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体空间的特征及古典组织应用分析论文_魏巍

水体空间的特征及古典组织应用分析论文_魏巍

诸暨市中泰苗木场

【摘 要】中国古典园林四大要素,分别为水体、山石、花木和建筑。本文结合实际主要对水体空间的特征形成作出分析,并结合古典组织水体空间的应用展开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水体空间;山石;花木;园林建筑

古典园林在总体布局上遵循着一些既定法则。这些法则又与传统的“天人观”、“风水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总体布局原则决定了园林使用者的驻足点、观赏点、活动流线等。作为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最高代表,苏州园林的总体平面布局具有一些共性特点,而在对其进行分析研究之后,可以得出水体空间布局的一些典型形式及主要特征。

一、苏州古典园林总体布局简析

古人认为,“天不足西北,地不满东南”(《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西北地势高亢为“天门”,属阴;东南地势低下为“地户”,属阳。故一般宅院及园林总体布局上,主入口选在东南(而不是正南)方向为最佳。从现代科学分析角度看,这一选择实际上也和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日照、主导风向对建筑群体的布局要求相吻合。苏州几个代表性园林的平面布局,也基本符合这一主入口选择法则。主入口方位形式决定了在园林总体空间布局上,主要的建筑群体基本上位于偏东南部区域。与此相对应的,是水体的北岸多设置山石、花木,或小体量的景亭,以形成视觉焦点(如留园中心水体北部的黄石假山及植物群落。

水体的西部区块由于在功能空间上属于次要地位,可形成较为疏离、开敞的场地,一般可设置观赏驻足点(如网师园的“月到风来亭”),或干脆设置假山瀑布(如狮子林、留园的西区水系布局),以呼应“水来自西北、流向东南”的风水法则。

二、水体空间的“山石”元素组织及空间特征

园林中水体空间山石布置分为两种形式:水岸置山石,以及水中(小岛)置山石。前者适合中小型园林,因其水体相对较小;后者适合大型园林,水域面积较大,可以在水中设置石山。

(一)水岸置山石

按“天不足西北,地不满东南”以及八卦方位中的“西北为艮”的理论,在水岸型山石布局中,山石布置在水体空间的西部、北部最为理想。由于太阳照射角由南向北,故山石朝向水体方位为受光面,光影效果丰富。西北部有较为高耸的山石,亦可阻挡冬天北来的寒气。而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北有靠山”,“坐北朝南”是最安全的一种心理暗示。

比较典型的案例是留园的中部水体。大型黄石假山均沿水体的北岸、西岸布置。在西北角处置狭长水口,更耦合风水思想。

(二)水中岛屿置山石

此种置石方式多见于规模较大园林。水中置岛,岛上摹山,是典型的“一池三山”做法滥觞。这种“岛屿”一般与陆地之间都有细窄小径(桥)相连,岛上小径蜿蜒曲折,草木扶苏。这种小径一般并不位于岛南部滨水处,更多位于小岛中部区域,而将曲折岸线优美景观留给水体南岸观赏人群。

典型案例是拙政园中部区域的东入口处山石处理。由“别有洞天”月门进入中部园区,一径往北,过梧竹幽居亭,折转至西,蜿蜒至巍峨山岛;一径往西,沿水南部岸线而行,行人在此可充分观赏北部山体的奇峰怪石。

三、水体空间的“花木”元素组织及空间特征

园林中与水体空间相关的植物分为两种:陆生和水生。陆生植物栽植方式又可大略分为点种和丛植两种形式。而水生植物除了沿岸的水草之外,主要体现在水中观赏植物的选择上。简单点说,就是“莲”与“荷”的选择。

(一)陆生植物

如前所言,水体空间的主要观赏点位于水体南部;而被观赏点多位于水体北部。故水体南岸较少设置密植型植被,以最大程度打开视野;而水体北岸结合山石设置丛植植被,形成被观赏界面。拙政园中部“梧竹幽居亭”附近水体空间,水体南岸沿路间隔距离点种高大乔木,树干间开阔空间并不对观赏视线构成干扰;而水体之北的岛山上则枝繁叶茂,又是一番景象。

(二)水生植物

古典园林中水生植物的应用对园林意境的构建有重要影响。对于大型园林水体而言,可栽植体态较为活泼、相对挺拔的荷花,以呼应大型水体纵横开阖之势;到了深秋,残荷断梗,更添一份萧杀意境,与夏季的繁茂亦构成强烈对比,观之可悟人生世态。如拙政园中部水体的荷花。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观景与光照

