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向“绿色”发展_普通混凝土论文

混凝土向“绿色”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混凝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国民经济的各项建设如高速公路、港口码头、机场、大坝等建设中应用量最大,应用最广泛的是混凝土。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的产生,才使得摩天大楼、大跨度桥梁、大型立交桥等现代化建筑在地球上出现。目前,全世界混凝土的年产量大约为70亿吨。

混凝土为人类构筑了大量舒适、便捷的生活和生产设施,创造了丰富的生活空间。但是,传统的混凝土,由于资源、能源消耗高,污染严重等弊病,也给人类的生存环境带来了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

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保护地球环境,寻求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成为全世界共同关心的课题。作为大量使用的建筑材料——混凝土,今后的发展方向必须是既要满足现代人的需要,又要考虑环境的因素,减轻对地球环境的负荷,有利于资源、能源的生态平衡。所以,未来的混凝土应该是“绿色”混凝土。

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只能在地球这个巨大生态系统的承载力(环境、资源、能源、物种等)范围之内。近几十年来,随着人口“爆炸”,生产发达,地球承受的负担剧增。资源枯竭、能源危机、地表温暖化、土地荒漠化、野生动物种类减少、热带雨林减少、酸雨范围扩大等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大气、水质与土壤污染,噪声、振动等公害使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受到了极大的威胁。混凝土材料的生产与使用也是造成这些环境问题与公害的原因之一。

混凝土材料给环境带来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第一,水泥是混凝土的主要组成部分,大约占混凝土重量的1/5。制造水泥时石灰石分解排放出具有温室效应的CO[,2]气体,每生产1吨水泥熟料约排放1吨CO[,2]气体,同时消耗标准煤178kg,由此还将产生SO[,2]和NO[,x] 等有害气体与粉尘,以温室效应、酸雨和污染空气等诸多形式增加地球环境的负荷。目前世界水泥年产量已超过15亿吨,我国1997年水泥产量达5.1亿吨, 占世界水泥年产量的1/3;其次,混凝土体积的70%~80%为砂石骨料。据统计,我国每年需开采50亿吨以上的粘土、石灰石和砂、石等,用于生产水泥和混凝土。为此,将破坏自然环境和山川地貌,甚至改变河库位置和形状,形成水土流失,河流改道等严重后果;还有,在混凝土运输和施工中,会产生噪声、粉尘、振动等公害。

1992年,里约热内卢世界环保会议后,节约资源、能源,不破坏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混凝土,成为混凝土发展的方向。

“绿色”混凝土能降低熟料水泥用量,减少环境污染;还能利用更多的工业废渣。磨细水淬矿渣、优质粉煤灰、硅灰等掺入混凝土中,能达到很好的工作性、耐久性与力学性能。将上述废渣复合掺加,则效果更好,达到多掺多代,节能节料,改善环境的“绿色”目标。“绿色”混凝土还具有降低温升,改善体积稳定性和耐腐蚀性等优点。

使用“绿色”混凝土,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工作性,改善混凝土内部结构,提高混凝土性能。还能减少构件截面尺寸,减少混凝土用量,同时减轻建筑物自重和地基基础负荷。还能提高混凝土耐久性,延长结构物的使用寿命。

跨入21世纪后,住宅建设、城镇建设、交通建设以及其他重点工程建设等方面对混凝土的需求和发展将进一步加大加快,在主要作为结构材料功能的普通混凝土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保护地球环境、并对人类与自然的协调能起到积极作用的“绿色”混凝土,是混凝土的未来。

标签:;  ;  ;  

混凝土向“绿色”发展_普通混凝土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