜利也是列宁把马克思主义的原理同俄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的结果。所以,一个国家的革命要取得胜利,最根本的一条经验就是,各国共产党应该根据自己国家的情况,找出自己的革命道路。”邓小平还指出:“过去搞民主革命,要适合中国情况,走毛泽东同志开辟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现在搞建设,也要适合中国情况,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什么是“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呢?邓小平认为就是“切合中国实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邓小平认为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在1988年5月会见莫桑比克总统希萨诺时指出:“我们要建设的是具有中国自己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国有中国自己的模式”。邓小平在这里所讲的“中国自己的模式”,其含义非常明显,指的就是“具有中国自己特色的社会主义”,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为我们探索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不断发展,尤其是经过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的不断丰富和完善,终于形成了一条比较成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就是党的十七大报告所概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显而易见,党的十七大报告所讲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际上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中国模式”,十七大报告所概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内涵也正是“中国模式”的本质所在。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也是坚持“中国模式”的基本要求。

四、“不应该要求其他发展中国家都按照中国的模式去进行”

现实世界本身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决定了各国选择自己发展道路的多样性和复杂性。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客观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相互联系的,也是多样的和复杂的,世界各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历史背景和现实国情都存在着自己的特殊性,不可能完全一样。因此,各国人民的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发展道路必然是多种多样的,没有也不可能有一个所谓固定的模式。

虽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巨大成功,但是作为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辟者的邓小平,并不主张其他国家都一定按照“中国模式”去进行建设或改革。邓小平认为,中国的伟大成就只是“向人类表明,社会主义是必由之路,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他说:“我们中国要用本世纪末期的二十年,再加上下个世纪的五十年,共七十年的时间,努力向世界证明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我们要用发展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实践,用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实践,证明社会主义制度优于资本主义制度,让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人民认识到社会主义确实比资本主义好。”但是,邓小平从不主张向其他国家“输出”所谓“中国模式”。1980年5月,他在谈到处理兄弟党关系的重要原则时就指出:“中国革命就没有按照俄国十月革命的模式去进行。”“既然中国革命胜利靠的是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同本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我们就不应该要求其他发展中国家都按照中国的模式去进行革命,更不应该要求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也采取中国的模式。”1988年5月18日,邓小平在会见莫桑比克总统希萨诺时再次指出:“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情况,各自的经历也不同,所以要独立思考。”“莫桑比克也应该有莫桑比克自己的模式。”“要讲社会主义,也只能是讲符合莫桑比克实际情况的社会主义。”这就非常清楚地告诉我们,每个国家都应根据本国国情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建设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虽然对世界各国尤其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参考价值,但是也决不能要求其他发展中国家都按照“中国模式”去进行革命和建设。

总之,邓小平关于“中国模式”问题的重要论述,对我们今天科学理解和正确对待“中国模式”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重温邓小平的这些重要论述,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现实启迪:

第一,世界是一个复杂的统一体,人类社会的发展也是一个复杂多变的系统过程。人类社会的发展虽然是有规律可循的,但每个国家发展的具体道路却是多种多样的。解决世界上的问题不可能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各国应当根据本国的国情特点来选择自己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

第二,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显得尤为重要。但是,每个国家的发展都有其自身的特点,任何照搬照抄别国模式的做法从来不能获得成功。这已经被我国和其他不少国家的实践所证明。

第三,不同国家都有自己的发展模式,我国经过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探索,已经初步形成了符合自身特点的“中国模式”,这就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四,我们虽然已经初步形成了“中国模式”即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但是作为“中国模式”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不是封闭的、僵化的,而是开放的、发展的。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广,“中国模式”也会越来越成熟、越来越符合时代和社会发展规律的要求。

第五,“中国模式”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虽然对世界各国尤其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参考价值,但是我们决不要求其他发展中国家都按照“中国模式”去进行革命和建设,各国的事情需要由各国自己去寻找解决途径和探索适合本国特色的具体道路。

标签:;  ;  ;  ;  ;  ;  ;  ;  

邓小平对“中国模式”的重要思考_中国模式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