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WTO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对策_职教论文

加入WTO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对策_职教论文

我国高、中等职业教育在加入WTO后的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职业教育论文,对策论文,我国论文,WTO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加入WTO是我国更大规模、更高层次上的对外开放,这就意味着资本、技术、竞争和外国产品的引入,科学管理模式与理念的引入,国际制度与国际标准的引入、教育资源与教育模式的引入。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正是应对中国加入WTO的发展需要。高、中等职教发展如何应对高等教育大众化与加入WTO,是一项迫切要解决的问题,将直接影响我国的高、中等职教发展和经济发展。

高、中等职教发展首先应从教育理念上应对加入WTO

实践证明,社会发展的多样化决定了人才的多样化,也决定人才培养目标的多样化和人才培养过程的多样化。高、中等职教和经济、社会和科学技术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不可分割的互相驱动关系;经济、科学技术和社会大环境的变动是高、中等职教发展与改革的动源;不同时代、不同国度、不同经济结构和科技水平条件对高、中等职教的要求是不同的,当然其教育理念、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培养过程、培养要求也随之不同。

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加入WTO,是我国过去从未涉足的新环境。服务于新经济环境的职业技术教育不可避免地随新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新变化首先反映为新理念的接受。长期以来,鄙视职业技术教育的思想制约着我国高、中等职教的发展。这种制约,不仅表现在理念上如评价观、价值观等问题,同时也体现在决策上与管理上的问题。加上我国现代高、中等职教发展时间不长、经验不足,对高等教育大众化准备不足,对现代高、中等职教理念、模式了解不多,对高、中等职教为经济和科技发展服务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许多职校办学特色不鲜明,教学质量不高,使高、中等职教发展在为经济和科技发展服务上还显得不够,也使人们降低了对它的重视程度。

为了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加入WTO后的新环境,根据发达国家与新兴工业国家发展的经验,以及国际经济一体化的条件,我认为,观念创新和制度创新应做为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加入WTO后高、中等职教改革的基点。高、中等职教的观念创新首先是树立起以下教育理念:(1)“高、中等职教发展是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的理论;(2)“‘普教与职教’是教育的两条腿,不可或缺、不可偏废”的理念(高素质的尖端人才固然重要,但没有高素质的劳动大军,知识经济就丧失了最宽厚的基础,传统产业就丧失了提升的最坚实的支撑);(3)职教国际化——“超越地域、国家、民族的局限,从全球型人才的角度、态度和制度建设上去理解教育、认识教育、改造教育、引领教育、创新教育、教育合作”的理念;(4)“高、中等职教发展与经济发展、科技发展、社会发展互为驱动、互相促进、互相制约,越走向高阶段它们间的依赖性越强、联动性越大、互为驱动的作用更为明显”的理念;(5)“‘生产管理、环境保护、质量标准’教育内容采用ISO9000-ISO14000等序列国际认证与通用标准”的理念;(6)以技术培训、技术教育为主流与主要特征的职业技术教育代替以职业能力本位为主流与主要特征的职业技术教育的理论;(7)“将国际法和国际制度融入教学内容”的理念;(8)“反对学历主义,实行资格证书制度和职业准入制度”的理念;(9)学生认识和掌握“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实践能力和竞争与合作能力”的理念;(10)“既注意学生共性发展,又注意个性发展的课程建设和教学方法个性化”的理念;(11)“既注意学生就业竞争能力,也注意继续发展”的可持续发展理念;(12)“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理念等等。

这些理念可归结为三个观念和四个意识。三个观念是人才观、质量观、教学观;四个意识是国际意识、改革创新意识、终身教育意识、质量意识。观念和意识的改变是高、中等职教发展的理念基点。

加入WTO后的高、中等职教,最需要的还是有新的职教理念。充分做好思想准备,保证教育理念的先进性,才能保证所实施的管理措施和管理过程的先进性,才能保证加入WTO后高、中等职教在决策上与管理指导思想上的先进性。

