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经济实力“扩张”的关键因素_经济论文

美国经济实力“扩张”的关键因素_经济论文

美国经济实力“膨胀”的关键因素,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美国论文,经济实力论文,关键因素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克氏“盘点”经济心地宽慰

今年5月底, 美国有线新闻和《今日美国》先后发布新闻:克林顿这位靠批评布什政府经济政策起家的“白宫主”,在他任期临近8 年而盘点自己工作“业绩”时,既为自己性丑闻的败露而懊丧,又为发动对南斯拉夫动武而致公众支持率降到53%而不安。唯一令他心地宽慰的是在自己任期内美国经济实力连续“膨胀”,兑现了“重振美国经济”的竞选诺言,从而成为“多次扳不倒的小子”。美国经济实力“膨胀”主要表现为:

1.经济增长率持续“冲高”。克林顿执政的前4年(1993-1996 ),美国经济年平均增长率为2.55%,浑然不见布什政府时期(1989 -1992)平均不到1%的萎靡状态。1997年增长3.9%,1998年亦为3.9%,年增长率是日本的4.3%倍,法国的1.7倍,德国的1.8倍。 到目前为止,即将达到60年代创记录的连续106个月增长的好水平。 现在美国国内生产总值(CDP)已达81110亿美元,临近日本的2倍,德国的3.8倍,法国的5.8倍。1998年进出口贸易总额超过15500亿美元,占同年世界进出口贸易总额的19.5%,比欧元区11国的的总额还多近1个百分点。 表明美国在持续充当西方国家经济增长的“火车头”。

2.股指走势打破历史记录。西方国家经济学家称“股市发展趋势是近年美国经济形势的晴雨表”。道琼斯30种工业股票平均指数1966年只有1000点,1987年才越过2000点,1991年超过3000点,1995年超过4000点,1997年越过8000点,1998年越过9000点,1999年3月底突破10000点,之后一直在11000点附近徘徊。美国联邦储畜委员会今年3月12日发布新闻称:目前美国经济正处于历史上少有的黄金时期,居民拥有的股票和其他证券值共达10.8万亿美元,比1998年全年的国民生产总值还多28000亿美元。这多余部分比日本1998 年全年国民生产总值的半数还多。一些冒尖的大公司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利润里程碑”。以戴尔电脑公司为例,1994年2月它的市值还不足10亿美元,而到1999年3月初却令人咋舌地猛涨长1000亿美元。倘若你是位有眼光的投资者,1994年花2100美元购买戴尔公司股票,那么5年后的今天,你手头上拥有的股票值就达27.2万美元,回报率高达120多倍。1999年初,美国联邦储最新统计数字显示,在过去的4年时间里, 证券市场的繁荣使美国人家庭总财产增加了大约4.5万亿美元, 资产如此膨胀使相当多的美国人感到自己这几年不知不觉地发了大财。

3.财政收支有较大改善。80年代以来,美国财政赤字扶摇直上,到1992年布什政府的预算赤字达到2904亿美元的巅峰,占到当时国内生产总值的4.7%。而克林顿自1993年1月进入白宫后,逐步采取对富有阶层增加税收和削减政府开支的双管齐下的措施,致力于改善财政恶化的不良状况,1995年财政赤字降到1639亿美元,1996年降至1073亿美元,1997年迅速降到226亿美元,1998年出现了700亿美元的盈余,相等于国内生产总值的1.4%。今年3月白宫预测,如果不发生意外情况,到2002年美国财政盈余将达到1870亿美元的新水平。

4.一向被视为此消彼长水火不相容的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保持在较低水平。美国的失业率由1991年的6.8%,降到1997年的4.9%,1998年降到4.3%,今年一季度又降到4.2%,第一次低于日本的4.6 %和欧元区国家平均10.5%的失业率。通货膨胀率由1991年的5%,降到1997 年的2.7%,1998年又降到1.6%的最低谷。这意味着美国长期存在的“双赤字”的局面终于在近年得以改观。

利用国外人才“辅佐经济”

