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对称观念在国有企业改革中的作用_市场营销论文

不对称观念在国有企业改革中的作用_市场营销论文

非对称性理念对国企改革的作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对称性论文,国企改革论文,理念论文,作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理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中国的哲学思想非常注重对称,无论是硬件建设还是软件管理,都具有明显的对称烙印。这种对称的哲学思想渗透到国企,就是我们国企所面临的机构设置庞大,管理层面上下左右对应,产品研发不敢大破大立,营销手段不能与时俱进等。由此而导致部分国企仍然无法摆脱困境。我们知道,非对称性是指事物或运动以一定的中介进行某种变化时出现的变化或差异性。纵观世界经济的变化,我们不难发现市场的非对称性普遍存在。全球500强企业发展壮大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挑战市场非对称性的过程。当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浙江温州民企和我市民企之所以发展如此迅速,不难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自觉或不自觉注意到了市场的非对称性。而一部分仍未脱困的国企却没有注意到市场非对称性这一特点,或者注意得不够。从而造成对国企脱困的“误诊”,或者说“处方”不灵。因为市场的非对称性要充分注意市场的变化和差异性,这就要求我们在尊重经济规律的前提下具有另类思维,即非对称性理念。这种理念的引导下,我们的国企改革不仅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更重要的是开发新的需求或改变消费者需求习惯,最大限度赢得缝隙市场给企业带来的利益。

市场的非对称性客观要求国企管理是非对称性的。国企管理重要的是人本管理,这就要求国企改革不追求形式,而要把高效与灵活放在首位。无论是机构的设置,管理人员的分工,还是职能划分和内部分配制度等,这些人本管理方面都必须破除呆板的对称性。比如企划决案的单数制,中层机构中供应科与销售科设置等就是对称理念的结果。事实上,企业决策过程中两人称赞3人反对的企划,或许真理在两人手中,这种单数表决制坐失企业发展良机。销售科首先感受到市场的“冷暖”,而供应科未必有“切肤之痛”。同时,国企的分配是工资与个人已知条件相对应。如工龄长短,学历高低等已知条件成为分配要素,职工没有心理边际效益,也无法发挥个人的“潜质”。事实上,我们无法用准确的标准线,把职工的工资与所付出的智慧,技能和劳动量等对应。管理的非对称性就是要根据市场的非对称性随时调整企业内部机构设置及职能,人员分工及利益分配,产品的开发与营销,融资方式与资本运作,预测与决策等与市场相关要素。

市场的非对称性反映的主要方面就是消费者对产品或服务的边际效益,因而国企产品的研发必须具有非对称性。因为消费者对产品或服务除实际需要外往往还有社会心理动机。比如礼品人们往往希望包装好一点,坐车希望有绝对的安全,有病希望有相应的药医治,青年人穿着打扮希望前置,使用和购置产品希望轻松顺畅等等。而现在仍未脱困国企的一个通病就是几年,几十年一个产品,一个面孔;不注意市场的变化,不关注消费者的需求;更谈不上开发新的需求,引导消费潮流。产品研发乏力,对市场反应近乎麻木是部分国企摆脱不了困境的一个重要原因。研发的非对称性就是要求研发者对消费心理边际效益进行深度研究,管理者要大胆启用“异想天开”的研发“奇才”,开发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研发的非对称性就是要求消费者预期心理发展哪个层面,企业的研发就要延伸到哪个层面。比如针对足球迷消费群体,研发相关消费产品时就要在足球上做深度开发。

市场的非对称性决定了营销的非对称性和融资方式的非对称性。我们知道,很难找到一种介质,把某种营销模式与消费群体(市场)产生对称;也很难找到一种介质,把某种融资方式与资本运作完全对称。事实上,营销有法无定法,融资也是有法无定法。恰恰在这一点上,我们国企注意得不够,或者不够充分,比如,同一产品和相同质量,往往国企竞争不过民营企业,市场空间和份额不断受到挤压,究其原因,就是营销没有非对称性理念。营销的非对称性就要求我们国企摆脱计划经济影响,在把握世界经济变化,国家产业政策法规的前提下,充分注意民族、地域、阶层、性别、年龄及时段等对消费者心理边际的影响,尤其营销中产品说明及广告词特别要考虑市场的非对称性其所产生的影响。比如有的地区缺碘,你说产品含有补碘作用,会起到促销效果。如果另一地区不缺碘,你说产品有补碘作用反而会给消费者带来心理压力。因此,营销的非对称性要求国企在产品销售过程中会出“奇招”,善出“怪招”。同样,融资的非对称性也需要在融资的过程中具有“离散”思维。

只要国企不适时机关注市场的非对称性和由此带来的非对称性理念,并且在这种非对称性理念作用下不断创新,时时克服传统哲学思想中对称的美好幻想,国企脱困与发展将会有一片新景象。

标签:;  ;  

不对称观念在国有企业改革中的作用_市场营销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