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制造中清洗技术分析论文_王洲玲

(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四川中心 成都市 610213)

摘要:当前,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子技术也取得了进一步发展。为了满足不同行业对集成电路和半导体器件的需求,需采取有效措施,提升它们的可靠性和电安全性。针对半导体的制造过程,当前迫切需求高效的清洗技术,来确保半导体器件表面的整洁和干净。为此,本文主要介绍了半导体清洗技术的发展历程,并且就现阶段一些新型的清洗技术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半导体制造;清洗技术;有机物

结合以往的半导体清洗技术可知,人们大都选用多槽浸渍式的RCA来进行,近年来,人们加强改革和创新清洗技术,从而导致多槽浸渍式的清洁模式逐渐转变为单片式的清洁方式,并且创新了多种新型的清洗技术。基于此,本文对当前的几种新型清洗技术进行了研究,以期能够推动清洗技术的持续发展。

1.半导体清洗技术的发展历程

在以往的发展进程中,为了满足各项生产的需求,人们提出了一种比较完善和系统的硅(SI)表面清洗方式。而且通过创新各种生产设备、改良相关工艺,在结合以往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创造了一个更加新颖和全新的领域。这一研究成果的提出,极大的推动了半导体制造行业的良好发展。针对人们对于半导体生产的不同要求,需加强对半导体清洗工艺的改进和创新。以往在衬底晶圆中存在着较大的密度缺陷问题,从而导致了各种金属污染物的存在,这些问题的产生,不是由于表面的污染所造成的。当前的加工技术越来越先进化和高效化,微粒和金属污染物具有相对较小的数量级。因此,在半导体加工生产的过程中,人们更加关注它们的表面状态及有机污染等问题。

针对硅板表面的有机污染物,在进行清除时,常常采用等清洗的方式来完成。此外,臭氧在溶解于气相和水中的情况下,也可以用来控制污染。在进行清洗时,需随时监察清洗方法目标,综合考虑多方面影响因素。

此外,还需充分考虑到清洗媒介的问题。当前比较适用的清洗工艺主要为湿法清洗。相比于以往的RCA技术,当前所使用的Si技术具有更加灵活的工艺和较大的溶液稀释度,对于臭氧水的使用越来越能广泛。在去除微粒时,可以使用化学材料APM,在兆频超声波的作用下来完成;在去除金属杂质时,也可使用RCA的配方来进行。然而,这些技术在具体使用时,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因此,为了确保对半导体表面的清洗效果,需加大对清洗技术的改进力度,多运用一些洁净的抗蚀剂。同时,还需创新清洗技术,来有效控制密集几何图形的器件在制造过程中所存在的污染,如超临界清洗等。

结合当前的清洗工艺来看,占据主导作用的依然是那些比较传统的清洗方式。例如,在清洗太阳能电池板时,大都采用单晶圆清洗的方式,并且按照批次加工的方式,来完成对剪切数目的加工。

2.半导体制造中的几种清洗技术简介

2.1气溶胶清洗

这项技术的运用,能够有效解决微细图形破坏的问题,它能将温度较低的气溶胶喷射在微细图形上,在进行清洗时,可以借助物理力的作用来完成。这是一种干式清洗方式,不需要借助于液体的作用来完成,因此,在半导体器件表面不会产生张力。以往在使用气溶胶清洗时,大都采用氩气和二氧化碳,它们会在一定程度上损坏微细图形。当前大都采用氮气,相比于氩气和二氧化碳,它的质量较轻,在清洗的过程中,不会损坏微细图形,因此,这种方式被广泛应用在基板工程和配线工程中。

2.2超临界流体清洗

为了确保半导体器件的微细圆形不会受到流体表面张力的破坏作用,依据相关的原理,可采用超临界流体,它的表面张力在这个过程中不会发挥作用。针对固体、液体和气体,在改变它们的形态时,可以通过控制湿度和压力之间的关系来完成,然而,当温度和压力达到某一特定数值时,气体和液体在这个状态下就会共同存在,即为超临界流体状态(如图1)。在压强超过7.38MPa,温度大于31.1℃的情况下,二氧化碳就会达到这样的一种状态。当使用超临界流体对其进行干燥处理时,它不会将机械的界面张力施加在器件的微细结构上,因此,可以使用它来处理极端Low-k材料。然而,这种清洗技术还仍然存在着其它的一些问题,如在进行湿式清洗时,药液会渗透到空孔中;干燥时,空孔会出现倒塌的情况,并且k值也会发生变化等。

当前人们正在研究将少量的相容剂和清洗剂加入到超临界状态的CO2中,将阻焊膜和位于极端Low-k膜上的聚合物进行去除,以及为了洁净器件表面,剥离污染物,来有效将Cu沾污进行去除。相关的研究工作者依据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已经实现了对超临界流体的有效运用,并借此来将颗粒去除,确保极薄牺牲层的氧化膜在进行蚀刻时,不会出现粘连。

图1物质的相平衡状态图形

2.3氟酸蒸气清洗

借助于药品,采取蒸气清洗的方式时,能将一些较小的孔和深底位置进行清洗,并且对于微细图形不会造成破坏。以往使用的氟酸蒸气清洗方式,虽然它处于常温常压的状态,但使用完之后,往往具有蚀刻残渣的残留,为了清洗彻底,需借助于清水进行冲洗。一旦将水运用到其中,就会产生张力,从而对微细图形产生破坏作用。此外,氟酸蒸气在这个过程中也会产生水分,有时会与图形粘连。为了有效阻止水分即副反应生成物以及残渣的生成,可以在真空的状态下,使用氟酸蒸气清洗技术,并且伴随着加热的程序。

3.结语

综上,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趋势的影响下,化学材料的种类的越来越多样化,与此同时,它们的应用也更加的广泛,在半导体制造过程中,各项清洗技术也得到了创新发展,从而促使我国的半导体制造行业也取得了较大的突破和发展,为此,需加大对各种清洗技术的创新力度。

参考文献

[1]刘健,么安亮,田祎,等.980nm半导体激光剥橘式切除术治疗大体积前列腺增生症60例效果分析[J].中国综合临床,2016,32(4):362-364.

[2]易施光,张文杰,罗志荣.在半导体物理经典教材中三种典型本征半导体基本参数对比分析[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16,37(2):39-41.

[3]王彦云,孙云,杨冰,等.应用新一代半导体靶向测序技术检测枫糖尿症致病基因突变的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13(2):163-165.

[4]黄友庚.SEZ:单晶圆清洗解决方案的创新者——访瑟思半导体设备有限公司亚太区技术和行销副总裁陈溪新博士[J].中国集成电路,2016,15(5):66-66.

[5]王明明,戴伟国,杨荟楠,等.基于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吸收光谱技术的西林瓶检漏方法[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17,54(8):331-337.

作者简介:王洲玲(1990-06),女,汉族,籍贯:四川省绵竹市,当前职务:审查员,当前职称:实习研究员,学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半导体制造或处理相关

论文作者:王洲玲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26

标签:;  ;  ;  ;  ;  ;  ;  ;  

半导体制造中清洗技术分析论文_王洲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