高、中等职教应从发展战略和结构布局上应对加入WTO

应对加入WTO,高、中等职教还应有良好的发展战略和结构布局。然而,目前高、中等职教最让人担忧的还是发展战略和结构布局问题。

树立正确的高、中等职教发展战略思想,迎接加入WTO的挑战 党中央关于大力发展高、中等职教的战略,推动了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高、中等职教发展的大好形势,也涌现出一大批国家级、省级重点职中、中专、技校和高职学校。这几年,高、中等职教的蓬勃发展得益于国家大力发展的政策。

许多专家从不同侧面论述了发达国家与新兴工业国家通过大力发展高、中等职教来发展经济和科技的成功经验,我国经济和科技发展历程也证明了这个战略思想的正确性。综观加入WTO后经济和科技人才的需求趋势,也完全肯定了大力发展高、中等职教的战略思想的正确性。

加入WTO,要求有大量适应新技术发展的高档次的职业人才。以发展高职为主的高等教育大众化,正是为加入WTO做准备。高等教育大众化创造了高等职教大发展的机遇,但也对以终结性就业教育为主要目标的中等职教提出了挑战。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实施,招生滑坡等问题一直困扰着高、中等职教,也使急速发展中的高、中等职教来不及解决的问题暴露无遗。这一系列问题包括:“特色”问题、教学质量问题、师资问题、就业问题,也有“驱动力”问题,当然也有长期鄙视职教的思想影响等。特别是招生滑坡问题使一部分人对大力发展高、中等职教的发展战略产生怀疑。问题的关键是他们对高、中等职教的发展“驱动力”问题认识不够,对高、中等职教的发展形势看不准,把对中等职教的“调整”看成“滑坡”。这不仅是认识问题,更为重要的是涉及到发展战略问题。战略问题把握不好,决策肯定出差错。

大力发展高、中等职教的战略思想必须坚定不移。大力发展高、中等职教必须有强有力的政策与措施来保证。这些政策与措施包括一大批法规的保证和资源分配的支持等。在我国职教基础薄弱和鄙视职教的观念根深蒂固的条件下,光有政府的发动和号召还不够,必须通过实施一系列措施和进行长期的艰苦奋斗才行。这一系列措施包括打通高、中等普教与职教的衔接渠道,提高教学质量、建立职业资格制度和职业准入制度等。

调整好国家与地区的高、中等职教结构布局,创造适宜于加入WTO后的高、中等职教发展环境 高等教育大众化并不光是数量的问题,更加重要的是教育层次、类型发展及专业结构布局的问题。应着重从人才市场的人才素质、类型、能力要求去衡量。

从计划调节向市场调节过渡的过程中,职教结构布局问题一直没有解决好,还保留许多原有的计划经济条件下的体系。随着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加速,产业、行业结构将发生更大的变化,按原来产业、行业结构布局的高、中等职业学校,由于行业性太强,专业过于单一,服务面偏窄,已经不能适应变化后的产业结构和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要,特别是不能适应一些新兴产业和新的职业岗位发展的需要,不能适应行业、产业、职业岗位相互融合复合的需要,必须通过布局结构调整来适应这种变化,适应新的需要。否则,不能适应过渡时期的高、中等职教发展需要,更不能适应加入WTO后完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高、中等职教发展需要。

结构布局一般包括横向和纵向、内部与外部几个方面。

一般“纵向”指教育层次,“横向”指教育类型;“内部”指职教内部和职校自身,“外部”指职教外部的教育大环境和教育外部的社会经济政治环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教育条件的不断提高,特别是高等教育大众化引发了教育重心的不断高移,职教的教育层次也随之不断上升,教育类型也日趋多元化。职教结构的教育层次与教育类型,已从主要是初、中等教育,发展为中、高等教育的学历教育和职业技术培训多元化的层次与类型基本齐备的教育体系。

经过20年大发展的职教,调整规模、办出特色、提高效率、调整专业布局将是近期高、中等职教改革的主调,包括扩大专科层次高职院校数量及招生人数,进行本科和研究生层次的试点等。

在办学层次和办学思想上,要防止目前的一种“浮躁”情绪。教育部门从未说高职只限于专科。经济发达地区可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需要,进行技术本科和研究生教育的试点工作。但是,由于整体布局的需要和高职办学历史不长的客观事实,高、中等职校更重要和更多的问题是确立办学定位,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

