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经济带核心交通网络空间格局变化分析论文

长江经济带核心交通网络空间格局变化分析

鲁小丫1,彭 颖1,石 磊1,文学虎2

(1.西南民族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四川 成都,610041;2.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第三地理信息制图院,四川 成都,610102)

摘 要: 为更加准确地掌握长江经济带交通空间格局状况,提出一套核心交通网络空间格局变化分析指标体系.通过分析提取地理国情普查成果中的交通资源成果,结合行业专题数据、社会经济统计数据,采用多源异构数据融合、地理空间统计分析等方法,开展区域的交通网络密度、便捷度和通达性研究的空间化、定量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整体核心交通网络空间格局日趋合理.研究可为地理国情监测服务于长江经济带发展提供理论研究与应用参考.

关键词: 地理国情普查; 交通网络密度指数;交通网络便捷度指数;交通网络通达性指数;空间格局;长江经济带

长江经济带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是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心、重要的生态屏障,是中国经济新的增长带.2016 年3 月中央发布的《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确立了长江经济带“一轴、两翼、三极、多点”的发展新格局,而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统筹铁路、公路、航空、管道建设,建成网络化、智能化的综合立体交通走廊,便成为了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工作.

科学发展,测绘先行.2013 年至2015 年,在全国陆地范围开展了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工作,全面摸清了全国自然地表覆盖、交通及人类活动相关要素的详细状况和空间分布,构建了地理国情本底数据库,自2016 年起,每年开展一次的地理国情监测更新. 这些数据成果准确可靠、鲜活度高,可为长江经济带交通网络空间格局分析提供丰富的数据支撑.

如图15所示,随着翼缘板上均布荷载的增加,悬臂箱梁的悬臂端最大竖向位移值呈现出从弹性到塑性阶段应有的特性,即先线形增加后进入平缓段。拐点位置处所施加的均布荷载大约为440 kN/m,比理论值计算出来的使得底板最外边缘恰好达到屈服应力的356 kN/m大。

从地理国情项目启动之初,就一直重视国情数据的应用问题[1],制定了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2-3].在普查工作中,也从社会经济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等诸多方面进行了数据采集和数据应用[4].通过测绘数据定位精准、变化明确的特点,对社会、经济的发展现状以及发展变化进行了多方面监测与分析[5-7].比如潘凯能等、尹鹏程等、郭冬娥等对土地资源管理进行了研究[8-10]. 交通对区域发展具有引导、支撑和保障能力[11],是反映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潜能的重要指标之一[12]. 于笑雨等、吴威等、马泉等都对区域交通资源进行了研究[13-15].

水库工程以防洪、兴利为主,且防洪高水位高于正常蓄水位,按库容法分摊固定资产和成本费用时,应先将防洪和兴利共用库容即重复库容分摊防洪和兴利后,再分摊固定资产和成本费用。即:

长江经济带横跨11 个省市:四川、云南、贵州、重庆、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浙江、江苏、上海,全域面积约205 万平方千米. 本次研究的数据基础是2015年、2016 年长江经济带全域的地理国情普查成果,包括地表覆盖分类成果、地理国情要素成果、正射影像数据(DOM),同时利用了1:5 万的90 米数字高程模型数据(DEM)数据、统计年鉴等数据,对区域的核心交通网络空间格局变化进行监测分析,为快速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及立体交通走廊建设提供地理信息支撑服务.

1 构建核心交通网络空间格局变化分析评价指标体系

构建以核心交通网络密度指数(TD)和交通便捷度指数(SL)为核心的指标体系(图1),研究分析全域的核心交通网络通达性状况,利用核心交通网络通达性指数来衡量区域交通通达水平,反映区域自身交通设施保障程度以及与外界交流联系的便利程度. 其中,核心交通网络密度指数由铁路网、高中等级公路网、高等级内河航运网等指标因子构成;核心交通网络便捷度指数由距交通干线距离、距交通枢纽距离等指标因子构成.

图1 核心交通网络通达性指标体系
Fig.1 Core traffic network accessibility index system

核心交通网络通达性指标因子的内容和量化方法见表1.

表1 核心交通网络通达性三级指标及量化方法
Table 1 Three levels of accessibility index and quantitative method of core traffic network

2 核心交通网络空间格局变化分析路线及方法

利用地理国情普查成果,统计分析长江经济带全域核心交通干线、交通枢纽设施的数量、分布及2015、2016 年变化情况;通过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监测分析全域的核心交通网络通达性状况及变化;挖掘交通基础设施的空间分布、变化发展与通达性的相关因素,综合分析长江经济带全域交通网络空间格局变化状况.具体技术路线如图2 所示.

