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现代化问题综述_现代化论文

资本主义现代化问题综述_现代化论文

资本主义现代化问题综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资本主义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实现社会主义的四个现代化,是一项神圣而又艰巨的伟大事业。为了少走弯路,加快进程,探索,研究世界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现现代化的道路,学习、借鉴其成功经验,是大有益处的。本文拟就关于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几个问题进行阐述。

一、关于现代化的定义

自从1960年在日本箱根召开“现代日本”的国际学术讨论会以来,世界上出现了“现代化问题”的研究热潮,形成了比较系统而完整的现代化理论。但是,对什么叫“现代化”的问题,学者们却各抒己见,莫衷一是。不列颠百科全书把现代化与工业化列为一个条目,可见它是把氢现代化和工业化等同起来。美国学者西里尔·E·布莱克在《日本和俄国的现代化——一份比较的研究报告》一书中,给“现代化”下了这样的定义:“所谓现代化,是指这样一个过程,即在科学和技术革命的影响下,社会已经发生了变化或正在发生着变化……就同时存在的社会形态而言,无生命动力源泉对有生命动力源泉的比例,已经增长到了或超过了不可回转的程度。在这个意义上说,我们认为,如果无生命动力的比较少量的减少,无法为有生命动力的增加所弥补,或者如呆不对社会作不可避免的,广泛的改革就无法弥补,那么,这个社会或民族就是现代化的了。”布莱克是把蒸汽机、内燃机、发电机、电动机、核反应等无生命动力对人力、畜力等有生命的动力在社会生产中占绝对优势,叫作现代化社会。

我们国内也展开了现代化问题的研究。南京大学钱乘旦、陈意新二位学者所著《走向现代国家之路》一书认为:“所谓现代化,是指社会在摆脱旧的形态时所发生的变化。它是一项包括了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整个过程,具有向全世界扩张的特征,它在本质上是革命的。”姜洪同志在《中国的现代化:改革与发展战略》一书中谈到现代化一词说:“现代化从词意上来说,就是客观从一个较陈旧的状态转变为现代的状态。这里自然包括着时间因素和参照系因素”。他认为时间因素指古代、近代、现代而言;参照系因素是指同哪个国家相比较。

二、关于资本主义现代化的标准与内容

自1960年日本箱根会议以来,各国学者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标准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看法,具有代表性的是日本箱根国际学术讨论会规定的八条标准:

①人口相对高度地集中于城市和整个社会不断上升的城市向心趋向。

②较高程度地无生命动力源泉的利用,商品流通和服务设施的增长。

③社会成员大范围的相互交流,以及这些成员对经济和政治事务广泛参与。

④公社性和世袭性集团的普遍瓦解,以及通过这一瓦解在社会中造成更大程度的个人社会流动性和更加多样的个人活动领域。

⑤通过个人对其环境的世俗化和日益科学性的选择,广泛普及文化知识。

⑥一个延展和渗透的大众传播系统。

⑦存在大规模的诸如政府、商业、工业等社会制度,以及成长中的这些制度的官僚管理组织。

⑧在一个单元(如国家)控制下,大量人口不断趋向统一和在一些单元(如国际关系)控制下日益增长的相互影响。

现代化的研究者们根据现代化的标准,又将其概括为三个方面的内容,即经济、政治和社会。本文着重讨论现代化在经济方面的特征。

现代化在经济方面主要是工业化,用最新的科学技术来加快经济的增长速度和提高人均产值,包括推行各种政策。现代化意味着无生命动力源泉对有生命动力源泉的比例不断地急遽地增加。具体来讲,现代化的经济呈现如下特征:具备持久创造性或吸取技术和组织方面创新活动的一切机制;在一切经济活动中,持续不断地使用高级能源和高级工艺;商品生产和服务将经常超过农业生产,而农业经营的效率亦应与日俱增;资本密集活动将超过劳动密集活动;生产单位的规模将趋于扩大,专业化将加强;资金积累主要通过企业组织;不论是国营、私营或公私合营,生产的企业管理将占主导地位;尽管经济体制不同,但国家经济规划将起越来越大的作用;各政治单位之间(不论是国内还是国际的),将越来越在技术和经济上互相依赖;人均产值的增加将成为主导趋势,伴随以财富的更合理分配。后者是通过国家的周密干预,而不能通过市场的自发力量实现的。

三、关于资本主义现代化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同异

当今世界上存在着两种现代化,即资本主义现代化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二者之间既有共性,又有区别。印度学者德赛在《资本主义现代化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之比较》一书中,做了如下分析:

两者的共性是:

第一,两种现代化都发生社会阶层的变动,判定社会成员的社会地位和社会阶层,不是注重世系门第,而是取决于才能和业绩。

第二,在经济方面,传统社会主要依靠人力、畜力进行小型农业生产活动。两个模式的现代化社会都依靠蒸汽机、电力、原子能这些无生命的动力源泉,进行大批量商品生产活动,都有工业化计划,都发动一场城市化运动。

第三,在政治方面,都强调建立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推动经济持续增长,发动城市化运动和推动实现工业化。

第四,法律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

第五,推崇知识,重视技术在现代化过程中的应用。

两者的根本区别在于:

第一,资本主义现代化是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现代化则是生产资料公有制。

第二,资本主义现代化,产品为市场生产,资本家之间进行激烈竞争,生产的主要目的是私人企业主得到尽可能多的利润:社会主义现代化,是生产按大致预算的社会需求量而制定的中央计划进行的,生产的主要目的是满足这种社会需求。

第三,在资本主义现代化社会里,阶级的划分是占有生产资料的状况。掌握生产资料的阶级和出卖劳动力的阶级处于敌对地位。财富分配、消费方式、生活情趣、闲暇活动等方面,两个阶级截然不同。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里,消灭了生产资料私人占有者阶级,社会阶层的划分有了新的准则,即根据技术上的差别,形成技术阶层和非技术阶层。

第四,在资本主义现代化社会里,维持经济持续增长的基本方针是,政府向资本家阶级提供原动力,刺激他们扩大再生产。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的基本方针则是首先消灭资本家阶级,制定能导致经济持续增长的战略,这个战略有赖于向劳动阶层提供刺激劳动者积极性来实现。

第五,在资本主义现代化社会,就业、受教育、医疗、保险等社会福利都商品化了;而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政府可能干预市场,并照顾到消费者的购买力,让他们免费或少缴费而得到这些社会服务。

※※※

由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各个资本主义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也是极不平衡的,一些国家在短时期内跳跃式地赶上和超过了另一些国家。发展最快的是新兴的美国、德国和日本,而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英国和法国则相对地落后了。关于美国、德国、日本现代化后来居上的具体措施和成功经验,将另文分别论述,在此不赘言。

标签:;  ;  ;  ;  ;  ;  ;  

资本主义现代化问题综述_现代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