由于园林总体布局中入口偏东南,故主要建筑多位于园林的东部及南部,主要建筑位于中心水体的东部、北部,因整个园子故意突出东南部假山,主体建筑只好屈居北部)。又古人建筑不喜朝西开门,故东部建筑与中心水体之间常以山墙相对。而水体南部较多布置建筑,以北向面向水面,以取得最佳观景界面。

但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建筑北面会有阴影,冬季会感觉阴冷;北向开门面向水面,则在享受美景同时却难免享受不到阳光的温暖。好在中国古代建筑层数皆较为低矮,且常在建筑与水体之间留出足够大小的活动平台,这样就解决了观景与享受阳光之间的矛盾。

(1)临建筑水岸线形态处理

在建筑与水体之间的岸线处理上,除直接临水建筑之外,一般岸线均较为平直,方便亲水观景;而平直的岸线与规整的建筑形态一起构成园林中较为刚直元素,与北部山石花木婀娜多姿的柔性景观形态恰恰构成对比,相映成趣。

四、实例分析——以吉安青塘公园规划设计为例

对于古典园林的水体空间组织手法的研究,归根到底还是要服务于当代园林景观建设。在很多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城市公园的建设规划往往要求尽可能采用原汁原味的古典主义设计手法,以达到古为今用的功效。吉安市青塘公园的规划设计即为一例。

(一)项目概况

青塘公园坐落于以“江南望郡”、“文章节义之邦”、“金庐陵”著称的江西省吉安市。用地位于吉州区西部新城区,西临城市主干道——吉州大道,南临城市支路——鹭洲西路,北为建设中住宅小区与市人民法院规划用地,东面为农民公寓。整个地块呈L形,西段用地宽86米,东段最宽处180米左右。用地面积3.8公顷。公园所在地域浓厚的传统历史文化氛围决定了公园的布局形式以江南古典园林格局为典范。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一种“仿古园林”,但它承载的又是现代的生活。公园在进行总体规划布局设计时,充分考虑古典园林的一些基本造园法则,并结合实际地形加以巧妙变化,形成具有浓郁古典文化氛围、同时又满足现代人休闲生活需求的园林空间。

(二)总体布局原则

公园西侧紧邻的吉州大道宽60米,不适合行人穿越,因此设计考虑在面南的区内道路——鹭洲西路上设置公园主入口,沿吉州大道侧设置次入口。结合主入口就近安排停车位。主入口设置位置充分考虑到城市道路系统与风水心理的有机

结合,由于用地面向南面正中有城市道路相对,故将主入口位置与之适当错开,形成东南入口格局,正契合风水学对主入口选址要求。

公园用地原有地形竖向标高为“四周高、中间低”,因形就势,在中央地块挖出大片水体,形成公园的景观主核。在水体平面设计上,仿照南京瞻园的水面轮廓处理手法,采用化整为零的手法将水面分割成若干互相连通的小块,或开朗宁静,或曲折幽深,充分体现江南古典园林理水神韵。

在总体设计思路上,以人为本营造空间,以韵为源塑造体形,以境为神勾画风景。借亭台楼阁之影入水,引花木鱼鸟之音筑园。主要建筑物及静态观赏停留空间尽量靠水体南侧布置,水体北侧多设山石、花木和小型景观亭以及动态观赏的文化长廊。

(三)园林水体空间组织

1.山水相依

闹市筑园,无真山真水可依,唯有写意,以假山石模拟“一峰则太华千寻”。设计将假山跌瀑安排在用地北端,并在南侧入口建筑——“杏坞买醉”处设置观景平台,形成“看与被看”的关系。

2.荷塘夜色

庐陵文化精髓为“文章节义”,气高而性洁,不屈于俗世,在植物品性比拟上,以“出污泥而不染”的荷为最佳。在中心湖面种植荷花,并在北侧水岸置“听荷轩”一处,取意“留得残荷听雨声”。同时,在西面“留青池”及东南部小型水体内植睡莲,烘托宁静闲逸气氛。

五、结语

水为园林之魂。水,晶莹剔透,柔媚且强韧,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想象,是园林中最富有生气的因素。[1]如何将它与山石、花木、建筑组合、融合,形成和谐完美的空间,是一门高深的学问。古人在这方面做了很多的研究,也取得了辉煌的艺术成就。而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如何将山水园林中蕴藏的空间技巧和人文精神挖掘出来,并以之指导当代景观设计,以达到古为今用的效果,则是一个需要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张小溪.人水和谐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运用[J].节水灌溉.2006年第5期

论文作者:魏巍

论文发表刊物:《低碳地产》2016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1

标签:;  ;  ;  ;  ;  ;  ;  ;  

水体空间的特征及古典组织应用分析论文_魏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