近年世界各地研究分析美国经济的文章接踵闻世。人们在分析美国“新经济”出现强劲发展势头的原因时,不约而同地首先强调人才的作用。美国康奈尔大学教授霍夫曼在《科学》杂志上严厉谴责美国掠夺别国人才的行径时指出:“美国正从发展中国家的人才外流中获得不正当的利益”;“成为美国经济稳步发展的最重要资本”;“与其说美国经济如日中天是联邦政府经济杠的熟练运用,倒不如说长期无休止地在世界各地网罗高级人才的政策辅佐了美国的经济风光”。目前美国联邦政府拥有科学家169000人和工程师115000人,合计为284000人。产业部门雇佣的科学家667000人(包括社会科学家43000人),工程师1305000人,技术员1474000人,合计3446000人。他们中大多数具有博士或硕士学位。其科技人才队伍之庞大,从事科技研究与开发人数之多,远高出西方其它国家。目前美国计算机专业博士学位的人才中,1/2为外来移民;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的冒尖人才中,1/4为外来移民;高级兰领工人中,1/3为外来移民。美国经济学家、斯坦福大学教授罗默认为:美国知识资本创新的载体——人才,是不可估量的、最具权威的“秘密武器”和“国有资产”。美国正是凭借着与金融资本一起这两个“法宝”,在近10年来一直保持着综合国力的“世界冠军”。罗默还认为,近10多年,尽管美国掠夺各国人才而招致责难声此起彼伏,但并没有丝毫放松的迹象,相反政府在采取新的措施在扩展“智力资产库”。原因在于这种智力资产给美国提供了政府经济决策基础、科技发展创新、情报与信息急速扩大、知识产权聚增、经济利润不断。唯其这样,美国从60年代以来一再修改移民法,借以从世界各地引进更多“价廉物美”的一流人才,。1998年4月,美国参众两院通过新法案,决定把1998年H-IB身份签证赴美的名额由6.5万人调整为8.5万人,到2002年,将增至11.5万人。美国《商业周刊》指出,目前美国一般人才不缺,骨干人才紧缺,冒尖人才十分紧缺。引进最为炙手可热的首位是网络技术高级人才,其次是为工商企业提供高级技术咨询的高级人才,再次是从事各种应用程序编制和设备开发工作的高级人才,这将成为影响美国未来经济发展的至要因素。

近几十年来,为了为美国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美国采用“巧取豪夺”的种种手段,已先后从世界各国引进30多万高级人才。主要手段是:(1)移民引进人才。美国修改后的H-IB规定,凡是世界著名学者、高级人才、特殊专家,不考虑其国籍、资历和年龄,一律优先办理移民手续。美国《财富》杂志刊文说,这几年美国不仅从不发达国家广招人才,而且连法国这样发达国家的科技人才也纷纷流向硅谷,已使法国政府感到不安。(2)趁火打劫。1991年前苏联解体后, 美国根据情报局掌握的花名册,捷足先登挖走了2000多名高级人才。欧洲媒体称这是美国“劫走了会下金蛋的一批专家”。(3)重金收买。 近年美国以高出原薪10至20倍的价格,收买包括俄罗斯、乌克兰等国的拔尖人才,大多数为研制核动力和反弹道导弹专家。(4)资助扶植。 最为典型的是印度,美国以每年对印度6所“印度理工大学”(IIT)提供助学金为诱耳,邀请IIT学生去美国讲学、留学、旅游,然后将拔尖人才留下。 仅1998年就有500多人留在“花旗国”,成为美国高级人才库的重要来源。

利用外国人才“辅佐经济”,给美国以极大的受益。(1 )科技创新水平大大提高。由于美国拥有世界其它任何国家无以伦比的众多一流人才,科研人数超过日、德、法、英4国的总和, 因而无论是基础研究还是应用研究,在世界均居领先地位。1995年3月, 美国总统技术办公室对世界27项“关键技术”领域进行的美日和美欧对比报告作了如下判断:与日本相比,其中10项大大领先,11项占居优势,6项大体相等; 与欧洲相比,18项大大领先,7项大体相等,1项情况不明。(2 )科技软件拥有量增多。1996年4月,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布:在全世界已经批准的130多万件专利中,美国占有1/4还多。(3)知识资本效益大为上升。美国经济学家罗默说,纵观美国这些年的经济成长构成,人们发现美国经济增长的源泉起了质的变化,投资于知识资本,形成了强大的高新技术产业,使美国的整体经济水平上升了30%,而投资于传统的物资资本,仅上升了10%。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斯坦福大学,既是美国引进世界人才最多的学府,又是美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贡献最为突出的著名单位。近百年毕业或工作于麻省理工学院的人,先后创办了4000多家企业,雇佣了100多万名员工, 在世界范围内每年的销售额超过2300亿美元。近年每年还产生400多项新发明项目, 大部分为美国科研单位所采用(美国摩根斯坦利公司咨询报告)。(4 )跨国经营竞争水平提高。1998年8月3日美国《财富》杂志公布,因为高新技术屡有创新的成就,在世界500家最大跨国公司中,美国占有1/3的地位; 在年利润最为丰厚的20家跨国公司中,美国独占12家;在45个行业的年销售额排列中,美国占居了23个行业的第一名。今天的全球跨国公司,已在相当程度上体现了“美国商魂”。1990年前,美国全球经营的公司只占全美企业总数的1/5,而今已超过60%。(5 )引进“关键人才”起了“关键作用”,。以美国招引印度和俄罗斯一流人才为例,目前美国航空公司首席执行官,花旗银行投资执行经理,太阳微系公司总裁,麦肯锡咨询公司总经理,惠普、IBM、英特尔、德州等大名鼎鼎公司的技术主管,就来自于印度IIT 的移民。而美国1997年7月4 日“火星探路者”成功地着落于这颗红色星球表面山谷,1998年12月打击伊拉克的“沙漠风暴”得以显示威力,不能不说与引进前苏联的航天技术专家和反弹道导弹人才人很大关系。(6)高新技术产业成为带动美国经济的主导产业。 唯其美国在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开发技术、海洋开发技术、生物工程技术、航天技术等方面拥有较多的拔尖人才而保持着多项新发明的世界记录,迄今对其经济贡献率已接近35%。1998年美国对信息技术投资额达320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2.4%。信息技术产业的产值已占国内生产总值的8%以上。