图2 核心交通网络发展空间格局变化分析技术路线
Fig.2 Analysis technology route of spatial pattern change of core traffic network development

具体分析方法如下:

交通网络通达性指数计算公式如下:

纵坡对速度的影响采用坡度绝对值函数的修正系数来反映,从而修正交通密度.计算公式如下: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造成患者家属难以长期在院照料患者,因此人们对护工的护理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专业护工成为了这个时代不可缺少的社会职业。因此,职业化管理在护工管理中的运用显得尤为重要,为进一步促进护工管理的规范化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依据[1]。笔者运用本次研究深入探讨职业化管理在护工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利用核密度分析工具,得到线离散化数据,并通过坡度修正,得到交通网络密度,反映了区域内交通运输干线的密集程度.核密度分析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h 为带宽,用来控制核密度估计的平滑程度,选取原则是均方误差最小;n 为观测值的个数;kern 为核密度函数.

在传动领域,行星机构通常要限制一个自由度才能确定速比传递动力.在实际应用中通过制动器制动某个构件或通过离合器连接某两个构件都能使其退化为单自由度结构,从而以固定速比传递动力.静液-机械复合传动无级变速系统,采用行星机构的2自由度结构,将静液支路与机械支路的动力相融耦合,且运用静液支路的连续变化速比限制了其中一个自由度,使系统具有单自由度的稳定速比传动特性[7].

2.1 研究对象剖宫产产后出血的发生情况调查 626例>35岁孕妇剖宫产术后发生产后出血共132例,产后出血发生率为21.09%,另有494例未发生产后出血,占比为78.91%。

式中:fg 为坡度修正系数;g 为纵坡绝对值;a 为系数(不同车型的a 值有区别,这里对其取平均,得到a为-0.05).

由此得到不同纵坡的修正系数值(见表2).

表2 不同坡度的修正系数对应表
Table 2 Table of correction coefficients for different slopes

对于监测区域的坡度数据,根据坡度分级进行重分类,再使用该表对应的坡度修正系数进行交通密度坡度修正,从而得到最终的交通密度分布结果.

式中:fk为空间要素吸引力值;distk为空间要素与任意空间位置间的距离值;β 为归一化指数,经验取值为0.0001.

2)交通网络便捷度

交通网络便捷度反映一个地区到另一个地区的难易程度.通过使用欧氏距离分析工具和吸引力分析方法得到结果.欧氏距离分析是根据输入的要素数据集计算整个区域距离输入要素的直线距离远近分布情况,生成结果为一个连续的距离表面. 吸引力分析公式如下:

张华军:当教师真正地把课堂看成一个不断促进学生和自己的生命在其中得到滋养、生长的地方时,就不会把是不是完成教学计划当作唯一标准。这并不是否定教学计划的重要性,而是强调不要把教学计划当作孤立的事情。它是在一个整体中,这个整体就是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以及教学内容为媒介所包容的一切。如果把实施教学计划当作一件事,把关注每一个学生当作另外一件事,把课堂发生的每件事都割裂地看,教师即使是超人,也没有办法兼顾。

传统的教学评价形式非常单一,学校评价学生的重要方式和标准就是考试和分数。一直以来,教育主管部门和社会各界把考试结果作为评价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的主要手段,这一现象在初高中学段尤其常见。于是,学校的主攻目标就变成了争取高分、追求排名和提高升学率。这样做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考试成为教育的指挥棒,为升学服务的应试教育给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

3)指标标准化

式中:TAI、TD、SL 分别为交通通达指数、交通密度指数和便捷度指数.

以省市为单位,统计长江经济带各省市2015、2016 年核心交通网络通达性指数及变化,具体情况如表4 所示.

4)交通网络通达性指数

1)交通网络密度

对交通网络密度、便捷度,进行标准化处理得到交通网络密度指数、便捷度指数,消除多指标评价带来的不同量纲的影响.方法如下:

3 长江经济带核心交通网络空间格局变化监测分析

通过统计分析发现,2015-2016 年,长江经济带全域交通基础设施总量稳中有升,其中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增速最为明显. 基本统计及变化情况如表3 所示,其中,核心交通干线变化的空间分布情况如图3所示.