由于高、中等职教与地域经济的不可分割性,以地域进行职校布局、专业与规模的调整是切实可行的。一个县办好一个中等职教中心;一个地区办好一所高职院校(但如果一个地区办七八所高职院校,那可能就是‘大跃进’了);以一个或几个相联的县级市为区域进行布局调整,有利于集中资源和精力办好高、中等职教,使“规模、特色、效率、布局”都上一个档次,有利于自身的发展与迎接新的挑战。以中等职教中心和地区高职院校为中心的职教体系不但是该地域文化重心建设的标志,也是吸引投资与技术升级的重要因素,更是满足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人力资源开发中心。

职教培训的重要性以及其存在的质量和类型问题应引起有关部门的足够重视。我国历来注重学历教育,职教培训常常不入类。吸收发达国家与新兴工业国家的经验,大力抓好培训,提高培训质量,增加技术与职业培训类型,注重对培训的管理,扩大国际合作,是新时期高、中等职教结构布局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另一方面,由于生产力水平的限制,过去的技术培训只局限于初、中级技工资格培训,缺乏高等级、高层次的技术认证培训和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培训。高级技术认证培训作为技术专家的一种重要培训形式受到企业的高度重视。现阶段持有高级技术认证证书和高级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被争相聘用。大量从事或想从事IT行业、虚拟设计行业等高新技术行业以及律师等职业准入行业的在职或非在职的职业技术人员和在校学生,不断加入到培训的队伍当中,越来越多的高、中等职校,培训机构(包括外国办学培训机构)竞相获得培训资格,竞相开设高级技术认证证书和高级职业资格证书的相关课程。今后高级技术认证证书和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培训将是高、中等职教的发展重点,也是高职院校不可推卸的重要任务。

我认为,淡化“职中、中专、技校”和“普通高职、成人高职”以及“学历教育与培训”间的差异,强化中、高职的统一管理,实行多元化、多形式、多层次、多类型相结合的办学体制,彻底解决长期存在的条条块块的管理模式,打破本位主义的束缚,是当前高、中等职教结构布局调整的重要任务。

教育全球化是国际经济一体化不可或缺的部分。“职教国际化”将是加入WTO后高、中等职教的发展战略和结构布局不能回避的问题。加强高、中等职教的国际合作特别是高等职教的国际合作,包括国内外办学机构间在学历教育与培训上的合作,必须解决外国办学机构在国内办学的法规等问题。国内外办学机构间在学历教育与培训上的合作,将成为高、中等职教的发展战略和结构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近期,许多院校已经开展了这方面的交流和合作的尝试。然而,目前在职业与技术培训上更深层次上的交流和合作远远不能适应发展需求。例如互相交流留学生、国际技术认证培训、职业技能鉴定等工作就有很大的潜力可挖。“职教国际化”将促使加入WTO后的高、中等职教发展战略和结构布局与国际接轨,更加符合国际经济一体化条件下的人才要求。

另一方面,加入WTO后国外高校与办学机构来华独资或合资办学将加速。特别是利润很高的国际技术认证培训、职业技能鉴定、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培训等领域,竞争将十分激烈。国内高校与办学机构,特别是高职院校决不能放弃高级培训这个领域。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远程教学与培训工作应成为高、中等职教教育与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教育、继续教育、终身教育将成为高、中等职教办学机构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政府高、中等职教结构布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前民办职校和办学机构的问题主要是管理问题。既要发挥民办职校和办学机构的作用,又不能忽视对它的支持、监督、引导与管理。

职校内部结构布局问题主要是专业和学科的问题。高、中等职教办学机构的布局与结构应随加入WTO后的区域经济结构转型而进行专业和学科的调整。职校内部专业和学科的调整,要把握好哪些可为,哪些不可为;哪些可发展,哪些不宜发展;哪些是近期发展或调整的目标,哪些是长期发展或调整的目标。以上都要根据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的趋势和本校特色及条件加以考虑,不能一哄而上,也不能没有方向。

职校外部和高、中等职教外部的结构布局问题主要是办学环境问题。外部的办学环境主要指大教育环境、社会环境(社会治安环境和社会人文环境、社会经济与科技环境)和制度环境。政府在保障社会环境和制度环境中担任主要角色。

