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灌流治疗技术在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论文_邓川

血液灌流治疗技术在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论文_邓川

邓川

(重庆市綦江人民医院急诊医学科 重庆 401420)

【摘要】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治疗技术在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急诊收治的58例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救治处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血液灌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平均阿托品化出现时间、血清胆碱脂酶(CHE)活性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患者,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灌流技术治疗急性有机磷中毒的效果较好,应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

【关键词】 急性有机磷中毒;血液灌流;急诊;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45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7-0203-02

急性有机磷中毒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急症,该病起病急、病情进展迅速,患者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处理可能会出现多器官衰竭,因此病死率较高[1]。清除毒素是目前临床治疗急性有机磷中毒的首要方法[2],随着血液灌流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血液灌流技术在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抢救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为进一步探讨血液灌流治疗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的临床效果,本文将做如下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急诊科2012年5月~2015年2月间收治的58例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急性有机磷中毒相关的诊断标准,有明确的有机磷农药吸入史,入院时有毒蕈碱样、烟碱样及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血清胆碱脂酶(CHE)活性<30%。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9例,观察组男性12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38.4±2.1)岁,中度患者9例,重度患者20例。对照组男性10例,女性19例,平均年龄(37.6±2.4)岁,中度患者12例,重度患者17例。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未发现明显差异(P>0.05)。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洗胃,然后给予静脉滴注10mg阿托品,每小时增加5mg,再以此剂量5~10min维持注射一次,直至出现阿托品化,同时静脉注射0.5g解磷定,再静脉滴注2.0g解磷定。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行血液灌流治疗,治疗机器为廊坊产“爱尔”碳肾、瑞典金宝血透机及深圳益心达公司(德国贝朗公司的“HI18”碳肾、CRRT机及其生产的中心静脉导管)。采用颈内静脉单针双腔置管建立血管通路,用生理盐水预冲碳肾,将炭肾连接至动脉管,再用肝素盐水2000mL,以100mL/min的流量冲洗灌流器,串联于灌流器之后取桡动脉和肘正中静脉穿刺插管建立血管通路。治疗期间PT微创在80%~120%,血液灌流90~120min,血液灌流血流量维持在100~150mL/min。血液灌流治疗结束后采用鱼精蛋白行维持治疗。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阿托品化出现平均时间、CHE活性恢复平均时间、住院时间及死亡率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6.0软件包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x-±s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如表1所示,观察组患者的平均阿托品化出现时间、CHE活性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死亡率为3.4%,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4.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死亡率比较

组别 阿托品化出现时间(h)CHE活性恢复时间(d)住院时间(d)死亡率[n(%)]

观察组(29例)6.7±1.5 7.0±1.3 7.5±2.21(3.4)

对照组(29例)11.8±2.6 14.1±1.7 11.2±2.87(24.1)

P<0.05<0.05<0.05<0.05

3.讨论

有机磷是一种大分子的脂溶性毒物,其进入体后可迅速与体内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结合,中毒后患者可迅速出现胆碱能危象,如急性肺水肿、急性脑水肿、呼吸衰竭、昏迷等,严重威胁到了患者的生命。临床治疗急性有机磷中毒以迅速清除体内的毒性物质,恢复胆碱酯酶的活性为主[3]。虽然随着阿托品和解磷定等药物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临床在治疗急性有机磷中毒方面形成了一套成熟的方案,但死亡率依然较高,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本研究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采用血液灌流技术治疗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明显缩短了患者的阿托品化出现时间、CHE活性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且死亡率较低,这与李静[4]等人的报道一致。血液灌流技术借助体外循环,将患者血液引入装有吸附剂的灌流器中,可以清除患者血液中游离的有机磷,同时可以吸附清除与蛋白或脂类结合的有机磷[5],达到净化血液的目的。据文献报道[6]:血液灌流治疗应在患者入院早期应用,早期在毒物刚进入血液时有一高峰浓度,此时进行血液灌流治疗,能够大量地清除毒物,从而进一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Akdur 0,Dumkan P,Ozkan S,et a1.Poisoning severity score,Glasgow coma scale,corrected QT interval in acute organophosphate poisoning[J].Hum Exp Toxicol,2010,29(5):419-425.

[2] 柳东之.大黄鼻饲、保留灌肠治疗急性有机磷中毒的临床疗效及对 胃肠功能影响[J].中国中医急症,2014,23(5):981-982.

[3] 张文忠,张雪梅,吴楠等.早期血液灌流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研究[J].四川解剖学杂志,2011,19(1):20-22.

[4] 李静,邬新辉.血透联合血液灌流治疗急性有机磷重度中毒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13,19(9):49-50.

[5] 庞厚芝,张磊.血液灌流在急性有机磷中毒中的应用及监护[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2014,2(1):104-105.

[6] 洪霞,陈仙,施阳阳等.血液灌流在急性有机磷中毒中的应用[J].实用医技杂志,2013,20(9):1002-1003.

论文作者:邓川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1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8/11

标签:;  ;  ;  ;  ;  ;  ;  ;  

血液灌流治疗技术在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论文_邓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