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信息服务及其转型对策_信息发展论文

网络信息服务及其转型对策_信息发展论文

网络化信息服务及其过渡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信息服务论文,对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文摘 文章探讨了网络化信息服务体系的构成、任务、功用;阐述了向网络化信息服务转化、过渡应采取的对策、措施。指出为适应网络化信息服务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现代信息服务必须进行再设计并重新定位,加速网络化信息服务的实现及其功效的充分发挥。

关键词 信息网络化 信息服务

分类号 G250

在不同的时期,信息服务有着不同的内容和方式。传统信息服务是以图书馆、情报中心为基地,根据用户或读者提出的需求,借助本情报中心或图书馆馆藏书刊资料,为读者提供信息。然而,在新时期全球性网络化大潮的冲击下,传统封闭式信息服务正在被网络化信息服务所打破和取代。随着信息网络建设的快速发展,信息服务的格局也在发生变化。信息服务主要以电子网络为媒介手段,提供联网的通用软件、各种数据库的信息检索、传输和存储等功能服务;读者若想获取信息可以到图书馆或情报中心,或在家中、或在工作地,打开身边的网络终端即可通过信息服务网络获得各种信息和服务。情报中心、图书馆不再只是文献信息的收藏地,而是提供各种信息技术资源、信息服务与管理,促进信息交流的中心和信息集散地,信息工作者成为网络化信息使用的向导和顾问。客观现实、未来发展需要信息服务进行再设计,并重新定位。

1 新技术、新理论的发展、应用——信息服务变革的客观依据

高科技在信息科学领域的应用改变了信息资源的结构和获取信息的方法。依据自身馆藏规模和内容提供信息的传统信息服务模式已不再是传递信息的有效方式。信息服务正从低科技基础成份向高科技基础成份发展。信息数据、计算机、通讯以及三者的结合——信息网络则构成了现代信息服务的基础设施。近年来,我国信息网络建设发展速度较快,信息网络的功能不断扩大增强,逐渐改变着信息服务业的格局,促进了信息服务向社会化、多样化、多元化方向转化。电子媒介现已成为信息传播的重要载体,电子化信息已成为现代信息的重要源泉。联网服务以其信息密集度高、价格低、便于检索和快速获取等优势,正成为现代信息服务的主要方式,预示着现代信息服务的发展趋向和定位方向。在拓展传统服务的同时,积极发展网络化信息服务已成为信息服务的工作重点。对应于现代社会的信息需求,信息服务将从主要提供传统文献信息服务向主要提供电子化信息服务转化,这种转化意味着信息服务在传统服务的基础上向新的层次跨越,信息服务在内容、方式和手段方面将发生大的更新。现代信息服务的重新定位,不仅是现代社会信息需求的需要,也是信息服务工作自身发展的必然结果。

2 现代信息服务的任务——开发信息源、扩大服务范围

为了提高信息服务质量,扩大信息来源,除了充分利用现有国际联机检索和光盘检索服务外,要尽快与国内、国际网络如CHINAPAC(中国公用分组数据交换网)、DDN(全国数字数据网)、CERNET(中国教育科研计算机网)、以及INTERNET(国际互联网络)联网。这些国内、国际网络上有着丰富的信息资源,通过网络可以真正实现网上资源共享。信息源的扩大为信息服务范围的扩展奠定了基础,除了为本单位提供信息服务外,还可面向社会、面向经济,为社会提供信息服务。在广泛联网的同时,现代信息服务还有另外一个重要任务即可根据本单位的优势和特点,开发具有特点的填补信息空缺的信息资源,联入公用数据库网络,参与社会化的信息服务。

3 现代信息工作的功用——信息导向、技术辅导

传统的信息工作主要是为读者提供单一的、公益性的书刊服务模式,内容主要是书刊的采购、编目、流通、阅览等,信息工作的功用主要是指导读者了解馆藏文献资料,指明收藏地点,帮助用户查找文献资料等。现代信息服务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具备联网服务和电子通讯能力。随着信息网络的延伸和功能的扩展,传统的信息服务模式必将代之以相互协调,交互作用的服务模式。网络化条件下的信息服务工作突出地表现为信息工作者不仅自己要熟悉网上资源、获取方法、技巧,还要成为用户获取信息的向导、操作技术的辅导者。

4 现代信息服务体系的构成——五要素

4.1 人员——通过网络能有效地从网上电子信息源获取、处理并提供电子信息,不仅需要传统信息服务技能,同时,也需要具有计算机技术方面的技能。现代信息服务需要众多的网络信息服务人才。训练有素,懂信息技术、经验丰富的信息服务工作者,无论对现代信息服务,还是未来信息服务都是胜任的。人才是现代信息服务体系中关键的要素。