高、中等职教应从发展特色上应对加入WTO

现代高、中等职教20年发展中创造了许多成功的职教特色。实践证明,创建特色职教是职校生存与发展的关键。许多院校出现生存与发展的危机,其关键常常是缺少特色。当前职教管理改革在办学特色和发展目标上应走“创立,完善,拓展”的内涵发展道路。其中主要工作是指导职校办出特色,开阔办学思路。如果说,过去职校是创立办学特色,那么现在当务之急就是完善和拓展办学特色。

办出职教特色必须明确职校的人才培养定位。高、中等职校必须明确自身在人才市场中的定位,在经济发展中的定位,在教育中的定位,在社会服务中的定位。明确自己的定位,职校才能生存和发展。

办出职教特色必须处理好“特点、特色、特长”和素质教育的关系。

高、中等职教实践中均存在强调能力培养而办学特色不鲜明的问题。也同时存在三大类基础知识中只强调一大类而忽视其他的问题。由于对“就业竞争能力”和“发展后劲”的各自偏爱,各个教育流派或办学者的价值取向和选择取向的不同,对“特点、特色、特长”的理解各自不同,反映到培养目标及具体实施的教学计划也不同。许多教学计划只强调学习某类知识而忽视学习其他知识,只强调有某方面的能力(如动手能力)而忽视了综合能力,造成以“动手能力”代替综合能力,技能知识代替全面知识的状况。反之也存在强调全面综合能力而忽视单方面特长的培养,强调全面知识(实际上只强调基础理论知识)降低技能知识培养的状况。这都是不正常的状况,是走向两个极端的体现。

从可持续发展的观点看,必须提防在“特色论”掩盖下以“动手能力”代替特长,以学历代替能力的偏向。另一方面“强调基础理论”者认为,有了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就够了。我认为以普教教学方法代替职教教学方法是不可行的。忽视了(或降低要求)职业技术、技能的教育是不合格的职业教育,是没有特色的教育。在技术频繁革新、职业技术要求越来越高的时代,高、中等职教强调基础知识和强调职业技术技能特长应并重。既要注意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也要重视学生“发展后劲”的培养。然而“发展后劲”的培养更多的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学习方法的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在价值取向和教学思想、教学模式选择取向上,应立足于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使“特色、特长、能力”的培养更加全面化、科学化。

职教特色问题也存在一个新时期、新要求下的充实和创新问题,务使这个特色更加充实,创造更多更好的办学条件。

高、中等职教应从外部用人制度改革上应对加入WTO

学历主义与职业资格制度、职业准入制度 与先进国家比较,我国的用人制度和人才评价制度的最大问题是“用学历代替能力与素质”。学历主义者鄙视技能,看不起“手艺人”。不仅在普通学校存在学历主义的问题,在高、中等职校也存在学历主义的问题。

先进国家推行的“职业准入制度”是克服学历主义,纠正“用学历代替能力与素质”的不全面的人才观的重要措施。而职业资格制度、职业准入制度正是有利于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基础制度。

加入WTO,我国不仅经济制度要与国际接轨,用人制度也要与国际接轨。用人制度与国际接轨的最重要标志是全面推行职业资格制度和职业准入制度,淡化学历。职业技术教育推行的“双证书”制是一个好的开端。

新用人制度下的高、中等职教培养目标与教学过程不能重蹈学历主义的覆辙。应以国际上先进的用人制度(资格制和职业准入制)为目标,以国际上先进的企业用人标准为标准。

加强教育法规制度上的调整和建设 应对WTO,政府在教育法规制度上主要问题是:(1)在法规建设思想上没有立即按照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加入WTO的环境进行教育法规制度的调整和建设的紧迫感;(2)整个教育法规制度,特别是有关高、中等职教的法规制度没有形成体系;(3)整个教育法规制度,特别是有关高、中等职教的法规制度先进性不足;(4)配套的措施不完善,并且常常跟不上发展变化;(5)管理法规跟不上政府职能的改变;(6)劳动人事任用制度没有按照国际经济一体化发展条件进行调整和建设;(7)没有一套完备的监督、评估体系等。