表3 2015-2016 年长江经济带全域交通基础设施基本统计及变化情况
Table 3 Basic statistics and changes of transportation infrastructure in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in 2015-2016

图3 长江经济带2015-2016 年核心交通干线要素变化分布
Fig.3 The change and distribution of core traffic trunk factors in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in 2015-2016

通过交通网络密度、便捷性格网化分析,得到长江经济带全域2015、2016 年核心交通网络通达性指数分布情况,其中,2016 年情况如图4 所示.

图4 2016 年长江经济带全域核心交通网络通达性分布图
Fig.4 2016 map of accessibility distribution of the entire core traffic network of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由图4 知,长江经济带全域核心交通网络通达性指数区域差距明显,全域通达性较好区域(指数大于80)尚未连接成网,部分省市之间的通达连接性较差.其中,通达性优势明显区域主要分布在上海全域、江苏南部及其余各省省会城市中心城区;较差区域主要分布在四川西北地区、云南中南部部分山区、湖南中东部部分区域及贵州零星区域;云南、贵州、重庆、湖南之间的通达性有待进一步提升.

式中:μ 为平均值,σ 为标准差. x 为区域内指标实际值;f(x)为区域内指标标准化后的值.

表4 长江经济带全域各省市2015、2016 年核心交通网络通达性指数及变化统计表
Table 4 The accessibility index and change table of the core traffic network of all provinces and cities in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in 2015 and 2016

由表4 知,各省市间2015、2016 年核心交通网络通达性排名基本保持不变(除了2015 年排第3、第4的湖北和浙江,2016 年排序互换);各省市通达性指数提升速度有所差别,其中江西、安徽、浙江提升速度明显快于其他省市,上海、云南提升速度明显慢于其他省市.以通达性指数提升最快的江西为例,分析原因:江西省2016 年相比2015 年新增了一个机场,两个火车站.新增上饶三清山机场,旅客吞吐量约每年30 万人,上饶市初步形成以公路、铁路、航空为主的“大交通”格局;新增的两个车站分别是德兴站和会昌北站,优化了交通格局.

一是绿色项目标准有待统一。我国绿色债券的监管部门包括中国人民银行、发改委和证监会等部门,各部门意见中绿色项目标准尚未统一,导致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无法准确界定债券的绿色属性。二是环境信息披露制度不健全。我国已发行的绿色债券超过半数没有进行环境信息披露。环境信息披露制度不健全,投资者缺乏环保信息了解渠道,极大降低其参与绿色债券的积极性。三是第三方评估体系有待完善。我国绿色债券尚处于起步阶段,专业的绿色债券评估机构数量较少,没有一套统一、可行的第三方评估标准。部分不良发行者通过“漂绿”等行为进行政策套利,极大影响我国绿色债券市场健康发展。

适量取2种粉碎样品,将少许微胶囊粉末撒于贴了双面胶的样品台上,吹去多余粉末,喷金30 s后用高分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样品形态并拍照。

通过格网化分析,统计长江经济带2015-2016 年核心交通网络通达性指数变化分布,具体情况如图5所示.

图5 长江经济带2015-2016 年核心交通网络通达性指数变化分布图
Fig.5 The distribution map of the accessibility index of the core traffic network in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from 2015 to 2016

由图5 知,长江经济带核心交通网络通达性整体有所提升,且主要呈现出以下特征:条带状提升(如四川、安徽、浙江,由于新建轨道交通提升了沿线交通网络通达性水平)、个别省份的提升呈零星分布(如江西省,由于不断完善一、二级路网结构提升了大量局部的交通网络通达性水平).

4 结束语

从整体看,长江经济带全域交通基础设施布局日趋合理,虽然中东部地区的交通密度仍明显优于西部地区,但从2015、2016 年变化监测结果来看,差距在逐渐减小.全域的核心交通网络通达性呈现出稳中向好的态势发展,但东西部差距仍十分明显,各省市提升的速度差距也较大.具体结论和建议如下:

①交通网络空间格局呈现出明显的地域差异性,长江经济带东部地区综合交通网络体系发展水平较为优越,西部的发展水平则明显偏低.