4.2 信息——由各种数据库组成的动态信息源,网上提供的信息是大量的实时信息、全文文本、多媒体信息。

4.3 设备——计算机、不间断电源UPS、调制解调器、直拨电话、打印机等;功能完善,保密措施安全可靠、与不同机型、机种和操作系统之间互联方便、安装简易方便的网络产品(网络防病毒卡、集线器、线缆、路由器、网卡等)。

4.4 网络——网络可分为局域网、广域网两大类。局域网主要指本单位用网络电缆建设的专用网络体系。广域网主要是利用公共通信网(公用电话网或公用分组交换网、全国数字数据网、卫星数字通信网、INTERNET网等)、专用通信网(专用电话网、专业专用计算机网络)进行外部通信互访和联系。网络应能提供足够的网络处理和传输能力,支持多媒体技术,且易于升级。

4.5 规范——网络标准、传输协议。坚持开放性和着眼发展的原则,采用国际或国内标准,依据长远需要,选用TCP/IP网络协议,并考虑向ISO/OSI协议过渡。

5 迎接网络化信息服务的过渡准备

5.1 更新服务观念:应抛弃落后的传统手工服务或使用单机和本单位集成化信息管理系统进行封闭式信息服务的思想观念,转向开放式网络化信息服务。逐步改变现有信息技术处理和服务环境,不仅具有提供本单位文献存取和服务的能力,而且具有不断扩大电子文献和网上文献的处理和服务能力;不仅能和单位系统内干线网相连,而且能与地区、国内、国际网络联网。

5.2 借鉴国外经验:我国目前在网络建设方面正处于起步阶段,计算机联网率还不到5%。与美国(联网率已达50%以上)、日本(联网率为15%)等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差距。通过借鉴国外在网络建设方面的经验,采用最先进的网络技术和产品,在网络建设上就可减少其它国家以新技术、新产品汰换旧产品的过程,使我国的网络建设具有较高的起点。在信息服务网络化方面同样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和模式,开创具有自身特色的网络化信息服务。

5.3 人员培训:网络化信息服务的质量如何,关键在人的素质即信息服务工作者所具有的知识结构和技能。随着信息服务越来越多地涉及到电子技术和其它现代技术,信息服务工作变的越来越复杂,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已成为信息工作者当前不可忽视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信息服务工作者的培训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在培训方式上,除进行专门培训外,还可利用各种交流渠道和形式进行自我培训,即建立交互式培训网——通过电子技术和非电子技术相互交流思想、数据、信息、心得、经验和技巧,互相切磋、共同探讨、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交互式培训网的交流途径包括电子通讯(如电话、电传、电子邮政、电子论坛、视像会议等)和非电子通讯(如信函、会议、研习会、研讨班、面谈、出版物等)。需要强调的是,信息服务工作者直接参与网络化信息服务并学习网络技术是信息服务自动化以及更新自身知识结构的关键。直接接触和利用网络技术有助于网络服务技能的掌握和熟练。这也是培训方式中最有效、最方便的方法。

5.4 信息服务再设计:当前的信息服务可分为传统信息服务和电子信息服务两种主要模式。传统信息服务是以信息的传统载体和手工作业为特征的信息服务方式;电子信息服务是以电子信息载体如光盘、磁盘等以及由计算机、信息网络为特征的现代化服务方式。目前,正处在两者并存的过渡时期,信息网络的延伸与信息技术的发展,正影响并加快着转化的进程。具体表现为服务模式由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变、服务重心向社会经济文化生活倾斜、服务内容向功能服务转变、服务对象向社会大众倾斜。

5.5 转变质量观念:随着网络化信息服务的发展,衡量信息服务的功能和质量标准也就随之发生了转变。能否在网络终端上快捷、准确、简便、经济地获取并提供用户所需信息,涉及的网络范围大小,将成为评价信息服务规模和服务质量的标准和标志。因此,情报中心、图书馆藏书量的多少已不再是信息服务规模和服务质量的主要标志。现代信息服务质量的评价标准应随同服务模式和方法的改变而变革,并重新确立。

5.6 成立协调职能机构:该协调职能机构负责领导、规划与协调全国信息网络建设和信息服务。制定有关规划、法规,协调各信息服务单位的工作,避免重复和浪费。在制定规划时要高起点、高标准,推动信息分类和编码的标准化,使其向国际标准化和规范化靠拢,以便与国际上各大信息网络接轨联网。

总之,信息服务网络化是走向信息时代的开端和必经之途,具有跨时代的特征。站在时代高度,面向21世纪,我们应力争实现的信息服务的目标和任务就是加快信息服务网络化,学习、应用和优化信息技术服务,拓宽、增强或改善工作效率和效果。

(收稿日期:1995-07-25)

标签:;  

网络信息服务及其转型对策_信息发展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