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内障伴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论文_邹珊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江西省总队医院 江西 南昌 330030

【摘要】目的:研究白内障伴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资料来源于我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期间收治白内障伴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联合手术组和小梁切除组各50例。小梁切除组手术方式为单纯小梁切除;联合手术组手术方式为小梁切除术+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就两组患者术后眼压、视力水平和手术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联合手术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小梁切除组,P<0.05。联合手术组患者术后眼压、视力水平均优于小梁切除组,P<0.05。结论:白内障伴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采用小梁切除术+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的效果优于单纯小梁切除术治疗,有利于更好控制眼压,恢复视力,并发症少,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关键词】白内障;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77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8-117-01

白内障、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均为常见眼科疾病,可在各年龄段人群中同时存在,以老年人为多见。白内障伴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可对患者视力和生活质量造成不良影响,在白内障病情进展后可出现继发性青光眼,传统手术方法治疗效果欠佳,容易出现并发症。目前,随着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手术应用的不断推广,其在改善小梁网滤过功能、周边房角正常结构重建和降低手术并发症方面发挥明显作用[1]。本研究探讨了白内障伴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资料来源于我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期间收治白内障伴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联合手术组和小梁切除组各50例。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所有患者眼压升高大于20mmHg,房角粘连大于180°,视力低于0.3,符合手术指征。除外既往眼部手术史、晶状体性青光眼、既往葡萄膜炎、全身性疾病或局部激素治疗史、抗青光眼药后眼压未控制者。

50例小梁切除组患者(50眼)中: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龄最低53岁,最高77岁,平均年龄为67.61±2.36岁。病程1-5个月,平均为1.67±0.31个月。其中,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有29例,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有21例。

50例联合手术组患者(50眼)中: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龄最低55岁,最高77岁,平均年龄为67.14±2.09岁。病程1-5个月,平均为1.65±0.34个月。其中,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有31例,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有19例。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闭角型青光眼类型等资料如上,经检验P>0.05,组间比较有可行性。

1.2 方法

联合手术组手术方式为小梁切除术+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以20g/L利多卡因联合球后阻滞麻醉,在患眼颞侧作一个透明角膜隧道切口,剪开球结膜5-6毫米,向后剥离,暴露巩膜,行电凝止血。在距离角膜缘2毫米处作3.2毫米巩膜板层切口,刺入前房并注入粘弹剂,行环形连续撕囊,作水分离和水分层。行超声乳化,用注吸器将残留晶状体皮质吸出,再次注入粘弹剂,往晶状体囊袋置入人工晶状体,调整位置,后缩小瞳孔,以角膜缘为基底制作边长4毫米巩膜瓣,于底层巩膜切除1-2厘米小梁组织,实现巩膜瓣复位。将前房粘弹剂置换为灌注液,从虹膜根部将粘弹剂注入,分离房角,术后对巩膜切口进行缝合,并注射3mg地塞米松和2万U妥布霉素注射液至结膜囊,给予术眼包扎,术后1周给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进行滴眼,直至第五周。小梁切除组手术方式为单纯小梁切除[2]。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眼压、视力水平和手术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以SPSS21.0软件处理数据,%表示的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处理。x±s表示的计量数据采用t检验处理,以P值低于0.05为评估差异显著性的标准。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术中指标比较

联合手术组患者术后眼压、视力水平均优于小梁切除组,P<0.05。如表1、表2.

3 讨 论

闭角型青光眼为常见眼科疾病,是前房角关闭导致眼压提高引发视野缺损的致盲性疾病之一,患者房水流出受阻导致眼压升高。白内障伴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因虹膜根部前移、肥厚、瞳孔阻滞等可导致前房角关闭,眼压进一步升高。高眼压容易导致眼部组织损害,降低视力水平,导致视物模糊,若治疗不及时可导致失明[3-4]。

传统对白内障伴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治疗一般分两次手术进行,先给予小梁切除,手术成功后再选择合适实际进行白内障手术,但对于青光眼术后视力较差患者来说,再次手术可给患者带来更多损害,导致屈光度改变,加快白内障进展,引发更多并发症,增加白内障手术难度,导致术后视力恢复效果差。同时,单纯小梁切除术切口较大,术后炎症多,不利于视力水平的提高[5-6]。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闭角型青光眼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进展,有研究显示,对白内障伴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采用晶状体超声乳化术治疗效果确切,可有效控制眼压,将其跟小梁切除术和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可有效提高整体手术效果,更好降低眼压,改善视力水平,提升患者生活质量[7-8]。

本研究中,小梁切除组手术方式为单纯小梁切除;联合手术组手术方式为小梁切除术+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结果显示,联合手术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小梁切除组,术后眼压、视力水平均优于小梁切除组,P<0.05,说明白内障伴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采用小梁切除术+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的效果优于单纯小梁切除术治疗,有利于更好控制眼压,恢复视力,并发症少,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潘绍新,范峰,王晓红等.白内障伴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手术治疗的临床研究[J].实用防盲技术,2011,06(3):112-114.

[2] 谢丽莲,朱俊东,陈文芳等.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观察[J].成都医学院学报,2011,06(2):168-171.

[3] 李先锋,朱学春.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并白内障手术治疗效果[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14(2):74-76.

[4] 陈王灵,冼文光,马进等.小梁切除术联合超声乳化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效果观察[J].海南医学,2014,25(5):664-667.

[5] 张建成.白内障摘除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分析[J].中外医疗,2013,32(13):49-50

[6] 蒋冉,赵军民.伴白内障的原发性房角关闭及闭角型青光眼超声乳化术的效果[J].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12,34(2):90-93.

[7] 王增智.晶状体摘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疗效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4,14(21):3269-3270.

[8] 葛寿秀,陈娟.晶状体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分析[J].医药前沿,2012,21(30):125-126.

论文作者:邹珊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6年第2卷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27

标签:;  ;  ;  ;  ;  ;  ;  ;  

白内障伴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论文_邹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