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路面大中修工程关键技术研究论文_王屹虹

沥青路面大中修工程关键技术研究论文_王屹虹

齐鲁交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济南分公司 山东济南 250000

摘要:目前,我国的公路工程在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迅猛发展。我国公路里程统计表明,已建高等级公路中沥青路面比例已超过95%,其中建设于上世纪末的沥青路面现已达到或超出服役周期,在逐年增长的交通荷载及自然环境的多重作用下,已出现不同程度的坑槽、裂缝及车辙等病害。随着公路养护设备的升级改造及新材料的不断发展,诸如路面铣刨再生等路面维修改造技术大量运用到实际工程中。沥青路面大中修过程中采用旧沥青路面铣刨再生技术不仅以较低的经济成本恢复沥青路面通行水平,更能延长高速公路使用寿命。

关键词:沥青路面;大中修工程;关键技术研究

引言

现阶段,沥青路面已经成为我国高等级路面的主要形式,通常情况下,沥青路面的使用年限为十五年左右,但是一方面由于在路面建设时,建设质量不可避免的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技术问题,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交通量不断的上升且路面养护资金不充足,导致很多路面在没有达到使用年限的时候就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破损,因此,总结我国对沥青路面的养护经验寻求沥青路面大中修的关键技术是一个值得重点关注的课题。

1公路沥青路面大中修养护的工作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事业得到了突出的建设,全国各地被无数的公路连接,有效的促进了地区经济的发展,提高了人民生活品质。在公路沥青路面投入使用的过程中,由于自然的风吹日晒和车辆荷载的反复作用,使得沥青路面的基层产生塑性变形和唧浆,早期表现为裂缝,后期为网裂、龟裂、沉陷,沥青路面的整体质量呈现下降的趋势,为了保障沥青路面的质量与安全,需要定期的开展路面大中修工作。当沥青路面出现了较大的破损和质量问题时,日常的养护工作已经无法继续维持路面的质量,因此需要采用压浆的施工方法处治沥青路面的早期病害裂缝,通过对破损路段的路面进行大中修处理,尽快恢复路面的正常通行。

2加强大中修质量控制的策略

2.1沥青路面大中修的关键技术

第一,裂缝修补技术。可以造成沥青路面产生裂缝的原因有很多,而一般情况下路面裂缝的产生不仅仅由一个原因造成而是多种原因的结合,因此在对路面裂缝进行修理时要特别注意。对于单条长裂缝要及时发现及时修补,首先将裂缝周围的病害部分进行清理,然后在裂缝处回填沥青混合材料,另外现阶段还有一种新型的回填材料适用于单条长裂缝的处理———高分子抗裂贴,高分子抗裂贴是在传统混合材料的基础上加入了一种特殊的添加料,使用其进行裂缝回填的时候会产生更强的吸附力和咬合力,能够更有效的修补裂缝。对于密集型裂缝的处理,我们可以利用聚酯玻纤布的良好的拉伸性和稳定性,将裂缝密集区域受到的外力进行有效的分解,并长期的维持应对这一路面状况,从而起到修复密集裂缝的作用。横向裂缝:对于由于路基开裂引起的裂缝以及由于沥青热胀冷缩引起的横向裂缝(裂缝间距较大,裂缝缝隙不超过五毫米),应先将缝隙吹去尘土扫刷干净,再用石油沥青、乳化沥青、热沥青或者专用灌缝胶进行灌注,对于裂缝的缝隙较大(超过五毫米),应在吹净缝隙的灰尘后应用细粒式的热拌沥青对缝隙进行填注,再用灌封胶灌注最后用烙铁进行封口。横向裂缝密集:对于横向裂缝密集的路段,如果横向裂缝的间距不超过10米并且没有明显的沉陷现象则挖补上中面层处理即可,但若已经有明显的沉陷现象对行车造成严重影响,则必须对上中下整个面层进行重新处理。纵向裂缝:若纵向裂缝是单一的裂缝且没有支缝无明显的沉陷现象则可以选择灌注方式进行处理,若伴随有支缝的产生或者有沉陷的现象,应铣刨上中面层然后进行摊铺。若纵向裂缝是多条并列并且伴有明显的沉陷现象,应对路面的整个面层进行铣刨处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加强控制材料质量

