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河道治理工程水土保持方案设计论文_郭舒临

城市河道治理工程水土保持方案设计论文_郭舒临

浙江中洋工程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摘 要】河道整治工程的开展对民生有较大益处,但同时会对地理环境产生一定的副作用,本文以嘉兴市河道治理工程为例,探讨市镇河道整顿项目展开有效的措施和可靠性设计,从而降低水土流失,稳固河道原有风貌,提升经济效益,具备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水资源流失;土地存留;项目措施;生物方法

1.基本概况

1.1工程区自然概况

嘉兴市位于长江中下游,交通便利,河网密布,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地貌多由人工垦殖形成,大量河浦及河渠纵横分布,切割平原。因其境内大部分地区交错分布着密如蛛网的河湖水系,乌镇、桐乡、南湖等都是十分著名的旅游胜地,河道治理工程是城市建设中的重中之重。而由于地处东亚季风气候区,嘉兴市雨水丰沛,年均降水量可达1168.6mm,降水主要分布在春夏之际,多阵雨和微风,下雨期间,短期内降雨量数值较大。而城镇居民比较密集、一般性基础建筑修建多,但是河道水域绿色植被相对缺乏,在河道治理过程中,水土流失的现象不容忽视。

1.2 水土流失特征

在整治工程中对水土保持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有两个方面:一、人为因素的影响。具体体现在项目工程过程中土地的随意开挖和不规范堆放以及河道泥土整治等项日的实施;二、客观环境的影响。因为该地气候条件复杂,天气炎热,降水量充沛,土地缺水和蓄水过程波动剧烈,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雨水对土地的侵蚀效果。总的来说,上述现象产生的原因,排除客观自然环境这类不可控因素的干扰,其关键原因在于对人为因素的控制不足。从某市河道整治项目的实际工程状况来看,水土流失的产生具备四个方面的特点:

(1)流失产生时段:建设施工期间修建者过度开挖以及不及时回填,在此阶段不仅导致地表出现大面积裸露现象,[1]而且造成弃渣外运堆集,此期间内若出现降水现象,经雨水的侵蚀作用和洗刷下,就极易形成水土资源的重度流失。

(2)流失地段分布:因为市镇河道整治是受到固有地形限制的,其属于线性大工程,因此水土的流失在地段分布上主要沿河道整体走向分布;同时也存在部分占状分布,其是由人为因素改变地貌导致的,例如施工场所、废渣地以及大规模取土场等。

(3)流失类型:该区域内水土流失存在三种类型,分为水力冲洗和重力施压以及风力侵蚀,由于春夏之际大都多雨,所以以水力侵蚀作为主要影响来源,然后部分开造成的植被裸露边坡,同时也是在一定程度上波动,最终会造成重力侵蚀,风力作用则对其起到加强作用。

(4)流失主要区域:结合河道治理工程实践经验,发现河道所发生的水土流失现象,其主要分布区域处于防洪堤中,究其原因,在流域范围内的无计划、不合理施工是其主因。建设中不合理、大规模的进行基础开挖,而未能及时回填,同时未对弃渣进行妥善处理。

2.水土流失所导致的不利影响

2.1破坏生态环境

未科学规划的建设活动会造成地表植物的破坏,从而导致地面表层土壤裸露在外直接遭受冲刷,同时工程所挖出土石方松散堆放等,都会形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其后还会造成地表混凝土硬化和砾质化,使得生态系统原有功能缺失。

2.2影响泄洪

在对城镇河道整治过程中,水系工程未把堆集的大量土石方采取合理规划方案,加之河道开挖数量众多的松散而又裸露的地表项目,在遇到持续期长,强度较大的降水天气时,水流会携带着泥沙,并使之在河道水流量不大的地方堆积,从而造成下游水流量大幅下降,最后使得河道河床堆积增多、增高,然后因为河道的日益狭窄甚至造成河道的断流,最终会使河道泄洪能力大幅下降甚至丧失。

2.3影响工程施工

在工程建设中,在水土流失防治方面,相关措施不到位极易出现泥浆四处流动的现象,对开挖建设也有所影响,一旦出现规模化坍塌等问题,就会对工程施工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使施工进度难以保障,进而导致工期延误。