“盘活军火工业”拉动经济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军火供应商,美国生产了环球60%以上的军火,产值占其国内工业总产值的23%左右;军火出口额占全球军火贸易的50%左右。据1997年美国国会预算局统计,每10亿美元的军火开支,可以为美国创造21000个就业机会,每100美元的军火交易,实际包含着拉动250~270美元的经济再运机会。原因在于军火工业不仅可以提升钢铁工业,而且可以带动附加值很高的航天航空、核能动力、电子通讯、自动化控制、新材料、计算机等领域的发展。但是,由于军火是特殊需求的终极产品,不扩充军备或不打仗,就失去了交易市场,意味着无法产生红利,还得陷入占用大量资金的困境。80年代后期以来,随着世界冷战的结束,美国的军火贸易逐年递减,不少军工企业困难重重。于是军火商们多年来一直向国会议员们游说,强烈要求打开军火销路。在种种压力下,布什和克林顿这两位白宫主都“致力于盘活军火工业”拉动经济增长。“盘活”的主要措施有:(1)提升军费预算。 1999年5月6日, 国会议员批准本年度财政增加军费130亿美元, 2000~2005年增加1120亿美元,届时美国的国防预算将超过3000亿美元,超过全球军费支出的1/3以上。据5月19日《纽约时报》报道,新增的军事拔款, 主要是采购新武器,加快美军装备的更新。 采购新武器的金额将由1998年的440亿美元(10多年来的最低水平),增加到2000年的530亿美元和2001 年的600亿美元。草拟增购项目有F-22型战机、改进型阿勃拉姆斯坦克、阿帕奇直升机、航空母舰、政击型潜艇、新型驱逐舰、雷达干扰器、新型导弹等。(2)扩大武器出口。近几年美国频频派出人员, 以协助“顾问防御”的身份向世界各地推销武器。仅1997年就向南亚、拉美、中东、非洲一些国家和地区推销460亿美元的军火,比1995 年增长36%。 继1992年布什政府不顾中美联合公报精神向我台湾省出售150 亿美元的武器装备后,近7年的克林顿政府又向台湾出售了近100 亿美元的军火。 1996年前美国向沙特阿拉伯出售武器高达110亿美元, 近几年又有新的定购合同签约。其它向北约盟国、拉美、非洲南部一些国家也推销了不少军火。(3)制造战机推销军火。继海湾战争后, 这次北约入侵南斯拉夫,美国军火商们又发财。尽管有媒体说美国对南空袭中耗费多少亿美元,但与随之而来的军火订单聚增相比,利大于弊。况且像海湾战争一样,不少费用是由欧洲一些国家“报销”的。1999年4月6日法国《回声报》报道说:这次袭击南联盟,参战的巡航导弹、地对空导弹、B -IB轰炸机、阿帕奇武装直升机、F-117隐形战机、B-2隐形轰炸机等,都是美国新造的军火,造价昂贵,不仅给美国军火商们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推销机会,而且给他们做了一次非常实际的免费军火广告。(4 )推出TMDI炮舰政策。1999年3月, 美国国会史无前例地通过了军事色彩最为浓重的法案——“战区导弹防御体系”(简称TMD)。 尽管从表面上看是要为美国驻外军队和盟国提供保护,但实质是要以此进一步发展高科技军火工业,培植美国经济新的增长点。奥秘在TMD 是一个经济附加值很高的系统工程。它的运作,将会推进美国电子通讯、计算机、航空航天、新材料新工艺、自动化控制等领域的新发展。如一枚空对地导弹卖出价在6万美元左右,一枚海上发射的巡航导弹卖出价在150万美元左右,普通F-16战斗机卖出价在2800万美元左右,F-117 隐形战斗机卖出价在4500万美元左右,一架雷达干扰装置在100万美元左右。 近年的波黑战争和今年的北约对南斯拉夫的空袭,就是要吸引欧洲盟友向美国购买精密导弹、灵巧武器、改进型战斗机、通信系统等军备产品。据法国《回声报》披露,今年美国的军工企业普遍受益,全年利润将比去年增加10%以上,这些企业的股票也因此暴涨20%以上。

