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辅助分析及筛选rhbFGF原核高效表达体系的探索

计算机辅助分析及筛选rhbFGF原核高效表达体系的探索

陈小佳[1]2002年在《计算机辅助分析及筛选rhbFGF原核高效表达体系的探索》文中研究表明利用计算机生物软件DNASIS2.5辅助分析,设计了20条上游引物和1条下游引物,在不改变hbFGF氨基酸序列的前提下,对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cDNA序列的5’端TIR区域的碱基进行改造。通过PCR定点突变技术,选用大肠杆菌偏好的密码子,适当降低G+C含量,增加标准自由能变化ΔG~0,从而改变mRNA的TIR二级结构,使其更有利于mRNA的翻译表达,并由此构建了非融合rhbFGF重组载体系列pET-JN。将这二十种重组子分别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pLysS,进一步筛选得到16株表达量不等的菌株,其中有绝大部分表达率≥10%,且有5株可溶性rhbFGF的表达较高。随机选取一株rhbFGF表达率约20%并有相当可溶性蛋白表达的菌株进行大规模发酵、纯化。表达产物经SDS-PAGE电泳分析、免疫分析、活性检测,表明与hbFGF具有相同N端氨基酸序列,相同的免疫特性和生物学活性。研究结果说明采用计算机辅助分析对rhbFGF原核高效表达体系的筛选有一定的积极性。

康艳丽[2]2011年在《中和性rhbFGF单克隆抗体抗原表位的研究与VBP3复合肽疫苗的安全性评价》文中提出背景和目的:(1)本室前期筛选出叁株具有中和活性的单克隆抗MabF7, MabF10和MabF12,叁株单抗MabF7, MabF10和MabF12均能抑制bFGF与FGFR1的结合,细胞实验显示叁株单抗可抑制bFGF促血管内皮细胞增殖活性,并且叁株单抗均可抑制黑色素瘤的生长,并诱导其发生凋亡。而且,MabF7具有显着的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抗体识别表位与抗体的体内治疗、亲和力及药代动力学均有密切关系。因此本研究的目的就是确定叁株rhbFGF单克隆抗体的抗原表位。(2)另外用本室构建的VBP3基因工程菌表达的VBP3复合肽疫苗免疫C57BL/6J小鼠获得高效价的抗bFGF血清和抗VEGF血清,接种B16黑色素瘤后发现VBP3复合肽疫苗可诱导小鼠产生高滴度抗VEGF和抗bFGF抗体,可抑制体内异种移植黑色素瘤的生长。本研究的目的是初步评价复合肽疫苗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方法:单克隆抗体抗原表位的分析:ELISA法初步检测这叁株bFGF单抗抗原表位的类型;采用免疫亲和质谱的方法确定叁株单抗的抗原表位序列。(a)针对线性表位:水解bFGF成肽段并用单克隆抗体与表位肽结合,除去未与抗体结合的肽段,然后分离出与抗体结合的表位肽进行分析;(b)针对构象表位:水解抗原抗体复合物并除去未与抗体结合的肽段,然后分离出与抗体结合的表位肽进行分析。复合肽疫苗VBP3的安全性评价:通过注射VBP3复合肽疫苗分别观察家兔的皮下注射的局部刺激反应和豚鼠的全身过敏状况,初步评价该复合肽疫苗的安全性。复合肽疫苗VBP3的稳定性评价:VBP3复合肽疫苗分别于不同温度条件保存两个月后免疫Balb/c小鼠,通过检测抗bFGF血清的效价评估其稳定性。结果:单克隆抗体抗原表位的分析:ELISA法初步分析出MabF7识别bFGF的连续线性表位,单抗MabF10和MabF12识别bFGF的构象表位;亲和质谱分析出MabF7表位序列为110-120, MabF10的作用氨基酸位于53-60,34-44,99-108,111-119和136-145这5个肽段上。复合肽疫苗VBP3的安全性评价:家兔局部无充血,出血,水肿等改变,注射部位有少量炎性细胞浸润,未发现水肿、坏死等组织学改变。豚鼠接种VBP3复合肽疫苗组仅3只出现弱阳性过敏反应,且很快缓解,其余豚鼠未见过敏症状。复合肽疫苗VBP3的稳定性评价:复合肽在-20℃下保存两个月后免疫原性下降了一倍左右,在4℃条件下放置复合肽VBP3,效果很差,两个月后其免疫原性只有原来的十分之一,而在室温(25℃)条件下保存,复合肽的免疫原性基本消失。结论:亲和质谱的方法分析出了单抗MabF7和MabF10的抗原表位,证明采用亲和质谱的方法分析单抗的抗原表位是可行的。通过家兔的局部刺激反应和豚鼠的全身过敏性分析,证明复合肽疫苗VBP3的安全性良好。

参考文献:

[1]. 计算机辅助分析及筛选rhbFGF原核高效表达体系的探索[D]. 陈小佳. 暨南大学. 2002

[2]. 中和性rhbFGF单克隆抗体抗原表位的研究与VBP3复合肽疫苗的安全性评价[D]. 康艳丽. 暨南大学. 2011

标签:;  ;  ;  ;  ;  

计算机辅助分析及筛选rhbFGF原核高效表达体系的探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