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疮汤配合涌泉穴位贴敷治疗复发性口疮21例论文_张玉红

消疮汤配合涌泉穴位贴敷治疗复发性口疮21例论文_张玉红

张玉红

(巩义瑞康医院 河南 巩义 451200)

【摘要】 目的:观察消疮汤配合涌泉穴位贴敷治疗复发性口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1例患者均采用口服中药消疮汤合涌泉穴位贴敷。1日1次,7天为1疗程。结果:21例患者全部治愈,其中治疗1疗程治愈12例,2疗程治愈9例。且随访3个月未再复发。结论:消疮汤配合涌泉穴位贴敷治疗复方性口疮疗程短,疗效高,促使口腔溃疡愈合,减少复发。

【关键词】复发性口疮;消疮汤;涌泉穴位贴敷

【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3-0291-02

笔者自2014年6月至12月运用消疮汤配合涌泉穴位贴敷治疗复发性口疮21例,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

21例均来自瑞康医院中医康复科门诊,其中男7例,女14例,年龄最小6岁,最大38岁,病程1-7天,均为复发病人,患者均有口腔黏膜有圆形或椭圆形小溃疡,有红、肿、凹、痛的临床表现。

2.治疗方法

2.1 中药消疮汤

党参15g,黄连10g,黄芩10g,半夏10g,干姜10g,茵陈15g,石菖蒲10g,竹茹20g,细辛3g,甘草10g,鸡内金10g,七剂,水煎服,每日一剂,临床上也许根据不同症状,在本方的基础上,随证加减,方可取得较佳的疗效。如咽喉不利疼痛者,加桔梗、牛蒡子、浙贝母以行气利咽,清热止痛;大便不畅者加枳实、火麻仁、大黄以泻下导滞,润肠通便;口舌疼痛比较中者加延胡索、白芍行气养阴,缓急止痛;纳呆腹胀者加谷芽、柿蒂、砂仁以醒脾健胃,消食降逆;舌尖红肿、小便灼痛者加竹叶、黄连、灯芯草以清心泻火,利尿止痛,有外感发热者,加薄荷、钩藤以宣利肺气,清热解表;失眠多梦者加酸枣仁,生龙骨生牡蛎以重镇降逆,养心安神。

2.2 穴位贴敷

将吴茱萸、细辛碾磨成粉,用食醋调成稠糊状,分别取一角钱硬币大小的量贴敷与双侧涌泉穴,4h后取下,一日贴敷一次,连贴7天为一疗程。

3. 治疗结果

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1]评定疗效,以口腔溃烂愈合,咽腔红肿消失为治愈。21例全部治愈,其中治疗1疗程治愈12例,2疗程治愈9例,且随访3个月均未再复发。

4.病案举例

女,56岁,巩义市人,2013年5月10日初诊。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主诉:口疮反复发作20年,加重2年。现病史:患者20年来口腔溃疡,近2年加重,反复不愈,每年春季加重,间断服中西药效不佳(具体不详)。现口腔黏膜舌上数处溃疡,晨起口苦,唇肿干裂,口渴,厌食,食后胃不适。患者情绪抑郁,易疲劳,寐差,入睡困难,二便调,舌红少苔有裂纹,脉弦细。既往史:抑郁症,高血压病。个人史:饮食清淡,食肉溃疡加重。西医诊断,复发性口疮、抑郁症、高血压病;中医诊断:口疮,湿热兼阴虚体质。治法:清热祛湿、升阳泻火兼养阴。处方:甘草10g,党参15g,黄连10g,黄芩10g,半夏10g,干姜10g,茵陈15g,石菖蒲10g,鸡内金10g,10剂水煎服,每天一剂;涌泉穴位贴敷,连续使用7天,每天更换敷贴。

2013年5月20日二诊:口疮已止,仍有口黏脉弱,处方:甘草10g,参12g,黄连10g,黄芩10g,半夏10g,干姜10g,石菖蒲10g,茵陈10g,佩兰10g,郁金15g,茯苓15g,蒲公英20g,10剂水煎服,每日一剂。

2013年5月至2013年8月之间因抑郁症状失眠就诊数次,未再发口疮。2013年8月19日复诊,睡眠抑郁症状缓解,口疮又起,处方:甘草10g,党参12g,黄连10g,黄芩10g,半夏12g,干姜6g,石菖蒲10g,茵陈15g,鸡内金10g,白芷15g,土茯苓20g,细辛3g,柴胡12g,10剂水煎服,每天一剂;涌泉穴位贴敷,连续使用7天,每天更换敷贴,此诊后口疮痊愈,随访至2014年12月未复发。

5.疮是最常见的口腔黏膜病变

中医认为口疮虽生在口腔,却与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如《诸病源候论》云:“脏腑热盛,热乘心脾,气冲于口与舌,故令口舌生疮也。”脾开窍于口,舌为心之苗窍,肾脉循喉咙系舌本,两颊及牙龈属胃与大肠。其病因既有外因,也有内因。外因由于过食肥甘油腻,辛辣煎炸之品,或嗜酒过度等导致脏腑功能失调,湿热蕴结,火热熏灼口舌而致病;内因可由郁怒忧伤等化火,致心脾积热;或劳倦过度,耗亏真阴,致阴液不足而生内热,或脾肾阳虚,无根之火上浮,熏蒸口舌,均可发为本病。消疮汤中甘草化毒和中,合党参甘温升阳护中,黄连、黄芩苦寒清热燥湿解毒合甘草党参意在升阳泻火,半夏辛燥化湿;干姜细辛辛散郁火合黄连黄芩寓有“火郁发之”之意,干姜能防止黄连寒凉伤阳之弊,还能使湿邪得温而化,茵陈清热利湿,石菖蒲芳香化浊,行气醒脾,有助于去除湿热浊邪,苦清辛散,清透郁火。竹茹治胸中客热,口生疮烂,不得食。细辛芳香最烈,故善开结气,宣泄郁滞,而能上达巅顶,通利耳目,通达百骸,无微不至,内之宣络脉而疏百节,外治行孔窍而直透肌肤,在重用清热利湿,泻火解毒之品基础上,稍佐辛开通达之细辛,意在发郁遏之火。吴茱萸味辛苦性热归脾胃肝肾经。《本草纲目》中记载,以吴茱萸末醋调,贴两足心……其性虽热而能引热下行。涌泉穴位贴敷吴茱萸可引导上炎于头目的火热之邪下行于肾水,并滋水涵木、清降虚火,使阴气上升,火气下降,从而调节人体阴阳平衡,“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从根本上截断因阴阳失调而生的热邪。

【参考文献】

[1]侯小亮.复发性口疮从脾肾论治研究[D].河南中医学院,2012,7.

[2]吴国荣.复发性口疮的病因病机及中医治疗探析[J].吉林中医药,2010,8(4):199-201.

[3]温桂荣.经方治疗复发性口疮的临床运用探析[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2(3):438-439.

论文作者:张玉红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1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28

标签:;  ;  ;  ;  ;  ;  ;  ;  

消疮汤配合涌泉穴位贴敷治疗复发性口疮21例论文_张玉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