当务之急是及早按照新的环境进行教育法规制度的调整和建设,及时制定配套的措施。重在招生、分配、劳动人事任用制度上进行调整改革,制定配套的地方政策法规等。

目前,高等职业技术人才的资格制和职业准入制度建设相当滞后,如何考核值得认真研究。特别要研究如何体现各种规格、各种类型高等职业技术人才的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要避免简单的、高考应试式的考试将资格制和职业准入制度引入歧途,使职业技术教育重蹈应试教育的覆辙。

高、中等职教应从教育改革上应对加入WTO

高等教育大众化不光是数量上比例上的问题,而且更多的是实质与内涵问题。这包括数量上的增长,规模上的扩大,入学率的提高。数量也不是简单的概念,首先是结构布局的合理化,只能通过改革来实现。

在政府管理结构布局上及时调整 政府管理职能部门与管理人员中的问题主要是政府宏观管理路径问题:一是政策导向,一是实行法制管理,一是政府机构的监督、评估和推动。

为了适应加入WTO的环境,政府管理应主要抓以下几个方

1、政府的统筹管理。即使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统筹也是重要的。统筹可以优化结构布局,充分利用资源。政府对职教的管理应实行统一管理、统筹规划、综合协调、调整结构布局、增强办学效率。政府高、中等职教管理体制在宏观上应有一个调节机构,这个机构在办学和教学管理上指导、协调、综合各方面的矛盾;在微观上指导职业技术学校办学,使之把握住现代职业教育的特征,明确职责、协调功能、完善机制、科学管理,满足社会人才的需求,协调发展培训功能、管理功能、咨询功能,逐步完善职教机制、动力机制和约束机制。如可将原来由教育厅、劳动厅分开管理改为统筹管理。所谓“统筹管理”就是在高、中等职教系统管理思想的指导下,从区域整体经济发展和高、中等职教结构布局出发,统一计划、协调和控制整个高、中等职教发展系统,保证该地域高、中等职教系统得以顺利运行,从而实现高、中等职教的总体目标,最终促进地域经济的发展和高、中等职教自身的发展。

政府的统筹,除了统筹投资、统筹学校布局外,还应抓好统筹专业布局、统筹招生、统筹督导评估等。

2、政府在政策导向上的管理。当前,政府在政策导向上,目标是建立起既符合中国国情又符合经济一体化的高、中等职教模式,扶助职校建立起教学体系、教学模式、课程建设体系,通过监督、评估来推动高、中等职教办学机构内部的改革。政府在政策导向上,应尽量避免政府管理机关领导个人行为,多听取专家意见,多做论证,发挥高、中等职教研究机构的作用。

有专家认为,入世最大的障碍是政府。长期习惯了计划经济管理理念的政府官员和不成熟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管理体制,面对充分市场经济条件下的WTO——国际经济一体化,已经显露其不适应性,甚至是阻碍性。许多职能部门或公务员习惯于计划经济条件下工作,与中央关于大力发展高、中等职教的决策有相当大的思想距离。表现在对高、中等职教发展的管理举措和决策上好似“叶公好龙”,或“外热内冷”,或“雷声大雨点小”。

加入WTO后,政府职能并不能削弱,还应加强宏观调控。机构调整后,要进一步整束政府的工作职能和提高管理水平,特别是提高公务员的职教管理理论水平。现在还普遍存在管理职能部门没有经验,管理人员的职教理论、管理理论和管理水平不高的现象。政府职能部门的重大决策和管理举措,出台之前宜采用职能部门调查研究与专家论证相结合的办法,以弥补其不足。

教育资源调配上的问题 综观当前形势,高等教育大众化存在下列问题:(1)国家教育投入增长速度跟不上扩招增长速度;(2)师资队伍增长速度跟不上学生增长速度;(3)设备筹办学硬件超负荷运行;(4)政府的政策法规制订及管理措施跟不上大众化的发展要求;(5)学校教学质量管理等保证措施跟不上大众化的发展要求;(6)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培养人才从数量、层次、技术与素质上跟不上经济与科学技术发展要求。

高等教育大众化首先表现为教育资源调配上的问题。由于高、中等职教的实践性、应用性与技术性特点,高、中等职教比普通教育需要更多的资金与设备的支撑,需要有切实的投入。高等教育大众化使高、中等职教的经费更趋紧张。据统计,高职院校的生均设备费一般应是同类型普通高校的2~3倍,因而资金紧缺一直是高、中等职教发展的瓶颈。政府在教育资源调配上对高、中等职教院校常常不情愿或忽视其重要性,不仅不按发展需要调配,还常常低于一般普通院校的水平。这使高、中等职教院校的办学和教学工作效率大打折扣。政府职能部门对此必须引起充分的重视,否则高、中等职教院校无法办出职教特色与水平。