2.3.3 5-HT 3RA的应用情况 本研究中患者应用的 5-HT3RA 包括 Tro、Pal和 Ond。“指南”推荐 Tro 只在第1天静脉应用或口服5mg。有59例(53.15%)连续多日应用Tro,疗程过长。应用Pal存在的主要问题与Tro一致,有11例(9.91%)应用Pal疗程过长。有4例将Pal与Tro重复应用,因药物与受体的结合存在饱和现象,重复用药并不能增强疗效,反而会增大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两药重复应用为不合理用药。Ond应用主要存在超致吐级别应用、给药剂量偏小和疗程不合理。Ond为短效的5-HT3RA,应用Ond的例数较Pal和Tro少。见表6。

②长江经济带通达性由核心区域向边缘区域扩散趋势明显,多点发展成效初显.

③长江经济带核心交通网络发展朝高速方向发展较快,延续发展势头,将快速提升全域的交通网络发展.

④建议加强长江经济带地区之间的核心交通网络联系,尤其是要加快东部与中部地区的高等级交通路网建设,促进全域核心交通网络空间布局合理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德明. 开展地理国情普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J]. 中国测绘,2013(3):4-7.

[2]姚鹏飞,温越岭. 开展地理国情普查服务社会经济发展[J]. 地球,2013(7):17-22.

[3]张远. 地理国情监测测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抓手[N]. 中国测绘报,2011-03-22(3).

[4]廖敏,文婷玉. 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成果应用的思考与建议[J].测绘地理信息,2016(5):85-88.

[5]付治河,王萃莲. 地理省情监测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的应用[J].河南科技,2012,15:34.

[6]郝科铭,殷福忠. 论地理国情普查和监测对龙江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作用[J].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4(6):7-9.

[7]孔伟波,周佳. 地理国情普查基本统计的探索与实践[J].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5(9):63-65.

[8]潘凯能,汤江龙. 地理国情监测机制在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应用[J]. 安徽农业科学,2015(6):297-298,359.

[9]尹鹏程,楚亮,付丽莉,等. 基于土地管理数据的地理国情监测作业新方法探讨[J].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15(3):104-109.

[10]郭冬娥,江娜,郭永亮. 地理国情普查数据在土地监管中的初步应用研究[J]. 测绘通报,2015(7):75-78.

[11]金凤君,王成全,李秀伟.中国区域交通优势的甄别方法及应用分析[J].地理学报,2008,63(8):787-798.

[12]陆大道,刘卫东.论我国区域发展与区域政策的地学基础[J]. 地理科学,2000,20(6):487-493.

[13]于笑雨,王崇倡,董春,等. 基于地理国情普查的东营区交通条件评价与分析[J],遥感信息,2014,29(4):07-11.

[14]吴威,曹有挥,曹卫东,等. 长三角地区交通优势度的空间格局[J].地理研究,2011,30(12):2199-2208.

[15]马泉.基于地理国情普查数据的城市交通网络分析[J].测绘技术装备,2015,17(2):31-33.

Space pattern analysis of core traffic network in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LU Xiao-ya1, PEN Ying1, SHI Lei1, WEN Xue-hu2

(1.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outhwest Minzu University, Chengdu 610041, P.R.C.;2.The Third Institute of National Administration of Surveying, Mapping and Geoinformation, Chengdu 610102, P.R.C.)

Abstract: In order to get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spatial pattern of the core traffic network of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a analysis index system of spatial pattern change of core traffic network was puts forward. Multi-source heterogeneous data fusion method and the spatial statistical method were adopted to carry out the spatial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traffic network density, ease of convenience and accessibility research, by extracting transportation resources from the database of the Geographical National Census and combining industry project data and social economic statistic data. 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patial pattern of the overall core transportation network in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wa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reasonable. The research results have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reference value for the monitoring results of geographical conditions providing servic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Key words: Geographical National Census;traffic network density index;traffic network convenience index;traffic network access index;spatial pattern;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中图分类号: P208;TP7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5-4271(2019)02-0192-08

收稿日期: 2019-01-04

作者简介: 鲁小丫(1975-02),女,汉族,四川邻水人,讲师,研究方向:地理信息系统.E-mail:35519309@qq.com

基金项目: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项目(2014NZYQN28);国家测绘局“长江经济带地理国情专题统计分析”(201505)

doi: 10.11920/xnmdzk.2019.02.011

(责任编辑:张阳,付强,李建忠,罗敏;英文编辑:周序林,郑玉才)

标签:;  ;  ;  ;  ;  ;  ;  ;  

长江经济带核心交通网络空间格局变化分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