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编码标准体系构建及应用研究论文_付婷婷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济南特种结构研究所,山东济南,250023

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Coding Standard System

Fu tingting

(Research Institute for Special Structure of Aeronautical Composites,AVIC,Jinan,250023)

摘要:

信息编码标准体系的构建对企业信息化建设、数据的一致性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本文依托20种编码技术标准、1项应用管理规范和信息系统,完成了特定企业要求的编码标准体系的构建及应用,对信息编码标准体系的构建的实施步骤和内容进行了阐述,提出了信息编码体系标准的应用要点。

关键字:信息编码标准体系 实施内容 应用要点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information coding standard system plays an important basic role in enterprise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and data consistency. Relying on 20 coding technical standards, 1 application management specification and information system, specific enterprise information coding standard system 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is completed,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construction of information coding standard system, the application points of information coding system standard are presented.

Key words: Information Coding Standard System Implementation Content System Application Points

1引言

近年来,信息编码标准体系已经在航空制造行业进行了深入研究,如何有效依托信息编码标准体系,实现编码数据从设计到制造全过程的深入应用,是当今航空制造业的发展方向和必由之路。特定企业的编码标准体系构建和应用,包括明确信息分类、发布技术标准发布、制定编码管理系统应用管理规范和开发编码管理系等。[1]

本文作者在充分调研分析的基础上,考虑型号产品研制生产、经营管理、信息系统应用等几个方面因素,涵盖企业产品生命周期所涉及的对象,构建出企业全局性、科学完整、协调性的信息编码标准体系,对信息编码标准体系构建及应用提出几点经验体会。

2实施步骤

在信息编码标准体系构建及应用过程中,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要构建编码技术标准体系,包括编码技术标准、编码管理系统应用管理规范、编码管理系统集成接口规范等;第二个阶段要依据标准体系开发相应的信息系统,实现编码对象从申请编码、审核、赋予到编码在信息系统中的流转,进而实现信息编码标准体系的应用。

3信息分类

在建立信息编码标准之前,首先要按照企业产品生命周期所涉及到的相关资源及其内在联系对信息进行科学的分类。

信息分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承接行业标准

信息分类要承接行业标准,如某集团公司成员单位产成品类数据需要承接其集团公司产成品数据行业标准,以便实现该集团内部成员单位的产品协同制造。[2]

2)全面性

信息分类要涵盖设计、试验、生产和管理过程中所涉及的物品、人员、供应商等对象。

3)合理性

信息分类需要根据编码对象的具体情况,如材质、技术参数等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级,一般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

4)直观性

信息分类要具备直观性,便于PDM等其它编码应用下游信息系统和编码管理系统的分类对应。如硅橡胶板,三级分类为橡胶;如扁圆头螺栓螺栓,二级分类为紧固件。

5)分类字典

信息分类要形成分类字典知识体系,解决分类的扩充与迭代过程中带来的非延续性问题,分类字典可在编码管理系统中进行开发和定义。[3]

4技术标准

在调研分析的基础上,围绕产品设计、试验、生产和管理过程几个方面,构建信息分类与编码技术标准体系,发布编码技术标准,涵盖产品、工装、涉及人员、固定资产、供应商等对象。表1所示为特定企业发布的编码技术标准。

在技术标准建立过程中,主要注意以下几点:

1)技术标准需先行

作为基础数据的编码技术标准,须在ERP系统上线之前,完成标准的评审,开展试用,并根据实际情况与需求,修订优化编码技术标准。

2)属性的规范性

技术标准对编码对象的属性进行描述要求,属性包括基本属性、分类属性、技术属性。信息代码审核包括对代码属性数据完整性、规范性审查的形式审查以及对代码属性技术审查。

技术属性一般的参数有规格、型号、技术标准。规格包括工具的量化的关键参数或主规格等,如合金钻头,刃径为17.5mm、刃长为50mm、总长为180mm、柄径为10mm。考虑到不同的技术人员的填写习惯,规格参数一般出现如下几种:

a)Φ17.5×50×180×柄Φ10;

b)Φ17.5×柄Φ10×50×180;

c)Φ17.5×180×50柄Φ10;

d)柄Φ10×50×180×Φ17.5

这样数据在形式规范性上都没有问题,但是在技术规范性上,缺乏严谨性。应将规格属性进行结构化处理,将规格结构化为刃径、刃长、总长、柄径,刀具的规格技术属性由表2中各参数组成。

5系统应用管理规范

编码技术标准对编码赋码流程有明确定义,但是没有明确各业务部门和角色职责分工以及各类对象信息编码的时机等,需要编制《编码管理系统应用管理规范》,明确以上内容。

完善的信息编码标准体系,包括编码技术标准、编码管理系统应用管理规范、职责性标准、编码管理系统集成接口规范等,如图1所示,实现信息编码“有法可依”。

6编码管理系统

编码管理属于综合业务管理范畴,依据编码标准体系搭建编码管理系统,实现对设计、试验、生产和管理等过程中所涉及的对象进行信息统一编码。

编制集成接口规范,通过webservice接口等方式,提供可自定义的系统集成接口,对编码管理系统与其他信息系统进行集成,实现信息编码“多部门提出需求、归口部门申请编码、多应用系统使用、统一数据规范、统一标准编码、统一管理维护”的综合管理要求,编码管理系统赋码后的信息通过集成接口传递至各信息系统,供信息系统进行应用。

7结语

近年来,信息编码标准体系构建和应用研究已经成为当今航空制造业的一个热门,也是促进企业发展的关键。本文通过构建特定企业信息编码标准体系,并依托标准体系规范编码数据的整理、搭建编码管理系统实现数据编码的申请和审核,进而实现编码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与集成应用。该编码标准体系对于在企业信息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保证企业标准化数据在各个信息系统之间的顺畅流转,对于航空制造业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随着企业信息系统的深度应用,本人作者也要考虑到《编码管理系统应用管理规范》的局限性,及时进行调整和完善,以适应单位信息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宗舜.制造业信息化与信息编码. [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2] 王丙义.信息分类与编码[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3.

[3]和轶东,张怡,曹乃刚.SAP MDM主数据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论文作者:付婷婷

论文发表刊物:《工程管理前沿》2019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8

标签:;  ;  ;  ;  ;  ;  ;  ;  

信息编码标准体系构建及应用研究论文_付婷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