3.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3.1弃渣场区

城市河道治理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难免产生废弃物,这些废弃物的处理需要予以充分重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通常而言,弃渣处理方式有三种:第一是作为他方工程的填充;第二是送到政府规定的消纳场进行处理;第三是选择体积比较大的废弃场。如果工程周围并没有需要填充的浩大工程,废弃物具有二次利用价值,无须运输至指定的消纳场,则可就近选择场地留作它用,嘉兴市由于本地的地理环境,弃渣场一般选择在空地和河道附近。在河道整治过程中处理废弃渣200多万时,大都是河堤清淤和基础开挖造成的,在整治过程中一起选择了3大弃渣场,占地面积总共达到约200.3htn2,同时对废弃场的水土流失问题也采取了一定的措施,防护措施大都可以分为3个要点:第一是地表的脱离,耕地的表层熟土资源是短期内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工程实施过程中,先剥离熟土的渣场表面,然后处理堆渣,主要是处理好堆放,根据实际情况并做好相关的防护措施,废渣厂作为处理渣场堆渣的机构,应该考虑废渣结束后的植物恢复用土情况,还有就是注意墙以及边坡相应防护措施,隔挡墙需在堆渣尚未形成之前就已修筑完毕,并确保其稳定性。边坡防护方法较多,较为常用的有三种,即单独进行工程防护或是植被防护,或是两者相互结合。视具体情况不同,合理选取防护手段。植物防护其生态性优越,无特殊情况一般边坡选用此方法;而稳定性不足需要使用工程防护对其起到加强效果的边坡则一般选用两者结合的防护措施。对于弃渣场顶部需要防护的平台,我们应该首先分析上游因雨水而堆积、流水量而汇流造成的影响,提前做好拦、泄水沟,让往来的水可以流向下流的溪沟,再者就是是恢复表面的植被,分析植物的种类,[2]然后选择土地的面积和厚度,因为河道整治工程中造成的弃渣大都是由于河底淤泥的堆积,我们只需要在堆渣上方把土盖上20一50cm,那样就能适应植被的生长,同时也满足了植物生长对生态的需求。

3.2河道绿化区

河道绿化大都分布在上方正常的管理范围区域内,该区域水位达到正常标准。城镇河道必须要做到因地制宜,首先得想到“适地适树”的绿化理念,从生态角度而言,首选当地的一般物种,同时需要统筹考虑景观布局,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相关考虑是建立在保土护堤的正常功能得以有效实现的基础之上。通常在正常水位边上,应该选取水下浮游物种,另外一个要求就是要保证物种成活力、抗压力。[1]由于水流大面积的冲洗和淤泥的堆积,这就要选取的浮游生物要有较强的抗压能力和净化能力。[3]还有就是正常液位到堤顶的流.域在设计过程中要学会抉择适当的干砌石块,然后并留下一定的空间,从而便利于草本植物和一些小型灌木的生民,选取的物种要务必要有发达的根系、抗水淹、较高的成活率、便于管理、关观的外形这些特点,还有在短时间里要起到保护土壤作用。堤岸的管理范围里应该采取体种植模的混交,也就是要把乔、灌放在一起的模式,这样就能形成在地上和立体化防护措施。乔木和灌木灌木应该用不同花期生物的混植方式,由于物种混植的时期都不同,这不仅让四季中的景色,而且对视觉系统不会产生疲劳,通常乔木不适合选择物种发达的根系,防止在它消亡后,自身根系糜烂而造成空洞,进而影响堤防的稳定性。

3.3施工生产生活区

工程整体建筑物实施结束后,必须完成其生态功能恢复工作,首先进行能够恢复植被的区域的准确划分,并做好相关准备工作,然后依照各类施工场地的详细情况,对将要进行植被恢复的相关区域开展硬化处理以及绿化覆土活动。其中填土工作需参照不同植被的填土标准,其填土厚度在20一100cm,所选物种也应当遵循易活、易管理和具有观赏性的基本要求。

结束语

我们在考虑河道泄洪的同时,尽最大努力把潜在的城镇相关河道变成全城的休闲和旅游场所,合理地利用土地资源,协调好建设与自然环境保护中利害,务必做到共存发展。要增大对城镇河道整治工程中的监测管理,因为水土流失多,所以要加大开展监测工作中的水土流失问题,然后对城镇河道整治工程水土流失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和研究,做细,做精致,要为往后的水土防护工作提供人文景观分析依据和精准的数据基础。

参考文献:

[1]苏强平.城市河道治理工程水土保持方案设计[J].北京水务,2009,02:20-22.

[2]杨英,笪志祥.永定新河河道治理工程水土保持方案设计[J].中国农村电,2010,12:78-80.

[3]盛敏勇,狄顺有.城市河道治理工程水土保持方案研究——以永嘉县瓯北罗浦礁大河治理工程为例[J].浙江水利科技,2014,02:36-37.

论文作者:郭舒临

论文发表刊物:《低碳地产》2016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13

标签:;  ;  ;  ;  ;  ;  ;  ;  

城市河道治理工程水土保持方案设计论文_郭舒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