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_阳云琼

浅谈小学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_阳云琼

四川省宜宾市江安县桐梓镇安乐小学校 644200

在新课程理念下,新课程改革关注对学生探索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进行探索性学习。因此,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给他们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习数学的过程应该是一个学生亲自参与、丰富动态的思维过程,要让学生经历一个探索和创新的过程。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呢?下面,我联系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创设情境,诱发小学生的创新欲望

1.创设兴趣情境,为学生奠定创新基础。好奇是儿童的天性,培养和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是产生兴趣的先导。教师如果为学生创设一个适合学生身心特点的环境,学生的好奇心就会自然地发展,循序渐进,进而形成强烈的求知欲。创设使学生对新知识感兴趣的情境,把学生的心理调适到最佳状态,使学生主动参与进来,达到激活思维的目的,就会使学生产生创新的欲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2.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小学生刚刚接触数学知识,受年龄、身心发育等条件的制约,教师单纯的讲解可能会使学生难以理解,如果把数学教学的目标、内容、过程融于各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之中,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通过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开心愉悦地合作交流,那么效果会好很多。因此,对小学生来说,在教学中开展游戏活动是必要的,也是非常重要的。将数学教学与学生喜爱的游戏、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起来,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在游戏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还能开发智力,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创新意识,可以说是一石三鸟。例如在学完乘法口诀后,为帮助学生牢记口诀,我在复习课上采用了一个小游戏:“口诀接龙”,即教师先随便报两个1位数,如“2”和“8”,指名学生口答其相乘的积“16”(口诀:二八一十六);再让他提问下一位学生:用所得的“1”和“6”相乘得多少,第二位学生口答“6”(口诀:一六得六);接下去,第二位学生又提问第三位学生:两个“6”相乘得多少,如此循环,学生兴趣很浓。

3.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新授课开始时,教师首先要围绕本节课学习的目标和主要内容,做好课前设计,认真创设出有标向且能激发学生兴趣的问题情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学生明确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任务后,就会带着问题,跟随教师的思路,在教师的讲解和引导下独立思考、合作学习,逐步生成问题、解决问题。其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围绕重点设计一些富有探究性的问题。教师在设计这一环节时,需在前一个问题的基础上有所深入、循序渐进,要留给学生一定的探索空间,让学生通过利用教具、学具,动用心、眼、手等各种感官参与、探究,使学生自行发现和掌握知识的规律,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再次,教师要围绕难点,从新旧知识的联系、知识系统性和规律性等方面设计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着力解决重点问题,突破难点,由此及彼,拓宽知识层面,加深学生对本节课知识和内容的印象。

二、拓宽解题思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数学课对于学生来说,仿佛就是无休止的计算。其实,数学应该是小学阶段最容易吸引学生的有趣的学科。因为它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还有较强的人文性,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为使学生的思维逐渐活跃起来,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把教学重点转移到如何指导学生学,如何指导学生通过实践获取知识、创新知识。数学学科有其严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大多数数学知识点都有其前期的基础、后期的深化和发展。给学生必要的知识和技能的准备是学生积极参与数学课堂教学的必要条件,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把所学的知识作适当的“降格处理”。所谓“降格处理”,就是通过降低新知识的难度,使新知识变成学生似曾相识的东西,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为了拓宽解题思路,我常采用线段、图像、实物(自制教具)等直观形象教学。如充分发挥学具的作用,在教学“34+28”时,我按以下步骤:(1)动手操作小棒练习,学生摆小棒;(2)先摆34根小棒,再在它下面摆28根小棒,并注意整捆和整捆对齐,单根和单根对齐;(3)启发学生,先把单根小棒合起来有12根小棒,把10根捆成一捆,放在整捆小棒下面,这时还剩2根小棒。

教学中由教师讲,再由学生跟着摆,对照算式,使学生理解笔算竖式和计算法则,最后通过计算强化练习,形成计算技能。在这一过程中,由实物操作——揭示算理——巩固练习,促进了新知从具体到抽象的过渡,使学生更容易接受。这种通过教学手段上的突破、创新,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联想、想象和创造的空间,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三、鼓励质疑,培养思维的独创性

思维的独创性是一种主动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见解,具有创见性的思维。创造性思维是人的思维品质中最有活力、最有价值的方面,因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尤为重要。

四、启迪学生思维,让学生在探究中提升能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给学生数学的思维和方法,学生一旦科学地掌握了数学的思维方法,就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他们就能利用这些本领去探索数学世界的奥秘,去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的学习过程是一种探索创新、培育创新意识的过程,从创新意识的无到有,再将创新意识转化为创新能力,不断地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加强培养创新思维训练的力度。

论文作者:阳云琼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9年10月总第19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2

标签:;  ;  ;  ;  ;  ;  ;  ;  

浅谈小学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_阳云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