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顶部和底坑安全空间检验论文_乔海涛

电梯顶部和底坑安全空间检验论文_乔海涛

江苏省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检验研究院宿迁分院 江苏宿迁 223800

摘要:电梯顶部和底坑的安全空间对于电梯设备本身及作业人员的安全尤为重要,检验人员应当对此类测量加以重视。笔者希望通过本文对井道顶部和底坑安全空间各项要点的目的、要求、测量方法、注意事项进行详细叙述,让检验人员加深对各项测量参数的理解,有效消除测量误区以及错误,切实保障设备的安全运行以及作业人员的安全工作。

关键词:电梯;顶部安全空间;底坑安全空间

1 顶部空间测量

采用间接测量法进行测量。将电梯运行到上端站平层,在轿顶分别测量轿厢导轨、轿顶站人最高面、轿顶部件和轿顶矩形空间四方面相应的数据,将垂直方向上的数值减去(对重装置撞板与其缓冲器顶面间的最大允许垂直距离)及(对重侧缓冲器的最大压缩行程)之和,再与相对应的极限值进行比较。

1.1轿厢导轨

1.1.1目的

防止在对重完全压在缓冲器时,轿厢由于惯性继续往上运行而导致导靴脱轨事故而设置的制导行程。

1.1.2测量方法

测量由轿厢导轨顶部到滑动导靴顶部(不含油杯)或滚动导靴的滚轮顶部的最小垂直距离。

1.1.3注意事项

1)对于滑动导靴,油杯即使损坏也不影响安全,因此可不计算油杯的高度。

2)应测量最不利点,即最短导轨的制导行程,例如两端导轨长度不一,无机房电梯安装主机端的导轨,可能比其他短等。

1.2轿顶站人最高面

1.2.1目的

发生冲顶事故时,为轿顶作业人员提供足够的安全距离以减小挤压和剪切的风险。

1.2.2测量方法

找出轿顶一个或多个可站人水平面中的最高面,以及在轿厢投影面上方的井道顶最低部件的水平面,然后测量两平面间的最不利垂直距离。

1.2.3注意事项

1)轿顶可站人的最高面积的水平面,指的是轿顶上为作业人员设计的一块或多块站立平面,该平面净面积应不小于0.12㎡,其短边不应小于0.25m。

2)井道顶部最低部件,指的是安装在井道顶部的导向轮、复绕轮等部件以及建筑物的梁、吊钩等。

3)轿顶的上横梁、反绳轮或空调上均不允许站人,因此均不算入可站人面积。

1.3轿顶部件

1.3.1目的

发生冲顶事故时,为轿顶设备提供足够的安全距离。

1.3.2测量方法

根据不同的轿顶部件,需要分两部分进行测量:

1)井道顶部各部件与固定在轿顶上的设备(不包括导靴、曳引绳附件等)之间间距的最不利值;

2)井道顶部各部件与导靴或滚轮、曳引绳附件等部件之间间距的最不利值。

1.3.3注意事项

1)井道顶部最低部件指的是:安装在井道顶部的导向轮、复绕轮或建筑物的梁、吊钩等;

2)“轿顶设备的最高部件”指固定在轿顶上的设备.包括反绳轮及其防护罩、护栏、轿顶横梁、门机、轿顶风扇、轿顶灯、轿顶接线箱、轿顶操纵箱、空调等设施;

3)“曳引绳附件”指的是:绳头组合、曳引绳上的木夹等;当电梯采用2:1以上的绕绳比时,由于反绳轮相对曳引绳是运动的,只是起到曳引绳的导向作用,并且固定在轿厢顶上,因此不属于曳引绳的固定附件,应将其划分至“轿顶设备”中。

1.4轿顶矩形空间

1.4.1目的

为了提供给轿顶作业人员在紧急情况下躲避的空间。

1.4.2测量方法

按照轿顶空间面积由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测量,先测量轿顶是否存在0.8 m×0.6m的面积,若存在,再测量该面积上方垂直距离是否能达到0.5 m,若不存在,则继续测量轿顶是否存在0.8m×0.5 m的面积,如此类推。

1.4.3注意事项

1)如果曳引比为1:1,只要每根曳引绳与长方体的一个或多个垂直面的距离均不大于0.15 m,此时曳引绳及其附件可以包括在该空间内;

2)轿顶的横梁不可作为该空间的任一平面。

1.5对重导轨

1.5.1目的

防止在轿厢完全压在轿厢侧缓冲器上时,对重由于惯性继续往上运行而导致导靴脱轨事故而设置的制导行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5.2测量方法

1)先将轿厢运行到上端站平层位置时,在轿顶用粉笔、凡士林或类似的油脂物涂抹在对重工作面的适当位置,或者利用磁铁块吸附在对重导轨工作面的适当位置上;

2)将轿厢运行到下端站平层后,在轿顶上根据粉笔、凡士林、油脂痕迹或磁块向上推移后的位置进行测量;

3)将测量值减去(轿厢撞板与其缓冲器顶面间的垂直距离)及(轿厢侧缓冲器的最大压缩行程)之和,再与0.1+0.035(m)进行比较。

1.5.3注意事项

1)对于滑动导靴,油盅(杯?)即使损坏也不影响安全,因此在测量数据的基础上应加上油盅(杯?)的高度。

2)主机顶置式的无机房电梯可能存在对重两侧导轨高度不一,应测量最不利点,即测量最短导轨的制导行程。

2底坑空间测量

采用间接测量法进行测量。将电梯运行到下端站平层,在底坑分别测量底坑矩形空间、底坑底面与轿厢部件和底坑最高部件与轿厢最低部件三方面相应的数据,将垂直方向上的数值减去(轿厢撞板与其缓冲器顶面间的垂直距离)及(轿厢侧缓冲器的最大压缩行程)之和,再与相对应的极限值进行比较。