国家是高、中等专业教育最大的受益者。尽管教育资源筹措应该多元化,但不能否定政府对职教投入的主渠道地位,以至于推卸政府的责任。另一方面,也不否定企业、个人的教育受益者地位和他们对职教投入的责任,这包括征收教育税和收取学费。在国家财力有限的条件下,更应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浙江宁波的企业办高职院校的经验值得关注。

高、中等职教应从高、中等职教内部教学体制结构管理改革上应对加入WTO

高、中等职教内部教学体制结构管理改革应以教学基本建设——专业改革、课程改革为重点。如:(1)专业设置应以企业、行业职业群和技术、技术群为定位;(2)与企业、行业一起确定专业教学计划;(3)改革原有的不适应的课程体系;(4)建设一支“双师型”的教师队伍;(5)建立一个与专业相适应的实训基地;(6)更新教材,特别是编写好实训教材;(7)采用适宜于职教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8)教学质量问题决不能只有一把尺子、一个标准。研究型大学与应用型大学、普通高校与高职院校的人才观和质量观与人才标准和质量标准都是不同的,价值观也是不尽相同的,用传统的普通高校质量标准去衡量高职院校是不适合的。

课程与教材建设 中国许多企业家对市场游戏规则不熟悉或理解不深,常常“不按牌理出牌”是加入WTO首先要克服的问题,也是职教所培养的人才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高、中等职教教材中那些过时的内容和理论如不及时更改,高、中等职教将无法担负起经济与科学技术发展所赋予的责任,无法担负起培养创业者的责任。课程体系改革与教材建设是当前最迫切的改革任务。模块式课程体系建设是一个有益的尝试,但是由于科学研究与实验试验的时间与水平不够等种种原因,还很不成熟。如何正确处理好理论教学与实训的关系、就业竞争能力与继续发展的关系、改革创新与办出特色的关系是课程体系改革与教材建设成败的关键。

加入WTO后世贸协议将自动适用于我国,从而使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以及传统产业所面临的制度环境、生存与发展条件产生显著的变化,进而直接影响我国整体产业未来的发展走向、规模与速度,也直接影响企业所需要的技术人才的类型、数量、层次、技术技能水平与思想素质,也即改变了与之相关联的高、中等职教生存与发展的基础环境。尽快加强企业技术、管理创新能力将是我国创新能力建设培养的关键,也是我国高、中等职教创新能力建设培养的关键。而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取决于高、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所培养的人才,他们是否有足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以及是否有在企业文化氛围下的创新激情与灵感,是检测高、中等职教创新能力培养质量的关键所在。

有专家认为,必须对现行法律进行修订或根据加入WTO环境做出法律解释,使之符合国际惯例,与国际法的概念和作法相吻合,否则无法按新秩序办事。及时将有关国际惯例与国际法的内容纳入课程或补充教材,是近2~3年的非常时期的重大任务。国家将建设500本高职教材,说明国家对教材建设的紧迫感及重视程度。

教学过程与教学质量 高等教育大众化更须注意教育质量问题。没有质量的教育是没有竞争力的教育。教育质量是生存和发展的基石。

当前,高、中等职教要建立起有别于普通高、中等教育的教学质量观及评价标准。不仅校长、教师要有正确的职教教学质量观及评价标准,政府职能部门更须了解这个质量观及评价标准,否则不能进行正确的管理和指导。

在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时,必须了解双元制、CBE、MES等教学模式出台的背景,辩证地认识它的先进性和局限性,科学地分析它在新时期、新环境下的积极作用和缺欠,教学改革就不至于手忙脚乱,教学质量才能得到保证。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业能力、竞争和合作能力的培养,是提高高、中等职教教育质量,实现职教人才素质开发向更深层次发展的问题,也是高、中等职教教学改革的重大任务。

标签:;  ;  ;  ;  

加入WTO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对策_职教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