在公路路面的维护工作中,工作人员在材料质量控制方面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个方面,对于沥青混凝土材料,除了质量,还要考虑路面类型、气候条件以及当地的交通量状况。而在配比搅拌中需要提前做好原料的设计工作,从沥青混凝土材料设计的角度中分析,主要的材料类型如下:集料、细集料、粗集料以及矿粉等,工作人员需设计出合理的材料搭配比例,提升施工材料的质量;此外,工作人员还要根据具体的施工组织计划合理配置各种材料的指标,在沥青配比中,不仅要掌握配比的设计情况,还要做好验证工作,从而能够很好地保障相关材料可以满足大规模的生产要求;第二个方面,沥青混凝土实施搅拌过程中,工作人员要综合考虑搅拌材料的环境,主要包括:环境的温度以及湿润度,并且控制好搅拌时间。通常情况下,工作人员采用间隙式的搅拌机进行拌和,控制温度范围170度~185度;第三个方面,加强对材料的运输控制,结合施工中的具体要求与施工进度控制好运输的时间,能够充分保障好透水沥青效果。

2.3高压劈裂注浆工作

当公路沥青路面出现严重的塌陷问题时,则可以采取高压劈裂注浆技术方案,有效的解决路面塌陷问题,恢复公路的正常使用。为了确保高压劈裂注浆技术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需要在静力灌浆施工完成一周之后进行该项工作,同时保障路基上层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结构强度。在高压劈裂注浆之前需要进行钻孔处理,在钻孔过程中需要合理的避让静力注浆孔,同时需要保障钻孔的深度进入基岩50cm的深度,在钻孔完成之后则可以对孔进行封壳料的注入,确保封壳料的强度可以达到0.3MPa。在封壳料的作用下可以迫使灌浆液在孔内开环,让迸裂出的泥浆液可以迅速的注入四周的土层当中,有效提高土层的整体结构与质量。在第一次进行注浆施工时,水泥用量需要控制在注浆量的50%,同时采取专业的注浆枪对灌浆孔进行注浆施工,等待水泥浆液凝固12h之后,则可以进行第二次的注浆,该次注浆的水泥量需要控制在30%以内,同样采用专业的设备进行注浆施工。在浆液凝固12h之后,则可以进行第三次的注浆准备,该次的水泥浆水泥用量需要控制在20%,并由上至下开展水泥注浆工作。当检测内部注浆压力达到2.0MPa时,则可以停止注浆施工,利用水泥浆和粉煤灰对注浆口进行一定的密封处理,在24h之后需要对整体注浆的质量进行检测,以保障高压劈裂注浆施工的整体可靠性与安全性。

2.4混合料摊铺碾压

摊铺前为保证混合料具有足够的摊铺温度及适当的摊铺厚度,应在摊铺边界处设置挡风布,减少流动空气带走热量,根据摊铺层所需厚度安装模板,防止混合料摊铺时流动到设置边界之外。在摊铺机就位后,首先对熨平板进行预热,调整其角度及高度后固定,无特殊情况不得随意调动。摊铺作业时为保证最高的工作效率且达到最优施工质量,因此应合理控制摊铺机行进速度机、螺旋布料器摊铺速度及进料口供料速度。为使得再生沥青混合料充分压实,压实过程应按照设计要求和实际施工状况控制压路机吨位、碾压遍数及碾压速度。摊铺机作业形成的路面已具有一定平整度,初压采用双钢轮振动压路机碾压三遍,此时已形成平整度较好且具有一定强度的路面;复压采用胶轮压路机碾压两遍,复压使得路面平整度和混合料紧密度提升;终压采用双钢轮压路机进行静压收光2遍,最终达到路面使用时的路表形态。

结语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早期修建的公路逐渐达到设计寿命,需要对其进行大中修施工。考虑到当前我国还没有完善的沥青路面大中修标准,因此本文依托实际工程,从严控原材料质量、优化矿料级配等角度出发,深入探讨改善沥青路面大中修质量的方法,同时为验证设计混合料路用性能,对设计配合比下混合料高温性能、低温性能和水稳定性进行测试,最后测试结果发现沥青混合料动稳定度指标、破坏应变和残留稳定度指标均可以满足规范要求,所设计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良好。

参考文献:

[1]闫林君.关于提高沥青路面施工平整度的措施分析[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5(12):82-83.

论文作者:王屹虹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模拟》2020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27

标签:;  ;  ;  ;  ;  ;  ;  ;  

沥青路面大中修工程关键技术研究论文_王屹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