2.1底坑矩形空间

2.1.1目的

为了提供一个底坑作业人员在紧急情况下躲避的空间面积。

2.1.2测量方法

按照底坑空间面积由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测量,先测量底坑是否存在1.0 m×0.6 m的面积,若存在,再测量该面积垂直距离是否能达到0.5 m;若不存在,则继续测量底坑是否存在1.0 m×0.5 m的面积,如此类推。

2.2底坑底面与轿厢部件

2.2.1目的

为了减少底坑作业人员在发生墩底事故时,轿底各部件对人员造成的挤压风险。

2.2.2测量方法

轿底部件通常包括护脚板、安全钳及安全钳座、导靴、轿底横梁或配重铁、轿底反绳轮等轿底所有部件,这些部件的空间要求不尽相同。

2.3底坑最高部件和轿厢最低部件

2.3.1目的

发生墩底事故时,为底坑和轿底设备提供足够的安全距离。

2.3.2测量方法

找到底坑中固定的最高部件(如补偿绳张紧装置、底坑主机)与其投影面相对应的轿厢最低部件,并测量其最小垂直距离。

2.3.3注意事项

(1)底坑中固定的最高部件可不包括缓冲器底座,但缓冲器底座不能太大,应避免与轿厢底部部件产生干涉。

(2)底坑中固定的最高部件包括补偿绳张紧装置、底坑主机等,但不包括不在轿厢或对重运行区域内的限速器钢丝绳张紧装置。

(3)若底坑非常平坦,且没有补偿绳张紧装置、底坑主机等装置,可填写“无此项”。

3特殊情况

3.1减行程缓冲器

3.1.1目的

对于超高速电梯,在满足电梯对缓冲器要求的前提下,使用减行程缓冲器可以减小电梯的顶层高度和底坑深度,从而方便建筑物的设计,节省客户的投资和降低电梯使用成本。

3.1.2解决方法

1)当对电梯在其行程末端的减速进行有效监控时,可采用轿厢(或对重)与缓冲器刚接触时的速度取代额定速度,来计算缓冲器的行程。

2)减速监控装置的功能和控制方式应与正常的速度调节系统结合起来获得一个符合电气安全装置要求(应提供相应的型式试验或报告)的减速控制系统。

3.1.3注意事项

电梯制造单位应提供减行程缓冲器的型式试验以及设计说明文件,并在检验现场进行核实。

3.2无机房曳引机部分安全距离不足

部分无机房电梯,如迅达、巨人通力,其曳引机的布置方式会使其投影的一部分与轿顶部分空间重合,从而导致顶部空间中的部分安全距离不足。

3.3垂直伸缩式轿顶护栏

3.3.1目的

检修运行时,必须有一定高度要求的护栏来保证轿顶作业人员的安全,但由于顶层空间的限制而导致轿顶护栏在正常情况下无法按要求的高度进行设计,而垂直伸缩式轿顶护栏的应用就是为了解决此类问题。

3.3.2解决方法

1)设置一个可伸缩护栏,可设有压缩档和拉伸档。当电梯正常运行时,轿顶护栏处于压缩状态;当作业人员需进人轿顶进行检修运行时,需先将护栏调整至拉伸档,再进行检修操作。

2)设置一个电气安全装置,当电梯正常运行时,安全开关处于闭合状态;当护栏被作业人员拉伸至非正常位置时,安全开关触发,则电梯将不能正常运行,仅能在检修状态下运行。

3.4 超高速电梯底坑检修平台

3.4.1目的

随着电梯速度越高,缓冲器的总行程就越长,即使采用了减行程缓冲器,但行程的缩短是有限的,故造成底坑深度过深,导致作业人员工作的难度和危险性大大提升。

3.4.2解决方法

为了保障作业人员的安全,在底坑与下端站之间设置一个二次检修平台,作业人员先进入检修平台,再通过检修窗和爬梯进入底坑底面。

3.4.3注意事项

当采用了底坑检修平台时,应将平台视为底坑底面来进行电梯底部空间的测量。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超高速电梯的滚动导靴和安全钳之间通常会设置比较高的安全钳座,以增加轿厢运行的稳定性,因此检修平台的安全钳投影处应开孔,这样安全钳和导靴的自由垂直距离应测量与底坑底面之间的距离。

结语:电梯顶部和底坑的安全空间主要是起到对轿厢及附件、轿顶设备以及轿顶和底坑作业人员的保护,电梯检验人员作为专业的技术人员,必须对安全空间各项要点的目的和测量方法有充分的了解和掌握,并在检验过程中重视其相关数据的测量,以满足其安全空间在TSG T7001-2009中的相关要求,才能保证电梯设备本身以及人员的安全。

参考文献

[1]TSG T7001-2009.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S].

[2]GB 7588-2003.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S].

论文作者:乔海涛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27

标签:;  ;  ;  ;  ;  ;  ;  ;  

电梯顶部和底坑安全空间检验论文_乔海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