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红色文化到创新发展-乐亭县阎各庄镇杨家埝村改革发展成效显著论文

从红色文化到创新发展-乐亭县阎各庄镇杨家埝村改革发展成效显著论文

从红色文化到创新发展
—— 乐亭县阎各庄镇杨家埝村改革发展成效显著

张国刚

乐亭县阎各庄镇杨家埝村坐落于乐亭县城南10公里处,共有村民228户、637人,耕地面积1092亩。村民以栽培棚室果菜为主要经济来源,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近4万元。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杨家埝村以“环境建设为抓手,产业发展为支撑,乡村文化为内涵”为工作主线,注重发挥“人”的能动作用,将文化元素融入美丽乡村建设之中,探索出了一条低成本、文脉化、可持续、有特色的发展道路,谱写了一篇“文脉山水相辉映、文明乡风入民心”的精彩华章。

徐艺别无选择。五十比一,他不相信他的运气会那么差。他咬咬牙,从五十万里拿出一万,放在地上,直瞪着左达,道:“这可是你说的,来吧。”

近年来,国内关于儿童FAP的临床研究文献越来越多,但试验设计差异较大[5‐8],给试验结果评估及二次文献研究带来了不利影响。为此,本课题组系统检索了1991—2018年发表在国外期刊中的相关英文文献,对其试验设计要素进行归类整理与分析,以期通过今后的标准化临床研究设计,为不同试验结果之间的比较提供可行性。

一、因地制宜,科学谋划,明确创建思路

在镇党委、政府的带领下,杨家埝紧抓建设美丽乡村的有利契机,村两委班子反复研究村庄实际,确定了“实际、适用、文化、持续”的建设原则,不搞大拆大建,保留村庄田园风貌;依托民智、自主建设,把钱花到刀刃上;注重传承历史文脉,挖掘杨家埝本土文化,树立杨家埝人的文化自信;用产业激发杨家埝村“造血功能”,发展集体经济。

二、尊重民意、汇聚民智,打造特色风貌

(一)基础设施上档次

杨家埝村全部完成民居改造任务,饮用水各项指标达到国家标准,自来水入户率达到100%,实现了道路硬化、街道绿化、村庄美化亮化和农户改厕全覆盖。农户全部使用了清洁能源,安装了太阳能微动力污水处理系统,建立了环境卫生管护长效机制。

(二)产业发展上水平

科学谋划“一村一品”,以鲜桃产业为主打,种植面积、产量、质量、效益不断提升。集中流转土地110亩,建成占地10亩的垂钓园1个,建设了以1700个棚室春桃和绿色有机蔬菜大棚为基础的采摘园和农业观光园项目,村里成立专业合作社、泡塑厂、冷冻厂,实现了农业产供销一体化经营。目前,全村桃树种植面积达700亩,年产鲜桃3000吨。乡村旅游业蓬勃兴起,成为京津唐多家旅行社农家乐线路的接待景点。多种经营激活了农村的生产要素,唤醒了沉睡资源,实现了农业的高质量发展。

(三)文化创新有特色

村两委班子广泛征求村民意愿,委托老党员、回村退休干部成立了杨家埝文化协会,完成了村史馆、文化长廊、荷塘、凉亭、昊天寺遗址的资料收集和图纸设计工作,以“红色文化”和“创业记忆”为主题,精心打造了占地300平米的村史馆;以追忆红色历史和缅怀阎各庄先烈为主题,建设了红色历史纪念馆;以“本土文化”和“传统文化”为主题,搭建长450米的文化长廊和红色党史长廊;打造了“三亭六扇绘荷塘”的园林景观……

三、政府发力,群众出力,形成建设合力

村两委班子广泛宣传发动,在县镇政府、帮扶单位、在外成功人士、村内党员、退休干部的强力帮助下,积极跑办申请资金。村两委班子集中购买建筑原材料,按份额向各户进行发放,群众自行出工出力清理残垣断壁、美化院墙、修缮道路、搭建卫生厕所,形成了“美丽乡村人人建”的工作局面。

(作者系乐亭县阎各庄镇党委副书记 )

标签:;  ;  ;  ;  ;  ;  ;  ;  ;  

从红色文化到创新发展-乐亭县阎各庄镇杨家埝村改革发展成效显著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