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ISM的交通安全与驾驶人相关特征因素分析论文_曹心怡

(重庆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重庆 400041)

摘要:本文针对影响交通安全的驾驶人相关特征因素,通过建立ISM模型,分析各因素之间的层次结构和相关作用关系,探寻影响交通安全最直接的影响因素、次要因素,并据此提出减少交通事故的建议。

关键词:交通安全;驾驶人特征;ISM模型

由于汽车保有量的增加,随之而来的道路交通安全问题日益严重,道路交通事故已成为和平时期严重威胁人类生命财产安全的重大社会问题,是现代社会的“第一公害”,也是世界性的难题。交通事故大多是因为驾驶人驾驶车辆时的身心以及交通状态异常而引起的,受到车辆的技术状况、道路情况、驾驶操作等因素的影响。研究表明,在导致交通事故发生的原因中,驾驶人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驾驶人的驾驶操作对保证车辆的运动状态以适应交通环境起到决定性作用。

1.驾驶人相关特征分析

对驾驶人来说,驾驶活动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感知外界刺激阶段、对信息进行分析判断阶段、根据判断确定采取一系列操作动作阶段,其中各阶段必定伴随着驾驶人的生理、心理特征变化。

1.1 生理特征

在汽车驾驶过程中,驾驶人要通过自己的各种感觉器官获得信息,且驾驶人的健康状况将直接影响其驾驶状态,故驾驶人的生理特征直接影响着信息采集、处理和操作实施。驾驶人在生理层面存在性别差异、年龄差异及视觉特征差异、听觉特征差异等。

1.2 心理特征

驾驶人心理特征是指驾驶人的个性心理特征以及在驾驶工作状态下的精神活动,它与驾驶工作息息相关。驾驶人在注意、情绪与情感、性格、反应特征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对交通安全的影响尤为重要。

2.ISM模型构建

(1)确定构成系统的要素合集S,并将各要素编号,列出要素明细表,记作:

(2)找出各要素之间的直接关系,且引入如下二元关系式:

建立各要素之间的直接关系矩阵M如下:

(3)根据布尔运算规则,对直接关系矩阵进行如下运算:

式中:n—直接关系矩阵M的矩阵。

计算得到可达矩阵T如下:

可达矩阵T除了反映系统中各要素间的直接关系外,还可以反映出系统中各要素间的间接关系。

(4)将可达矩阵T分解成两个集合,通过计算得出系统的最高层次要素,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看出,满足条件的集合只有:

故该集合中的S5、S8要素是系统的最上位要素。

(6)去掉最高层次要素,重复步骤(5),依次分出系统的第二层、第三层¼直至最下层……。由此得出系统层次结构图,如图1所示。

3.结论

根据ISM模型的分析,8个影响交通安全的驾驶人特征因素可大致分为五层,第一层为驾驶人的注意、反应特征,第二层为年龄差异、视觉特征、听觉特征,第三层为情绪与情感,第四层为性格,第五层为性别差异。其中第一层为最高层要素,代表着影响交通安全的核心因素。由此可见,驾驶人对驾驶的集中注意力程度以及对周围环境的反应对保障交通安全尤为重要。其次,良好的视觉特征、听觉特征也对交通安全具有显著的影响。

基于上述研究结果,驾驶人应重视自身身体状况与精神状态,保持充沛的体力与注意力,在行车时应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约束自己的言行,在行使过程中始终保持良好的心境。从系统工程的观点来看,只有保证驾驶人的生理、心理、行为等各方面的正常,才能维持良好的驾驶状态,从而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

参考文献

[1]贠晓等.驾驶人生理因素对行车安全影响[J].黑龙江科技,2012(31).

[2]疏祥林等.个性心理特征对汽车行驶安全影响[J].现代交通,2010(03).

[3]王卫东,付浩.汽车驾驶人安全行车指南[M].济南:黄河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曹心怡(1997.08-),女,安徽安庆人,重庆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交通工程专业本科在读,主要研究方向:公路交通运输环境与交通安全

论文作者:曹心怡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3月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

标签:;  ;  ;  ;  ;  ;  ;  ;  

基于ISM的交通安全与驾驶人相关特征因素分析论文_曹心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