东亚“失意”反撑美国经济

人们说经济全球化也蕴含着国际投机家恶意炒作的风险。东亚金融危机,日本陷入经济低谷,俄罗斯国力“一落千丈”,拉美巴西等国“元气大伤”,就是这种恶意炒作的后遗症。那么美国为什么会没有受到世界金融危机的冲击呢?1999年2月23日至24日, 美国联邦储主席格林斯潘在为参众两院就美国年度经济状况作证时称:尽管1998年世界金融动荡不断,降低了美国的出口额,也难保不受冲击的永久“绿洲”地位,但经济表现在西方国家中仍是冒尖而令人刮目相看的,部分原因是金融危机的“连锁反应”的结果是:(1)大量资本流入美国。 世界金融的动荡,国际“资本难民”都在想方设法寻找较为安全的避风港。而美国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美元的霸主地位,使怀有“逃难”心理的投资者,纷纷将资金投入到美国市场。据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处统计,1994年外国人购买美国股票、企业债券和其它证券的总额为570亿美元,1997 年2月东亚金融危机发生后流入1970亿美元,1998年则增加到2280 亿美元。近7年从亚洲流入美国的资金高达7000亿美元。其它从拉美、 东欧流入的。(2)强化了美元的霸主地位。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 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货币可望美元之项背。由于近几年投资者将投资转向“安全”的美利坚,造成美元坚挺;又加科索沃危机后美元与欧元在第一个回合的较量中占据了上风,欧元下跌,美元上升,美股狂飚,更加巩固和强化了美元的支配地位:国际贸易中的主要支付手段、国际金融市场上交易的主要货币、世界多数国家外汇储备的主要手段。(3 )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从直接投资的角度来看,大量外国资本流入美国新办企业或扩大原有企业,近两年至少给美国扩大了200万人的就业机会; 从间接投资的角度看,当外国投资者购买了美国的股票后,他们可以让部分资金重新在美国直接投资,从而又增加了美国人的就业机会。(4 )获得了低成本效应。1997~1998年,全球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总需求不同程度的萎缩,迫使石油及其它一些原材料价格下降,对美国整体产生正面作用。如汽油产品和农产品的进口价格,1998年末分别比上年下跌了43%和3.3%,美国作为众多原料的进口和消费大国, 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企业推出的产品或服务价格更有竞争能力,受益匪浅。

货币政策得当稳定经济

迄今为止,国际经济学们对新一轮美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原因众说纷纭。一般认为,高新技术产业是带动美国新一轮经济长盛不衰的重要原因,但亦与美联储推行适时的货币政策密不可分。1992年以来,美联储主要利用利率“导航雷达”政策,灵活将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适度结合运行,为防止通胀抬头和经济下滑,时而“双紧”,时而“双松”,时而“松紧协调”搭配,促使美国经济稳定。特别是1995年连续7 次调低银行间拆借利率,1998年又连续3次降息,在兼顾控制通胀、 阻止失业扩大和刺激经济增长的三大目标上产生正面作用,有力地保证了美国整体经济稳健地发展,华尔街股市节节上升。被称为“美国经济掌舵人”的格林斯潘自信地说,美国经济之所以“基础牢固”,除国外大量资金流入和USD货币走强的“良性作用”外, 以利率为杠杆进行松紧适度的宏观调控,才得以实现刺激内需来抵消外部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有进有退,不时向人们发出警告,不时发出风险信息,这就是联邦储的基调”。

美国经济并非无懈可击

上述论证并非是美国经济实力“膨胀”的全部原因,笔者仅就几个关键因素作了浅陋的判断。事实上,美国“经济绿洲”背后存在种种隐患。1999年4月,英国《经济学家》杂志载文认为, 美国股票市场存在股价高估的问题,可以说这是它泡沫的一部分,究竟能维持多久是人们正在担忧的。美国经济的持续上升,使劳动力市场日益趋紧,许多公司只有支付高额工资才能吸引所需人才, 从而导致成本大幅上升, 近年900家大公司的利润降至自1991年以来的最低点。 中小企业破产和社会保险的恶化,使贫富差距扩大而引人不满。由于海外需求疲软和遭受危机打击国家的廉价商品大量涌入美国,使美国的进出口贸易逆差急剧上升,1997年为1137亿美元,1998年上升到1693亿美元,1999年3 月已突破2226亿美元的警戒线,对外经济政策受到越来越大的掣肘。由于美国与日本经济往来份额大及美国在欧洲的公司远远多于它在东亚和拉美的公司,美国强烈要求日本和欧盟刺激经济增长,否则日本经济的持续恶化和欧盟经济的下滑,最终会把美国经济拉下水。所有这些,都为美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埋下了隐忧。

标签:;  ;  ;  

美国经济实力“扩张”的关键因素_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